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明》第206章


得走一万三千一百里。
因此正一品官员俸禄每月八十七石米。看起来似乎不多但为了这份俸禄老百姓却不知要花费多少劳力和辛苦。光是挑担就是一个万里长征的路程你能说这不辛苦?“如此筋骨劳苦。方得许多粮米在书中朱元璋反问:“你们这些当官的拿着朝廷的优厚俸禄还不满足不肯为老百姓造福一味贪污腐败破坏朝廷法度那么到时候被杀头抄家还能怨别人吗?。
当然这在朱允坟眼里只能算是朱元璋的唯心之论拿百姓的辛苦来对比官员的不劳而获。虽然朱元璋曾经语重心长的对大臣说:圣贤之道出为君用坐享天禄。农之最劳者何?当春之时。鸡鸣而起驱牛秉表而耕;及苗既种。又须耘穆炎天赤日形体憔悴;及至秋成输官之外所余能几?一或水旱虫蝗。则举家皇皇无所望矣。今居官者不念吾民之艰至有录刻而虐害之无仁心甚矣。”注
又拿坐各衙门吏员和“披坚执锐卧雪眠霜不胜劳苦。而每月只有一石米工资的士兵以及没有时间耕种自己的土地“如此艰难。犹且趋事赴功不敢有违。的驿站人户做对比。指出“各衙门吏员止是书写。夏坐凉房冬居暖室比当军、当站的十分安闲。”如此“心尚不足仍复贪赃坏法百般害民。”朱元璋觉得他实在不了解这些享用朝廷酷饷毛复吏们还有没有点体恤百姓的良心门。…一
从表面上看朱元璋只是论及辛苦问题。好像光说农民艰难没有说这些俸禄够不够养家开始朱允坟看的时候也是主观臆断的认为如此但是随着内厂调查现在大明的生活标准。朱允坟才慢慢的体会到。大明的俸禄其实并不低。
认为官员“若将所得俸禄养家尽自有余以七品县令的俸禄而言是七石半大米一个成*人的月需米量不过三斗七石半大米是二十五个人的口粮你说它低了。那么要多少才算高呢?
七石半大米折合另一个时空的钱币为一千八百四十元左右。想对于一个建国初期的大明给于官员的俸禄不算低了后来由于大明宝钞控制的比较严格所以在这个俸禄的基础上朝廷放俸禄一般遵照七成米、三成钞的比例放但也不至于说是底薪了。
想想自己当初大学毕业。在律师事务所打工实习期间每个月不过千余元的工资相比之下好像一方父母官还不如他一个打工仔。但是要想想两个时空的购买能力根本没有可比性大明建国初期无论是铜钱、银子还是经过自己整顿后稳定的宝钞购买力是十分强劲的。
更何况每个官员背后还有田产、祖产和部分生意往来也可以补贴生活。那么为什么那么多官员还要抱怨俸禄太低还要去贪污呢?
为了这个问题朱允烦暗自揣测了很久。也问过诸如杨杰、方孝孺和傅雍等个层次官员同样的问题。提及高薪养廉方孝孺是十分赞同的但是对于这个问题两眼也是充满着疑惑还是杨杰一语中的。参杂着朱负波的思想可以总结出:
官员们家庭人口众多家庭人口不但包括妻子儿女而且还要包括奴仆杂役三妻四妾和丫鬟随从等等就拿原先说过为国捐躯的武定侯郭英。官方允许其养奴仆二百人但是被御史参奏的确实蓄奴六百余人。这样以来这么多人口。要靠多少粮食去养。光是穿衣一途恐怕就耗费不少。
由此方孝孺翻阅古籍。得出一个悲剧的结论前宋是官员待遇最好的朝代那么官员的俸禄够花了吗?
在古籍中现比如王安石说靠自己的俸禄为生的有数十人;苏轼在被贬官的路上携家挈口跟随左右的还有二十余人。其他有名的文人。比如杨亿说有三十余人依赖自己生活。石介说有五十多人。张末、陆游则说过靠自己的俸禄生活的有十余人。因此大略估计一下宋代官员的家庭平均是三十人光景。
结论是这样的:“能够全赖俸给生活的官吏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纯靠俸给生活的官吏是不可能有的这就是说如果按照官员的俸禄要养三十人计算在俸禄较高的前宋官员依旧是不够养家糊口的这是一个让人沮丧的结论。它似乎证明。官员贪污是必然的无论工资多少都是没用的哪怕是调整到像前宋那样给国家财政造成很大负担的标准仍然不能使官员养活他们的家人。
朱负波在这里陷入了困境。这就是说俸禄不仅要养活官员本人。还要代他们养活家口。如果官员的家庭像老百姓那样平均每户只有五口人那么事情还好办。问题是官员们要娶一大堆妻妾生一大堆子女。有一大堆为之服务的奴仆还要过上舒适甚至奢靡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多少工资才够他们用?
