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啸大汉》第264章


事奔忙,老是坐在斗室里,闷也闷死了。”
甘延寿这话不是谦词,历史上这个龙精虎猛的猛将,就是郁郁不得志,困于方寸斗室之间,生生闷出毛病,不到六十岁就病逝。
这世上有些人就是闲不得的,一闲下来就会出事,甘延寿无疑就是这一类人。越是千里马越不能总拴在槽里,否则再好的脚力也废掉。
毫无疑问,张放在改变历史大局的走向时,同样也在影响及改变着这些历史人物的命运。
甘延寿的命运即将改变,他的老搭档陈汤又会如何?
……
九月末,张放一行抵达西域都护府。令张放欣喜的是,墨秦带领的第二批汉民也在这里,并且即将启程前往赤谷城。第二批汉民过千人,而且精壮颇多。
张放告诉墨秦,当初日2赔付的三万牛羊与十万牧草,大半用于批汉移民。不过在赤谷城里仍然存有大约五千多头牛羊及两万多斤牧草,再向大昆弥赊一部分,足够支撑到明年春。目下摘星城设在赤谷城的负责人是奚奴,这位原乌孙百人长已经是摘星城正式军官,让他来负责这一块,倒是人尽其材。
十月初,乌垒城东西二门俱开,两支车队人马浩浩荡荡出城,背向而行。一支是汉移民队伍,往西而去,目标乌孙赤谷城。另一支自然就是张放、甘延寿一行,目标玉门关。
无论哪支队伍,都必须在一个月或一个半月内,抵达各自目的地,否则就会有被风雪堵在半道的危险。
十一月中,风雪之中,玉门关前,城门丞正有些百无聊赖。时近寒冬,关口行商大幅锐减,每年到这个时候,就会消停下来,城门丞也习惯了。
“老吴、三子。”城门丞对守门的军士大喊,“到申时末了吧?可以关城门了……”
守门的军士还没来得及回答,前方突然出现一骑,高高举着一支鲜红幡旗,隐隐在大喊着什么。
守城军士们一下涌出来,纷纷侧耳倾听。过了一会,那个叫三子的年轻军士喃喃道:“使节……团、归来……勿闭城门……”
城门丞一脸迷茫,下意识跟着复述:“使节团……归来?使节……什么?!使节团归来!”
整个玉门关一下炸开锅。
历时一个半月,张放与甘延寿使节团,终于赶回玉门关,回到大汉。
在夹道欢迎的人群中,骑马走在最前头的张放,隐约听到有人大喊:“张公子!张公子是汉使!”
张放循声望去,看到两张熟悉的面孔,虽然隔了五六载,但以他惊人的记忆力,仍然记得清清楚楚。张放笑着挥挥手:“老吴、三子,别来无恙。”
老吴与三子那个激动啊!万万没想到,事隔多年,已经贵为列侯、汉使的张公子居然仍能记得他们,甚至一口叫出他们的名字……
“谁说贵人多忘事来着,张公子这么大的贵人,竟然还记得我老吴……”老吴呵着白气,搓着手,眼睛与鼻头同样红。
三子更是话都说不出来,只有两条清鼻涕流下,也不知是被冷冻的还是感动的。
使节团一行在玉门关歇息到次年二月,方再度启程,两个月后,使节团终于低达长安。
倚马关亭,望见长安雍门门楼的那一刻,一路都很平静的张放,突然做出一个令使节团官员愕然不已的举动——这位年轻的富平侯,竟脱离大队,一马当先,冲向城门!
——长安,我又回来了!
8
第三百三十六章 【大 婚(上)】
长安是帝都,从来不乏热闹可看,但在建始四年四月初七这天,整个长安都为一场世纪婚礼惊动。??
