《综夫人神算》第93章


韩琦正在会客,韩夫人正在煮茶。
丫鬟们有些在洒扫,有些在做着针线活儿,大都摒着呼吸不敢言。
她侧耳细听了一会儿,从韩琦和客人们的谈话里,听到了两个消息:一个是高肃带回西夏国主的举动,极大地震慑了某一些人,也替高肃在朝中取得了极大的话语权。虽然高肃的品阶仍旧不高,但他胜在年轻,未来的前途不可限量,因此谁想要扳倒他,都要仔细地掂量掂量。
第二件事情是,高肃力挺新政的举动,让朝官们再次变得微妙起来。
原本的庆历新政,就是两拨人在掰手腕子。守旧的大臣们是一拨,革新的大臣们又是一拨。一开始革新派的大臣们占了优势,但三四年的时间过去,守旧派的大臣们拧成了一股绳,将优势慢慢地掰了回来,革新派的大臣们差一点儿要被贬官查办,范仲淹甚至已经收拾好包裹了。但偏偏这时高肃解决了北宋的心腹大患,又站在了革新派的那一边,又将优势重新掰了回来。
即便身在韩府,云瑶也知道,那些大臣们又开始僵持了。
不过,他的蝴蝶翅膀改变了原有的轨迹,那篇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大约也不会出现了罢?
她在府里住了数日,每日都老老实实地呆着,不过却会在夜间的时候,去看一看高肃。至于她的父亲……嗯,自从那日说了些奇怪的话之后,便再没有下文了。
仿佛忘却了当日的事情一般。
她在府里呆了两日,便听闻辽国来了使者,要谈谈他们的岁币和边市。但皇帝不想谈,便将高肃打发到燕云十六州去了。原本僵持的氛围再一次倾斜,韩琦回府的时间越来越晚了。
高肃离去的那一日,她偷偷溜出府去见他,裹着厚厚的斗篷,却被他轻轻点了点鼻尖,温然一笑。
他没有给她留下太多话,仅仅是轻轻拥抱了一下,留下一句含含糊糊的:“这回应当顺利。”
——理当是顺利的罢。
——她替他卜算出来的卦像里,就没有失败的。
她送走了高肃,又偷偷回到府里,继续她日复一日的禁足。韩夫人这两日的气色差了很多,大约是因为汴梁城里风雨欲来的缘故。更有甚者,府里服侍的丫鬟们,又削减了一小半。
这种僵持的气氛足足延续了小半个月,才在北面的新战报里慢慢软化了。高肃的这一步棋走得很是顺利,很快便将燕云之地的两个州,牢牢地控制在了手里。燕云之地本就是汉人居多,他们一路北上,除了辽兵之外,便没有再遇到什么阻拦。
微妙的气氛一直维持到了秋天,西面又有一位将军归来了。
这次回来的是狄青。狄青不但带回了西夏国剩余的残兵,还将西夏的国玺一并带了回来。最让人振奋的是,在他离开之前,西夏国的故土,已经被宋军彻底接管。
于是理所当然的,“对西面很熟悉”、“进士出身且又在枢密院干过几年”、“皇帝的新贵”、“最适合前往安抚”的韩琦,被一道旨意送到了西边。
与他一同去的,还有昔日的几个僚属。不含范仲淹。
云瑶便被放出来了。
她跟着母亲一起,将父亲送到了城外,看着他离去。
回府之后,她的母亲又将本就不多的仆从,再次削减了三分之一。
韩府空了一半。
当年这里还是人影幢幢,称得上是钟鸣鼎食之家,但几经折腾之后,便人丁稀落了。
云瑶乖乖地呆在府里,等着他们回来。
一等,便又是两年。
————————————
两年的时间过去,云瑶已然及笄了。
按照这里的习俗,等笄礼一过,便能出嫁了。
虽然这两年韩夫人一直在热衷于找人做媒,但她的亲事迟迟都没有定下来。或许是因为那日的一番话,或许是因为云瑶自己太过固执——她一直都固执地等着高肃归来。
不过她们都没有想到,高肃给她们带来了一份天大的礼物。
一个从赵祯到寻常的百姓,都欣喜若狂的礼物。
燕云十六州。还有从古北口直到大漠边缘的,一道完整且绵长的防线。
他归来的那一日,整座汴梁城都空了。不不,别误会,不是万人空巷的相迎,而是皇帝亲自到城门口,将高肃迎回了城里。这是一场天大的礼遇,起码在人们眼里,是天大的礼遇。
韩琦在西面安置西夏国故土,赵祯便匆忙派了富弼,去北面安置燕云十六州的。
与此同时,赵祯还抛出了一个诱人的提议:让他进枢密院。
简直是古往今来破掉了第一大例。不过自从高肃出现以来,他们已经破了无数次例了。
出乎意料的是,高肃拒绝了这个提议。
他仅仅向皇帝讨了一个封赏:赐婚。
皇帝愕然。
————————————————
“你拒绝了他的提议?”
