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坦克战史》第30章


在这些高级火箭筒中,无论哪一种,都既不是非常便宜,也谈不上是一种真正的单兵武器。为了生产一种真正能由单个步兵携带和发射的火箭筒,法国陆军正在试验几种非常轻便的型号。圣·埃蒂埃(MAS)兵工厂制造的A式火箭筒,实际上是一种微型传统火炮,火炮的身管是一根一次使用的加固玻璃钢管。分解以后,两段身管的总长超过15 in(381mm);结合以后,插入膛内的长度不超过4 in(101。6mm)。发射筒即是火箭弹的包装筒,发射筒的一端安有一个橡胶肩垫,另一端戴有一个炮口帽。发射筒上方的一个方盒内,安有一个简易瞄准具,并有一枚柱销,该柱销就是火箭筒的扳机。制造厂商声称,这种微型火炮的有效射程为50m,但人们会同意,在不损伤射手肩膀的情况下,这种射程也就是它的最大射程。这是一种颇为诱人的方案。
西班牙人,由于其国防预算很小,因此,到目前为止的许多年内,不得不使用一些简单的武器。西班牙人的制式反坦克武器,是根据美国3。5in火箭筒改制而成的一种变型武器,称之谓“因斯特拉萨”(Instalaza)。“因斯特拉萨”与3。5in火箭筒的主要区别,似乎就在于它增大了初速和射程。这表明,西班牙人已经对火箭弹重新进行了设计。鉴于它的口径比美国原型火箭仅稍有增加,所以,初速和射程增大还是可能的。
在对较远距离上的目标射击时,估测目标距离,是反坦克作战中的一个最大难题。而解决这个难题的办法之一,就是在瞄准具上加装测距机。加拿守大人首先在其被称之谓“海勒尔”(Heller)的火箭筒上进行了这种尝试。它的第一种型号出现于1956年,1961年以前,很少有什么改进,这种型号一直到1967年前后,仍然在部队中服役。“海勒尔”是一种设计简单、性能良好的传统型火箭武器。初速为715 ft/s(218m/s),这是当时已有火箭筒中的最高值。它的最大有效射程为300 yd(274m),然而,在450 yd距离上,仍然十分精确。但研制工作者们并不以此为满足,他们还在发展比这更好的武器。
瞄准具是这种武器系统的核心,它包括一具基线长度为9 in(229mm)的合象式测距机。9 in的基线长自然达不到很高的精度,但安装上它以后,在300 yd(274m)的距离上,可以获得很高的首发命中概率,而在450 yd(411。3m)的距离上,它的首发命中概率还可以达到80%。
英国陆军已经非常接近于采用“海勒尔”火箭筒,但在最后一刻,却选中了瑞典的“卡尔·古斯大夫”,这使加拿大人大失所望。这两种武器的性能几乎完全相同,英国陆军选择后者的原因,至今尚不清楚,但加拿大货币的行情,或许是其中的一个因素。
在东方集团中,苏联的设计一直是其它各国遵循的样板。50年代,在火箭筒方面的样板,就是苏联的PHT…2式。这只不过是一种简单的火箭发射筒,使用的是一种相对其口径而言显然是尺寸过大的火箭弹。几乎所有的苏联卫星国都根据这种有效但不惹人喜爱的装备生产了它们自己的变型,并且各种变型又都有一些各自的特点,有的配上了一个光学瞄准具,有的则换上了另外一种三脚架或是手柄握把。但所有这些变型,都没有偏离原有的基本设计,而且还可能全都发射同一种弹药。尽管这后一点尚不能完全肯定,因为据说有几种变型与苏联原型的口径并不相同。然而,这一点并不重要,人们并不希望在这些国家之间必须交换弹药。如果事情果真已经达到了这种地步——即一个国家军队的火箭筒所配的弹药已经全部用尽,那么,接着下一步,远为严重的事态就会到来,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能够补充到弹药,也已经无法挽回败局。
