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宋》第998章


而赵云舒静静的看着他,同床共枕多年,叶应武的心思她还是能猜测出来的,夫君终究是有些心软。帝王权术,素来讲究冷酷无情,而对于叶应武这种心境的人来说,冷酷无情确实有些困难。
“舒儿,你陪某去御花园走走,絮娘,去把北方草原和南洋伊尔汗国的资料整理一份给某,朝堂上不管怎么说,南北的战事不能拖延。”叶应武显然没有急着确定太傅人选,而是不慌不忙的说道。
赵云舒微微颔首,叶应武这句话实际上就是说出了底线,不管朝堂上怎么折腾、怎么热闹,南北的战事现在还是大明的根基,不能荒废,朝堂上的一切斗争和你来我往,都应该以此为底线。只要越过了这个底线,就算是那些士农家族有再大的能量,甚至可以影响到朝廷重臣的言行,叶应武也要毫不犹豫的对他们下手。
无论如何,现在南面的伊尔汗国和北面的八剌才是大明需要面对的最大威胁,叶应武很清楚放虎归山会有怎样恶劣的后果,所以他绝对不允许有人在这两件事上有任何的动作,之前叶应武不惜在直接动用六扇门将挑拨百姓的几个家族一网打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而絮娘显然也意识到这一点,而且相比于从这里头疼自己听不太懂、想不明白的朝堂争端,还不如这些酐畅淋漓的战争来的爽快,所以她很麻利的转身离开,或者用逃得飞快比较合适。
九月的南京城,秋高气爽。
御花园中早就已经摆满了菊花,因为秋天到来的时间并不长,所以大多数的菊花还都是含苞待放。大明皇宫坐落在雨花台下,实际上这御花园已经将雨花台涵盖在其中。鹅卵石铺好的道路在密林之中时隐时现,亭台水榭虽然不多,但是每一个出现的位置都能和周围的景致交相唿应,体现出设计师独到的考虑和精心的规划。
当然这对于以建筑起家的郭守敬来说,绝对是手到擒来,更何况郭守敬最擅长的实际上就是对水的利用和设计,所以整个御花园流水淙淙,更有清泉在石壁上涓涓流淌下来,虽然不比名山大川的壮观,但是别有一番温婉的江南风格和皇家不能缺少的高贵华美。
这御花园占地不小,平日里只是有人维护,后宫之中妃嫔本来就人数不多,而且多数都是大家闺秀,很少有人喜欢一路走到御花园的深处。毕竟对于她们来说,这也已经算是一场不短的跋涉了。
不过叶应武的心显然没有放在周围的景色上,沉声说道:“某这一次做的是不是有些过分了?”
“夫君说对谁做的过分了?”赵云舒微微一怔。
叶应武皱了皱眉:“对文宋瑞他们。你也知道,某虽然身为大明皇帝,但是并不想真的把自己和臣子的关系搞得像是之前那些君臣,有的时候君王随意的怒气都有可能决定生死,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双方都是相互算计,某并不喜欢这种感觉,也觉得自己实际上不用这么做可是今天文宋瑞他们做的有些过分了,某又不得不这么做。”
赵云舒注视着路边一朵含苞待放的菊花:“其实夫君无须自责,文相公他们一步步走到今天,背后也必然有自己的考量,毕竟他们身后也有自己的家族和家人。或许当初他们被贬的时候,因为已经没有别的选择,所以只能跟着夫君孤掷一注,这也让他们对于夫君言听计从,而且因为他们这样的处境,所以他们的家族也不指望他们能够为家族带来什么。当一个人无所牵挂的时候,做事情自然就可以放开手脚。但是现在却不一样了,他们已经位居高位,身后有家人也有家族,他们做什么事情肯定就不能只为自己考虑了,必须也要考虑家人和家族,即他们这样做会不会对家族有利,会不会对家人有利”
说到这里,赵云舒抬头看向叶应武,叶应武只是皱着眉,目光不知道注视着什么,更让人无从揣摩这位大明的陛下到底在想些什么。叶应武轻轻叹息一声,淡淡说道:“接着说。”
赵云舒点了点头:“正因此,做很多事情,即使是文相公这些跟着夫君一路披荆斩棘走过来的人,也必须有所考量,如果夫君让他们去做的事情有利于国家和夫君,但是对于他们家人和家族不利,他们也会犹豫。虽然没有朝廷,他们的家族也没有办法支撑起这一片天空,但是当有些事情不至于让朝廷分崩离析的时候,普通人也会多为自家家族考虑。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够真的做到?”
