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英雄》第112章


怨有头,债有主。这笔帐只能算在秦王的头上。因此,血债只能要秦国地赢氏王族来尝还,想到大仇得报的日子不远了,白起激动得有些不能自已。
听见弥衡的第二次唤他,白起这才猛然惊醒,转身对他拱手一礼,随即又瞥了一眼大散关。竟有些不屑地说道:“虽是天下雄关,如丞相下令。白起便将它一鼓拿下!”
白起作战勇猛顽强,而且是巴军之中有数的黄金武士之一,这弥衡是知道的,这是他第一次与白起打交道,但一路之上都是纵马急弛,宿营便是累得呼呼大睡,因此两人之间并无过多的交流与沟通。对他的能力知之不详。但此时白起地回答,却让弥衡皱起了眉头,觉得此人不过是匹夫之勇,怎会受巴王如此器重?于是,弥衡没有再接着问,而是遥遥望去,但见大散关的城头旗甲鲜明,城头是旌旗猎猎。隐约还能听见战马地嘶鸣声,弥衡虽说如同此时的天下名士一样,在修习本门专长之外,也都通晓兵家兵法,但毕竟从未真正的领兵作战过。
自己临行前,巴王曾与自己秘密商议。说大散关的秦国守军主将会遵照宣太后的旨意献关让路,但也必须作好抢关夺路的第二手准备,否则便无法按照事先的约定半月之内赶到咸阳。想到这里,弥衡又回过头望着白起,问道:“如果守将不献关,我军该如何动作?”
尽管弥衡这话虽然问得随便,但他此时心里认定白起乃是一勇之夫,所以心里那种轻蔑地味道还是带了出来。
这白起是何等心思机敏之人,如何听不出来,加上他们这些行伍之人原本就对弥衡这种靠嘴巴吃饭的纵横策士不甚服气。在心里觉得像他这种策士远不如田双那样的实干之人。大王在白起心中是如同天神一般的人物。怎会尽凭一席话,便任此人居丞相高位。对此,他很是纳闷。由于这等国家大事,尽管心里不满,但也轮不上自己说话。此时竟然没他轻视,引起了白起内心极大的不快,于是,他那冷俊的脸上蹦出几个冰冷的字眼:“请丞相示下,白起执行便是。”
这冷冰冰的几个字,让弥衡噎得顿时喘不过气来。战法谋略本应是行军主将之事,白起为副按理只是起协同提调、冲锋陷阵之事。而兵临城下尚无对策,被白起这么冷冷地一句,便引得十几员身着便装的巴军千夫长、百夫长的目光竟齐刷刷聚到弥衡的脸上,无言以对的弥衡怎会不感到难堪?虽然如此,但弥衡毕竟是心思机敏、聪颖练达的策士出身,话语转圜原本是他地拿手好戏。
于是,弥衡掩饰着内心的不快,勉力一笑对白起说道:“行军打仗,原非弥衡所长,添为主将也只是更好的斡旋于秦宫之中。若弥衡勉为其难胡乱下令,因此出错而导致整个行动的失败,弥衡事后向大王领罪事小,但巴国的军威与众将军的颜面何存啊?我等都是为大王效命,论打仗还得仰仗白将军与诸位切实谋划才是。”
弥衡这番话说得十分的诚恳,白起的目光也顿时温和了起来,爽朗的哈哈一笑:“丞相过谦了,你尽管下令便是,这大散关虽然号称铜墙铁壁,但这一路之上,我已经仔细思量过了各种战法,巧取硬攻都行,总之决不误丞相大事!”说着,白起一回头对着随行众将又道:“拿下大散关,你们有没有信心?”
众将领在马上拱手作答:“但听将军号令!”
消除了先前的尴尬,弥衡虽然松了一口气,心中地不快却更甚了。自己虽说是这五千铁骑名义上地主将,但一个副将说话竟然比自己更有威慑力。弥衡觉得心里窝火!但他也没有办法。这个动荡之秋,无论在那一国任职,如果没有军功、战功,就没有绝对的威望。自己若想建立真正地威信,便得与军队中的猛士们处好,取得他们的信任,只有这样以后使唤他们才能做到如臂使指。
但看白起挥手之间,将领们便慨然领命,弥衡是既羡慕又不是滋味。
弥衡毕竟掂量得出厉害轻重,片刻之间,他便恢复了正常心态,对白起微微一笑,说道:“如此,我便下令了!”
白起与众将领闻言,当即肃容拱手:“请丞相下令!”
“樊獒你前往大散关,将此公文交于秦军守将赢媲,与之商议借道一事,其余人等与我返回营地待命!”
