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绒花》第6章


第三、发现目标后,要求第一时间使用信号发射器发回讯号。杨光用下巴蹭了一下缝在衣领内的氰化物胶囊,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悲惨到使用这个来结束生命。
俄罗斯的冬季迷彩服并不是十分适合潜伏,阵阵湿寒从贴紧地面的部位侵袭上来,鬼晓得会不会因此造成风湿性关节炎。不过,手头的这把美制M82A7 改确实是好东西,一点也不比自己的06改差。第3 天了,遥远的古都里村口的一面峭壁的平台上,寒风依然呼呼的刮着。杨光叼着微甜的草根,一动不动地趴在伪装网下,等待着…… 
第三节 意料之中的意外
伊沙尔汗。艾乃提非常高兴。好几年的筹集资金、压缩预算,终于在今天得到了补偿。巴萨耶夫带来的两口小手提箱里是两颗利用核废料制作的“脏弹”。
在世界各个大国的严密封锁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已经几乎不可能购买到,而阿拉伯原教旨主义科学家利用核废料生产的脏弹是唯一能够造成巨大的破坏的最珍贵的武器了。也许自己真的能够利用这样的武器给中国政府造成足够的伤害,逼迫他们能正视自己组织的存在,如果能因此走上谈判桌是最好不过了,即使不能达到这样的理想,巨大的影响也足够提高自己的威信,使自己成为民族英雄,成为圣战的旗帜,永远流传在伊斯兰忠诚的信徒的传说里了。再说,扩大了影响之后,不管是人力还是物力的窘迫状况都能得到很大的缓解吧?
微黑的天色并没有对艾乃提的兴奋心情造成任何影响,他走出屋子,对着巍巍群山伸展自己的双臂,敞开胸怀,大声的唱起了《阿瓦古丽》。
三个小时之前,杨光已经从望远镜里看到了拥抱在一起的伊沙尔汗。艾乃提和巴萨耶夫。依照任务要求,打开了讯号器,然后就开始等待最佳的猎杀机会。
虽然在战友的眼里,杨光是一个标准的亡命之徒,但事实上,他的冒险背后都隐藏着他异乎常人的谨慎和缜密,也因为这样,他依然还活着,而且成为了特种大队第一中队的绝对王牌。杨光有好几次射杀目标的机会,但他都没有行动,他一直在等待天黑,冒险和莽撞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勇敢和亡命也同样不能等同,青天白日的在这样的荒原地区进行暗杀,是没有办法顺利的逃脱的。极端份子里不乏军事技术和修养过人的高手,当地人又对地形的无比的熟悉,除了利用黑夜,想不出还有什么对自己有利的条件来。
喀什军分区的作战室,将星云集。所有的人都在不停的抽烟,巨大的作战指挥屏幕上是一副电子地图,地图中间的某个地方,有个不断闪烁的红点。屏幕的右上角是一个小框,两个绿色的亮点,正慢慢的缩小着和一个红点的距离。何志远坐在角落里,不记得自己已经抽了多少烟了,他知道自己最钟爱的部下就呆在远方某个阴暗的角落里,默默的等候着命运的安排。潜意识里,他曾经多么希望这个红点永远不要亮起,他并不在乎是否真的有脏弹和伊沙尔汗。艾乃提的出现,他真的不希望永远看不到那个总是懒洋洋微笑着不语的小伙子。看着正在和张中谋中将耳语的方言中将班白的头发,何志远想起了那个在阳光下笑得如此灿烂的姑娘。老方啊,老方,你可知道你家姑娘朝思慕想的心上人就呆在那个红点里。
距离1351米,风向西北,风力约3 级,调整了一下瞄准器,杨光扣动了扳机。
“扑。”的一声枪响,目标的头一下子炸开了。直到伊沙尔汗。艾乃提的身体完全倒出瞄准器,杨光才收起枪架,缓缓的倒退,爬出了灌木丛。
背后传来惊恐的尖叫声,语速极快的突厥语的声音混在一起,回荡在空旷的山谷里,显得格外的混乱。炒豆子一般的枪声随即响起,寂静的山谷里一下子热闹了起来。黑黝黝的峭壁上,杨光慢慢的攀爬着,“咻咻”,的子弹乱飞着,不时的传来击入泥土发出的“扑梭、扑梭”的声音。
抓住岩面,杨光把身体翻上了顶端,回头向村庄看去。耳边忽然传来了异样的轰鸣和呼啸,猛然间,一道亮光从村庄闪起,巨大的火光和烟尘一下子飞了起来。“云爆弹!”在巨大的爆炸声中,杨光随即就觉得自己飞了起来,眼前一黑,什么也不知道了。
