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大宋》第1104章


的通译就在边上翻译。
得到皇帝重视了,于是许多富人凑钱,让这些大和尚在相国寺连办了好几场**会。反正王巨是不能急了。
“胡僧还好一点,佛教教义不那么激进,他们宣传佛法,也多少感化百姓积善行德,不过一旦臣侥幸将河西走廊拿下,丝绸之路得以畅通,那么西域诸国必然会派使者前来朝拜我朝。”
“陛下,诸公,还记得太宗之时,那时我朝还没有丢失西北,因此许多胡人来朝拜我朝,有的是真使者,但大多数是真商人假使者,冒以使者名义,将卖不掉的商货,当成贡品交给我朝,换回不菲的赏赐。其实真相是,我朝强大了,不用什么赏赐拉拢,自然而然就会有万国来朝,我国弱小了,即便有赏赐拉拢,也未必有多少国家来朝拜我朝。所以强壮自身,才是关健所在。无论来多少使者,我朝还是我朝,一个使者不来,我朝还是我朝。因此一旦打通丝绸之路,还望各位,切莫再犯以前的错误。来了,是客人,招待就可以了,但不必接受什么贡品,那么我们稍稍拿一些大宋的特产赏赐,或者授于一些阶官就可以了。否则我朝就可能陷入虚名之中,甚至犯下唐明皇晚年的错误。”
不会这个问题不大,王巨又看着赵顼说:“陛下,从此君王不早朝,是白居易写的。平时陛下于延和殿接见的大臣无外乎只有少数重臣,就象现在这样。所以君王要早朝,才能广开言路,以便兼听则明。”
“此外不仅是早朝,唐明皇宠爱杨贵妃,连早朝都不去了,况且是政务。于是李林甫变成了一只勤奋的小蜜蜂,为了处理国政,连晚上都睡在了政事堂。”
大伙听到小蜜蜂时,又笑了起来。
“臣给殿下开讲时,刻意说了这个权利的分配,比如我朝,政务到了中书,小事由中书舍人等官员决之,大的政务由中书宰执决之,再由门下审议,但真正重大的军国大事,还是交给陛下处理,重大的诏令,也还是由陛下下达,两制审议草诏,这样,权臣就不会乱国。唐明皇不早朝,不决国政,全部交给李林甫决策国政,等于是唐明皇将皇帝的权利也下放给了李林甫,终成唐朝大乱。”
“说得好,”赵顼道。
“陛下,不过宋仁宗亲政之初,是如何病倒的?非是象富弼所说的那样,亲近女色病重的,而是仁宗亲政之初,大事小事,皆亲力亲为,即便现在中书有蔡公,有范公,还有臣,也不能一一决策所有军政事务,况且是仁宗一个人?陛下,这才是一种合理的权利分配。”
后来的史上还真有两个铁人这么干过,一个是朱元璋,并且挺了过来。
还有一个就是雍正,结果仅十三年,就活活累死了。
这是王巨担心自己走后,赵顼不放心。又象他早年那样,每天处理许多事务,以他现在这个身体,那么说倒下就倒下了。
不过不能直接说,皇上,你决策一些重大的军国大事就好了。
于是王巨反过来说。先说李隆基晚年的君王不早朝,再调过来头说宋仁宗亲政后累倒的故事,赵顼能容易接受。
王巨又说最后一件事。
“朝廷以前安抚各蛮族蕃族,往往用钱帛向各蛮首蕃首买安,但结果是这些蕃首蛮首手中力量越来越强大,反而让许多人欲壑难填,产生了野心。因此臣在南方改土归流。朝廷可以惠民,这个民是所有的百姓,包括所有的属于我大宋的蕃人蛮人。但不是那些极个别的蕃蛮首领。只有这些百姓生活温饱一起得到保障,即便有几个野心的酋首,也翻不起大浪。”
“然而就是臣侥幸将西北平定,未来必然还有一些人叛乱,此外想要使西北彻底安定,不仅选派合理的官员(指各知州知县必须由武将担任),以及合理的民族融政策,还要使他们生活变好。必然要拨款兴修道路水利,教导他们先进的耕种。这样一来,从今年起,一直到未来五六年里,平定两国的战役花费,镇压叛乱的战役花费,迁徙百姓的安置费用。以及兴修道路水利的费用,在这几年内,朝廷的财政会一直很紧张。”
这一条必须讲清楚的,否则到时候又有人做文章了。
