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明末之旅》第59章


下关码头距离长江出海口大约310公里左右,按照七、八节的航速,大约二十四小时。
下关码头的早晨。
这里像往常一样,还是这么热闹,喧嚣,各种苦力,小贩,以及船工等等,构成了一副热闹的景象。
码头旁边,停靠这一些船只,大小都有,还有一些是货船,一些船主正指挥着搬运工在装卸货物,远处宽阔的江面上,有一艘双桅杆帆船,正在缓缓的离开。
如果没有张丰的蒸汽动力货船过来,大家肯定像往常一样,该干嘛干嘛,但这两艘蒸汽机动力货船的到来,马上将这一切全部打破。
首先发现这两艘蒸汽机动力货船的是一名年轻船工,这名船工正在靠码头的一艘船上面,这名船工指着远处江面上大声的喊道:“你们快看!那是什么船!”
随着这名年轻船工大喊,不少人看向了远处的江面,且人越来越多,而这两艘蒸汽机动力货船则配合的一前一后鸣起了汽笛。
一名老者,显然见多识广,马上大声的道:“那是两千料宝船,对,是两千料宝船!”
“不对,这不是两千料宝船,这两艘船没有桅杆,没有风帆!”
“看,它还冒烟了,是不是着火了!”
“不对,那不是着火,看,这两艘船正朝码头行驶而来!”
大家都是第一次看到蒸汽机动力货船,效果简直就是轰动的,码头几乎所有人都停止下来,几乎全部看着这两艘蒸汽机动力货船。
而这两艘船也非常配合,不但汽笛长鸣,更是在江面上一个大半径转弯,朝着码头行驶而来,然后几乎擦着码头而过,距离码头最近的时候只有十几丈。
“哇,这两艘船好威风啊!”
“没有想道,世间居然还有这样的轮船,今天算是涨见识了!”
“看,这两艘船速度多快啊!”
两艘货船在大家的目光之中,一个大半径转弯,几乎擦着码头而过,然后行驶向江心,顺流而下,速度越来越快,在大家惊奇,不舍的目光之中,两艘船渐渐远去……
过来的时候,逆流而上,三百多公里的航程,仅仅只有了一天一夜,这大大颠覆了大家的认识。
看到下关码头的时候,很多船工简直不敢相信,下关码头就这样到了,如果换在以前,没有几天的功夫休想过来。
回程的时候,因为是顺流而下,速度就更快,绝对超过了十节的航速,这速度,简直就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当然,这不是轻舟,而是好七、八十米长,最大排水量能达到一千吨的蒸汽动力货船,站在甲板上,感受到阵阵江风,唐建清有一点恍惚,感觉像是在做梦一样。
唐建清知道蒸汽机动力轮船比帆船要好,要先进,远远没有想道,居然先进这么多,一天十二个时辰就跑完了六、七百里,简直就是想都不敢想。
试航一切顺利,张丰心中不错,高兴的道:“唐老,怎么样,咱们的蒸汽机船还可以吧。”
唐建清感慨的道:“何止可以,简直就是太好了,太先进了,现在我在期待,什么时候,我们能制造出公子描述的那种铁壳轮船。”
张丰看着远方的江面,缓缓的道:“一切都会有的,以后我们肯定能制造铁壳轮船,只是,目前我的任务就是制造蒸汽机动力木船,两千料的蒸汽机动力轮船要再制造几艘,我们以后还要进行远洋航行。”
路要一步一步走,唐建清完全知道这一点,唐建清道:“公子,我这把老骨头全是你的,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将蒸汽动力的铁壳轮船制造出来。”
………
第六十章清军毁城入关
蒸汽动力货船,不仅在下关码头引起了轰动,松江府,上海县等地老百姓都渐渐知道了蒸汽动力货船,一些酒肆茶楼,街头巷尾,不少老百姓都谈论着这种轮船。
“你们听说过了没有,张老板的造船厂制造出了一种怪船,不用风帆,不用橹桨,能日行数百里呢。”
“还有这种船,我的老天,日行数百里,快,快和我们说一说这是一种怎么样的轮船。”
“……”
很长一段时间,松江府一带的老百姓都在热议蒸汽动力轮船,甚至有部分人还特地跑到张丰的造船厂,想去看一看这种轮船。
当然,造船厂不是等闲人能进去的,这些人只能在造船厂外面,远远的过一过眼瘾。
