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英雄》第87章


施行的经济制度上进行改进,在不与民争利的思想指导下,在各种财经制度管理措施上面很下功夫。逐步形成了巴国自己的一套赋税制度,让百姓真正的从中得到了好处。
继江州学宫之后,巴蜀大地上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学府,江州讲武堂也告正式成立。龙锋亲自兼任讲武堂院长,每期招收学员二百名,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所有学员都是在军中最优秀的士卒当中选拔而出。龙锋安排江州学宫的士子给他们讲谋略、讲兵法,而战术课程则由军中宿将以及作战经验丰富地中低级军官轮流担任讲师。
同时,由巫山大祭师主持地江州研究院同样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尽管这个研究院到此时仍然是秘密进行。但人员配备已经和以前不可同日而语。已经由以前地百十人,发展到了近千人。众多的学者、能工巧匠聚集在一起,研究龙锋的奇思妙想。(汗!其实就是龙锋对后世一些科技产品的回忆,像挤牙膏一般,想到一点就说一点。如、火药、造纸、脚踩式打稻机等等……”
龙锋随便一个什么想法,都能让这些学者、工匠们如痴如醉、废寝忘食,对自己那些一星半点的记忆,龙锋大多数时间只能说声抱歉,怪只怪自己读书时,只顾玩游戏、泡MM,要是当初自己读书多认真一点,多学些实用知识,那么江州的发展速度与进程将会更快。
也许历史就此转折,统一华夏的时间,会因此而提前,龙锋时时在心里琢磨这个事情。
这些日子以来,重新立国称王的事情,渐渐的提到了议事日程上。不光是巴国虎族的氏族,就连蜀地氏族以及其他各个部族的氏族长老、头领、乡绅等人,也都在呼吁。为此事,龙锋多次征询田双与巫山的意见,他们两人的意见也是如此,但龙锋总觉得这个事情不急,还可以再缓缓,因为他总记得后世的一句话: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想到这些,龙锋便在朝中的例会上,对众人剖析了其中利害,这些人虽说被龙锋的这番话说得是频频点头,但心里仍然有着疑问和不解,但大王这么说肯定有他的道理,所以众人也就暂时不提。
一月之后,江州国策院颁布了在西南各地推行郡县制的法令,此时的巴国已经拥有了三个郡四十多个县,三个郡是巴郡、蜀郡以及滇郡。巴郡太守自然是龙锋自己兼任,蜀郡太守覃毅,滇郡太守由于一时没有合适的人选,经过商议之后,龙锋便决定暂时由田双兼任,等到有合适的人选时,便立即调回江州。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田双入滇的所有属员配置也全部就绪,龙锋给他安排了最强的配置,由处事稳重的乌龙担任滇郡将军。
就在春耕大典之后的一个月,春夏之交,龙锋与众长老带领江州全体文武在江州城的南门外郊亭为田双饯行。田双来巴地已经六年,为巴国繁荣发展作出的贡献,众长老是有目共睹,而且为人随和,这么些年下来与这些巴国的上流氏族已经成了真正的朋友。此时,送行虽说只是短暂一别,但众人对田双却是真心的不舍,一个个真情流露,纷纷举着酒爵对田双敬酒并诸般叮嘱,田双想起来巴地之前自己的种种境遇,不由心生感慨。因此,来者不拒一一接过,酒到爵干,显得豪气万分。
几轮下来,田双已经醉意微熏,龙锋这才上前为他一一挡驾,田双临登车前,拉着龙锋的手,诚恳的说道:“没有大王,就不会有臣的今日,此去滇郡,臣定当尽心竭力为大王治理出一个模范郡!”
龙锋一听,笑道:“先生之能,巴虎如何不知,只是但求别将江州比下去了,我这巴郡太守的面子不好看呐!”
田双闻言,先是一怔,随即便笑将起来,说道:“岂敢!岂敢!臣岂敢僭越!”
两人相视哈哈大笑,笑罢,田双对着龙锋肃然一躬,说道:“田双生平之志,唯求一展平生所学之舞台。数年来,蒙大王宠信,言听计从,臣心甚慰。此次能得郡守之职,统摄一方民力财力,于所学落到实处,固此欣然受之也!西南富庶之时,巴国大出天下之日,为此,臣便是粉身碎骨,也心甘情愿!”
