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宋》第832章


惠娘轻轻叹了一口气,别过头去。
————————————————…
河西,红柳河。
一场突如其来的春雨洗礼之下,红柳河重新展现出其勃勃生机。
作为一条标准的季节性河流,在春夏两季由于雪山冰川融水,所以红柳河一直都有河水流淌,滋润着河两岸的红柳树丛。所有的红柳也在这难得的温暖春风之中抽出新芽,为这戈壁荒漠平添一份红绿相间的色泽。
在红柳丛之间穿行,骑兵也不得不放慢脚步。不过好在前面的红柳河让饥渴的人马都看到了希望,甚至就连弯曲的腰杆,这个时候都挺起来,马下的步卒更是尽量踮起脚尖向远处眺望,想要看清楚红柳河在什么位置。
几个月之前这里曾经爆过大战的痕迹已经被戈壁上盘旋的秃鹫以及滚滚的黄沙清理干净。现在呈现在这些步骑面前的,是一条充满生机、似乎和死亡并没有多少关系的河流,一条戈壁荒漠上珍贵的河流。
“启禀大汗,此处出星星峡二十里,一直是咱们和忽必烈部之间约定俗成的界河。”察合台汗国大汗八剌麾下第一谋士拜住缓缓策马走到八剌的马车旁边,沉声说道。
八剌虽然喜好率军亲自征战沙场,但是毕竟他已经不比年少时候,所以最多就是在大军获胜之时带着亲军在前面走走场子、过过瘾,平时一般还是要乘坐马车,这样也能够维持和体现一个大汗应有的尊严。
八剌的马车相比于当初成吉思汗的金帐马车,在规模上要小不少,但是也已经算得上豪华奢侈,里面不但能够放得下床榻,甚至还能隔开内外间,从而是八剌可以在外间和臣子交流商讨。
伸手掀开窗帘,八剌向外看了一眼,沉声说道:“这便是红柳河?”
拜住点了点头,刚刚下过一场春雨,地上还带着丝丝缕缕的湿气不说,整个天空也犹如水洗,瓦蓝瓦蓝,徐徐扑面的风中也没有了飞舞的砂砾,如果不是因为天气好,作为谋士而不是武官的拜住,自然也不会骑马前进。
“前锋已经过红柳河五天,左右两翼也过河一天,现在就剩下某了。”八剌嘴角边也浮现出一丝笑意,“这一次本汗动用了六万步骑大军,足够忽必烈好好考虑考虑的了。”
虽然对于八剌在这个时候出兵并不是很赞同,不过拜住跟在八剌身边时间久了,自然明白自己应该说什么、做什么。以大汗的性子,只要他下了决断的事情,谁敢说一个“不”字,就只有脑袋落地这一种可能。所以拜住哪怕是有一万个不愿意,也只能点头称赞八剌决断英名,然后竭尽全力为他出谋划策,让这一次看上去有些荒谬的征讨变得更顺利。
反正至少察合台汗国战胜忽必烈,自身的实力也会得到加强,对察合台汗国来说终归不是什么坏事。
在这等纷乱相争的乱世,只有自己手中的力量强大了,才能够有和别人平起平坐的筹码。在这一点上,拜住看得很清楚。
八剌率领的中军,一直处于殿后的位置,所以这两万余人是最后渡河的队伍,而且比前锋和左右两翼还要慢了不少,所以大军甚至根本没有展开,就直接慢悠悠的向河边走去。
红柳河的堤岸上能够看到不少马蹄印记,可以想象就在不久前左右两翼才刚刚行过。
“等等,此事不对!”拜住突然意识到什么,大声喝道。
周围的蒙古步骑都有些诧异的抬头看向他,而八剌也一把掀开窗帘:“有什么不对的?”
