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张居正》第61章


这说明,到李太后那儿,还只是启动“黄色预警”,顶多就算是“橙色预警”。但到张居正这儿,已经算是启动“红色警报”了。你说这小万历对张老师害怕成什么样!
当然,张居正作为大臣,虽然他是小万历的老师,但他倒也不敢打骂自己的皇帝学生。可即使没有打骂,小万历也对他怕成这样,这就更能说明这种家长式教育环境下学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了。所以张居正说不许办灯会,就是不许办灯会;说不许看焰火,就是不许看焰火。虽然张居正的出发点没错,但他完全忽视了一个孩子在心灵上的渴望与要求。
说实话,张居正并不知道他这个最得意的学生想要什么,他跟大多数家长一样,只是一厢情愿地认为,自己教给他的就应该是他最需要的。
可惜,大人的“应该”和孩子心目中的“应该”永远不是一回事儿。
这就要说到一个孩子成长的问题了。
美国曾经有部非常有名的情景系列剧,叫《成长的烦恼》。在剧中,家庭里最突出的矛盾就是望子成龙的父亲与日渐长大的儿子迈克之间的矛盾。看来,这是一个世界性的教育难题,即一个父亲如何面对一个成长中的儿子的逆反心理。
据心理学家分析,男孩子最容易在十一到十三岁产生逆反心理,而在十六到十八岁这种逆反心理往往表现得最为强烈。
大概小万历的成长环境更为恶劣些,十一到十三岁的时候我们还看不到他的逆反表现,可到了十六岁之后,这种表现一下子就强烈起来了。
当然,公允地说,这种情绪的滋长也与张居正有关。
张居正在经历过夺情伦理风暴之后,不论是性情上还是工作风格上都有很大程度的变化,时人评论是变得更“操切”,也就是更极端了。遗憾的是,因为小万历在张居正心中具有“接班人”的重要位置,他对小万历的期望也随着这种“操切”变得极端起来。而在这种期望下,越是跟张居正有着类似于父子之情的小万历还就表现得越逆反。
比如说过了十六岁的小万历,结完了婚,成人了,思路和习惯也不再跟敬爱的张老师合拍了。而面对这种不合拍,张居正的态度则是加大力度,一定要把它扭合拍,所谓“强扭的瓜”就是这么产生的。
有一次,小万历觉得自己大内的钱不够花了,就跟户部多要五十万两。户部说年初的财政计划里没有这笔钱,所以国库里也拿不出这笔钱。
小万历一听就说那就不走财政计划好了,省得耽误了其他方面的费用。他转头命令工部,说你们不是可以铸钱吗?你们就另外给我铸五十万两,这样不用动原来的财政计划,而我又有了多余可用的钱。
说实话,小万历完全没学过经济学,这不怪他。可张居正听到户部的汇报后当时就很生气,让工部不要理这道命令,而自己则去苦口婆心地去找小万历说理。
小万历一见张居正就用质问的语气问:“先生为什么不让铸钱?我不用户部的钱,让工部铸钱也不行吗?”
张居正费神地解释说:“天下有一两银钱,必有相应的一两货物。这叫物有所值。现在货物不增加,而银钱的总数要是增加了,那不就物无所值了吗?”
小万历说物无所值有什么关系,只要有钱在,物不就有所值吗?那意思是只要钱能买东西,钱就是值钱的,东西也是值钱的。
你别说,他这个静态的逻辑也是成立的。所以张居正费尽口舌给他解释了半天,就差没把“通货膨胀”这个词说出来了。但就算张居正能泄露天机把这个现代经济学词汇说出来,小万历估计还是不能接受,因为他不能接受的是他是皇帝,江山都是他的,天下都是他的,为什么天下的钱却不是他的。张居正解释得了通货膨胀,却解释不了至高无上的皇权为什么在现实中有那么多束缚与限制。
所以,最后虽然小万历在这场有关铸钱的辩论赛毫无疑问地输给了他博学的张老师,虽然铸钱最终还是被张先生否掉了,但小万历心中的愤愤不平却是张居正已经抚不平的了。
在这场铸钱辩论赛完败之后不久,小万历又精心准备了第二场与张老师的辩论赛,这一次他的准备就充分多了。
万历七年的五月,张居正拟旨,封辽东总兵李成梁为宁远伯,并准许世袭爵位。
李成梁是边关大将,是张居正稳固国防的左膀右臂,再加上他累积功劳无数,最近又新获战功,所以张居正给李成梁的封爵,这一点谁也没意见。
小万历也没意见,而且他很高兴地同意了张居正对李成梁的封爵。可第二天,他就让太监到内阁传口谕,让张居正拟旨,拟封自己的岳父王伟为永年伯。
张居正一听眉头就皱起来了,凭啥封了李成梁就要封你岳父啊?那李成梁是因功封爵,你老丈人凭什么莫名其妙地封爵啊?所以他不同意,回复小万历说李成梁因功封爵是名至实归,你老丈人这时候跟着凑热闹恐怕不太合适。
哪知道小万历早有准备,让太监把查好的典章送来了。张居正一看,上面写着正德二年武宗为岳父封爵,嘉靖二年世宗为岳父封爵,这都是史有前例的事儿,也就是祖宗成法,你张居正凭什么不让我封自己的老丈人呢?