因此认为哪朝哪代工资低而导致贪污的议论是可以商椎的。
因为工资高低固然对官员生活有点影响但在官员的家口、生活水平没有办法约束的情况下工资永远都是不够的。如果工资不够就能成为“当贪官的理由。”那么这个理由永远存在。
按照老朱的逻辑他已经按过老百姓家庭一家五口人的生活标准向县令支付俸禄但是一个县令家庭但是县令的直系亲属加上雇工、奴仆和帮佣等人一般来说郗过五十人。也就是说他实际需要养活的是五十个人。以五个人生活的工资应付五十个人的生活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他实际的收入必须达到法定收入的十倍才行。
如果以县令做为官场的平均标准那就可以得出一个推论:整个官场的收入必须是法定薪酬总额的十倍才能让官员家庭过上基本的生活。由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官员追求法定福利之外的收入的动力有多大要想让官员不贪又有多困难。
当然这里不保罗有些人家境特别好。或者家庭结构特别简单。生活又极其简朴那么他可以不贪这种情况虽然存在但不是主流?
朱负坟由此陷入了沉思。高薪养廉到底多高才算是高呢?这条路明显的有些走不通随着你俸禄的提高官员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奴仆、妻妾的人数也在增加。那是一个永远也填不满的窟窿。
更何况自己刚刚想展开手脚展商业、工业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纵然是朱元璋给自己留了一个不错的底子
而且。随着自己会逐渐减轻各地税赋虽然田地增产可以抵消一部分差异但是随着朝廷展重心的改变。农业渐渐会被暂时摆在一个次要点的位置上那时官员们的该如何办?
朱波才觉自己在另一个是时空中所抱有的那种打击贪官的方式根本在大明用不上因为大明有几千年沉淀的奴仆制度因为大明可以三妻四妾因为大明的就业率并不算高。而且让官员的家属务工在那些读书人的眼里还不如杀了他们算了。
这个社会讲究的虽是男尊女卑但是大男子主义的思想让这些读书人强自支撑着自己那可怜的面子男主外、女主内这种思想没有很长时间的纠正根本不可能实现。
让这些官员少娶妻妾自己作为皇帝已经是三宫六院了怎么去要求手下的官员一夫一妻制度。也不是那么容易纠正的这些不纠正就只能眼见着官员的家庭负担增加自己不加俸禄的基础上他们就会从内心深处认为自己有贪污的理由。
两难的选择虽然作为皇帝一言九鼎对抗几千年的风俗习惯。朱允坟总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只能徐徐图之。何况要让官员们少娶妻妾。随着建文四只的来临。朱允烦已经决定纳杨蝶进宫自己刚刚要纳妃就要禁止官员们娶妾是不是有点太严苛了呢?
这天趁着春和景明朱负波的心情又特别的好正是游览的好日子。他在御花园里。一边欣赏着景色一面向特地召见的朱栩说及了这件事情?身为家人府令对于皇帝的亲事本来不该有异议的但是听完皇帝的说辞后朱栩沉默了一会看着御花园太液池有矮花墙隔开湖水矮墙之上的长亭。
皇帝在前朱栩在身后跟着沉默不语。一路十分平静的登上长亭。早有宫女把佳肴美酒、香茶时果安排就绪好让他们享用。
明媚的春色和滟敌的湖光沉默了一会朱栩问道:“皇上决定了?”
朱允坟点点头和杨蝶相处了这么久现在已经是第八今年头在另一个时空连日本鬼子都被赶出中国了。更何况在当今的大明。二十余岁的姑娘没有出嫁的估计也就杨蝶和小维了这两个女人等待他太久的时间朱允坟也不想再让他们等下去了。
小维已经从高丽张定边处回到中原现在却是在杭州住着不肯回到京师中来就算是杨蝶写信过去也被推辞可能是明白朱允坟知道自己那场婚约吧也不知道张定边怎么想的和方明谦一阵谈话后只是将陈理、明升及其家眷送往琉球后。自己却依然留在日本九州附近。帮助大内氏对抗足利义满这是朱允坟的旨意但是对于孙女的婚?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