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大才子》第109章


此刻再看李硕,萧白衣有了一种和李世民同样的感觉,世人都小看了这个年轻人了!如此大逆不道之语,若非轻狂,那便是心有凌云了。
既然不辅佐李承乾,而李泰又更不可能,李治也还是个孩子,那这句话就不言而喻了……简直诛心啊!
第136章:风雨同舟(第二章~~)
直到现在,萧白衣才真正明白李硕的心意,她深爱的这个男人心比天高,世间所有人都将他看低了,他的心中装着的是天下!
时到今日,李硕终于明白了自己需要走的路程……若是想日后过上想要的生活,这一步必须要走!
萧白衣轻柔的靠在李硕的肩膀上,轻轻的说:“不管你作何决定,都不许一个人涉险,一定不许瞒着我,这个家没了你,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李硕抬手把萧白衣拥进怀里:“胡说,咱们这个家,你!我都在!才叫家。”
萧白衣幽幽的在李硕怀中点了点头,道:“林叔前些日子给我来信了,之前他在各处游历,如今我让他来长安了。”
林叔?李硕愣了愣,随即想起了那个神秘的林叔是谁。用萧白衣的说法是,林叔是从小看着她长大的,一直守护在她的身边保护着她。
在洛阳时,也是这个林叔将消息散播到了长安,从而解了萧白衣的困局,李硕对着这人一直很有兴趣。
能在势力庞杂的长安城将消息散发的恰到好处又不被人发现,这岂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然而这种有本事的人,却甘心屈居于一个萧家的小姐身边,并且守护了二十多年。
若不是萧白衣说他已经四十多岁了,李硕怕是早将心中的小船打翻了……
“林叔的身世很神秘,就连爹爹也不曾知道,只知道当初爹爹将我抱回家后,林叔就来到了萧家,从护院开始做起,慢慢的成了萧家的大管事,从小到大,我都没见过林叔提过之前的事情。”萧白衣像是回忆往昔一般,蜷缩在李硕的怀中,继续道:
“而且林叔的性子孤僻的很,一向都是独来独往,就连爹爹也不会插手他的事情,后来我慢慢长大了,林叔留在的萧家的时间也变的少了起来,有时候甚至一走就是半年才回来。谁也不知道林叔去了什么地方。”
如此神秘的一个人,应该会有很多故事吧……
想到这里,李硕转了转发酸的脖子道:“那林叔怎么会忽然跟你联系呢?”
萧白衣想了些许道:“我也不知道,前些日子林叔忽然传来消息,问我在长安是否安好,而那时候你正要和太子密谋重回东宫之时,我担心你的安危,便想要林叔可以来长安帮你,然后林叔就同意了。”
就知道是这样,这个女人什么事情都不会说,好与坏也都不去计较,但是对他,她却看得比自己还要重要。
“那这个林叔什么时候来?”李硕想了想还是想不通这个林叔到底是何方神圣,转念道。
“林叔说年前便会回来,想来也就在这几天了吧。”
这薛仁贵虽然是出身于河东薛氏,但他这一条支脉,在隋末唐初年间,就已经家道中落了,十分贫困,他也是从小兵做起的,但是贵族就是贵族,这是天生的,穷那也是贵族,他的妻子可是河东柳氏,所以李治要提拔薛仁贵,比提拔韩艺还是要容易多了,毕竟他有一个河东薛氏的光环在头上,也没有人会反对。
但是薛仁贵还是非常谨小慎微,毕竟他这一条支脉能否再度崛起,重铸祖父荣光,可就全在他肩膀上了,所以他刚才只想远离韩艺十万八千里,以免被韩艺连累,一来这家伙实在是太恐怖了,二来,他毕竟也是贵族出身,与韩艺这个贫穷小子不是一路人。
韩艺心里哪能不明白了,微微一笑,道:“不是我胆色过人,而是我知道,我效忠的是谁。”
这一句话可是大有内涵呀,薛仁贵不禁一愣。
韩艺刚才那么疯癫,是为了什么,当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李治,李治提拔他。他当然得为李治争气,一来,要证明李治没有看错人。二来。要证明自己不惧怕这些权贵,敢于与他们正面对抗。
这就是李治希望见到的。他如果提拔一个对长孙无忌等权贵畏惧如虎的人,那还不如不提拔了,李治现在就是需要敢拼,敢说,并且完全效忠于他的人。
提拔韩艺如此,提拔薛仁贵同样也是如此,这代表着一种信任,我作为皇帝。让你薛仁贵来保护我,这是莫大信任,你薛仁贵一定要清楚一点,你是谁的人。
薛仁贵心中满是惭愧,他前面想躲韩艺,想撇清与韩艺的关系,这其实是一种非常愚蠢的行为,简单的来说,如今他们就是一根线上面蚱蜢,都指望着李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要是韩艺没有好场。他又能好到哪里去,赶紧抱拳道:“蒙韩御史提醒,薛某如醍醐灌顶,真是无以为报。”
你能明白就再好不过了,还想跟我撇清关系,你撇的清吗?韩艺拱手笑道:“岂敢,岂敢。”
他之所以跟薛仁贵说这话,无非也就是因为,他在朝中也是孤立无援。认识的人都是敌人,忒也悲催了。他迫切的需要盟友,而薛仁贵是一个名人。在不了解的情况,他当然倾向于与薛仁贵结为同盟。
。。。。。。
。。。。。。
这有人欢喜,有人愁啊!
