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明》第194章


政治确乎是个怪物。上下数千年历朝历代都不乏出现大大小姚广孝式的人物。他们无才无德也无特别的来历有的甚至走出身不正、没有功名却受到当权者的青睐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贵操管着无名大权。
偏偏这类人有的竟然不是为了钱财、也不是为了功名只是为了自己的理想从不顾及国家的存亡百姓的死活。就是因为常常出了这种人才有了乱世的衍生。政权的倾覆。黎民百姓的遭殃。而这类人物的产生又常常是与阴谋、投机、取巧等等词汇连系在一起的。姚广孝的出现正是这样。
其实姚广孝有诸多怪处他生自医家却偏爱谋略;他不为生活所迫却自幼出家;他既入空门却热心政治;他不辅洪武、建文却偏助燕王;他未受十年寒窗苦在别人眼里却是无书不精无物不晓每言必中算无遗策”
姚广孝生于苏州其家世代行医祖父、父亲都是乡间郎中。生活虽然清苦但祖辈事佛积善很受乡里敬重。从小受到较好的家庭教育初步学习了一些儒家经典。但姚广孝读书与许多人大不相同:他既不想应试做官也不想像前辈们那样行医生为生而是一心想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因为在那时他已经知道汉人在蒙元的统治下走科举之路是绝对不通的因为他听说科举殿试结果分右、左两榜公布;蒙古人、色目人因此名列右榜汉人、南人列左榜。名义上两榜的第一名都算状元但只有右榜状元才算真有资格为官左榜状元不受重视。
所以从十四岁时姚广孝开始把自己的主要精力和兴趣转向佛学;十七岁时在杭州的妙智庵出家为僧法名道衍。因为在蒙元人的眼里出家人要比读书人容易出头的多道衍敏锐的现了这一条。
饭依佛门的姚广孝四海为家他拜席应真为师学习《易经》、方术尤其对排兵布阵、用兵伐谋感兴趣;他向遇庵大师学习内外典籍之学对佛、儒二家进行对比研究;他与宋镰、高启等人结为诗文好友提高文学修养”在学佛访友、诗文酬和中他成熟了。
叩钵吟诗高谈阔论这确实不像安分的出家人倒像个胸怀大志的书生。然而正值姚广孝恃才傲物以才气自负觉得可以一展抱负的时候乱世来了再也没有人会注意到他这个出家人。就犹如待价而沽的紧俏货却猛然间砸在自己手中。
大明建国天下渐渐太平辅佐开国皇帝建立盖世伟业已没什么可能想着自己空有满腹经纶却没有施展机会有时难免心灰意冷。直到有一天觅得机缘。孝慈皇后不幸病逝朱元璋在天下广寻高僧分配给各个皇子让高僧们在众藩王的封国里修寺诵经为皇后祈福。姚广孝受人推荐也在应征之列。当朱元璋安排这批高僧与众藩王见面时姚广孝一下就相中了被封燕王的四皇子朱林。
凭借直觉他感到燕王相貌堂堂气宇轩昂最具帝王相便自荐跟随朱橡。此后不久随燕王来到北平名义上住持庆寿寺实际上经常出入燕王府成为燕王最重要的谋士和心腹助燕王运筹兵机。
正想着自己的过去一个沙弥匆忙忙地跑了过来一下子把道衍从思绪中拉了回来。皱着眉头喝问:“慌慌张张地干什么?”
沙弥忙回禀道:“袁大师说
听是袁棋来了知道不是重要军情袁棋是不会直接来寺中打扰的。便转身准备前去迎接但是没待道衍回过集袁棋便来到这里劈头就是一句:“道衍大师据辽东方面的消息傅友德和冯胜已经快到兀良哈了
这坏消息来得这么快但是道衍也不感意外。自从知道宁妾到了京师的消息之后朝廷派人前去安抚朵颜三卫本是意料中事毕竟那里有十数万的骑兵还有广阔的马场京师方面怎么也会加强重视可是这个消息对于他们北平来说真的是太失望了。
“消息可靠吗?。道衍这样问。
袁棋说:“这是咱们派往兀良啥的人加急送回的消息本来兀良哈的阿札施里已经有些动心但是听说是傅友德和冯胜要去马上就改变了主意。
现在哪里朵颜三卫正在筹备迎接事宜呢。”
又问:“那其余的塔宾帖木儿、海撒男答、脱鲁忽察尔他们呢?”
袁棋有些丧气的回道:“信使回来说了兀良哈部在朵颜三卫中势力最大其他的都说不上话”。
道衍听罢脸上没有什么特别的表情沉思了半晌冷冷地说:“这是迟早的事这些蒙古人都是喂不熟的狗而已只是可惜了咱们运去的物资!”
