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家族》第59章


想到等会儿不会再饿着,心里还是有了底,感觉踏实不少。唐勇告诉大家,要把水装满,保证一天的使用量。收拾完毕,已经十点,唐勇道:“这山危险无比,所以在天黑之前,我们一定撤出来,即便是不成功,也要安全撤离。”
这次依然是飞彪的人做向导,大家一路默不做声,经过山崖的时候,飞彪等人驻足了一分钟多。飞彪喊道:“兄弟们,你们走好,等我们去端了那个蛮子的老窝,再回来看你们。”说完,飞彪的几个弟兄的眼睛里已经掉下了眼泪,看上去当真有点义薄云天的气概。
其实越过山崖,连飞彪的弟兄都很少再去了,那里是当地人的禁地,即便是结队,也很少有人敢去。众人绕过山崖,到了昨晚我们看到的有着楼阁的那个山头,只见上面有多处光秃秃的空地。
邱涵说道:“哥,你看这里,这个山不对呀,怎么上面会有凿痕?”
我顺着邱涵所指的方向看去,果然上面有多处凿痕。只见凿痕宽约半米,深约三十厘米,凿痕内多有碎石和树叶,所以看起来仅有三五厘米的样子。寻常人不注意观察,根本看不到。
邱涵说:“看来这里是真的曾经有过楼阁。只是年代久远,楼阁已经毁坏,只剩下这打桩修建地基用的石槽了。那么昨晚我们看到的究竟是什么?”
我摇了摇头,对邱涵道:“这个怕不是我们能解释的,四叔在山上遇到的情形怕是和这区别不大,看来四叔也是危险得很呀。时间过去那么久了,也不知道四叔究竟怎么样了。”
邱涵安慰说:“四叔是吉人天相,他命硬得很,经历了那么多大风大浪,他哪是阴沟里就会翻船的主?”
我点点头,唐勇道:“你们俩别在后面磨蹭了,咱们时间紧迫,早点进去再早点出来。”唐勇说完,我和邱涵追了上去。
这道山属于比较高的山,站在山顶,眺望远处,只见远处景物高低起伏。但是因为这是阴天,山的远处只能看个大概,并不是特别清楚。飞彪的那个手下说,这座山以后的地方,山里的人很少再去,所以那边的地形就不熟悉了。
如果按照那个人所说,山的那头很少有人进去,那么这道山对于墓葬来讲,就是一道天然的屏障。可是这个墓葬也太大了,竟然占据了这么大的地方,即便是古代最大的皇陵也没有这么阔气。再说,这里所有的陵墓都是悬棺,完全没有必要拥有这么大的场面。
迈过了这道山,里面的路竟然好了起来,虽然山路有点陡峭,但是里面有明显的石阶。这些石阶由宽约三十厘米、长约一米的石条构成,由于年代久远,石条上的棱角已经不再那么清晰,而且间隔的距离也明显发生了错位,变得没有那么规律了。
去过西南山区的人都知道,那里的路全都在山腰上,往上可以再登高,往下可以进入谷底。这种路叫做盘山路,山路十八弯说的就是这样的路。不过这山路虽然狭窄,但是比起昨天自己创造的山路来说,这绝对是高速公路了。由于山路弯弯斜斜,又没有太阳,我们很快便分辨不出东西方向,只得沿着山路向里走去。
大约走了一个小时,这时已经距离出发地五里沟有三四公里了,早晨吃下的狼肉经过这一段时间总算是消化下来了。由于天热,众人不停地擦汗。让我感到惊奇的是,大熊竟然还带着一块毛巾,他边走边擦着身子、脖子上的汗,有时候还把毛巾从后背伸进去倒腾几下,真是为难了旁边的胡松杉。胡松杉一会儿眉头紧皱,一会儿低头,最后越走越慢,故意和大熊拉开距离。大熊看到胡松杉走到后面,自己也走得很慢,似是有意在等胡松杉。待胡松杉走近,大熊脸上的笑容绽放得像五月的花朵,说道:“累了吧?你要是走不动,我帮你扛包吧。”
胡松杉听后,面上勉强露出笑容,说道:“不用,呵,我还可以。”说完,她加速走到了飞彪后面。正当大熊也加速去接着追胡松杉,以体现他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的时候,他的身后响起了“砰”的一声。站在大熊身后的我们,清楚地看到,这是从山上掉下来的一个棺材板。
第六章 躲雨
这是一个普通的棺材板,它内壁平整,像是进行过专门的处理。好在有惊无险,那掉落的棺材板没有砸到人。不过这也足以让人感到害怕了,毕竟这叠翠的山峦突然掉下一块棺材板是一件极为危险的事情。
众人抬起头,向山崖顶处望去,只见这垂直的峭壁上摆放着四排棺材,每排四个,成矩阵整齐排列。这些棺材全部采用木桩式葬法,即将棺材放在打在崖壁上的四根木桩上。再看掉下的这块木板,它长约两米半,宽约八十厘米,中间厚,两边薄,像是从一棵大树上切下的。
众人看得心惊,当下立即加快脚步,冲出摆放着悬棺的山崖,生怕那木板突然掉下砸到自己。
我问唐勇道:“难道这就是我们要找的墓地吗?”
