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教父》第513章


尔巴乔夫为首的领导层自始至终都保持着克制,他们始终希望通过对话来解决波罗的海三国的问题。
不过戈尔巴乔夫虽然有心和波罗的海三国的领导人好好的谈一谈。可是人家却未必领这份情。在立陶宛,立陶宛共产党发起了是否脱离苏联的苏维埃会议表决。这项举动让立陶宛共产党一下子分裂成了亲苏和反苏两大阵营。不过在立陶宛毕竟还是立陶宛民族占据了绝大多数,所以亲苏阵营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尽管中央一再拒绝承认立陶宛苏维埃会议表决的结果,可是表决依旧按照计划举行了。
早在表决之前,戈尔巴乔夫和苏共高层就连续发表讲话,宣布无论立陶宛苏维埃会议表决的结果如何,中央都拒绝承认表决的结果。而在表决结束之后,结果也随之出炉,大约七成的立陶宛最高苏维埃代表参与了投票,而赞成独立的人数更是过半。就在立陶宛表决结束之后,立陶宛政府正式宣布立陶宛脱离苏联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国家。
立陶宛宣布独立的消息虽然早在谢廖沙的意料之中,但是他还是感觉心里有些说不出的滋味。但是谢廖沙清楚地认识到,现在对于苏联最重要的问题绝对不是立陶宛的独立问题,经济改革失败带来的社会动荡才是根本问题。只有让经济出现了好转才可以平息社会的矛盾。这也是谢廖沙始终不热心仕途的原因,现在去坐苏联领导人的位置,恐怕就跟坐在火山口上没什么区别。一旦危机爆发,恐怕能不能保住性命都难说,眼前的齐奥塞斯库就是一个好例子。谢廖沙深知他的身上有太多不能说的秘密,如果他真的去当苏联的领导人,就等于把自己的过往放在显微镜下给别人观察,到时候自己参与洗钱,和毒贩、黑手党勾结,甚至走私军火,盗取苏联国库的事情,只要任何一件被暴露了出来,他和她的爱人,兄弟就会死无葬身之地。正是明白担任领导人的危险性,所以谢廖沙并不热心于政治。在列宁格勒经济特区,谢廖沙把耶利钦推到了前台,让耶利钦去继承自己亲手创造出来的政治资本。
立陶宛虽然宣布独立,可是去世界还没有任何一个主权国家承认立陶宛独立的事实。不过立陶宛进行独立表决并非没有法理上的依据。因为根据苏联成立时签署的宣言和条约,以及苏联的历次宪法都明文确立了苏联的各加盟共和国享有自由退出联盟的权利。因此戈尔巴乔夫除非动用武力,否则无法否认立陶宛独立的合法性。
立陶宛独立事件并非孤立的事件,因为现在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格鲁吉亚、以及摩尔达维亚都在观察着中央的下一步动作。一旦立陶宛真的成为一个主权国家,这些地区将彻底脱离苏联的掌控。而这些地区大部分也是由单一民族占据人口绝大多数的地区。俄罗斯族并非当地的主要人口,斯大林的民族政策在这些地区执行的并不彻底。
为了应对即将爆发的独立狂潮,戈尔巴乔夫和政治局决定提前召开苏共二十八大以及政府首脑的全民选举,戈尔巴乔夫希望借由这次的会议将更多不同的声音纳入党内和最高苏维埃会议,通过坦率的沟通讨论来处理这些矛盾。不过在二十八大召开之前,戈尔巴乔夫必须让国内的年轻人参与政治的热情冷静下来,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去。。。。看书的朋友,你可以搜搜“蓝色书吧”,即可第一时间找到本站哦。
………………………………
第二百五十章 休克疗法之父
鉴于国内严重的内忧外患,戈尔巴乔夫无奈之下宣布提前举行苏共二十八大以及苏联的首次直接选举活动,与此同时二十八大人民代表的选举和最高苏维埃会议代表的选举工作也提上了日程。因为此次选举允许非苏共党员担任候选人,这就在实际上放弃了苏联所一直坚持的一档制度。这是关于苏联未来命运的一次关键的会议。所以这次的选举活动真可谓是万众瞩目,因为这几年来国内的一系列改革活动让苏共不在是一个团结的整体,包括利加乔夫为代表的保守派,雅科夫列夫为代表的新思维派,在苏共内部都有不少的追随者。不过随着谢廖沙在国内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让很多党内的年轻同志开始把目光放在了他的身上。
