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小宗师》第348章


经络系统通过有规律的循行和错综复杂的联络交会,把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脉等组织器官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从而来保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陈王廷创造太极拳术把拳术与经络学说相结合,主要取决于人体经络系统所具备的四大功能。
其一,把拳术与经络系统的联络作用相结合。人体是一个由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成的整体。它维护机体的协调统一,主要就是通过经络系统的联络作用。十二正经及十二经别纵横交错,入里出表,通上达下,循行于脏腑和官窍之间;奇经八脉联系与调节正经;十二经筋与十二皮部联络筋脉皮肉。陈王廷将人体经络学说中的联络作用应用于太极拳术之中,就形成了太极拳技击理论之一的“一静无有不静,一动百骸皆随”。
其二,把拳术与经络系统的运输作用相结合。人体的各组织器官,均需要气血的濡润滋养,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而气血之所以畅通无阻,通达于周身,营养脏腑组织,抗御外邪,保卫机体,必须得依靠经络系统的传输。陈王廷将经络系统的运输作用应用于太极拳术之中,通过经脉运行血气而营养阴阳,以养丹田刚中柔表之气,溢发于体外,助于技击施展;濡筋骨,使自己体格健壮,表里筋骨坚实,内气充足,以此承受、化解外来之击;利关节,使演练者身体各部位活动轻灵,以己不动化彼之动,后趁势出击,克敌制胜。
其三,把拳术与经络系统的感应传导作用相结合。所谓感应传导,就是经络系统对于外界的刺激的感觉,有传递通导作用,即为人体的触觉系统。陈王廷将经络系统的感应传导作用应用于太极拳术之中,保证以静制动、后发制人的顺利完成。正如《拳论》云:“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
其四,把拳术与经络系统的调节作用相结合。人体的经络系统不仅具有联络作用、运输作用和感应传导作用,同时,它还能够保持人体各部位机能活动的平衡与协调。陈王廷将经络系统的调节作用应用于太极拳术之中,依靠经络的平衡与协调作用对身体的各部位进行灵活调节,变幻虚实,以虚诱敌,引实落空,避其实而击其虚,从而克敌制胜。
拳术与经络学说的结合,使太极拳术独创了顺应经络变化的缠绕螺旋运动方式而滋生的缠丝劲,旋转发力,增大出拳发劲的威力,令人难以提防。
4。综合百家拳术之长,独树一帜
雾中打太极拳
雾中打太极拳
明代嘉靖年间,中国有一名扬海外的武将,姓戚名继光(1528—1587),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系山东省蓬莱人。戚继光练制新军,并传以集百家拳术之长编制而成的《三十二势拳经捷要》,拳术变化无穷,神秘莫测。
陈王廷创造太极拳时,从戚继光所编的《三十二势拳经捷要》中吸取精妙,采纳了二十九势,即懒扎衣、金鸡独立、采马拳、七星拳、雀地龙、悬脚虚、伏虎势、兽头势、朝天蹬、朝阳手、指裆势、跨虎势、当头炮等。'4'
由于太极拳既广纳诸家拳术之长,又有自己独特的神奇之处,所以每战必胜,拳理上包容万家,独树一帜,不断发扬光大。
来源学说
陈氏始祖陈卜全家定居清风岭上的常阳村后,勤劳耕作,兴家立业。为了保卫桑梓不受地方匪盗危害,精通拳械的陈卜在村中设立武学社,传授子孙习拳练武。'5'
太极拳姿
太极拳姿
陈卜及其后代六代同居,计有第2代陈刚、第3代陈琳、第4代陈景元、第5代陈堂、第6代陈宗礼等人。到第7代陈思齐、陈思孔、陈思怀三兄弟时开始分家立业。陈思齐传于第8代陈守身,又传于第9代陈我读、陈我讲、陈我诵、陈我漠兄弟四人,再由陈我讲传于第10代陈汝信。陈氏另一支由第7代陈思怀传于第9代陈抚民,由陈抚民传于第9代陈奏乾与陈奏廷二人。