在一栋阁楼里面,坐着五六人,正是关陇集团的核心成员,长孙无忌褚遂良来济韩瑗柳姡А?br />
“不能批,这决不能批。且不说那韩艺出身卑微,又是一个开青楼的,光凭他这年纪,也不适合当这监察御史,这不是儿戏又是什么,不管怎样,我们还得继续上奏,请求陛收回成命。”
柳姡缘靡斐<ざ?br />
褚遂良也深表认同,略带一丝不满的向长孙无忌道:“辅机兄,你方才就不应该松口,反正没有三省的批示,韩艺就不可能上任reads;。”
关于唐朝的制度,尤其是唐初年间,皇帝的任何指示都必须经过三省草拟审核批示,才能奏效,等同于要征得三省长官,尤其是宰相们的同意,所以,三省如果不批,这指示就无法落实,圣旨就是废的,不是皇帝说什么就是什么的。这唐初的皇权并不是很集
第137章:年关将至(月票~~~)
静!
仿佛在寒风凛冽下,地球已经变得寸草不生,静的让人不想有任何的动作!
不知过了多久,李硕回过神来紧了紧身上的绒袍。
这条路还要走多久?
来来往往的人仿佛什么都没有留下,又仿佛冥冥之中改变了他的一切。
无论是李世民还是李承乾,终究不是他最安稳的那个依靠,唯有自己强大了,才能掌控着一切的风险。
还有两日便要过年了,唐朝的过年和前世不同,前世所过之年是春节,而这个时代的年,则是元日。
长安城中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太平盛世的样貌在此时一览无余。所有的百姓脸上都洋溢着年关的喜悦。
平水村的村户们一大早便起来清扫院落,准备好的年货堆积在墙角,小孩子们也都放了束缚欢快的跑在乡间的小路上。
平水村的村长一大早便来到了李家,已过六旬的年纪,整个人显得有些单薄,站在大门前颤巍巍的等着。
每年到这个时候,都是交粮的时候,李硕客气的将老村长请进大堂。
“大翁请坐。”李硕笑道。
村长顿时受宠若惊连连摆手道:“不敢不敢,小老儿今日是来给李老爷家送岁粮的,今年的收成还算不错,抛去各家应得口粮,统共是一千四百五十二石,都存在村口的粮仓中,等李老爷看了无误后,便让他们给您送到庄子上。”
按照唐朝如今的购买力,一石粮食大约是两贯钱左右,这一年的收成也就大约在三千贯左右。
怪不得世人都想当官,寒门一跃成公卿,从此衣食似贵人。这种天地之差诱惑了无数想要当官的读书人,也束缚了那些原本心有抱负的初心。
直到李硕再次将他送出门外时,村长还是不忘不看了几眼李家的宅子,神色中的羡慕有了一丝坚定,读书!一定要让孩子读书。
这幅神情,李硕看在眼里,心中一笑,猛然想起了什么,伸手拦住了老村长:“大翁,咱们这里附近有村学吗?”
在唐朝,孩童学文习字一般都是在村学或是大户人家请的私人先生,若是村里穷一点的,就会和几个村子合资,共同出钱盖几间瓦舍,从县?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