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大才子》第276章


李治脸色有些阴暗,帝王的气质由内而外,冷声道:“若是孤有朝一日当真被人当作了那‘挟令天下’的汉献帝。……孤宁愿希望这个人是你。”
阴森至极的一句话让李硕浑身打了个激灵,李治这是什么意思?是为了表其真心,还是或有所思?
犹记得当年在太极殿上,他被李世民逼无可退时,那番自诩司马的谈论。今日的李治再一次这么做了……作为一个即将要成为帝王的人,就算是心性再纯良,也不会无的放矢。
那么就只有一个解释了,李治要他留下帮忙是真,但这番有些诛心的话,便只是一次敲打罢了!
因为李治对他起了疑心……帝王终究是帝王!自古……帝王便是没有朋友的……李治错了,他也错了。他们错把君臣的位置看得太淡了。
沉默了许久,李硕略微动了动,苦笑一声:“殿下,微臣只是一个臣子……若是殿下还念及昔日旧友之情,便请殿下不要再说了。”
李治不置可否的笑笑,问道:“那你要不要留下来帮我。仅凭我一人之力,实是难以对抗舅父的势力。”
李硕苦笑道:“此次东征风险自不用说,微臣何尝不愿留下……只是陛下怕是不会准许微臣在家偷懒的。”
思忖了片刻,李治无奈叹了口气:“是啊!那些老将们都说‘有你一人,便可抵十万雄兵’,父皇怎会不物尽其用。”
……
离开了东宫,天色也渐渐转至黄昏。呼啸的冷风在马车外呼啸而过,李硕目光深沉的靠在榻上沉默不语,
“你怎么了?从以出门就见你这副模样。”李婉儿拉起他的手,轻轻的拍了拍道。
一丝暖意挤走了心中的冰凉,李硕叹声道:“婉儿……我们怕是要早作打算了……”
*******************************
贞观二十二年,正月初九。
大唐境内四海升平,太极殿上一片祥和,李硕很是低调的站在长孙无忌身后,低着头不知在想些什么。
然而此刻的群臣却因为东征之事,纷纷执言各抒己见。场上一片嘈杂。等到众人争吵的差不多后,长孙无忌忽然走到中央,道:“启禀陛下,微臣以为。我大唐如今兵强将广,四海之内皆是我大唐土地,而东南边境上那些弹丸小国,扰我边境甚是久,我大唐理应出兵讨伐!”
真正的大佬说话了,其余的群臣也纷纷缄口,高声呼应。那些原本就主张出兵的老将们更是脸上带着喜色。
作为一个征战沙场的将军,战争才是他们存在的意义,若是天下靖平,那这些武将们岂不是不值钱了。
就算是他们已经老迈,或许不能亲自上阵,那也要为武将一系争一个未来的前程。
见再无人反驳,日渐年迈的李世民露出一丝微笑。两鬓的白发仿佛也因为此时,而变得泛起光泽。而后淡笑道:“那众位爱卿以为,我朝中将军们,有谁能够担此重任,做这东征之帅?”
谁能当帅?那自然是李績无疑了。大唐的军神李靖早已渐渐淡出了朝堂,如今能够当得起如此重要的职位,那非李績莫属了。
然而群臣中的李績似乎也明白这一点,低着头不知在想什么。可是过了许久,群臣们仍旧在窃窃私语。李績顿时嗅到了一丝别样的以为,猛地抬头看去,正好对上李世民那霜带着精芒的双眸。
李績原本淡然的神情顿时不见,思忖了片刻后,苦苦一笑却走出队列,道:“启禀陛下,微臣觉得,卢国功程咬金能够担此重任。”
没等大家发表意见,程咬金却率先开口了:“老匹夫,这次怎么恁得大方?”后又向李世民道:“启禀陛下,微臣年事已高,恐不能上阵杀敌了。微臣以为,琅琊郡公牛进达能够担此帅任。”
原本李績的呼声最高,可从其话中却不难听出,李績是不想担这东征元帅的职位了。而且还有程咬金那个人老成精的家伙也同样推脱,那这其中意味可就耐人琢磨了。
而后,牛进达同样抱拳道:“启禀陛下,如今咱们这些天策府上将均已年迈,虽上阵杀敌有余,但这万军统帅却是有些力不从心了。微臣愿为先锋,率我大唐铁骑踏平高句丽!”