说罢,田双对着众人团团一揖,道一声告辞,便登车而去。
龙锋出神的看着田双一行人马消失在了官道的尽头,这才与众长老一起转回江州。回到江州,内侍禀报:“国策院来报,田双离开之时,留下一卷书简呈来。”
龙锋打开竹简,寥寥数行,却是字字真切:
巴王明察,国之法度,出师之名都需仰仗王者称号,此所谓名正则言顺,所以称王之事,请大王思之。臣此去滇郡,定当竭尽全力,以报大王知遇之恩,田双顿首。
龙锋看罢,不禁心中叹道:“自己何其幸运,能得到如此帮手。”
正自唏嘘感叹时,门外内侍来报:“大王!有士子求见!”龙锋已经不像五年前了,那个时候,只要有中原士子来巴,不管任何时候,他都会在第一时间接见。此时,江州已经有了完善的接待管理这些所谓的外来知识分子的机构。除开这些人有什么重要的计划要呈现,龙锋才会接见,一般来说,都由江州学宫安排他们食宿。
听报以后,龙锋有些不悦:“这也来报,叫他去江州学宫!”
“他一定要见您!”内侍见大王神情不悦,有些怯怯的说道:“看上去是个倔强的老头,他说只要说孟轲求见,大王一定会见的!”
“谁?他叫什么名字?”龙锋闻言轻笑了一下,这些年来,志大才疏,目空一切的中原士子他可是见得多。
“孟轲!”
“快……快……快请!”这两个字,将龙锋惊得从座位上弹了起来,如果以前的司马错与白起算得上偶像级别的人物的话,那么这个孟子就是天皇巨星了。龙锋一边吩咐迎接贵宾,一边整理下自己的衣着。同时心想:这孟子该有七十了吧!尽管他对儒家学说没什么认同感,但是对这个影响了华夏文明几千年的老头子,可是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正文第三卷第021章亚圣孟轲
更新时间:2011…9…715:49:38本章字数:5604
孟轲悠然打量着这座与中原诸侯决然不同的宫殿,他这些年周游列国,四处游说,虽说没有一个国家采纳自己的政治主张,但绝对可以算得上是见多识广的人了。因此,他全然没有寻常士子等待觐见的那种窘迫,淡然自若的站在江州议事厅的大堂。
江州城的巴国最高权力中心只有三座宫殿(这是在孟子的眼里看来,其实龙锋在战后重建时,简化了很多不必要的装饰如龙楼凤阁之类的东西),中央的正殿(议事厅)与东西两座偏殿(国策院与大书房)。正殿靠前突出,前面开阔的广场有三十六级白玉台阶直达正殿,使得这座看似简约的正殿恍然若巍巍城阙。孟子一望便知这样的宫殿都是一国的最高殿堂,是国家权力中心的象征,若非大型朝会与接见其他诸侯的特使,一般轻易不会在这里处置日常政务。
两座偏殿,则坐落在正殿稍微靠后的平地上。除了殿前广场是白玉铺地,三面都是绿色的竹林,北面青松,东面草地。
看着这种简朴庄重的宫殿,孟子的心里便有一种感觉,觉得这巴国的君侯是个务实之人,与这样的君侯谈王道仁政应该可以行得通。
站在殿中,只见厅堂宽阔高大,陈设却极为简单。中央一张几乎横贯厅堂的黑色木屏,屏风上斗大的四个铜字格外醒目;上面写着“正大光明!”
屏前正中位置有一张长大的书案,两侧各有几张稍小地书案。书案区域外。有两只巨大的铜鼎,两只几乎同样巨大的香炉,除此而外,再看不见任何装饰性陈设。白玉地面没有红毡,连中央书案后的君侯坐席;看上去也是只是普通的帛布制作。
入得厅堂,孟子丝毫看不到在齐国宫殿以及魏国宫殿那种帐帏重重的阴暗、富丽华贵的舒适与豪奢。而这里尽管简单,但宽敞明亮。处处都透着如屏风上所书写地一般意境正大光明!
奇怪的是,孟子却对这种与众不同地简单殿堂。油然生出了一种敬意,觉得自己完全可以在这里实现自己的梦想。但不知怎地,有了这么种想法之后,他的心里反而产生了一丝紧张。原本此行来巴地之前,由于几十年的奔波游说,使得他已经基本放弃了兜售自己的政治主张,回到邹国之后。便一心只想教书育人,终老山野。
话虽如此,但心里终有不甘。孔子云:夷狄之有君,不若华夏之无也!为什么这个蛮夷之君能在短短几年时间,获得如此口碑,这些都引起了孟子的极大的兴趣,于是就想来这?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