唐勇摇头,说道:“你忘了,阿超跟我们说过,他说每走一段路就会遇到一片悬棺。咱们只是刚刚遇到了一片而已。你看这里,虽然锦绣江山,但是处于悬崖绝壁,并非是真的天上洞府。再看这处绝壁,尽管很高,但张弛不足,灵气欠缺,不足以为君王的寝殿,咱们再往前去。”
听了唐勇的话,我想到了《王公陵寝纲目》中的一句话:“王陵者,常怀龙虎之气也。必占山河之势,坐拥天地之灵,面南坐北,可观乾坤焉。”这座山虽然身处绝壁,但是在这千山万壑中,却属于其中普通的一座,并没有帝王之气。
众人继续向前走去,不过现在大家走路的时候,却比刚才小心得多,我们不再只看脚下,时常也会看看头顶。好在这样的绝壁不是很多,行约一公里,这山已经转下了好几个弯,在山前处,我们看到了一处小湖。这湖水虽然有点清浅,但也是碧波荡漾,抬眼看去,只见这山上苍松翠林,郁郁葱葱,并没有木桩和棺材。
众人心里踏实不少,走到近处,大家看到顶处的山崖上有着很多的洞穴,这些总共五排,每排五个棺材,分列在大小不同的崖洞里。看到这里的棺阵,我又重新数了一遍,确定是二十五个后,心里不禁狐疑起来。刚才那个绝壁是十六个,这里是二十五个,难道这里的棺材是按照位数的平方呈矩形摆放吗?怎么没有听说过这种摆放?邱涵似乎也看出了这个问题,他说道:“这种摆放看来没有记入书册。”
我点头,说道:“是啊,不到这里,这个民族我都不知道。我也算看了不少地理志的人,知晓楼兰、精绝、大宛国,可是就是没有听说这个国家,我猜想,这定是个被历史抹掉的民族!”
唐勇点头道:“这里的风水条件比刚才好多了,依山傍水,接近天国。”众人看这悬崖,每一副棺材都是身处绝壁,都无不赞叹,纷纷猜测是如何放入洞崖之中。但是争论了半个小时,仍没有哪个方案能足以服众。
邱涵道:“祖上在西南游历的时候,曾经路过重庆,他在手稿上写过,重庆悬棺众多,分布在悬崖绝壁,但是至今无人知晓是如何送入崖洞的。”
在这之前,我看过一些关于悬棺的材料。关于悬棺的放置办法,曾经有人这样说过,先在山下堆土,待棺材放入山崖,再将土撤去,这就是堆土法。也有人认为,修筑木桩,建立栈道,待悬棺送入墓穴,再将木桩取下,这就是栈道法。也有的人说,是在山崖顶部建一个吊轮,然后先把人吊入洞崖,再由人把棺材拉入洞崖。
关于堆土法,由于取土困难,悬棺下多有河流,因此这个说法不现实,很快便被人抛弃;关于栈道法,相信的人最多,现在很多的悬棺崖葬还能看到很多的木桩孔。为了方便,这些人修建了一个木桩后,便将几个棺材堆放在一处地方,以节省人力,这也是我们为什么看到有很多棺材堆放在一起的原因。最后一个是吊轮法,这个说法也遭到了质疑,因为在古代的生产力下,这样的吊轮无处安放。
虽然这些谜困扰在我们的心头,但是因为大家在芙蓉山都见过悬棺,我们倒也没有表现出过分的惊讶。我们看了看表,现在时间已经不早了,大家还要在天黑之前撤出,因此不能在此停留。只是由于天气过于沉郁,大家感到越来越热。如果是只出太阳那也就罢了,可是现在是燥热,便让人难耐了。飞彪的几个弟兄已经光了膀子,大熊也把衣服掀着,露出了他深不可测的肚脐眼。
大家走过一段盘山路后,山路竟然往上开去。只是这路越来越陡,最后只能侧身才可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