未央、长乐两宫贺使,敬奉各类乘舆服饰,络绎不绝。队伍最前头的乘舆仪仗已经出了北阙门,最后面的贺使还在内宫。
朝官百僚,衣冠楚楚,仿佛上朝般整齐。只不过他们所行的方向却不是未央宫,而是北阙甲第——戚里。
这一刻的长安,放眼望去,当真是冠盖满京华。
几乎整座长安居民全挤去看这世纪盛况,一向拥挤的各城门都为之一空。以至于几个从直城门入城的外地人惊讶不已,这才有了以下对话。
“主人,这就是长安?怎么人那么少啊?好象还没我们益州多……”说话的是个黑黑瘦瘦的少年,虽然其貌不扬,但一双眼珠亮而有神,看上去蛮伶俐的样子。
被称为主人的,是个三十来岁的中年,高而瘦,脸形狭长,眉毛很浓,眼睛细而有神,颌下一撮短髭,为他增添了几分硬朗。
主仆二人,都是风尘仆仆的模样,穿着也寻常,显然是赶远路的外乡人。
听到仆人的问话,中年人微笑摇头,正想着怎么措词,耳边却听到一声不屑冷哼:“真是没见识的外乡人,平日里长安挤死人,进出城不排上半个时辰别想挪步。今日算你们好运,碰上富平侯大婚,城里各街坊差不多空了,所以才没见几个人。你这仆童,居然说长安没益州人多,当真让人噱。”
主仆二人讶然扭头,才看到说话的是一个正准备出城的士子模样的人,正满脸不爽地看着他们。
中年上前两步,行了个揖礼,一脸歉意:“仆童无知,请足下包涵。”
士子虽然有京城人的傲骄,但也是知礼之人,而且多少也有点眼力,见中年颇有气度,料非寻常庶民,当下也拱手还礼,神情缓和下来。
中年自报家门:“在下陈立,供职益州鱼复,今奉上令,入京述职。陈某与仆童都是次到长安,有失礼之处,请勿见怪。”
士子暗暗点头,原来是地方官员入京述职啊,类似这样的情况很常见。当下回礼道:“在下刘钖,字子星。”
陈立没说自己是什么官职,士子也没说自己是什么身份。陈立是进城入宫到丞相署西曹面见上峰述职,而刘钖则是出城到辟雍进学。
刘钖显然是个藏不住话的人,而陈立初来乍到,遇上这等全城围观婚礼之事,也颇为惊奇。两人攀谈之下,刘钖有心镇镇这个外地官员,眉飞色舞,把关于这场婚礼的内幕外幕悉数说了个遍。
“这场婚礼,是富平侯张羿啸,迎娶原上河农都尉、现任北地都尉班况之女班沅君。张羿啸知道吧?”
“听说过。听说他曾持节出使匈奴,还平息了乌孙乱局,着实了不起。”陈立脸上的敬佩是自内心的,毕竟富平侯是天子表亲,出身权贵,世代公卿。这样显赫的家世,就算稳坐长安,都能平步青云。而这位少年贵胄却敢远涉万里,履险如夷,为国分忧,实在当得起这“了不起”的赞誉。
“没错,这位富平侯确实了不起。眼下不过弱冠,却已因出使、平乱之功,被封为五官中郎将,监平乐屯兵,置幕府,成为大汉最年少之将军。”
一旁那仆童听得两眼光,忍不住问:“请问,这五官中郎将很大吗?”
陈立与刘钖哈哈大笑,都不用刘钖解释,陈立温言道:“五官中郎将秩二千石,为中郎三将之一,宿卫内宫,职位在都尉、校尉之上,可以称之为将军了。嗯,这置幕府,大概是陛下的特旨吧。”
刘钖点点头,中郎将虽有置幕府之权,但需天子特旨,否则不能行使此职权。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天子对富平侯的恩宠。
“比都尉大啊。”仆童听了吐吐舌头,看了陈立一眼,,“比主人大。”
陈立失笑摇头,也压低声道:“不是一码事,大多了!”
“富平侯如此,那班氏女也不简单。”刘钖赞叹道,“不但出身名门,秀外惠中,更擅诗书,性情温婉。连皇后都认其为妹……啧啧。”
陈立笑笑,不便背后谈论别人女眷,没说什么。
仆童却道:“听上去,好像你见过一样。”
刘钖横了一眼仆童,对陈立道:“足下这位仆童还是疏于管教啊……我虽然是没见过班氏女,但我当年的学长萧将军之后萧绍见过,一直赞不绝口、念念不忘……”
话音未落,身后传来一阵马蹄声,急遽的蹄声突然停下,一个愠怒的声音传来:“子星,慎言!”
刘钖人还没回头就一脸堆笑,连连拱手:“萧兄,好巧啊!咦,你这是……”
那位萧兄脸色难看,勉强拱手回礼,哼了一声:“城里太闷,出城透透气。”说罢一抖缰绳,冲入门洞,绝尘而去。
刘钖哦了一声,一脸我明白了的表情。
仆童也哦了一声,一脸我也明白了的表情。
陈立看看这个,再看看那个,只有摇头。
……
长安戚里,富平侯府,此时已变得比节日里的章台街还热闹。侯府中门大开,府邸四个侧门通通打开,广纳四方来宾。来贺的官员权贵如过江之鲫,扎着彩带的各色贺礼堆集如山,抄礼单的管事手抽筋了都。
应门接引是陶晟与刘枫,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