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宜城》第1章


╱◥██◣ ╭╭ ⌒
︱田︱田田| ╰……
╬╬╬╬╬╬╬╬╬╬╬╬╬╬╬版 权 归 原 作 者
。。 【醉月迷花 】整理
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
书名:此地宜城
作者:闻达生
内容介绍 
安庆,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东晋诗人郭璞说:此地宜城,故别称宜城。生活在宜城的孙兰心随父母去乡下母舅家过端午,遇见了将要到回军队去的表哥袁尚水······ 
☆、楔子
2012年,我写下了这篇小说。
很遗憾,这并不是很受欢迎的通俗小说。结果被系统屏蔽了很多词语,两次申请签约都被拒绝,某些章节甚至受到编辑警告。这与我上传到这里的憧憬有些差距。心里有很大的失落感。
然而作为一个成熟的写作者,应当有平静的写作态度。
今天学习了慕琪叶的作品《倾天凤女》,从中总结出几条通俗小说的写作规律。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她应该是一位传统文学作者。很感谢她对我作品的肯定与支持。我的小说没有楔子,我认为自己写的是民国故事,但实际上第一卷里,应该是言情小说的骨子。
此外,篇中对英王府的阐述有误。当年权威机构认定的英王府还是任家巷的太史第,而今这一历史判断已经得到纠正。英王府应该在安庆市马王庙故址。对于考古情况我并不清楚,也许多年以后会有新的证据。首先想对读者们说一声对不起,为了可能犯下的错误。
☆、第一章
1861年9月5日凌晨,太平军将领叶芸来巡视完守城兵哨,沿着内墙楼梯谨慎地走下城来。虽然有兵士举着火把照明,但他早已疲惫不堪,脚步显得小心翼翼。自奉命驻守安庆城以来,湘军连连攻城,叶芸来与援将吴定彩一面激励众“天兵”迎敌杀妖,一面议定主将轮番守夜,以防奇袭。突然,叶芸来于寂静空明之中听到一声脆响,疑似铁器相击之声。他担心敌人实施奸计,猛然醒过神来,驻足静听,但却只听得江风呼哧。吴定彩与众属下见将军陡然停步,因问何故?叶芸来只当数月苦战,兵刃相接之声已成幻听,于是不以为意,答道:“无妨,还须诸兄长小心谨慎,以备妖众突施奇袭为是。”然后将夜视军情的重任与吴定彩交接一番,只领着一二随从回英王府中歇息。
走进王府大门时,叶芸来感觉有一滴水滴在脖子上,心头一惊,以为是一滴露水,但十分蹊跷,心中若有所失,进去以后也辗转反侧,不成睡眠。天一破晓,便起身前往营地了。
此时的安庆城正在清军的重重围困之中,城中粮草殆尽,英王陈玉成的援军又在城外遭受曾国藩亲率的湘军阻截,无法救济。士兵们个个饥不择食,洋洋乏力,见叶芸来走来,都满怀期许地望着他。叶芸来连日来也节衣缩食,腹中早就空空如也,无奈天赐神恩,天父天兵当无视生死,以斩尽妖兵为要,于是强打精神,率领众人各处探视。
日上初阳,叶芸来正要往吴定彩镇守的北城门去查探,突然一声闷雷炸响,声音由地底翻腾而上,叶芸来因疲乏至极,在颤抖中跌撞倒地。渐渐地雷声平息,西门外又传来杀喊之声,叶芸来心内明白:这是妖军攻进城来了!于是依剑而起,转身对众将士喊道:“诸兄弟愿随我赴死者,先就斩尽妖魔矣!”及赶赴北门时,早已见城墙轰塌,吴定彩所部两千余人,以肉身堵城墙缺口,激战不休。叶芸来率领众将急急前往援救,不料受到湘军火炮重击,寸步难行。此时湘军早已攻进城内,杀伐之声,不绝于耳,未及正午,太平军两万于众,横尸遍野,血染江河,安庆城陷落。
湘军攻进城后,于9月11日迎来督帅曾国藩。只见江中旌旗蔽日,千帆肃立,曾国藩率领着湘军十大营入住安庆。上岸后,他经南门来到了英王府,只见街巷狭小,大门敞开,王府并无气势凌人之建筑,进入门内,绕过照壁,一座砖木巧成的楼阁映入眼帘,此为正殿,左右各有偏殿一座,均是砖木相合,其他并无异景,曾国藩暗自笑道:“长毛愚贼,焉能成大气候!”却不知九弟曾国荃早已将府中奇珍异宝搜刮聚集,封锁在一间小屋之内。但他却是心忧国计之人,并未想到这一点,入住三年,一心只在续办团练、造机器船、制造枪炮、火药等事务上,未曾对王府有甚改造。遂当即改英王府为“督帅行辕”,整兵住下。