张居正一看,也彻底没脾气了,看来这个学生没白教,知道引经据典地跟老师争了。于是张居正只得拟旨封了王伟的永年伯,但没给“世袭”。小万历上朝时见到张居正就问:“王伟封爵,为何不给世袭?”
张居正也是有准备的,他微微一笑说:“老臣查了祖宗定制,嘉靖八年曾有旨说此后外戚封爵,都不准世袭。”
小万历显然对典故的熟悉程度不如他的张老师,但他也不示弱,说:“正德、嘉靖两次外戚封爵均有世袭,先生可知道吗?”那意思是说,你有根据,我也有根据啊。
张居正一听又开始宏论和说教了,他从明太祖朱元璋说起,说了一大堆滔滔不绝的道理,总的意思是太祖皇帝规定的,非有军功,不得滥封爵位,后来的做法虽然有很多既成事实,但实际上都不合乎我大明朝封赏的规矩。
小万历听他从太祖皇帝说起,长篇大论,听了一会儿就糊涂了。他知道说理说不过张老师,所以把最后的杀手锏扔出来了:“凭什么李成梁可以世袭,我皇帝的老丈人却不可以?”
张居正一听这话火了,说李成梁成什么人啊,我大明的半壁江山都靠李成梁这样的人守着呢。封爵的本意就是为了奖励贤能的,李成梁这样的人不封,你封谁呢?你老丈人没为国家立下半分功劳,但不是也封了吗?不过就是少了个世袭,况且这也是有祖宗规定的,你干嘛要较这个劲呢?
说小万历听了这通道理也火了,道理上他说不过张居正,最后只好怒气冲冲地问:“难道皇上的岳父还不如一个总兵重要吗?”
张居正听了这话突然不说话了,死死地盯着坐在龙椅上的小万历,那意思就是用沉默代表肯定的回答——不错!在我眼里,你老丈人就是不如李成梁这个总兵官重要!
小万历看张居正不说话,自己也不说话。他俩不说话,旁边谁也不敢说话。两个人就大眼瞪小眼地看了半天。
最后,张居正就是没给王伟的爵位上加世袭。小万历最终象一只斗败的小公鸡蔫下去了。
如果说前面的铸钱还是小万历因为实际需要而与张居正争执,后面的封爵就有点儿蓄意找茬儿的味道了。
那么,这个十六、七岁的少年为什么要对自己一直敬爱的张老师找茬儿呢?
除了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小万历的心里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奇特情结?
在小万历成长的烦恼中,张居正又会面临怎样的烦恼?这些烦恼又会给张居正带来怎样不可预料的后果呢?
请看下集:《误判去留之间》
≡¨炫‖

≡¨书‖
≡¨网‖
≡¨小‖
≡¨说‖
≡¨下‖
≡¨载‖
≡¨网‖
第二十三讲 误判去留之间
政治智慧
还是在万历六年,也就是张居正回湖北老家安葬父亲的时候,等张居正赶回老家湖北荆州之后,他在老家铺开架势给老父亲下葬,而小万历和李太后在北京城翘首以待,就盼着这位张首辅、张先生能早点回来。
所以,在张居正安葬父亲期间,小万历一连发了三道诏书,问安葬情况怎么样,问安葬的事结束没有,问安葬结束了你张先生什么时候才能动身回京啊,总之,那意思很明确,就像那句歌词写的——
“你快回来,我一人承受不来!”
当今皇上和太后如此依赖张?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