“喏!”白起与众将领铿然一声领命。
号令一出,众将领命的感觉,让弥衡觉得异常的痛快,内心里先前的那点子芥蒂被一扫而空,他叫住接过公文正要离开的樊獒,叮嘱道:“记住!你此行只是商议,切不可暴露大军行止。”
“末将谨记!”樊獒大声领命之后,一把撕掉身上的便装,里面穿着巴军标志性的红色劲装,从怀里拿出一面旗帜迎风一展,拨转马头朝大散关飞弛而去。
******
让兄弟们久等;小马在这里说声对不起;今天开始恢复更新;再次感谢兄弟们的支持。
正文第四卷第006章
更新时间:2011…9…715:49:54本章字数:2518
就在弥蘅、白起他们出发后的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江洲城门才开,便听到一阵如沉雷滚动般的马蹄声。一些早起的商贩,见到百余名巴国的劲装信使,骑着快马如流星一般的从国策院疾驰而出,出了江洲城门便四散而去。
一些百姓与商贩们一个个都纳闷不已,纷纷议论不知道出了什么紧急事情,使得这些将士这么早就出城,巴王对士兵管束得也极为严格,严禁扰民,骑兵是绝对不允许在城内策马狂奔的,该不是出了什么大事吧,巴国附近的部落都已经归属巴国了,莫非是和哪个国家要打仗了?是越国还是楚国?还是……巴国这几年一直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加之偏居西南远离中原战乱,渐渐的使得国人对战争有些淡忘了。忽然之间见到如此情景,一种不安的气氛在江州弥漫开来。
卯时正,江州四门同时张贴告示,颁布巴王的《征兵令》《军爵令》同时发布了弥衡起草的《告巴国朝野诏书》,历数巴国数百年来被他国欺辱的屈辱历史与大王决心改变这种局面的强硬决心,并诏告朝野:经过这些年的整军备战,巴国现在已有能力御敌于国门之外!百姓尽可各安其业,若有散播流言乱我民心者,决以律法治罪!定斩不饶!
这几份诏书由快马信使日夜兼程送往各郡县,县令县吏立即全数出动,到山野村庄宣读诏书。安定人心。百姓们才知道原来只是征兵,并没有任何诸侯来犯,惶惶不安的心情这才安定下来。大王地决定使朝野上下又惊又喜,忐忑不安的气氛顿时一扫而空,陡然之间举朝振作。
形式发展如此之快,百姓们如此拥戴,这是龙锋没有料到的。论起原因。也是因为巴人被压抑得太久了。几百年来内乱外辱,一个周王正封的赫然大邦却渐渐的沦落得一个几乎可以任人宰割的蛮夷之国。北面的楚国虎视狼顾。巴人惴惴不安。西边地秦国杀气腾腾骄横霸道,巴人更是心惊肉跳。
就在巴人面临强秦压境的灭顶之灾地时候,巴人期盼已久的雄主巴虎横空出世了。先是以退为进,迫使狼子野心的秦国签定城下之盟,既而又从虎狼一般的楚人手里夺回被掠数百年的经济命脉盐泉。这一切怎能不令巴人朝野狂喜!如何不亢奋振作!
这一切使得原本不问国事的庶民百姓,自然将对巴虎的感念、赞颂牢记在心。龙锋在这些年尤其注重舆论导向,凡有重大举措。都派官吏反复向那些不识字地百姓宣讲,尽量做到各项政策深入民心。
巴人原本慷慨豪迈,加上这几年的文明开化,各国商贩带来的文明之风,使得百姓们也开始喜欢议论国事了,尤其是当巴国国力渐渐的增强,江州庶民百姓更是在外人面前骄傲非常,茶寮酒肆经常可见有人开口便是:当今天下!如何……如何……的各种论调。如今大王要大出天下,古老的大邦也终于要参与逐鹿中原了,不由巴人雄心陡长,国人的感慨便如滔滔江水而一发不可收拾。
昭令颁发不过几日,国人一片沸腾,“大出天下!逐鹿中原!”的各种誓言便席卷了巴蜀大地。
巴蜀地丛林莽原。生就了剽悍坚韧的部族,这里的人们虽说不如中原人那般的高大结实,但是无论男女,都生得精壮剽悍,而且能吃大苦耐大劳,祖祖辈辈的在山林与猛兽搏斗,恶劣的自然环境养成了辛辣猛烈地民风,尚武之风不教自成。巴国虎族人自不在言,那些新近归附的民族一听到巴王颁行《征兵令》:平民从军,每人便先赐良田二十亩。但有军功。再论功行赏!而随之颁布的《军爵令》更是引得无?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