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妃当国》第35章


娴囟源约旱闹觥4哟耍叶运健熬聪ё种健钡墓叛刀嗔艘徊愀羁痰奶逦丁N以椒⑾嘈牛坝眯摹笔嵌嗝从幸庖宓淖盅邸!?br /> 这次修订,本来想基本保持旧貌。但是,最终删除了原来书中写有的女皇武则天和唐太宗的长孙皇后两篇。之所以删除,一是由于武则天由皇后、皇太后而称帝建国成为一代女皇,她的事迹我在《正说唐朝二十一帝》中有了比较详细的叙述,如果这里再收,稍嫌重复,为了节省篇幅,就忍痛割爱了。唐太宗的长孙皇后号称名君“良佐”,对唐太宗一生事业尤其是贞观之治助益良多,但是,长孙皇后在政治上的作用从来没有超出后宫的藩篱。无论是把持皇权还是左右皇权,长孙皇后都谈不上对朝廷政治的干预。所以,考虑到本书的主题,也就没有保留这一篇。十八位后妃中,只有隋文帝独孤皇后是既没有垂帘听政也没有临朝称制的一位。本书仍然将其收录,是因为独孤皇后确实是一直参与朝政、经常和隋文帝讨论政事的。她不仅以“奇妒”干预着皇帝的后宫生活,在关乎皇统国运的继承人问题上也居中用权,所谓“废太子立晋王广,皆(独孤)后之谋也”;而且,在实际的朝廷政治中也形成了“二圣”格局,这一格局是隋代宫廷政治最引人注目的景观之一,可称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世族门阀政治的余音续曲。换句话说,这也正是独孤皇后“当国”的奇特方式。这样的处理,不一定完全合适,但也反映出我近年对宫廷政治、国家体制运作等有关问题的思考。全书从篇目来说减少了两篇,但是其他篇目的内容和结构得到了充实,字数有所增加,并添配了一些图片,小标题也尽可能地结合新的内容作了调整,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付梓之际,还有一事需要稍作交代。在中国众多临朝称制或垂帘听政的后妃中,清朝末年咸丰皇帝的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也就是“慈禧端祐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慈禧太后)显然是很著名的一位。慈禧太后在咸丰死后的同治年间与慈安太后两宫并尊(诏旨分别尊称“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以咸丰所赐“同道堂”小玺垂帘听政。她在儿子同治皇帝驾崩后,策立光绪皇帝并再次垂帘听政。光绪成年和大婚后,她虽几次名义上归政,但无意交权,一直以“训政”名义裁决军国大政。最后,竟借口光绪皇帝有疾将其幽禁于宫中瀛台。光绪皇帝幽死,又是她策立了清朝最后一个小皇帝——宣统皇帝溥仪。她前前后后把持朝政四十多年,成为清朝末年政坛上最具权威的人物。对于这样一位后妃,本书没有收入,我是考虑她生活的年代已经是所谓“近代”中国(我们习惯上把1840年即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以后称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了,我的专业是中国古代史,首先就有了偷懒的想法,所谓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再说慈禧太后时的生活虽然依旧保持了旧有宫廷的内容,但她所处的时代条件和社会环境与以往已大不相同。不仅西方的所谓“奇技淫巧”在当时已经十分盛行,由于列强入侵、邦交受侮,乃有兴办洋务、变法维新、预备立宪等发生,所谓西风东渐的熏染和“新政”的出现,导致清末皇权的运作和宫廷政治的面貌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色。虽然清朝遗老有“一代之兴亡,系于宫闱”之叹,但慈禧时宫廷生活的内容已有很多超出了传统帝制时代的范围。幸好关于慈禧太后的传记已有不少,有兴趣的读者自可找来浏览,这也给我的偷懒提供了借口。对此,敬请读者朋友体察鉴谅!
后记(2)
最后,再次感谢李世文先生和中华书局,也感谢多年来一直给予我关心支持的家人和朋友们,也诚恳地希望得到读者朋友的批评指正。 
2006年元月27日即丙戌年春节前两日之深夜,任士英记于北京木樨地南里之何意栖斋。本年因北京市人大批准“禁改限”,时于窗外响起稀疏而性急之鞭炮声云。本书来自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