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军国》第669章


“金骞,兜到西北,拦住敌人去路,吹迫降调,不得放走一个!”罗开先随口下令。
“遵令!”总算有事可做了,金骞大为振奋,呼喝一声,带着手下七人奔着西北就兜了过去。
半途中,所有人弓在手箭上弦,有人扯出牛角号“呜呜”地吹了起来。
迫降调,顾名思义,迫使敌人投降的小调。战场上奏响这个,就说明是战事需要快速收尾,这与之前的小胜调同属于灵州军队战场通讯的一部分。
“将主来了!”低喝一声,石勒心中大喜,手中箭支瞬间放了出去,正好射在散乱的宋人队伍前方的地面上。待箭支落地,他高声喝道:“跪地!弃械!投降!不杀!”
他身后的亲卫们也不是木头人,根本无需他下令,便开始四散,然后冲着宋人在火后聚集起来的队伍围了过去,口中都在高声吆喝着“跪地!弃械!投降!不杀!”。
宋人的聚拢是盲目的,没人约束下,几个自负勇武想要冲阵厮杀一番的,提着刀刚刚冲出几步远,就被几根连续射出的箭支钉在了地上……其他的人则木讷的再不敢乱动。
石元庆瘫坐在马背上,双目无神,自从栽下马背被手下救醒之后,他就一直是这个状态。对他来说,眼前的一切就像是个噩梦,灵州人究竟如何做到的?难道灵州人真的是那些胡乱嘶喊的人口中所说的“魔鬼”?
先前几个统事人中,硕果仅存的一个,盐帮孙长庚孙执事从人群中挤了过来,抬手拍了拍石元庆的靴子,低声试探着问道:“长公子,长公子?石长公子,我等降了吧?”
“降……?”石元庆木讷的回了一句,他也想要做个决定,却心如乱麻,根本不知如何是好。
孙长庚眨了眨眼,停下了质询,左顾右盼起来,众多人影之外,他可以清晰的看到灵州骑兵正在四周散落,虽然人数不多,但仅凭他一介文士也能看出对方的凶悍。
举足无措间,他猛然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对方满身灰土,但形象并不难辨识,“李大将?李开李大将?”
李开的心态同样不怎么样,之前避过慌乱的人群,从地上爬起来的时候,他就看到了郑虞侯的尸体……以及遍地尸骸的惨状,这情景让他想起了曾经的战场……灵州人竟如此凶悍?之前的数千人,只是一场莫名其妙的大火,就灰飞烟灭?
在李开懵懂,孙长庚疑惑的瞬间,聚集起来的宋人中间,有的扛不住压力,把手里的兵器扔到地上走了出去,然后双膝跪下,等候处置。
“站起来!走开!去那边!”有灵州骑士叫喊指引着投降的人走向一个不碍事的地方。
本来就不稳定,有没人指挥,临时汇集起来的宋人更乱了,一些对战事再不抱希望的人走了出去,一些双脚连鞋子都没有的人同样挣扎着走了出去……
“我等,投降!”骤然清醒的李开低喝了一声,这话既是回复孙长庚,也是在指示他身侧还在愣神的禁军众人。
说着话,李开带头走出了人群,把自己手中的盾牌朴刀扔到一个兵器堆里,步人甲上的裙甲也解下来扔出去,再在灵州战士的指引下走向投降的那一边。
他口舌木讷,心底却不糊涂,眼下士气、装备、战术全都输灵州人一筹,光凭人多又有什么用?便是再厮杀一场,能赢吗?他是没了信心,更何况,身后在马背上半响没有反应的石家长公子何尝看得起他?为那种贵公子殒命?呸!
孙长庚别的长处不多,审时度势是最擅长的一项,见带兵的头头和手下都陆续走出去投降,他再也没了坚持下去的理由,何况灵州人并未再开杀戒……降了便降了吧。
如鹌鹑般抱团取暖的宋人其实只剩下不过三五百人,陆陆续续的开始走开投降之后,人数便更少了,最后只剩下身材肥硕的石元庆和他的几个侍卫。
黑盔黑甲的罗开先在公爵的驮负下靠近了来,冲着石勒下令道:“喊话,再不投降,射杀!”
