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城 作者:黄泽全》第15章


树木不多,气候炎热干燥,夏季骄阳似火,街上人来车往,阵阵尘土飞扬,这里有许多
带有中古特征的宗教建筑和宫殿,街道狭窄,两旁密布古香古色的店铺,居民的服饰、
语言和习俗至今仍然保留着一些穆罕默德时代的风貌。新城区从旧城西向吉达方向伸展,
街道宽阔,高楼林立,绿树成荫,夜幕降临,灯火通明,一派现代化城市景象。
麦加在全世界穆斯林心目中占有神圣的地位,每年都有一二百万穆斯林花费巨额资
财,不顾长途劳累,从遥远的地方来到这里朝觐,以表示自己是安拉的虔诚信徒。回历
10月1日至12月10日是穆斯林的朝觐期。每年这段时间,肤色不同、语言各异的穆斯林,
怀着同一种心情从世界各地似潮水般涌向麦加城,麦加城顿时变得异常繁华,异常喧闹。
少量的人住在城内的旅馆里,大多数人则是找一个地方搭起一个临时的帐篷。那些帐篷,
一顶接一顶,一排挨一排,从城内伸向城外,在城区四周绵延数公里,满山遍野的帐篷,
使麦加城犹如漂浮在一片白色的海洋之上。麦加在穆斯林世界被誉为“诸城之母”,圣
地只对穆斯林开放,非穆斯林者一律谢绝入内。
麦加城内最负盛名的建筑是座落在城中央的大清真寺,称为圣寺,也称为禁寺。清
真寺总面积16万平方米,拥有7座宣礼塔和25道门,四周有一道高高的大理石围墙,院
内可以同时容纳30万穆斯林做礼拜。寺内广场中央有一座高大的石殿,称为天房,又叫
做“克尔白”,传说是安拉住过的房子。
“克尔白”是麦加城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是世界穆斯林做礼拜时的正向,世界各地
的穆斯林,每天5次做祈祷都是朝向“克尔白”的。“克尔白”高12米,采用蓝色石块
建成,用一块巨大的黑色丝绸帷幕罩着,中间用一条用金丝线绣的《古兰经》全文的腰
带束着。每年朝觐活动开始之前,要更换一次新的帷幕,从伊斯兰教创建以来的1300多
年间,年年如此,从未间断。“克尔白”东南侧是被视为圣水的“渗渗泉”,参加朝觐
的穆斯林,在游转“天房”后到“渗渗泉”饮几口水,表示自己沾有吉祥。城东20公里
处的阿拉法特山、穆兹达利法和米纳等地,也是麦加的圣地,朝觐者要在这里站山诵经、
“射石”(驱邪)。
麦加自古便是阿拉伯半岛上各种拜物教的中心,穆罕默德于公元630年统兵攻占麦
加城,控制了守护克尔白圣殿的权利,便废弃了多神教,将圣殿改为伊斯兰教清真寺,
麦加从此成为伊斯兰教最主要的圣地。每年到麦加的朝觐者,按规定完成受戒、转“天
房”、站山、射石等一系列仪式后,便获得“哈吉”(朝觐者)的称号。
萨那
也门首都萨那,位于阿拉伯半岛的西南高原上,是一座美丽而古老的城市,为层峦
叠嶂的群峰所环抱,城内古老的宫殿和装饰着民族艺术的现代化高楼,彼此衬托,交相
辉映。
古代诗人曾把萨那比喻为“阿拉伯的明珠”,是十分贴切的。
由于这里气候宜人,终年鲜花怒放,绿草如茵,又被人们称为“春城”,每年来自
世界各地的观光游客不计其数。在阿拉伯人中素有“途程虽远,必到萨那”之说,现在
许多人称萨那为“也门之门”。
关于“萨那”一词,有着多种解释。一说“萨那”是埃塞俄比亚语,意为“要塞”,
据说是因为萨那正好处在从印度洋经苏伊士运河到达地中海的咽喉地带,隔着红海和曼
德海峡与非洲相望,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另说,“萨那”一词在阿拉伯文中与“工艺”
是一个词根,有“工艺品”之意,因为这里是古代文化中心,有发达的手工业,这里的
居民以擅长制作精美的手工艺品而著称。萨那当年称之为“工艺品”,顾名思义,是何
等的美!今天再详细观摩城内那些闻名的古迹,真是精雕细刻,风采不减当年,而那些
造型新颖的楼房,参差错落,似“工艺品”般地增添了城市的光彩。
萨那是最古老的阿拉伯城市之一,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从公元4世纪以来就是
也门的政治、经济、宗教中心,1918年也门独立后成为首都。1948年首都迁往南部的重
要城市塔伊兹。1962年成立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后,萨那被重新确定为首都。1990年5月
