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坦克战史》第40章


它的悲剧在于,它出现的时间太迟,在它问世时,绝大部分的导弹市场,已经被一些性能低劣的导弹型号所充斥。
英国的第二种反坦克导弹是“斯文费厄”(Swinfire),它是“威基兰特”的放大型号,因而具有相当大的威力和通用性。和其它反坦克导弹相比,它在设计上有独到之处。从外表上看,它仿佛跟其它有线制导、手工控制的第一代反坦克导弹并无二致,但是,实际上远非如此。它的外形很小,速度很快,并且在制导方式上,也与其它已经生产的导弹有所区别。象“威基兰特”一样,“斯文费厄”采用的也是姆指控制秆和“速度控制”原理,但对导弹的控制,却是通过转动和倾斜发动机喷管的办法来实现的。这是一种异乎寻常的发展,因为这意味着,导弹从发动机点火和离开发射架的瞬间,就已完全处于射手的控制之下,因此,“斯文费厄”的最小射程极小。“斯文费厄”的另一大特点,是采用了计算式瞄准具和程序飞行控制盒。发射时,射手可以在任何方向上,离开导弹一段相当远的距离。导弹将沿预定的航线飞行,导弹能自动进入瞄准具视线并一直向前飞抵目标,因此,射手也就根本用不着担心捕捉或搜索不到导弹。这种自动飞行的程序,可以在一个很大的射击区域内进行计算。使射手可以放心的是,只要在导弹发射时,他能把瞄准具对向预定的射击区域,那么,导弹就会立即调转方向,自动进入射手的瞄准视界,而无需射手再作任何其它动作。这一点的使用价值非常之大,它大大简化了射手训练,使射手在发射阵地的选择拥有很大的活动余地,而这一点是其它老式反坦克导弹所做不到的。“斯文费厄”现已在英国陆军中服役,并将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继续发挥其威力。
对于在世界范围内所兴起的这股生产第一代反坦克导弹的热潮,美国人明显的是持旁观态度,他们仅购买了少量的SS11和“安塔克”导弹,以便进行试验和获取知识。美国陆军并不认为,他能从控制手柄制导的导弹中,得到他所需要的全部东西,在经过对一种被叫做“标枪”(Dart)的车载反坦克导弹进行初步探索之后,美军断然决定,越过控制手柄制导阶段,全力以赴地着手从事半自动制导导弹的研制。事实证明,这条途径既不容易,又不省钱,更不会迅速,自1960年开始进行研究,到1972年第一枚导弹投入使用,前经历了12年时间,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一种被称之谓“陶”(TOW)的反坦克导弹,终于被研制出来。“陶”是英文“管式发射,光学跟踪,有线制导导弹”一词的缩写。它很大,比“米兰”导弹要大得多,很重、很贵、也很复杂,但威力大得惊人,并且对坦克极为有效。这种导弹不需经过任何改变就可安装到直升飞机上——自然,瞄准系统必定会跟地面全然不同。在越南战争的结束阶段,有两架携载“陶”式导弹的直升飞机,在对越共坦克与装甲车作战时,曾经获得了80%的成功率,直升飞机在作水平直线飞行的情况下发射导弹,机上使用的是一种特制的稳定式瞄准具。
使用地面发射架时,“陶”式导弹的战斗全重为170 lb(77。2 kg),对于它的4人发射小组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导弹连同包装筒一起,共重40 lb(18。2 kg),同“米兰”一样,导弹发射后,包装筒被吹向后方,一个小型的无座力炮发射药先将导弹推出发射管,在导弹飞出发射管之后,火箭发动机开始点火。发射药向后所产生的冲击波非常不利于隐蔽,特别是在沙尘地形条件下就更是如此。由于发射时射手必须能够看到目标,因此,反过来说,目标也容易看到射手及其在发射时所暴露出来的征候,然而,对于这种如此有效的武器来说,这只是所付出的一点小小的代价。使美国陆军深信不疑的是,它所拥有的“陶”式导弹,可能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一种反坦克武器。根据所援引的材料,当射程在1 mi(1610 m)左右时,“陶”式导弹具有高度精确的命中概率。由于“陶”式导弹的飞行时间比较短,因此,和用一些老式导弹相比,目标机动到遮蔽物后面的机会非常小;由于射手跟踪坦克的时间只有仅仅几秒钟,所以,射手在发射时的紧张程度可以大为减小。