“遵令,将主!”身上被烟火熏得乌漆嘛黑的石勒恭声应喏。
随着几声呼喝之后,大事去矣的石元庆被手下人拉下马,稀里糊涂的降了,再无变数。
罗开先有些慵懒的在马背上四处游走查看,禁军投降之人的神态,盔甲样式,其余所谓盐帮排帮的投降众,甚至因原油燃烧而死的各种形状的尸体,都在他的关注范围之内,唯独石元庆这个仗势行事的贵公子,连瞥一眼他都觉得浪费。
这一战进行的有些快,有些出乎预料,却也在情理之中,对罗开先来说,这是理所当然的结果,哦,也有些小小的遗憾,他想要过过杀戮瘾头的想法并没能实现,那种猛然挥力却发现打了个空的感觉并不美妙。
月斜星移,天色开始蒙蒙亮了,色彩却还是如同夜晚般单调,白色的是雪,黑色的是泥,一夜战事所流的血也不是红色,而是黑色的,如泥土一般……那是干涸的结果。
————————————————
附:笔者微信“landbard”,添加请注明“千年书友”,谢谢关注。
………………………………
写在二百万字之后
不知不觉竟然写了二百万字了,而且还是我写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有时候挺佩服自己,居然能断断续续地坚持了这么久。
最早在构思这本书的时候,家中老父在医院等着做癌症手术——手术之前要做放化疗,时间跨度四个月,而那时,我在医院陪床。
陪床的闲余时间大把,却没什么事好做——总是被各种琐事打断,只有看书还算可以接得上茬。
但是,作为老书虫的我,恰好那会儿面临各种书荒——说实在的,小白文看多了减智商……习惯跳跃思维的我,就有了这么理由,自己写本书。
这书最早开写的时候,书名《跳跃一千年》,嗯,是个动词组,不大像书名,一直写到中亚希尔凡平原的时候,才改作了现在的书名,不为别的,就是想更像历史题材多些,而且个人觉得《千年军国》这个书名更符合故事的浑厚背景,而不是如前者一样单纯像是一个个人的小故事。
浑厚这个词我不知道是否妥当,这本书中从开始到现在,涉及了马赛人、阿拉伯人、雅典人、罗马人、库尔德人、波斯人、保加利亚人、斯拉夫人、诺曼人、葛逻禄人、曷萨人、突厥人、土库曼人、党项人、契丹人等众多部族;也或简或繁的描述了马里、法蒂玛、拜占庭、阿拔斯、萨曼、伽色尼、喀喇汗等诸多政治实体(国度);甚至没有避讳的直接描述了基督教、绿教、琐罗亚斯德教(祆教)——这或者是本书未能签约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本书还触及了各种政体的格局描述,比如法蒂玛的政教一体制度、拜占庭的轮番皇帝制度(奥古斯都、君士坦丁)、突厥的部落联合制度以及宋帝国的皇帝与内阁制度;至于军事上的描写则更多……如此众多的内容揉在一起,称为浑厚,也不算自夸了吧?
历史是过去了的现实,我总是这样想。
而现实总是在不停的变化,活在其中,没人能真正看清现实发展的脉络——除非真的有人精通预言术这种传说中的技能。
所以,在我看来,很多穿越到过去的故事中,主角可以根据记忆去按部就班发展的,都是胡扯……蝴蝶效应并不是假的,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实际上是事物的演化与变迁。一个具备地区影响力的角色,怎也会改变许多事情的演化与发展。
所以,我写的故事,不会拘束于按部就班沿着历史轨迹行进,而会根据猪脚的行为推演一些事件的变迁,前文涉及的并不多,在接下来的故事中,随着猪脚涉足的时间越来越长,他所影响到的范围也会越来越广,比如说党项人的命运,归义军的命运,姑臧山六合部的兴衰,黄头回鹘的结局,喀喇汗国的变迁,甚至在之后契丹辽国的演绎,草原蒙古部落的命运,室韦人渤海人女真人的归化,宋国的最终结局……一大串的族群演绎都需要合理的演化,这部分的推演不是个容易的事情……
除此之外,在我的概念里,这个世界是纷杂的,无分科学与迷信,存在即真理。
真实的历史与我们所知的历史肯定有偏差,太多的事情被人为掩盖,比如说短短二百年,科学的概念就变得深入人心,这其中没有幕后推手吗?比如说东方儒家学术经典与《竹书纪年》之间的截然相反的矛盾,难道没有儒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