“不过只要渡过这几年,整个陕西路百姓得以解放。也可以陆续地裁减部分禁兵,至少陕西路大量的保捷、弓箭手、义勇、蕃兵与蕃强人壮马,能裁减大半,也不用担心浩大的宋夏战争费用了。就算兵费不减少,以现在的财政状况,到时候同样也会产生大量盈余。”
“陛下,故臣在中书与几个相公说过,到了那时,国家还不能松懈,因为还有一个河工。想要彻底治理黄河,只有臣说的那个策略,但那样,河工会十分地浩大。所以臣说,得花十年时间,这样民力不紧张,财力也不紧张。河工竣工后,国家才可以说真正进入小治。”
“并且一旦河工竣工,我朝会更加完善,那时候朝廷就可以废罢所有苛捐杂税,甚至四等户以下者的两税,也能全部减免了。”
至于三等户以上的百姓,那都是小地主,中地主与大地主了,宽免他们的两税,脑袋坏掉不成。
不过这项花费可不少。
各州县的支移加耗究竟有多少,因为不计三司账册,难以统计。
但王巨在地方上担任了多年的地方官员,能在心中做一个估计,最少不低于一千万贯,并且还是新贯。
如今两税被王巨一一宽减到了三千八百万,其中四等户以下者最少占据着两千五百万,不要问三等户以上者占地有多少,能指望他们交纳多少两税?
这个两千五百万,折成新贯,也将近两千万贯了,并且不减免则罢,一减免各州县的小金库与各种浮费便一起冒出水面。
所以想做到这一点,国家一进一出之间,将会减少三千五百万贯的收入。
王巨将这些账目大约估算,略说了说后又道:“不过那时南方三路能略略向朝廷输血了,那么以现在的财政状况,国家每年还能产生一两千万贯的盈余,并且这还没有将节约的兵费与西北战争所产生的费用计入其中。而且这么做,也会有效地打击各地豪强的兼并。”
四等以下户者,不交两税,三等以上户者却继续交纳两税,那么这个兼并价值也就不大了,当然就会起到了王巨所说的打击兼并之作用。
“也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到时候说不定有更多的大主户将自己名下产业划成四等户五等户。不过这样做,终是违法的,不能公开的。若到了那地步,国家才能称为从小治向大治迈进,也可以与文景之治相媲美,甚至可以超越之。”
“从介甫公变法,再到臣之完善矫正,至少在国家财政税赋上,我朝已经焕然一新,然而有一个最最重要的前提,切莫将这种制度破坏掉,建设难催毁却很容易。但催毁后再想建设就困难了……”
这是说给所有大臣听的。
那么以后高滔滔想做什么。则会遇到极大的阻力。
不过许多大臣也听出王巨话外之音,在这几十年内,不要想收复什么燕云了,这也说明了王巨的冷静与清醒。但他们想错了,收不收燕云得看杂粮在辽国的推广,如果所有女真人从马背上下来。那才可以收燕云。收复失败,道:“家父身体不舒服,望太保见谅。”
其实即便如此,司马光也等于扫了王巨的面子。
大门关上,派一个养子从后门出来,算什么?
不过在喜欢摆资历的司马光心中,还以为给了王巨面子。
王巨扫了一眼围观上来的村民,只说了一句:“司马公说我去陕西,辽国就会出兵侵犯我大宋。我现在去陕西了,看看辽国会不会发兵攻打我们大宋?”
是否发兵,王巨不好说,但就是发兵,也要到王巨正式伐夏,西夏危在旦夕时,辽国才可能会发兵。
现在肯定不会发兵的,那怕王巨灭掉阿里骨,顶多可能会将那个契丹公主要回去。
司马康平静地说:“太保位极人臣,何苦与一个垂弱的老人计较?”
说完,一拂衣袖,又从后门进屋了。
此时不言,胜过千言万语……但王巨也不气,后面还有一个大戏等着上演呢,这个老家伙,不将他气死,王巨不安心哪。(未完待续。)
第820章 尸车
@@古烽台战役结束,张守约与秦贵带着环庆路的兵马徐徐撤回。
会州还有很多事呢,必须要修建一些堡砦,不过天都山挡在前面,只要于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