对于这些期待,谢廖沙反而感到不胜其扰。谢廖沙自己有着无法言表的苦衷,他根本不愿意在仕途上更上一层楼。谢廖沙真正需要的是一个可以被控制的代理人。在谢廖沙看来,被保守派和新思维派同时抛弃的耶利钦才是自己最佳的人选。谢廖沙现在担负着苏联改革的重任,他深知苏联经济弊病之深,想要彻底扭转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以目前来看,苏联的经济命脉依然无法摆脱石油,天然气,以及矿产资源的开采。但是目前来看世界的经济依旧处于低位运行的状态。信息产业的爆发也许就在一两年之内,可是信息产业对于资源类产品的大宗交易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帮助。只有世界的经济重新恢复活力,消费开始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之后,那些依靠资源为生的国家才会随着油价的上升而获得经济的增长。
在如今的这个时间上,全世界都面临着投资的匮乏。在东欧,那些刚刚经历了社会制度转变的国家更是如此。他们身上肩负着大量的外债,本国经济不振,国内商品供应不足,以及严重的通货膨胀都让这些国家的政府和人民饱受折磨。不过这对于谢廖沙来说倒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谢廖沙早就对东欧哪些工业企业垂涎三尺了。而现在,东欧各国新型的政府,在面对大笔的财政赤字和外债的时候,他们其实根本没有选择。
为了让东欧各国走上谢廖沙所期望的激进的私有化道路。谢廖沙从南美洲请来了一位现如今最炙手可热的经济学家对东欧各国进行学术访问,为哥伦比亚银行站台。这位专家的名字叫做杰弗里·萨克斯,他现在受雇于哥伦比亚银行担任东欧地区的经济学顾问,谢廖沙之所以聘请这样一个学者,完全是看上了他现在在经济界如雷贯耳的大名“休克疗法”之父。
杰弗里·萨克斯现在在经济学界的名声真可谓是如日中天,直追当初在智利成功进行经济改革的芝加哥学派。因为杰弗里·萨克斯所创造出来的“休克疗法”并非象牙塔里的学术概念,空中楼阁,这套理论刚刚在拉丁美洲的一个贫瘠的国家玻利维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杰弗里·萨克斯此前虽然在经济界小有名气,但是还没有如今的江湖地位。他只事哈佛大学经济系一位受人尊敬的教授而已。直到1986年杰弗里·萨克斯被玻利维亚总统聘请为玻利维亚政府的经济顾问,他的那一套休克疗法才有了真正的用武之地。
玻利维亚是南美洲的一个小国,工业几乎没有,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说是农业,其实最赚钱的农业经济作为就是给埃斯科瓦尔的贩毒集团提供制毒原料古柯。就是这样的一个贫穷的美洲国家,再八十年代中期由于一列的投资和决策失误,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困境。在1984年,玻利维亚的外债为50亿美元,当年应付的利息是10亿美元,已经超过了玻利维亚当时出口的全部收入。而到了1985年,玻利维亚政府的财政赤字已经达到了486。9万亿比索,这个规模相当于玻利维亚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而当时玻利维亚的通货膨胀率已经高达了24000%,整个玻利维亚的经济已经彻底的崩溃了。
正所谓乱世用重典,沉疴下猛药。面对这种险恶的经济环境,杰弗里·萨克斯激进的休克疗法自然就派上了用场。抛去那些深奥的经济学原理,杰弗里·萨克斯的经济改革无非就是三个秘诀,即压缩政府的一切开支,放开价格管制,以及彻底的私有化。当这些措施开始实施之后,立刻在玻利维亚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休克疗法在玻利维亚实施的第一个星期,在政府大规模的取消价格补贴和削减开支,以及疯狂的增加税收等多重组合之下。玻利维亚国内的通货膨胀终于得到了控制。整个市场的货币供应因为政府取消了投资而不在增加,再加上近乎疯狂的加税政策,让越来越多的货币回到了政府手中,市场上的货币减少了,所以物价也就不在暴涨。
在控制了通货膨胀之后,杰弗里·萨克斯紧接着开始实行第二个改革步骤,就是放开物价的管制,让物价和货币开始自由的挂钩,与此同时还开始了大规模的私有化活动。如果单单是放开物价管制,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