美国设计的第二种反坦克导弹,是“龙”式反坦克导弹。这是一种名符其实的单兵便携式导弹。跟“陶”式导弹一样,采用的是半自动制导方式,安装的是普通的跟踪装置及指令传输系统。它的弹径为90 mm,交货时,导弹放在玻璃钢制发射筒内,从而组成了完整的发射装置,射手再将瞄准/跟踪装置安在发射筒上以后,就组成了完整的“龙”式导弹系统。发射后,射手取下瞄准跟踪装置,空的导弹发射筒即被扔掉。但是,“龙”式导弹并不是“陶”式导弹的一种小型化,二者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区别,事实上,在所有的反坦克导弹中,“龙”式导弹的动力系统是最为独特的,对外行者来说,它的工作过程,简直令人难以理解。它不象其它导弹那样,在尾部装有一个大的火箭发动机,而是在弹体中部排着12行共计60个微型火箭喷管,每个喷管都跟弹体轴线成一定的角度,因而,经过喷管喷出的气流,既流向后方,也流向侧方。这些发动机点燃的时间很短,不到一秒钟,但因为是位于同一排两端的一对微型火箭同时点燃,因此,并不会使弹体发生上下摆动。
射手发现目标以后,先将跟踪器安装到发射筒上,再展开轻型双脚架,然后设置好发射阵地。在目标进入瞄准线后,射手扣动扳机,在一个普通的小型无座力炮发射药的推动下,导弹即可发射出去,并一面向前飞行,一面作低速滚动。在经过几码远的无控飞行后,第一对微型火箭开始点火,弹上的陀螺装置可以确定,被选定的微型火箭喷管何时面向下方,并在其指向地面的时候开始点火。其作用是给导弹以向上和向前的推力。经过大约半秒钟之后,相邻的下一对微型火箭接着点火……,依次类推,逐次点火,用以克服重力和空气的阻力。在飞行过程中,当每对火箭点燃时,导弹即稍稍上升,飞行速度下降后,导弹又惭惭下降,这时,另一对火箭即开始起动……,此种过程一直持续到导弹命中目标为止。发射时,“龙”式导弹所发出的声音也非常独特。夜晚,当几乎全黑的导弹被射到航程上以后,从火箭发动机喷发出来的火焰,就会形成一串快速移动的亮点,用摄象机拍出的照片表明,“龙”式导弹的飞行轨迹非常象是,在一条长长的丝光线上串着的一串闪闪发光的明珠;白天,人们在观看“龙”式导弹的发射时,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一只正在大草原上奔驰的猎犬。
半自动制导瞄准具,可以向导弹提供必要的修正量。当需要导弹向侧方运动时,陀螺仪将等弹体倾斜一定角度后,再让下一对微型火箭点燃,这样就可以防止横向推力将导弹推回原来的航线。导弹发射后,射手从发射筒上取下跟踪装置,抛掉空发射筒,并准备好下一次的发射。“龙”式导弹的战斗全重为30 lb(13。6 kg),其中瞄准装置总共不到7 lb(3。2kg)。导弹有一个巨大的空心装药战斗部,至于它的破甲力,自然是严加保密,但根据制造厂商透露出来的可靠情报表明,它能够穿透现今所有的坦克装甲,而不管命中角度有多大。“龙”式导弹唯一的明显缺点,似乎是射程太近,仅有1000 m,也就是1100 yd,无论从任何意义上说,这样的射程都是不够的。“威基兰特”的早期型号之所以受到责难,就是因为它的射程仅有1375 m,而其改进型已经达到1700 m,而“龙”式导弹的射程比“威基兰特”的早期型号还近!利用目前的动力系统来增大射程的办法是否可行,尚值得怀疑,当然,低估制造者的聪明才智和独创精神,显然也是愚蠢的。
在反坦克导弹发展方面应当考虑的最后一个国家,是苏联。描写苏军的情况,这是一个使人心灰意冷的课题,因为,来自苏联的情报异常贫乏,而且又都经过宣传部门的渲染和歪曲,因此,要想从中得出严密的结论,显然是十分困难的。然而,我们可以肯定一点,就是苏联至少有三种反坦克导弹。现在可能还会更多。据我们所知,最老的一种,是PUR 61式,北约称其为“斯拿波”(Snapper),“斯拿波”很象SS11,其尺寸与重量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