叶应武沉默了良久,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文天祥、苏刘义等人终归也是人,不是圣人,他们只是相对于别人有坚定地心智和卓越的才能罢了,并不能真的以神圣来要求他们。而自己想要打破君臣之间相互算计、难以交心的境界,岂是那么容易?
“夫君无须过多挂怀,所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想必夫君也不是没有听说过这句话,或许夫君觉得这一次做的不妥,但是妾身以为,夫君早晚还是要走这一步的,如果夫君在大事小事上一直听从文相公等人建议,任由他们施为的话,恐怕难以维持自己的威仪,这一次夫君以雷霆手段解决此事,正是对整个朝廷展现自己对内同样雷霆万钧的手段,对于朝廷上文武百官来说,应该也算是一个不错的警醒。”赵云舒一边在含苞待放的一朵朵菊花之中仔细搜寻着有没有开花的,一边淡淡说道。
好像她说出来并不关乎整个大明朝廷。
p:感谢书友悼武华夏,无意沉默的月票支持(未完待续。。)
第六百二十八章 半世交亲随逝水 下
叶应武静静看着秋山景色,一言不发。
他多多少少已经能琢磨出来赵云舒想要表达的意思。之所以士农家族选择在这个时候鼓动风潮,实际上并不是因为大明“穷兵黩武”,因为这只是一个并不怎么高明的宣传口号和借口,真正让他们下定决心的自然还是北伐的胜利和国内局势的日趋稳定。
对于一个想要挑起风潮的人来说,最好的时机不是动乱之中,因为这很容易就让整个风潮脱离自己的掌控,甚至最后自己都有可能卷入其中、粉身碎骨,而不是在背后渔翁得利;也不是在彻底稳定下来,到时候整个王朝的威严已经确立,朝廷拥有可以抽调的大量强大军队,在这种情况下搞事情和飞蛾扑火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最多在青史上留下臭名。
所以最合适的时机便是天下大势将要稳定却没有彻底稳定的时候,因为在此时卷动风潮,朝廷没有足够的军队快速抽调回来,而且外面的敌人都已经被消灭的差不多了,不用害怕出事。
最典型的例子自然就是隋朝末年,杨玄感在隋炀帝还拥有相当强大根基和军队的情况下起兵,自然身败名裂;而所谓的十八路反王更是将天下搅得大乱,最后整个天下大势已经彻底脱离他们的掌控,结果隋朝末年乱哄哄起兵的不少,最后却让在晋阳处于半割据状态的李渊渔翁得利、长驱长安拿下了关中,进而拿下了天下。
而此时的大明,显然处于刚刚度过了动乱的过渡期,也是最容易有人卷动风潮的危险期。所以面对这涌动的暗流,叶应武毫不犹豫的下令六扇门出击,以震撼人心之手腕直接拿下幕后主使,这不只是因为叶应武在战场上浴血冲杀磨砺出来的果断性格,更是因为他很清楚,养虎为患将会为自己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
已经有人开始卷动风潮,就以为这一段日子,大明不可能安安稳稳的渡过,不是每一个王朝都能开创汉唐大业,短命的秦朝和隋朝都曾经有过辉煌,成为华夏上下五千年历史中不可忽略的浪花,只不过这浪花再怎么汹涌,最后还是在短短几年里迅速凋零。
这也是叶应武一直小心翼翼的原因,因为他走到这一步,已经丧失了作为穿越者大多数的优势,接下来的道路他也只能摸索着向前走。他想要开创的是有如汉唐一样伟大甚至改变了一个民族的王朝,而不是让大明像秦朝和隋朝那样昙花一现。
叶应武带着大明走出了动乱,战胜了蒙古,这并不代表着他的任务已经结束,很显然这一次险些卷起的风潮意味着更多的挑战即将到来。而很显然,叶应武作为君王,是不可能和文天祥他们勾肩搭背、称兄道弟的,正如赵云舒所说,叶应武想要如此,但是文天祥他们也不可能真的放下心来,反而有可能因为叶应武有违君道的行为而惶恐不安。
所以叶应武这一次敲打他们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