喀什军分区作战室里,传来飞机和塔台的应答声:
“Y1任务完成,要求返航。”
“Y2任务完成,要求返航。”
“YI准许返航,重复,Y1准许返航。”
“Y2准许返航,重复,Y2准许返航。”
看着荧幕上消失的红点,何志远轻轻的叹了一口气,站起来,戴上了帽子…
… 
第四节 迷失的逃亡
初春的夜晚,费尔干纳谷地,从帕米尔高原刮来的风依然冰冷刺骨,满天的星星闪耀着清冷的光芒。随着呜呜的风声,不时有隐约的火光腾起在一个曾经叫做古都里村的小山谷。山谷的一面峭壁顶上,似乎有一个影子在缓缓的蠕动着,时明时暗的火光里又使人感觉是种错觉。
杨光在极度的寒冷中苏醒了过来,头疼得象要裂开一样。伸出麻木而又僵硬的手摸去,绒帽上似乎有一块冰粘附着在后脑上。不知不觉地,杨光已经爬到了一个背风的地方,扒开一堆灌木,一下子滚了进去,摸到一条睡袋,极力往身上一裹,就又昏过去了。
阳光刺透了笼罩着大地的迷雾,驱散了刺骨的严寒。一缕温暖的光线穿透了灌木,照入了一个小小地洞里。一个男子抱着头蜷缩在那里,偶尔发出一声低低的呻吟。头好疼啊,杨光甚至不敢用力摇晃自己的脑袋,一阵阵的晕旋和疼痛折磨着他。这里是哪里?我是谁?我在这里干什么?我是从哪里来的?无数的疑问困扰着他,可是又不能过于努力去想,每次似乎想到了些什么,剧烈的疼痛又会完全将他击倒。
三天以后,只要不集中注意力去想自己的过去,杨光的头已经不太疼了。三天里,他翻遍了整个地洞里的装备,没有任何能够证明自己身份的东西,甚至自己到底是军人还是武装份子都搞不明白。外套是俄军的制式冬季作战服,内衣、裤子、手套和绒帽都是加拿大原产的Arc ‘teryx 专业登山品牌,背包是瑞典山地部队的冬季用制式大背囊,武器是美制M82A7 改12。7毫米反器材枪一把,可装弹十发的弹匣几乎是满的,只发射过一发子弹。还有一把中国造QSZ92 式9 毫米手枪,3 个弹匣都没有动用过。3 个俄制手雷,两个中国制白磷手榴弹,一个烟雾发射器。一把西班牙产的丛林I 号多功能刀。还有一个美制的多功能水壶。一对SALOMON 的滑雪板,一对LEKI的雪杖,一把CHARLETMOSERChardonnet技术型大冰镐,BEAL的11MM的特警用绳50M ,6 毫米辅绳100 米,其他的攀岩器材都是法国Petzl 的产品。杨光自己也很奇怪,短短的几分钟时间,他就把这一大堆东西井井有条的都收入了大背囊,该放的放好了,该捆扎的也绑好了。自己到底是干什么的呢?为什么对登山器具和武器如此的熟悉,他不敢多想,那种头疼,实在是太折磨人了。
食物已经快没有了,不管怎样都必须离开这个地方了。况且,山崖下的废墟,这几天陆续出现了一些讲突厥语和阿拉伯语的人,自己的藏身之处也越来越不安全了。天色微黑的时候,杨光钻出地洞,背起大背包向连绵的群山走去,他甚至没有用GPS 确认一下方向,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应该去哪里。他现在唯一的愿望就是生存,就是食物、水和安全。
慕士塔格峰中国的一侧,一架军用直升机连续第五天在这个地区盘旋了。兰州军区特种作战大队2 中队的副中队长王涛,一边观察着雪原和裸岩,一边收听着塔台传来的信息。
“陆航129 ,陆航129 ,天气可能变坏,请抓紧时间返航。”
整整5 天过去了,今天是搜索任务的最后一天,信号器依然没有任何反应。
茫茫山区里除了偶尔出现的动物,没有任何生命的迹象。看来那位组织上极为重视的战友没有生还的希望了。这是王涛第一次亲自带领搜索分队执行这样的任务,而且他也是第一次遇到3 架直升机同时搜索这样一小块地区的情况。
喀什军区的作战室里,兰州军区的特种大队大队长林奇放下了保密电话,转身对守侯在信号监视仪前的同事们低声说:“军区参谋长下达了命令,放弃搜索,”
没有人说什么,所有的官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