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惊唐》第397章


高力士躬着身答道:“回娘子,这都是坊间的传言,不知真假。不过老奴想来,此事关系重大,特别是银青光禄大夫李昂屡败吐蕃,誉满天下,同时涉及一方节度荣辱,这些事若不是有些依据,等闲人等未必敢捏造这样的谣言。”
李隆基觉得高力士说的有几分道理,便说道:“高将军,你让人去查查,看看这些传言从何而起,可真属实。”
“回大家,老奴派人查过了,这些事大致是从陇右传过来的,具体由谁先传出,却是无从查起,请大家恕罪。”
“哼!这李昂是越来越无法无天了!”
李隆基有些恼火,吐蕃虽然可恨,但把吐蕃使者浸猪笼这样的事,有损大唐形象,教天下各国如今看待大唐?李隆基极好面子,因而对此很是不满。
杨贵妃今天穿着白色的貂裘,里面是绣着牡丹的宫装,把她整个人衬得白里透红,妩媚无比。见李隆基恼火,她不假思索地说道:“三郎,这些天你可没少夸李昂,这是怎么了?一会儿又生起气来,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君威难测?”
这个世上,大概也就只有杨贵妃敢这么说李隆基了,偏偏李隆基还就吃她这一套,见她脸上露不高兴的神色,李隆基连忙换上笑脸说道:“玉娘,李昂将吐蕃使者浸猪笼,这也太放肆了,此事一旦传扬出去,天下各国如何看待我大唐,李昂如此胆大妄为,朕有些恼火也属平常吗?玉娘,朕这火不是冲你发的,你别往心里去。”
杨贵妃接着说道:“李昂确实是胆大妄为,三郎现在才知道吗?他若不胆大妄为,敢带五十人就深入敌后,大破伏俟城?他若不胆大妄为,敢带五百人就去夜袭别人动用十万大军也打不下来的石堡?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如果李昂是个唯唯诺诺的臣子,哪来的一份份捷报让三郎龙颜大悦?”
李隆基不由得瞪大了双眼,在他印象中,自己的玉娘一向是个略带娇憨的女人,真没想到她突然能说出这样的话来。
李贵妃仗得万千宠爱集于一身,也不管皇帝的反应,接着说道:“照我说,就算真把吐蕃使者浸了猪笼也没什么,这事听着就有趣,妾身倒恨不得能一睹为快呢!至于天下各国说些什么,大唐有三郎这样的圣贤天子在位,量他们也不敢胡说八道,哼!”
“哈哈哈………。”李隆基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被杨玉环这么一夸,他骨头都轻了四两,心里那叫一个畅快,什么浸猪笼的事都忘了。
***
被派往陇右任监军的太监叫鱼朝恩,对于这个人选,李林甫没有反对,鱼朝恩动身前往陇右的前一天晚上,李林甫把他请到了自己的府上,鱼朝恩受宠若惊,一入厅堂便趋前施礼。
李林甫随口说道:“鱼公公不必多礼,请坐!”
“不敢,不敢!”鱼朝恩连忙谦逊着。
“鱼公公客气了,请坐!”
“多谢李相公!”在李林甫再次客气的请座后,鱼朝恩才敢落坐。
李林甫轻捋着须子说道:“李昂与哥舒翰相互弹劾对方的事情,想必鱼公公也知道了。”
“知道,知道。”在李林甫面前,鱼朝恩莫名感受到一股压力,让他显得有些唯唯诺诺。
“鱼公公此去陇右监军,责任重大啊!”李林甫感叹地说道,“今上英明神武,文治武功傲视古今,如今放眼大唐周边,唯余吐蕃这一大患在侧,今上已发下宏愿,要在有生之年平定吐蕃,以保大唐万世之平宁。然如今陇右两位主官起了冲突,相互弹劾对方死罪,如此下去,岂不坏了圣上的大事?有鉴于此,圣上决定派鱼公公去陇右监军,对鱼公公可谓是寄予了厚望啊!”
鱼朝恩连忙说道:“圣上将此重任托予奴婢,奴婢当万死以报圣上之隆恩。”
李林甫淡淡地说道:“鱼公公到了陇右,想必知道该怎么做了吧?”
“回李相公,待到了陇右,某家自当秉公而断,察明事情的原委……。。”
不等鱼朝恩说完,李林甫便摇头打断他道:“鱼公公有心报圣上之隆恩,自是好事,只是我担心鱼公公到了陇右,会好心办坏事啊!”
“此话怎么讲?”鱼朝恩一愣之后,连忙请教道,“还望李相公指点。”
“鱼公公可知,圣上要的不是什么真相。”
“啊?那圣上要的是什么?”