陈王廷(约1509年)又名陈奏廷,系明末文庠生、清初武庠生,文武双全,曾只身闯玉带山,劝阻登封武举李际遇叛乱,为清廷在山东平定盗匪立过战功,在河南、山东负有盛名却不被清廷重用。陈王廷报国无门,收心隐退,在耕作之余,依据自己祖传之一百单八式长拳,博采众家之精华,结合阴阳五行之理,并参考传统中医学中有关经络学说及导引、吐纳之术,发明创造出了一套具有阴阳相合、刚柔相济的新型拳术,包括太极拳五路、炮捶一路、刀、枪、棍、剑、锏、双人粘枪及双人推手等器械套路。
流派分支编辑
以姓氏命名
陈氏太极拳(陈王廷)'10'
杨氏太极拳(杨露禅)
吴式太极拳(吴鉴泉)
武式太极拳(武禹襄)
孙氏太极拳(孙禄堂)
赵堡太极拳(蒋发)
郑子太极拳(郑曼青)
和式太极拳(和兆元)
王氏太极拳(王雷)
董式太极拳(董英杰)
田式太极拳
熊式太极拳
侯氏太极拳(侯春秀)
郝式太极拳
傅式太极拳(傅振嵩)
沙式太极拳(沙国政)
顾式太极拳(顾汝章)
宋式太极拳(宋远桥)
张氏太极拳(冼孟豪)
樊氏太极拳(樊桂或称樊锦洲)
李式太极拳(李瑞东)
洪式太极拳(洪均生)
王振华九式太极拳孟式太极拳(孟连福)
非姓氏命名
武当太极拳
八卦太极拳
忽雷太极拳(李景炎)
禅门太极拳
腾挪太极拳(李作智)
意象太极拳(陈庆华)
宗岳门太极拳
玄门太极拳
龙岳太极拳(张伯夷)
东岳太极拳
猴形太极拳(丁鹤翔)
蛇雀太极拳
游龙太极拳(犹龙太极拳)
龙形太极拳
龙蛇太极拳
峨嵋太极拳
鸳鸯太极拳
形意太极拳
平衡太极拳
循经太极拳
松溪太极拳(太极长拳、问津拳)
如意太极拳(石明)
昆仑太极拳(陈太平)
原地太极拳(胡启贤)
坐式太极拳(吴家轮椅太极拳)
十三势太极拳(太极十三势)
无极门太极拳
四维太极拳(薛安日)
如是太极拳
养生太极拳
三星太极拳(李蓉)
简化太极拳(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
九式太极拳养生功
拳架分类编辑
陈氏太极拳
河南陈家沟陈式太极拳(老架、小架、新架)
陕西西安陈式太极拳(老架、小架)
山东济南洪式(洪均生)
北京陈式太极拳(新架、陈式心意混元太极)
杨氏太极拳
传统架:大架、长拳、中架、及小架(亦称用架和快架)
吴图南式太极拳(杨少候小架)
王兰亭太极拳(王兰亭)六十四式老架
府内派(不包括小九天等套路)有大架、老架、和小架
老六路
陈微明太极长拳
杨澄甫85式
吴式太极拳
慢架(或称关节拳、方架)
快架(或称圆拳、贯串拳、老架)
吴光宇54式套路
武式太极拳
郝为真拳架
郝月如拳架
孙氏太极拳
傅式(傅振嵩)拳架
沙式(沙国政)拳架
顾式(顾汝章)拳架
赵堡太极拳
忽雷架(李景延或称李景彦、李景炎)
和氏架(和兆元)
大架(郑伯英)
中架(侯春秀)
小架(郑悟清)
腾挪架(李作智)
忽灵架(王赐信)
腾挪忽灵架
练习要点编辑
拳经
十三势歌明朝万历年间山右王宗岳'4'
一名长拳,一名十三势。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十三势者,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也。掤、捋、挤、按、即坎、离震、兑,四正方也。采、挒、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即金、木、水、火、土也。此五行也。合而言之,曰十三势。
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变换虚实需留意。气遍身躯不少滞。
静中触动动尤静。因敌变化示神奇。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
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净气腾然。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入门引路需口授。功用无息法自修。
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想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义无遗。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工夫贻叹息
【十三势行功心解】
十三势行功心解武禹襄
洋弟子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