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个飞机去明朝》第335章


重,没有好下场么?”
“历史上的武安君,和君侯何等相似?”
朱常渊一摆手,打断了陈圆圆的话,道:“本侯并非白起,崇祯也不是秦昭王,你放心,我心中有数。”
说完,不理陈圆圆,出门而去。
一日后,大清的使者到来,对朱常渊表示愿意和谈,而且也同意将宁远、锦州归还给朱常渊,但是同时也明确表示:由于多铎近日在盛京,短时间回不来,城池交割的事情要拖上一段时间。
使者还表示,长则半月,短则三五日,就会和他办理交割。
朱常渊对此,欣然接受。
而后,就加急给崇祯皇帝写了一封奏疏,一方面将整个山海关城中六千铁骑被杀“真相”从头到尾叙述的清清楚楚,并让朝廷协助缉拿罪犯吴三桂归案。另一方面,报忧的同时,也给崇祯皇帝报喜,说大清迫于大明的压力,表示愿意将宁远与锦州归还,只是交割有日,具体还得月余。
本来,崇祯皇帝也没闲着,这几天身体稍微好了一点,正和群臣商议怎么处置朱常渊的事情。
平台开会,已经开了两天,所有在京师的三品以上文武百官都要参加。
而这次开会讨论的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处置朱常渊。
大明的嘴炮党开始发挥出自己百分之一万二的力量,将整个朝堂搅得昏天暗地,最终的结果是争执不下。
有些人。比如说薛国观、姜逢元,还有温体仁之前的故旧,都一致认为朱常渊犯了弥天大错,应该马上抓起来处死。
另一部分。以兵部尚书陈新甲为首,包括刘遵宪、商周祚在内的人,都为朱常渊摇旗呐喊。当然了,这部分人并不是为朱常渊脱罪,而是主张先建立一个调查小组。一方面去辽东了解事情的经过,另一方面,时刻做好朱常渊狗急跳墙的准备。
不错,整个朝堂没有一个人为朱常渊脱罪。
实在是,这货干的事太大了,大到能把天捅个窟窿。
只要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就算关宁铁骑中有一部分人参与了对朱常渊极其夫人的绑架勒索,肯定不是所有人。
而这一次这货一怒将所有的士兵杀光,这事不但朝廷难以容忍,甚至有干天和。连朱常渊最亲密的伙伴…系统。都忍不了。
一口气扣了他一亿点的贡献值。
不过,就在大家争论要不要将朱常渊就地格拿,带回京师问罪的时候,朱常渊的奏疏就被呈到了崇祯的案前。
“念!”
太监将奏疏呈上的时候,崇祯接都没有接,而是直接下命令,让王承恩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念。
“朕倒是要看看,他朱常渊能找出何等理由为自己开脱。”
崇祯冷哼一声,深吸一口气,他也就做好了最充足的准备。而且心中也已经下定了决心:朱常渊,怕是留不得了。
此人虽然才华横溢天下无双,可惜,太过目中无人。俨然就是个疯子。
“遵旨!”
王承恩将奏疏打开,从头开始朗声念道:“臣,蓟辽督师朱常渊,俯首顿拜,叩问陛下安好?”
“自臣督师辽东以来,逆臣吴三桂百般刁难。处处与敌,其纵容属下将士,掳臣爱妾,绑于南山,事发后,并令全军左颊割痕,以掩盖其罪行。关宁军人自恃功高,与吴三桂沆瀣一气,俨然自主,有架臣于梁上而后割据辽东之势。”
“臣为防军中哗变,社稷不稳,遂自专杀敌,尽斩逆贼六千余人,望陛下明察。”
“可恶!”
王承恩还没有读完,崇祯一巴掌拍在桌子上,说道:“逆臣贼子,还冠冕堂皇。”
“是啊!”姜逢元说道:“朱常渊可恨,陛下万勿听起谗言,臣敢以性命担保,吴三桂绝无反意!”
“陛下!”薛国观出列,同样朗声道:“臣也愿意性命担保,吴长伯并无反意。”
“接着读!”
崇祯气鼓鼓的没理会二人。
王承恩低头,继续捧着诏书读。
“辽东之事,急如救火,臣上任伊始至今,不敢一日倦怠,每思君恩,夜不能寐。前率大明锐师进逼宁远,迫降建虏;今赖陛下神灵之功,得其二城!”
。。。。。。
“家国荣辱,臣不敢一日而或忘,至于宁远锦州之事,少则十日,多则月余,不日即将交割,臣谨贺陛下复得宁锦之喜。”
。。。
王承恩读到这里的时候,崇祯一愣,大臣一愣,就连王承恩自己也一愣一愣,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拿过来!给朕看看!”