“吐蕃!圣上要的是平定吐蕃,鱼公公明白了吗?”
“这………。”
“若是没有李昂,便没有陇右连番大捷,这一点圣上心里有数,这些天圣上对李昂可谓是赞不绝口。只是李昂年轻气盛,有时不免做出些莽撞之事来,圣上是天下共主,总不能明着偏袒李昂,鱼公公你说是吧?”
“那是,那是。”
“鱼公公曾向圣上进献过李昂的诗作,你与李昂是故交,这一点圣上心里也有数,或许这就是圣上选中了鱼公公前往陇右监军的原因之所在。”
李林甫话说到这,意思已经再明白不过,鱼朝恩心里一咯噔,连忙说道:“多谢李相公提点,多谢李相公提点,某家知道该怎么做了。”
“鱼公公知道该怎么做就好,圣上要的是吐蕃,鱼公公只要始终记住这一点,到了陇右,就不会好心办坏事。”

第0430章李广难封
“大家,派往吐蕃的人回来了。”趁杨贵妃跳舞之际,高力士奏近李隆基小声禀报。
“哦?”李隆基转头望向高力士,有些急切地问道,“高将军,查得怎么样了?”
“回大家,那位苏毗卓玛这几个月一直领兵在外,前阵子还参加了骆驼桥之战,老奴派去的人难以接近她,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尺带珠丹对苏毗部的猜忌之心越来越重,在骆驼桥之战中,苏毗卓玛也似乎和李昂配合得很默契。”
“怎么个默契法?”
“回大家,两军即将交战,李昂尚未完成兵力部署,那苏毗卓玛就极力反对达扎路恭出兵;而等李昂一完成兵力部署,那苏毗卓玛就另找理由,支持出兵;
开战之后,苏毗卓玛受命带领本部人马围攻树敦城,也是围而不攻,达扎路恭大败之后,吐蕃各路大军皆溃,唯有苏毗卓玛所部安然撤退,而李昂也没有派兵追击于她。”
李隆基欣然说道,“如此说来,至少李昂已经和苏毗部取得了联系了。”
“此事应该不会有错,只要有关李昂的身世,还得当面向苏毗卓玛求证方能确定。”
拉拢苏毗部,分化吐蕃,这事李昂已经向他隆基提过,也得到了李隆基的认可,吐蕃在地利上得天独厚,如果不从内部分化,很难平定吐蕃,见李昂做得不错,李隆基心里自然很欣慰。他接着问道:“有关李昂与哥舒翰之争,实情如何?”
高力士派去的人刚从陇右回来,自然应该掌握有第一手的情况,这一点高力士不会不闻不问,他躬身答道:“大家,陇右的情况确实有些不妙,哥舒翰为了阻止李昂将吐蕃使者浸猪笼,对李昂拔刀相向,李昂不甘示弱,双方在打斗的过程中,哥舒翰被逼入粪坑,十一月初七夜,李昂与哥舒翰再起冲突,双方数百人马打成一团,随后李昂带着两三百人连夜突出鄯州,奔廓州而去。在陇右,李昂威望较哥舒翰要高上不少,加上有传言说李昂是嫡皇孙,是以陇右将士多站在李昂一边,如今两派人马僵持着,暂时虽未再起冲突,但已成水火不容之势。”
“胡闹!简直是胡闹!”李隆基听到这,不禁很恼怒,“李昂年少轻狂,做事莽撞也就摆了,朕以为哥舒翰会稳重一些,是以才命其节度陇右,不曾想哥舒翰竟也如此不识大体,太让朕失望了!”
“陛下,如今陇右两虎相争,大好的局势恐将会反复,鱼朝恩年纪太轻,且未涉足过边事,到了陇右之后,未必能迅速妥善的平息纷争啊!”
“嗯,高将军言之有理。”之前,李基隆以为李昂与哥舒之间,只是起些口角,派个人去查清情况,调解一下也就行了,谁曾相到,二人都已经刀兵相见了。
他没有心思再看歌舞,在没有再和大臣们商量的情况下,下旨让御史中丞杨慎矜前往陇右,处理李昂与哥舒翰之间的纷争。
御史台也称兰台,负责监察百官,理论上不仅能弹劾宰相,而且还能进谏君主得失。御史台主官为御史大夫,但不常设,御史中丞往往就成为御史台最高官员。
等闲的州郡官员有问题,派个巡察御史去已经足以让地方官点头哈腰,陪尽笑脸的了。这回皇帝把御史中丞亲自派往陇右,足以显示他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
李林甫一听到这个消息,心中很是警惕,朝会上说得好好的,派个宦官去就行了,结果第二天皇帝就变卦,把御史中丞也派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