这言下之意在明显不过了,那就是这些老将们都不愿意当这东征元帅。可是除了这些老将,小辈中还有谁能够威望与谋略皆具的?
想到这里,群臣们含有的默契了一下,全部看向那个正在昏昏欲睡的年轻人。若是论声望,李硕在军中的影响力,一点也不必那些老将们差。若是论智谋,李硕也同样称得上是个中翘楚!
怪不得李績不愿为帅,恐怕是他早就明白,李世民心中已经有了人选,而这个人选……正是李硕。
好似为了印证大家的猜测一般,李世民蓦然开口:“传旨!封李硕为东征大元帅!程咬金、李績为副帅,牛进达为行军大总管。封裴行俭为先锋将军!
择日,东征高句丽!”
第358章:三军出征
东征在即,整个大唐自上而下每个人都投入到了紧张的忙碌中。唯有李硕依旧清闲。
清闲不是说他懒,而是的确无事可做。整个战略部署都有三省六部和刑部的官员拟定,李績等大将在旁协助,李硕要做的就是,等他们商量好后,在与李世民一一奏对。
以如今大唐的实力,东征高句丽虽没有必胜的把握,但也是赢面很大的。若一切都按照先前制定的规则,单凭裴行俭手中那训练有素的十万大军,也足以荡平高句丽。
如今最让他们担忧的,仍然还是地域与气候的问题。还有就是那些沿海的国家易守难攻。想要全部歼灭根本不肯能。就算你有绝对实力,可人家要是不跟你打,跑到海里,你也没有办法不是。
所以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造船。虽然如今大唐的造船业在整个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但此次东征却没有大规模的建造船只。
用朝上君臣的话来说就是,没有必要。在他们心中,大唐兵锋所指,所向披靡。根本就轮不着那些小国反抗,便可歼之。
可是他们这么认为,李硕也是这么认为的吗?或许是,或许不是。或许他明知造船的必要性,却没有提出来。
……
平水村李家。
如今长安上下都在积极的备战,李家虽然表面平静,但暗地里却比任何人都要忙碌。
后院的木屋中,李硕怀抱着儿子,萧白衣与李婉儿坐在两边,后者面色忧虑道:“如今大唐如此强盛,我们恐怕很难成功。”
李婉儿拉起萧白衣的手,摇头道:“那也要做,否则再这样下去,李家将会再次陷入两难的境地。相公虽然如今权倾朝野,但终究还是势单力薄。若是日后新帝登基,李家与长孙家化友为敌将会凶险万份。而且那李治可不是当年的小娃娃了,他一定会想方设法制衡相公。”
“可相公不是说,陛下要留着李家制衡关陇贵族吗?”萧白衣疑惑道。
原本沉默的李硕长叹口气,站起身来。看着怀中沉睡的儿子,苦笑道:“何谓制衡?如今关陇一族风平浪静,长孙无忌又怎会想不到新帝登基后的局势?所以在关陇一族掌控朝堂之前,他先要将我这个绊脚石清掉才可。在李家没有倒台前,长孙无忌不会有任何动作。”
可以说所有人都在等待李硕倒台,长孙无忌又何尝不明白这所谓‘制衡’的道理。可是他可以等,李硕却等不起了。
若是此次东征大获全胜,那么不管是裴行俭还是许敬宗还有李家,都会是风光无限,可是风光背后的危险他承担不起。又或者说,他不想再这样被人当作刀使了。他要反抗……他要逃离这种生活。
一树桃花,伴家人左右。这是他长久以来的愿望,以前是,现在也是。
想到这里,李硕问道:“吐蕃那边消息送到了吗?”
李婉儿点点头:“李柔如今以辅佐新可汗登位,就像你之前交代的,垂帘听政。如今吐蕃所有的兵力都掌握在我们手里,松赞干布死后,她也应你所说,招揽禄东赞及旧部。还有当年留在吐蕃的那十几个亲信,如今也是手握重兵。现在的漠北,一大半的兵力都在我们手里。只等大唐东征启程,他们便会立刻发兵攻占定襄、夏阳两城。”
李硕思忖一阵后,当下道:“不用等了,吐蕃大唐相距甚远。等到消息传来,大唐也已经兵至黔州了。不用担心他们回援。”
“好,那我立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