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名流的情人们》第20章


耸艿搅恕捌泼拧钡拇Ψ帧 ?br /> 郭沫若自己也面临着两难的处境。和安娜的自由结合,同样遭到他父母亲的反对。尤其是他提出来要和张琼华离婚,更受到了他们的斥责,很长一段时间竟断绝了书信来往。郭沫若想到父母都老了,张琼华又是旧式的脑筋,他假如一定要同她离婚,她可能会因而气坏。考虑再三,最后他决定了永远和家庭疏远的办法。
直到安娜生了长子和夫以后,郭沫若的父母才宽恕了郭沫若,并承认了安娜的存在。但在写信的时候,仍称这位日本儿媳为“妾”,称安娜生的儿子为“庶子”。这不能不使郭沫若感到伤心。
1923年4月郭沫若毕业于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获学士学位以后,带着安娜和三个儿子回国,居住在上海。虽然郭沫若在文坛上已经很有名气,但靠卖文为生,一家五口“过着奴隶加讨饭的生活”。
长兄郭橙坞曾来信对郭沫若的婚姻问题提出了两种解决的方案:一是与张氏离婚,二是和两位妻室同居。前一种勉强可以称之为“咸与维新”;后一种则是沿用的旧习了(旧时妻妾同居者甚多)。但郭沫若考虑了半天,终觉不妥,于是便给大哥回了一封信,表明心意道:
“离掉张氏,我思想没有那么新;二女同居,我思想没有那么旧。不新不旧,只好这么过下去。”
只好这么过下去。与安娜母子相依为命。
1926年3月,经瞿秋白推荐,郭沫若离沪去广州,任广东大学(后改名中山大学)文科学长。不久,妻儿亦去了广州。同年7月下旬,郭沫若毅然投笔从戎,随军北伐。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前敌委员会于8月1日发动南昌起义,郭沫若闻讯,于8月4日离开九江赶赴南昌追随起义部队。行军途中,郭沫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这期间;他遇到了革命女战士安琳。郭沫若在广东大学任文学院长时,安琳在预科读书。一个是师长,一个是学生;一个是著名的诗人,一个是风华正茂的女青年。在校园里,在各种集会上,他们两个人时常见面,但并没有直接的交往。头年10月,安琳由广州来到武汉,在郭沫若领导的政治部工作。其时,郭沫若已经升任政治部的副主任,军衔是中将。
当时武汉盛行着一种“要恋爱”的风气,“单身女子若不和人恋爱,几乎罪同反革命——至少也是封建思想的余孽。”安琳初来不久,对一些男同志的纠缠也和茅盾笔下的静女士一样感到“十分地不高兴”。郭沫若是十分关心下属的,尤其对投身革命的年轻女学生倍加爱护。他告诉安琳说:“只要能够革命,恋爱是不要紧的。能够借恋爱的力量来增进革命的热情,这是可以讴歌的现象。卡尔·马克思不是有绝好的爱人?意大利革命运动的领袖人物加里波的不是有共生死的情侣吗?代表未来社会的中国女性是应该产生的时候了。这种人决不会因恋爱成功而堕落,也决不会因恋爱失败而沮丧。恋爱就和吃饭一样,吃了饭是要干革命工作的。不过我看见有些女同志,吃了饭便做起太太来,这可要令人悲观了。”
此时郭沫若正单身独处。安琳便问起安娜夫人的近况:“你的家眷还在广州吗?”
郭沫若叹了一口气,说:“好久没有得到消息了,说不定已经到了上海。”“该没有什么危险吧?”“危险或者不会有,因为我的老婆是日本帝国主义者啦。”
“啊哈!日本帝国主义者!”安琳忍不住笑出声来了。的确,这是一次愉快的谈话,彼此都敞开了心扉。
后来;由南昌到汕头,她与郭沫若始终同行。由于战斗失利,一群非武装人员撤离汕头,经流沙向西南横亘着的崇山行进。她走在郭沫若身边,低声唱着《国际歌》。这时郭沫若患痢疾,她悉心照料,每到一个城镇,她便去求医找药,直到治好为止。
一天晚上;部队遇到袭击;集合撤退;把郭沫若给拉下了。郭沫若照着既定的路线急匆匆追赶上去。一个人摸黑走路,在这种时候,又在这种地方,他未免感到孤单和恐惧。走不一会儿,前面有一个黑黝黝的人影朝他走来。郭沫若的眼镜在徐家埠被打掉了,又加上在黑夜中,自然无法看清来者的面目。“如果遇到了敌人或土匪可就糟了!”他想。心里方自吃惊,忽又骤喜起来,因为他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女性的声音在亲切地唤他:“是郭主任吗?”