一些运气好的人,不时的能在长江江面看到这两艘船,这两艘船完成试航之后,马上就投入了使用。
从太平府运矿石,将纺织厂的棉布运到南京地区,或是太平府一带,低廉的运输成本,让棉布的销售范围大大扩大,不止局限于松江府,苏州一带,而是远至南京,太平府等地。
棉布大销,根本就供不应求,白花花的银子滚滚而来,最赚钱的还不是纺织厂,而是钢铁厂。
盐铁都是暴利,盐就不用说了,老百姓都离不开,人人都需要,铁的话也和大家息息相关,老百姓而言,不少的工具制造需要用到铁,此外,明朝的军队也需要铁制造各种兵器,铠甲等等。
不止是松江府,附近的苏杭一带都知道在上海有一家钢铁厂,出产的精钢以质量好著称,官府采购,一些商人也来宝山钢铁厂采购。
财力充足,张丰建了水泥厂,还准备建玻璃厂,皮革厂等等,但也就在这个时候,从京城传来了消息,清军从密云北边墙子岭,毁坏长城,破边墙入边。
八月二十三日,皇太极命睿亲王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统左翼军,贝勒岳托为扬武大将军,统右翼军,贝勒杜度等相副,两路征明。
九月二十二日,岳托从密云北边墙子岭,毁坏长城,破边墙入边,斩杀明蓟辽总督吴阿衡。多尔衮则于九月二十八日于青山关毁边墙而入,两军在北京郊区通州会师。
崇祯诏令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的卢象升,携宣、大、山西三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入卫京师。以卢象升督天下援兵,第三次赐尚方剑。
消息传到张丰耳中的时候已经是九月底,此时,清军已经在北京郊区通州会师,卢象升奉旨总督天下兵马。
清军兵临城下,保京师是第一要务,公文发至各府,要求各府派出援军驰援京师勤王,因为松江府有编制为五千六百人的卫指挥使司,要求松江府出兵三千。
………
松江府衙,后堂。
知府谭益先愁着脸,在后堂大厅之中走来走去,本来,打仗是武官们的事情,不用谭益先这个文官操心,但谭益先自从被皇帝召见面圣之后,对崇祯皇帝死忠。
加之刚才卫所指挥使谭卫东已经来过来了,要谭益先征集乡勇,加上卫所的兵丁凑齐三千人马。
作为武官,谭卫东肯定要带着自己的兵丁驰援京师,但卫所吃空饷严重,就是加上老弱病残也没有三千人,必须拉乡勇来凑数。
高殿柱见谭益先在发愁,于是建议道:“谭大人,张老板是咱们的团练总兵,他手下不是有两千人马吗,这次正好能派上用场。”
闻言,谭益先眼前一亮,马上一拍大腿,“对呀!我差点忘了这一茬,虽然团练战斗力差一点,但拉上去凑一个数不是大问题。”
谭益先一直认为,张丰搞得这个团练,肯定稀松平常,人数虽然有两千,估计还抵不上正规军数百人。
临时抓壮丁,想道张丰,谭益先马上急忙道:“快,快通知张老板过来一趟。”
很快,一名公差奉命出了知府府衙,骑马狂奔,去叫张丰。
………
城南,一座大府邸。
这所大宅子是张丰买的,张丰能看上的宅子,自然非常不错,虽然花了数万两银子,但宅子很大,占地足有数亩,另外,尤其环境不错。
陈圆圆也住这宅里面,除了陈圆圆主仆,张丰之外,丫鬟,佣人等下人足有十几人。
客厅之中,张丰正在思考这一件大事情。
清军破坏城墙,兵分两路,已经在通州地区会师,这件事情对张丰来说是一个机会,一个天大的机会。
张丰认为,这是一次捞战功的大好机会,一直以来,张丰觉得自己的政治地位太低了,严重制约了自己的发展。
像赵广才这样的小太监也敢跳出来和自己作对,另外,还要应付官府的一些人。如果自己有官职在身,一切都将改观。
必须要做官!
张丰这么坚定的想着,但同时张丰也明白,自己的人马太少了一点,只有区区两千人,且还要远赴京城地区,面对将是数万,甚至十数万以上的清军铁骑。
即使装备燧发火枪,但清军实在太强大,数量也太多了一点,另外更重要的一点,张丰知道,自己的这两千人虽然训练有素,但大家从来没有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