袁烈听出了弦外之音。他深知道衍的城府。明白这一帮蒙古人也迟早会走这条路洪武二十二年朝廷设置了朵颜、泰宁和福余三卫。朵颜卫在屈裂儿河;泰宁卫在塔儿河流域;福余卫在嫩江和福余河流域。同时明廷授封三卫领以各级官职进行笼络和羁康。封阿札施里为泰宁卫指挥塔宾帖木儿为指挥同知;海撒男答奚为福余卫指挥同知;脱鲁忽察尔为朵颜卫指挥同知。要求他们“各领其所部以安畜牧。”做明朝的“属夷”。
当初正是蓝玉率领傅友德、冯胜等人促成此事听到是这两人过来朵颜三卫哪敢再做出异动。道衍吩咐袁拱前去召集众将在燕王府内商议对策而自己却是转回身子在舍利塔下兜起了圈子。
袁拱一走。道衍突然感到心里冷冷的。这个权力舞台上的干将自觉是脱俗世外的高人一时变得胆小起来灾难既然已经到来。眼前的一切都将失去他能不心慌意乱?
起兵靖难已有一段时日。靖难以来在用兵方面尚算成功短短时间内便将北平、永平二府之地收入囊中。并且成功的控利了周围的形式。但在招揽旧部和争取同盟的道路上却受到了不小的挫折。
先是旧部并非尽数归附。在靖难之初北平府周边诸卫纷纷响应使燕军兵力迅扩充到了五万。但只是月余随着北平开始休整旧部的归附举动也逐渐少了起来。其余各省的旧部就不说了他们早被各都司衙门管的死死的纵有反心也不敢轻举妄动。
而北平省内各卫也多不附。至于不附的原因有的是与北平府相隔甚远像驻大名、顺德等地的卫所与燕藩地盘不搭界想反也反不了;有的则是已被朝廷钳制如真定等地尚有不少朝廷兵马聚集对原北平卫所形成制约;还有许多则根本就无反心他们纵然曾属燕王但如今燕藩已反他们不愿背叛朝廷自然也就不会归附了。
招抚旧部还称得上是有成有败而所谓的寻找同盟则整个就是镜花水月。在靖难之前他们也曾与联络诸位塞王希望他们能共襄大业。塞王们大都对传言中的朝廷削藩愤恨不已对于北平的拉拢。他们就算不是频送秋波暗通款曲。那也是表示了对燕王的同情。
但真到北平举事之时局面就彻底颠倒过来:秦王朱尚炳是二代藩王威望不足、根基不稳根本无力举事;而朱济憎只是署理晋王职司连名分还没有扶正更不要说是响应了。
辽王朱植是第一个弃藩归京的藩王将护卫亲军留给了江阴侯吴高;代王倒是既有实力也有反意可在靖难前就先被朝廷囚了徒唤奈何;宁王莫名其妙的就到了京师。怪不得朱高炽怎么派人也见不到宁王一面。
谷王朱穗最为圆滑开始还在和北平眉来眼去甚至有些想取代朱高炽的意思但是听闻宁王回京的消息连吭声都不吭声也来了个消失估计已经往京师去了。至于更远些的兰州肃王、宁夏庆王虽消息还未传回但他们既距北平甚远手下又没几个兵想来也不可能举事。估计已经开始在路上了。虽说打一开始就没对这些藩王寄予太高期望但真到确定造反的只有北平一家时他心中仍颇为沉重。
尤其是对于宁王的举动对北平而言不仅意味着战争中的力单更意味着道义上的势孤。
“举步维艰啊!”道衍渭然一叹。朝廷的北伐大军就要到了。十二万人这个数字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如何御敌直到现在他也没有个明确的方略。若无万全策略其结果可想而知!尽管表面上道衍仍是沉稳
又停了一会道衍才想起了要去燕王府一事和寺里的沙弥说了一声边通过便道往燕王府行去还未通过侧门进入却现身着青色战袄的金忠在一旁站着背负着双手正仔细看着王府围墙上的苔薛。好像能看出花一样。
知道金忠有八成是在等他于是停了下来打了个招呼。
行了个。礼金忠左右看看低声说道:“大师高丽那边有点变化李芳远不知道怎么回事说是要回军汉城听咱们的人说李芳远正在召集饱学之士准备给朝廷写请罪的折子呢?”
道衍点了一下头。默然片宏后问:“事已如此不知金将军作何打算?”
见道衍这么提出问题金忠就明白了他所面对的这个和尚已经失了方寸。他走了解这位道衍的其实有时候他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