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真知》第7章


斯诺说:“中国的发展变化很快、很大,你们是我在世界各国看到的发展变化最快、最大的一个国家了。”
“是么?”毛泽东笑着问,“还有哪个国家的发展变化比较大啊?”
斯诺说:“从历史上看,一个中国,一个日本,是全世界发展变化最快、最大的两个国家。”
毛泽东再问:“为什么这样讲啊?”
斯诺回答:“日本的‘明治维新’,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彻底改变这两个国家经济状况和社会面貌的最伟大的创举,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同你们两个国家的这两个大的举措相提并论……”
毛泽东说:“中华民族和日本民族,都是世界上十分伟大的民族,我们同日本从唐朝开始就有交往了,只是近年来发生了很不愉快的战争,日本军国主义奉行侵略政策,杀了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我们并没有到日本去,是日本的军队到中国来杀人的么!这样的历史教训对于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整个亚洲乃至全世界,都是很深刻的……”
斯诺说:“现在好了,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人民完全获得了自由,每一个普通劳动者都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这在别的国家是很难做到的。”
“我们也有困难啊……”毛泽东说,“现在有人不希望我们好起来,想卡我们,我们就是要争这一口气呢!”
斯诺十分坦诚地说:“共产党的领导很成功。”
“这在中国是必然的。”毛泽东说,“人类在这个地球上的环境,变化越来越快了。从现在起一千年之后,所有我们这些人,甚至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在内,大概会显得相当可笑吧!”
斯诺说:“我一直都很关注中国的事情。早在1956年,我从许多国家的报纸上都看到了有关中国的报道,那时候的中国人民就已经很崇拜您了……”
1月11日,巧得很,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再次发现了一颗新彗星。
次日,毛泽东看了乒乓球运动员徐寅生对国家女子乒乓球队运动员的一篇讲话稿《关于如何打乒乓球》,认为很应该支持年轻人的这一敢想敢干、打破常规的讲话内容,便亲笔写下了一段按语:
讲话全文充满了辩证唯物论,处处反对唯心主义和任何一种形而上学。多年以来,没有看到过这样好的作品。他讲的是打球,我们要从他那里学习的是理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如果我们不向小将们学习,我们就要完蛋了。同志们,这是小将们向我们这一大批老将挑战了,难道我们不应该向他们学习一点什么东西吗?
《历史的真知》 第二部分毛泽东相信群众《二十三条》亲手定(5)
毛泽东写的这段按语和徐寅生的这篇讲话稿,很快被送去了人民日报社。
1月13日下午3时30分,刘少奇召集在京的部分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和来京参加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的部分省委第一书记开了一个党内民主生活会。参加此次生活会的人员有周恩来、邓小平、彭真、贺龙、陈毅、罗瑞卿、陈伯达、李井泉、李雪峰、刘澜涛、宋任穷、谢富治、王任重、魏文伯、李葆华、谭启龙,包括刘少奇在内共17人。
在这次民主生活会上,刘少奇带头作了自我批评,大家也都相互开展了诚恳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是一次真正的党内民主生活会。
在继续进行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期间,朱德、贺龙等人分别找了刘少奇,希望他顾全大局,要谨慎,要尊重毛泽东。而对于刘少奇来说,有些问题依然想不通……
同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强烈谴责美国政府指使朴正熙集团,派遣韩国伪军参与美国在南越的侵略战争。
第二天,在中央政治局全国工作会议上,毛泽东进一步指出了刘少奇所一再坚持的关于“四清”、“四不清”和党内外矛盾的交叉、敌我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的交叉的意见是根本错误的,而只有承认和坚持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的认识,才是惟一正确的认识,也是符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以来关于整个过渡时期存在着阶级矛盾、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的论断的;忘记十几年来这一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就会要走到邪路上去。
毛泽东的这些讲话精神,被写进了修改后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即《二十三条》:
几种提法:
1。四清和四不清的矛盾;
2。党内外矛盾的交叉,或者是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交叉;
3。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前两种提法,没有说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根本性质。这两种提法,不说什么是社会里的四清四不清矛盾,也不说是什么党的内外矛盾交叉,也不说是什么历史时期、什么阶级内容的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交叉。从字面上看来,所谓四清四不清,过去历史上什么社会里也可能用;所谓党内外矛盾交叉,什么党派也可能有;所谓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交叉,什么历史时期也可能用。这些都没有说明今天矛盾的性质,因此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
在文件中虽然没有点名批判刘少奇,但实际上已经把刘少奇推了出来,也就是把毛泽东与刘少奇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公开了,这是参加会议的人们都十分明了的。
中央政治局全国工作会议根据会议所反映的问题和毛泽东的讲话总结整理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即《二十三条》,对1964年下半年“四清”运动中出现的“左”的偏差进行了适当纠正,要求正确地对待基层干部,把基层干部分为“好的,比较好的,问题多的,性质严重的”四种,而“好的”和“比较好的”占多数,要求尽快解放干部,对干部一定要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去对待;采取严肃、积极、热情的态度,对犯错误的干部,也要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从而实现群众、干部、工作队的“三结合”。
同时,《二十三条》中还提出了搞好“四清”运动的六条标准,把增产还是减产作为标准之一,是完全正确的和十分必要的。但是,《二十三条》也存在着在处理问题方法上的严重的不足和“左”的倾向,对城乡中的阶级斗争形势估计得过于严重,并提出了“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的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这一论断,强调抓阶级斗争这个纲,抓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斗争这个纲。
《二十三条》基本上是按照毛泽东讲话的内容列的条文,有的地方做了文字加工,有许多地方根本就是毛泽东的原话。从整体上看,这个文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
在讨论中,彭真插话说:“农村‘四清’,中央搞了一个《前十条》,又搞了一个《后十条》,应该说是……”
“不要讲那个《后十条》!”毛泽东毫不客气地打断了彭真的插话,“1963年5月,杭州会议写出第一个10条;为什么刚刚过了3个月,9月北京又搞出一个10条?只有3个月,有那么多经验?我看北京就是有两个独立王国在那里明显地存在着!”
毛泽东还说:“你只要不触及全面问题,枝枝节节、修修补补不行。”
这时的毛泽东,已经确认自己的见解和判断是完全符合中国国情的,他已经不能容忍别人再反驳他的正确意见了。从根本上说,毛泽东已经完全否定了与王光美搞的“桃园经验”有直接关系的“后十条”;他已经把刘少奇作为了中国最大的走资派,是睡在他身旁的“中国的赫鲁晓夫”式的人物,下决心要打倒刘少奇。在《二十三条》中,虽然没有点名批评刘少奇,但毛泽东的真正用意已经明明白白地写在上面了。而且,只要人们仔细阅读《二十三条》,就可以清楚地知道,在党中央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和刘少奇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和斗争;毛泽东已经认定刘少奇坚持的是一条资产阶级路线,甚至认定中国从上到下出现了修正主义。毛泽东的这一判断,导致他提出了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同时也导致了党内“左”倾思想的膨胀和发展。
《历史的真知》 第二部分毛泽东相信群众《二十三条》亲手定(6)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