拜住既然身为八剌的第一谋士,自然有其过人之处,所以在军中也素有威望,一下子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
“按照左右两翼的报告,应该是昨天下午渡过红柳河的,而这一场春雨是黄昏时候下的。”拜住沉声说道,“按理说这堤岸上不应该留有马蹄印记,因为一场雨水冲刷······”
八剌的脸色也是一变,不等他开口,沉闷的号角声突然从四面八方响起。
密集的箭矢已经呼啸着刺入蒙古步骑当中。
“不好,有埋伏!”拜住的脸色一下子苍白。
现在的大军已经有一半开始渡河,还有其余的在河边饮水,正是最散乱的时候。敌人把握的时机显然很准确。
刁钻而致命。
一队队骑兵从沙丘上直冲而下,有如银河倾泻。无数的箭矢从这些黑压压的骑兵队伍当中腾空而起,刺入八剌部蒙古步骑的胸膛。一朵朵血花在温暖的风中绽放,点点滴滴的鲜血落在红柳上,使得红柳原本深沉的红色,突然变得无比鲜艳。
无论是渡河还是饮水的蒙古步骑,顿时全部被打乱阵脚,如果他们现在还有阵脚的话。整个红柳河边,蒙古士卒慌乱的四处跑动,而更多的步骑出现在河的另外一边,吼叫着杀过来。当先的一队骑兵毫不犹豫的冲入河道,马蹄踩踏并不深的河水,迸溅起一朵朵水花。而那些骑兵没有丝毫手下留情的意思,手起刀落,不断有八剌部骑兵坠马。
“是忽必烈的人!”拜住一眼看出了飘舞的旗帜。
只是拜住不知道的是,就在距离这里不远的地方,一座沙丘上,老童端着千里眼,嘴角带笑:“狗咬狗,一嘴毛,这打得还真是激烈啊!”
“咱们的任务,就是好好看戏。”苏植在一旁笑道,“这场戏,可真是‘人间难得几回闻’啊!”
第五百二十二章 祸起于萧墙之内
老童是锦衣卫在河西的哨探统领,他在关中一战中取得的决定性成果,已经证明他有这个资格坐在这个位置上。而为了联络前方哨探和后面不断前进的大军,军中自然也派出了人和老童一起前来,以防万一。
毕竟关中之战之所以最后能取得胜利,是因为老童在其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如果当时的老童因为一丝一毫的耽搁或者疏忽,甚至跑得快了一点结果在吴楚材率兵赶到之前就被蒙古人围杀,恐怕整个关中之战最后都会以大明糊里糊涂的放走敌人为结束。同时如果六扇门本身没有办法和军队互相确认身份,很有可能导致误伤,关中一战如果不是老童原本就为百战都出身,吴楚材又第一眼认出了他,恐怕老童会先被当成间谍审问一通。
所以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在这之后六扇门和军队的哨探时常进行双方之间的联合行动,从而避免类似于关中之战完全靠天命的事情发生。同时军队也会派出哨骑队伍在六扇门哨探之后加以保护,一来可以确保哨探及时撤退,二来也是可以避免军队发生误伤的事情,从而延误军机。
在这敦煌河西待的时间最长的苏植,直接自告奋勇前来。
苏植此次前来河西,是为了给死去的敦煌市舶司将士们报仇,结果谁曾想到蒙古鞑子并没有对敦煌采取大动作,一直到后来的敦煌之战,苏植手刃了三名杀上城头的蒙古士卒,方才勉强算是报了这个仇。在别人看来或许已经足够了,但是苏植心中还是愧疚万分,所以毫不犹豫的主动参与此次西征之战。
唐震和梁炎午等人都明白他的心思,自然也就没有拒绝。
对于这个早有耳闻的搭档,老童也很是欣赏。
“忽必烈部是那木罕亲自率队的,出动了大约三四万人,可以说是蒙古鞑子在草原上的全部留守主力了。”老童将手中的千里眼递给苏植,“可以说这一战忽必烈部已经孤掷一注,确实出乎了咱们的意料。”
苏植点了点头,因为这个打法实际上并不符合忽必烈的性格,忽必烈素来是以重兵云集、正面向前推进,同时配合大量骑兵不断进攻对方侧翼,最后使得对方全线崩溃。换句话来说,就是以优势兵力取得绝对胜利。之所以很多人认为叶应武是忽必烈的克星,就在于叶应武最擅长的正是兵行险招、以寡敌众,所以每一次忽必烈都会被叶应武的奇兵突出击败。
但是眼前蒙古人对付八剌的这个打法,怎么看都有些叶应武的风格。原本敦煌城中神策军和天雄军几位将军都以为蒙古人会将八剌大军放入草原,然后集中优势兵力,利用对草原地势的熟悉,一举歼灭。而现在来看显然忽必烈在反其道而行之。
不过这样的打法显然也让八剌吃了一惊,四面八方涌出来的蒙古骑兵,在轰鸣如雷霆的号角声中不断纵横突刺,将惊慌失措的八剌部步骑切割成一块一块的区域,而后面压上的步卒则是毫不犹豫的将这些小区域直接一口吞下去。鲜血很快染红了红柳河,淡红色的河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