“安琳,是我,是我。”
原来安琳是折回头来专为寻找他的。随部队撤退过山以后,安琳发现少了郭沫若,二话没说,返身就往回走。她断定郭沫若仍在刚才交火的地方。在万分危急的时候,一个女同志,不顾个人安危,摸黑回来寻找他,这不禁使得郭沫若万分的感动了。他紧紧握着安琳的柔软的纤手,感谢地说道:“安琳哟,我是永远不能忘记你的!”
“我也不会忘记你的。”安琳十分动情地说:“我不会忘记这一切。”
两个人相携而行。再走不远,又遇着了两位掉队的战友,傅君和易君。四人睡在一窑厂内的草堆里,其他战士睡在厂外。不料天亮醒来,部队已经出发,把他们扔下了。这时四人决意走出海口,然后去香港。在当地农会主席陈开仪的安排下,他们在山上的草仓里躲藏了几天,后来去神泉又住了十几天才去香港。安琳在香港与郭沫若仍住在一起,以后又由香港秘密同回上海。
第二部分当代作家 郭沫若(3)
年末,郭沫若回上海不久便患斑疹伤寒。自12月12日至次年1月4日,安娜虽然也患了慢性肾炎,仍带着浮肿的脸每天去侍候丈夫,直到深夜才回家。住院期间,蔡畅来探望,郭沫若问:“安琳呢?为什么安琳不和你一同来?”蔡畅支吾着说:“她怕使你为难。”
这年的2月16日,李一氓、成仿吾等人在上海都益饭店为郭沫若准备流亡日本饯行,安娜同去。安琳也来送行。郭沫若悄悄望去,安琳比以前消瘦了,脸色苍白,坐在一旁显得拘束、感伤。凭着诗人的敏感,郭沫若突然想到:“她假如和我全无情愫,那我们今天的欢聚必定会更自然而愉快。恋爱,并不是专爱对方,是要对方专爱自己。这专爱光靠精神上是不充分的。”
席间,郭沫若与安琳的不自然、尴尬的情状,安娜全部看在眼里。夜半回到家里,安娜便盘问起丈夫与安琳的关系,郭沫若把他和安琳相识并一同由南昌南下汕头又转赴香港的大概情形,向安娜讲述了一遍。讲到长途行军中安琳如何关心他,他们两人又经历了多少风险,郭沫若的眼睛湿润了。看得出来,他是很动感情的。
安娜进一步问道:“你爱她吗?”
“自然是爱的。”郭沫若毫不隐讳地回答说。“我们是同志,又同过患难。”
“既是爱,为什么不结婚呢?”
“惟其爱才不结婚。”
“是我阻碍着你们罢了。”安娜自言自语地说。她并不抱怨丈夫爱上了另外一个女人,相反,她完全能够理解这种感情,她甚至准备着由自己作出牺牲。
夜已深了,草席上睡着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这是她和郭沫若生育的儿女。她是孩子们的母亲。她可以作出牺牲,但儿女们却不能没有父亲,没有父爱。想到这些,安娜又指着四个儿女自言自语地说:“假如没有这许多儿女,我是随时可以让你自由的……”
郭沫若没有再说话。安娜在身旁,安琳在心上;安娜在心上,安琳去何方?这样想着,他的心境随着夜境深沉下去,竟这样地不宁!
郭沫若被国内通缉;在中国已经呆不下去了;1928年2月24日,郭沫若再次去日本,从此开始了长达十年之久的亡命生涯。
邮船离开了码头,离开了上海,郭沫若望着渐行渐远的沉默着的祖国,潸潸地流出了眼泪。他是很不情愿离开自己的祖国的,祖国也不是不需要他。然而他却被逼逃亡国外了。惟一使他宽慰的是:流亡,流亡,安娜始终和他相依为命。他们是贫贱夫妻,也是患难与共的夫妻。
在日本他们的生活清贫;到处奔波。辛苦劳累;而且时不时有日本宪兵的造访,盘问搜查。他们就在困境中相濡以沫;共渡难关。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以后,郭沫若决计回国参加神圣的抗日战争。祖国召唤着亡命海外的游子共赴国难。神圣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迫切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