云瑶见到高肃的那一刻,有些惊讶地问他。
要知道封官与赐婚并不冲突,高肃他实在没有必要……这样做。
“嗯。”高肃沉沉地应了一声,轻抚着腰带上的玉扣,沉声道,“这两年我做得有些过了。盛极必衰,从来都是正理。”况且他还是武将。
她支着颐想了一会儿,飘到高肃身前,望着他的眼睛:“那接下来呢?”
高肃揉了揉她的头顶,虽然触碰不到,但也能勉强聊以慰藉。
“自然是蛰伏一段时日。树敌太多,总归是不好。”
她似懂非懂。
赐婚的旨意很快便下来了。有皇帝的印玺,韩琦也不便再多说什么。女儿是从他府里出嫁的,女婿几乎是他看着长大的,虽然有些不满,但也勉勉强强地,揭过去了。
不过在新妇回门的那一日,韩琦却表现出了一种不同寻常的严肃。
他和高肃两个人在书房里商量了半日,还不许任何人靠近。等他们出来的时候,两个人的表情都变得有些沉重。她尚处在懵懂之中,便被高肃带回了府里,说是夜幕降临了。
——摔,汴梁又没有宵禁!
她气鼓鼓地望着高肃,等他的解释。
高肃伸手揉揉她的头,低声道:“是上面忽然有了些别的想法。莫要担心,我与你父商议过,此事于我等有利无弊。”
皇帝是真的打算拿冗官开刀了。
☆、80|77
终宋一朝,荣则荣矣,冗亦冗矣。
皇帝这一手不可谓不高明,他甚至还动用了龙图阁大学士,将朝中的官儿们事无巨细地摸了个通透。有实权的、身在虚衔的、尚在观望的、胆战心惊的……人生百态在这短短的数日内被抖搂了个干净。富弼在北边儿与辽国谈判,暂时回不到汴梁,而且他身边还带了不少同僚,在减轻北面压力的同时,也让皇帝的压力骤然一轻。
起码他这样大刀阔斧地动起来,反对他的人变少了。
他提了几回高肃回朝,高肃都含含糊糊地拒绝了。直到后来皇帝逼得急了,高肃才含含糊糊地说了一句:不愿让官家卷入文臣武将之争。他虽然出身科举,但依旧是带兵的武官,将要进的还是枢密院,要是皇帝一个不小心,将事情变成文臣与武将对峙,那就麻烦了。
所以皇帝要动刀子的话,最好还是拣一个最小最尖锐的地方下手。
皇帝与高肃促膝长谈了两日,第三日便罢了狄青的官。
第四日,他将包拯召到了身边,顺带将范仲淹拔擢了两级。
局外人看得懵懵懂懂,但高肃却看得明白。
唯有这种办法,才能将矛盾压缩在最小的地方,解决掉它。
狄青起初有些不解,但看见枢密院里的官儿们一个个地被换掉,先取回西夏再取回燕云的那位将军,比他蛰伏得还要深,韩琦甚至一直留在西面不回来,便也沉默了。
起先高肃曾提议,让立过军功的军士们洗去脸上的刺青,现在也暂时停了下来。
朝中依旧风起云涌,但大伙儿的目光已经全数集中在了皇帝身上。这位素有温文尔雅之名的皇帝,一旦下定了决心,动起手来是比谁都快的。
例如当年从刘太后手里收回权力,例如当年的那位贵妃。
他干脆利落地颁了一道圣旨:每年考绩不合格者,或降职,或停用若干年,或退居;至于空出来的名额,自然由新晋的进士们填充上去,不管如何,都要刹住这股冗官冗费之风。
这道旨意换个名字,便是末位淘汰了。
初时有人不以为然,但后来这股风气从京官开始,一路向各州县道府肆虐,大伙儿才真正惊慌起来。至于挂着虚衔的,也有不少借着这股东风,谋了个好差使。第一股风头下去,效果立竿见影。
而且因为一条触动的人不多,反对之人也寥寥。
第二条,便是武将进枢密院了。
早先那种古怪的文人充斥枢密院的风?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