听到朱常渊率军迫降皇太极,坐收宁远锦州之地,崇祯马上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变脸,不但之前的怒容全无,甚至还换做了一副欣喜的笑容。
看来,皇帝的节操,也就那样了。
ps:兄弟们,晚安。
另外,为了督促自己坚持码字,加强读者的监督力度,朱常渊决定:每获得5000起点币打赏,加更一章。。。。。呵呵!
第163章后果很严重
ps:非常感谢土豪军事神话的慷慨打赏,说到做到,今天就是加班到0点,也要三更。。。这一更算是加更。。。
变脸之后,接过王承恩送过来的奏疏开始一字一句的看,心中再也没有之前的那种咬牙切齿,看到这个奏疏以后,越看越喜欢,特别是看到最后那些关于收复宁锦的字眼,仿佛这些字在崇祯的眼中都变成了小可爱一般。
不过,看完奏疏,稍一沉思,崇祯的脸又变得严肃起来。
事情开始变得有些复杂了。
吴三桂到底是不是想要拥兵自重?朱常渊所奏之事中有几分真假?皇太极从来都是个硬骨头,即便打到最后一人也罕有投降之状况,为何现在反倒被朱常渊弄的投降了?
几个疑问一瞬间在崇祯的脑海中闪过。
要说之前辽东兵变是个粗暴的武力问题,那么被皇太极投降这么一搞,就变成了复杂的政治问题,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现在想要把朱常渊抓过来,恐怕是不现实了。
一则,朱常渊能够收复辽东就是大功一件,此事刚成就把功臣下狱似乎有点说不过去,再则,皇太极的许诺像是画好的一个大饼,虽然看上去令人馋涎欲滴,可惜,吃不到嘴里。
现在要是把朱常渊抓了,呵呵,皇太极会乖乖的再把辽东交出来?
笑话!
殿下的朝臣也很识趣,他们的政治敏感性告诉他们,现在朱常渊已经抓不得了。
朝臣都静悄悄的不说话了,崇祯皇帝的脸一黑,变得很尴尬。
他是皇帝,代天牧狩四方之地,是神明的象征,刚刚不到一刻钟之前还亲口气急败坏的说朱常渊是乱臣贼子,要下狱治罪。
难道现在就反口说朱常渊功高盖世?
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么?
所以,他得找一位代言人。出面把他想要表达的意思表达出来。
可惜的是,群臣似乎并不知趣,没有一个上前替君分忧,所以。整个大殿上的场面显得略微有些尴尬。
唉,如果温体仁还在,就不会这样了。
崇祯皇帝心中暗自喟叹。
“陛下!”
看看下面的人实在是无人能够领会君心,离崇祯皇帝最近,也是最了解皇帝心思的王承恩开口了。“辽东之人所报情况,其中虚实未知,况皇叔于国有大功,微臣建议,是否派人先查明真相,再做处置?”
崇祯皇帝终于松了一口气,感激的看了王承恩一眼,暗道还是朕家人最了解朕的心意,点点头,装作思索一会。道:“王承恩说的也有些道理。”
“朕虽非上古贤王,但也明辨是非,就令左都御史商周祚、东阁大学士李士淳、宗人令魏国公徐弘基,三人共同前往辽东问询,调查关宁军反叛之真相,拨乱反正,昭告天下!”
“臣,遵旨!”
乍一看,三个牛皮哄哄的大元过去辽东,特别是魏国公兼宗人令的徐弘基。这货是徐达的后裔,更是一品大元,怎么看怎么像要把辽东掀个底朝天。
可你若真的这么想,就输了。
三人虽然都是高官。可是除了左都御史商周祚有点实权之外,其余的东阁大学士李士淳充其量不过是给太子教书的,另一个徐弘基说白了就是个二世祖,不,应该说是个八世祖。
群臣自然也明白,皇帝想要稳定辽东局势。不想细细追究其中的罪责。
至于商周祚等三个当事人,更是心里跟明镜一样。
而且,怕三人无法领会君意,崇祯还单独私下里召见了魏国公徐弘基,告诉他说:“卿此番前去,时刻谨记:辽东之事,兹事体大,凡事应以大局为重,若关宁军变另有他情,切莫声张,仅告与朕知!”
说到这里,徐弘基如果还不明白皇帝的意思,魏国公的爵位上真的可以换个屁股了。
三人以魏国公徐弘基为首,即刻启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