在战后几年里,英国人对火箭筒的发展并没有表现出多大热情。其实,在40年代后期,在英国就已有人提出了两项颇有意义的设计,因为那时“博尼”3。5 in肩射无座力炮显然已经无法再继续使用下去。“红星”(Red Planet)即是这两项设计之一,这是一种4。5 in(114mm)的火箭筒,可以在一个三脚架上发射,也可以放在士兵肩上发射,根据保存下来的一张照片使人有理由相信,相对其火箭发动机的尺寸而言,发射筒的长度可能有点短,因而火箭弹发射时喷出的尾焰很可能会喷到射手脸上。然而,这种武器并没有超过模型阶段。另一项设计是“红鸡”(Red Biddie),与“红星”是姐妹关系,或许应该说是后者的姐姐,它的口径是5 in(127mm),对于一种肩射武器来说,这样大的口径自然会令人望而生畏。根据这一方案,不久即演变出了一种无座力炮。即使这样,它显然还是有些过大。象“红星”一样,它也没有超出模型阶段的范围。人们设想,口径这样大的武器并不能打算作为一种远距离的交战武器使用,而是用单人每次只携带一发大口径空心装药战斗部,在对坦克所进行的一次性打击中,能够达到很高的单发毁伤概率。根据外形判断,290 yd(183m)可能已经是他们所期望达到的最大射程,而在这个射程上仍然可以得到一个比一般要高的命中概率。
这两种方案被放弃以后,英国人就没有再进一步提出本国的设计,而在朝鲜战争一结束,就采用了美国的3。5in火箭筒。
战后步兵反坦克武器发展的第二种趋势,是发展反坦克枪枪弹。这种武器跟火箭筒一直是“携手共进”的,并且事实上至今仍然如此。尽管在二次大战中,小型步枪发射的榴弹的信誉很低,以致英国陆军在1945年就已全部淘汰了这种武器,但有些国家在战后依然坚持发展这种武器,因为它可以用只有几盎司重的炸药,给面对坦克进攻的单个步兵提供一种最后决斗性的防御。这种观点的主要倡导者,是比利时的“麦卡”(Mecar)公司,他们早在1950年就已开始推销他们的“埃奈加”(Energa)枪榴弹。凭心而论,麦卡公司的“埃奈加”确实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优秀设计。它的空心装药战斗部内装有110 oz(3118。5g)多一点的炸药,对装甲板的作用,起码象3。5in火箭筒一样有效。而比当时仍然是许多国家制式装备的“巴祖卡”更是有效得多。发射这种枪榴弹时,步枪手需在枪口安装一个特制的接合器,这种接合器仅有几盎司重,可以很方便地装在口袋内携带,它的作用是作为榴弹的发射套筒。把榴弹装在套筒上,并把发射药筒装进枪尾以后,射手即做好了全部发射准备。
使用这种装备的最大问题,在于瞄准困难,并且弹丸飞行速度太低。在套筒上有一个用手指即可扳动的照门,照门上用一系列小孔表示不同的距离,而“准星”就是榴弹弹体时弧形线外缘。这种办法,起码也应当说是不精确的。练习瞄准是射手训练中的一个最大难题,更为要命的是,由于榴弹的飞行弹道非常弯曲,所以,要求射手估测目标的误差,不能超过几码远的距离。尽管麦卡公司声称:“埃奈加”对125 yd(114。3m)距离上的目标射击时,精度仍然很好,但对绝大多数的射手来说,能够掌握的距离是75 yd(68。6m),而对50 yd(45。7m)的距离则更为可取。然而它能穿透200mm厚的装甲板,尽管作为一种反坦克武器,看来有些勉强,但用于对付轻型装甲车辆、工事、堑壕和掩体的武器,则是十分有效的。北约一些国家的军队,其中包括英国,已经采用了这种枪榴弹,英国引进以后,立即给它定名为No94式。
“埃奈加”取得成功以后,其它厂商立即步其后尘,截至1967年为止,在北约各国服役的、利用步枪发射的反坦克榴弹已经不下7种。追朔它们各自的历史自然使人十分乏味,但值得强调的一点是,这些型号所采用的发射方式,跟“埃奈加”完全一样。而到1967年,很多步枪在设计时就在枪口安装了一个整体式榴弹套筒,因此也就不再需要另加一个接合器。这些榴弹的有效射程,几乎都一样,并且都很短,在破甲性能方面也都大同小异。然而与此同时,又出现了另外一种趋向,这就是发展尺寸更小的反装甲榴弹。这种小榴弹既便于携带,又具有较高的飞行精度。枪榴弹小型化是为跟步枪口径小型化(如0。223in——即5。66mm)的发展趋势相一致,同时,也是为了实现这样的想法,即要想使它们不受损坏,步兵就不能携带尺寸较大的枪榴弹。
步枪口径小型化的趋势,给枪榴弹设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