22日,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和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宣布统一,成立也门共和国,萨那依然
保持着首都的地位。
早在公元前6世纪,萨那就是赫米叶尔王朝的首府。很久以来,萨那一直以它那独
特的建筑艺术和众多的历史古迹而闻名于世。漫步在萨那的老城区,名式各样的清真寺
随处可见,狭窄而热闹的街道密如蛛网,给人一种浓厚的阿拉伯色彩。这里的建筑都是
用青石、白石或红石垒砌而成,造型别致,上面雕刻着精美的石刻画。最能引起旅游者
兴趣的是这些建筑物的窗户,它们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半部多为半圆拱形,上面镶嵌
着花瓣式彩色玻璃,每当阳光照射,室内五光十色,艳丽夺目;下半部是可以自由开关
的普通窗户,窗口在室内距地面大约半米高左右,人们席地坐在室内,大街上的热闹景
象可以一览无余。萨那城内有50多座清真寺,其中始建于1300多年前的大清真寺至今保
存完好,此外还有遍及各处的神殿。
萨那北郊达赫尔谷地的绿色原野上,悄然孑立着一座高20米的巨大岩石,依岩石起
伏,上面建造有装饰华丽的四五层楼高的建筑,这就是老教长时代的王宫卡索尔·哈克
尔宫,又称“石头宫”,是这座城市的一处游览胜地,每天到这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整座宫殿高高耸立,巨大的岩石犹如坚固的台基,周围是一片丛林。王宫四周建有碉堡,
王宫后面的建筑群据说是当年老教长寻欢作乐的地方。整座王宫的建筑使人感到气势不
凡。
萨那的新城区,向人们展示的是另外一种风格,标志着这座城市正向着现代化都市
发展。驱车来到著名的纳赛尔大街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幢幢高大的楼房,一家挨一家
的大型商场。各类小汽车穿梭来往在宽阔的柏油马路上,车水马龙,十分繁华。高入云
霄的航空大楼,造型华丽的萨那饭店,喷水池围绕的银行大厦,加上那些正在崛起的新
建筑群,构成一幅欣欣向荣的都城风景。
萨那人口约50万,海拔2350米,四面环山,气候温和,植被茂盛,草木长青,风光
秀丽。新城、旧城由一条瓶颈状地峡将两部分连结成一体,呈葫芦状。城区东部为行政
和商业区,西部为住宅花园区。城内除有众多的古老建筑和巍峨的城堡外,还有美丽的
花园遍布全城,流水淙淙,甘泉清澈,引人入胜。城外郊区物产丰富,建有水果生产基
地、蔬菜生产基地和鲜花种植园地。萨那交通便利,有现代化公路通往全国最大的港口
荷台达。今日的萨那是也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中心和旅游胜地。
亚丁
也门古城亚丁,位于阿拉伯半岛的西南端,扼守红海通向印度洋的门户,素有“欧、
亚、非三洲海上交通要冲”之称,也是世界著名的港口。与亚丁相距约160公里的曼德
海峡,堪称红海咽喉,自古以来就是连结欧洲、亚洲和非洲的“水上走廊”。曼德海峡
中的丕林岛地处海路要道,是也门西部海防前哨。阿拉伯海西南部的索科特拉岛,把守
着印度洋通向红海和东部非洲的海上交通要冲,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从海上进入亚丁,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那光秃秃的、好似刚被熊熊烈火烧焦了似
的嶙峋山岩。最早的亚丁城是现在的亚丁半岛东部的“克雷特区”。“克雷特”原意为
“火山口”,历史上的亚丁城恰好修建在沙姆桑山的死火山的山口上。亚丁新城位于
“老亚丁”西面,靠着深水港湾,随着装卸业务的发展而逐渐建设起来,由于处在火山
口附近,因而这座城市又被称为“火山口上的城市”。
亚丁是一座拥有2000年历史的古老城市,最初这里是一个荒凉的渔村。到亚丁观光
的游客,至今仍然可以看到当年修建在城市附近山头上的古城堡。根据阿拉伯历史学家
们的考证,这些城堡可以追溯到十字军东征时代(公元11到13世纪),这说明亚丁自古
便是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塞。据说,亚丁城得名于亚丁港,亚丁是阿?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