次年初夏一天,雷电交加,一道闪电击中行辕后殿,木墙失火,随后被雨水浇灭,却在木板之上留下一道斩刀痕迹,刀身上棱纹交错,形状怪异,家下报知曾国藩,曾大惊,以其邪祟,才命巧匠拆换木墙,以驱邪恶。事后不久,士卒来报,河南胜保纳降苗沛霖,计斩陈玉成,曾国藩听罢无言,心中想起王府雷击之事,不觉恭敬起来。
☆、第二章
三年之后,曾国荃又率领湘军攻陷“天京”,次年,曾国藩领命率湘军2万,淮军6万赴山东围剿捻军,从此之后离开安庆,而他的弟子李鸿章接任两江总督之位。自此英王府一度成为李鸿章公馆,并且见证了这位中兴名臣的仕途之路,以及他为破旧朝廷背负的沉重骂名,直到1901年这位晚晴重臣油尽灯枯,他的从子李经世承袭侯爵之后,才将历尽战火英王府的修葺一新,改名太史第。
晚清时局动荡,风云易变,1908年清逊帝爱新觉罗·溥仪即位,年号宣统。也许此时的封建朝廷仍然抱有一丝丝幻想,期望出现一代雄王霸主,扭转乾坤,为苟延残喘的朝廷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不料大局已定,妄想不成,然而这对于一个动乱不安中的中国家庭来说,却是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二十多年前,一位江西籍的孙姓贡生屡试不举,无缘仕宦,好在家境殷实,书香不断。二十多年后,他的儿子孙希桥却在这一次幼主登基的机会中,被委以安徽省监察长的重任。随后举家搬迁,住进了当时安徽省省会安庆城中的太史第——天平天国时建成的英王府。
此时的英王府早已面貌一新。孙希桥一家上上下下30于人,车马十余乘,停驾在王府大门前,热闹非凡,引得街头巷尾的百姓驻足观看。只见领头车架中下来一人,身着朝服,头上顶着四品青金石,插单眼花翎,清瘦非常,不显官威。下车后不进王府,只走到后面大篷车外恭敬地说:“父亲、母亲大人请下车,已经到了。”随即车帘打开,一个矮胖的老翁出来,当官的便立即迎上去,和家仆一起将他搀扶下来,紧接着一位年轻的夫人下了车,同那当官的一起在车旁伺候着车里出来的老太太。看那衣着虽不奢华,却个个光鲜亮丽,就连有脸的仆众,也比安庆城中生活宽裕的百姓穿得体面。一群人陆陆续续地下了车,后面的家仆便开始卸行李,跟着那些老爷太太们进了府去了。围观的百姓们见人都进去了,才敢挤进巷子来,凑近些看,看了一阵子,却只见两三个仆役偶尔进出一趟,便也看不出什么名堂了。然后渐渐散去,回到了市集,或者码头,却又将这情景提起来,跟没见到的人吹嘘一番,或是跟见到的同伴争论一阵子。
而孙希桥请了父母、夫人下车之后,伺候着二老往王府里进来。走上台阶,孙夫人觉得两边森严威武,门廊幽暗,怪可怕的,但是自己要搀扶着婆婆,不敢出声,也不敢多看,低头要跨门槛进去时,一眼瞧见那“正大光明”的牌匾,看那位置不甚妥当,却又不知何故,心下好奇,但却只是暗自纳闷。殊不知那地方原来是一副图画,画上一只猴子拿着树枝去捅蜂窝,群蜂环绕在旁,是太平军寓意“封(蜂)侯(猴)”的吉祥画,曾国藩改“英王府”为“督帅行辕”的时候,认为那不过是长毛贼的愚顽邪术,下令将封侯图刮掉了,那得令的官请示用什么做补时,曾国藩便随口说了句:“挂上正大光明!”后来李经世修葺太史第的时候,因念及曾国藩是先父李鸿章的恩师,也不改动了。
闲话少叙,这里孙夫人疑惑未解,却已经进了府来,因又看见照壁上石刻风生水起图,绕进来以后只见迎面一座巍峨宝殿,屋檐飞起,气势恢宏,远远望去只见屋盖如棚,墙身小巧,近前来,却又是门楼高筑,仰望不够,左右各有偏殿一座,其势不减,两侧道旁厅廊连贯,蜿蜒似游龙转身,草木相间,交错而不失形状,民烟不绝,高墙却不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