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金主》第202章


徐良佐一听到书院两个字,眼睛瞬间就被点亮了。
那可是书院啊!
华夏早在夏商传说时代就开始修建学校了,彻底将“教育”理念刻印在基因之中。孔子提出有教无类,诸子百家大兴私学。如此一直传到了宋朝,官学、私学都有了极大的发展。
大明开国之初,尤其重视官学,将学校修到了每个州县,甚至连云贵、交趾都没有放弃——虽然后来交趾叛乱独立了。从对教育的重视而言,大明是绝对不愧于前朝历代的。
随着国势日益强盛。百姓日益富足,私学再次兴起。私塾只是小儿科,私家书院更是遍地开花。各自传播自家学说,颇有些先秦遗风。因为书院的创始者本身不是单纯的学者,多有官员身份,所以书院从创建之初,就有了议政的基因。
张居正去年提出十八字执政纲领,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省议论”。具体如何省呢?就是在万历七年正月展开的“毁书院。禁讲学”运动。
如今距离省议论运动还有十年,书院仍旧散发着高端大气的金色光晕。
虽然唐行的经济书院也挂着书院的名号。但是因为没有宗师大儒撑门面,所以只能算是一座大点的私塾。
升湖书院可大为不同。首先,它建在郡城,这就要比唐行高出许多。其次,升湖书院的山长陈实是个举人,绝非生员挑大梁的私塾可比。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升湖书院的吉祥物可是徐阶啊!
有这么一块金子招牌在,这座书院妥妥逃不掉江南王学重镇的地位。
如果说经济书院是职业学校,那么升湖书院可就堪比国子监了。
当然,就算升湖书院在高等教育上几乎碰到了国子监的天花板,却一样有附小、附中。
诚如当日张元忭带张汝霖来松江的初衷:接受更多名师大儒的启蒙。其他人也有同样想法。尤其是孙鑛、刘热恕D昙陀胝旁硐嗬啵ハ乱灿杏鬃哟蹋匀灰此山こぜ丁?br /> 见识终究不是天天可长的,关键还是要夯实基础。所以升湖学院的附小就主教这些儿童,授业老师起码都是学识受到认可的举人、进士。如徐阶、陆树声这样的大宗师,偶尔也会给小朋友们讲讲概念,种下种子。
至于生员,除非是名声在外,可以担当助教。否则只能在附中当学生,乖乖受教的份。至于大学部分,则是徐阶等宿老,对张元忭、孙鑛等后进优秀学子进行授课、讲学。
这种规格,就算国子监都未必能做到。唔,陆树声本人就曾是南京国子监祭酒。
徐元佐知道张汝霖那些少年基础扎实,天资又好,可以说从幼教开始就领先寻常孩童一步。加上自幼营养好,身心发育也要比寒家少年强许多。
这些都是徐良佐的弱项。
“升湖书院的同门之中,多有少年英杰之辈,你即便一时比不过他们,也切切不可自卑自弃啊!”徐元佐先给弟弟打了预防针。
徐良佐却充满了斗志,道:“正是要一会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徐元佐一巴掌拍在他后脑勺上:“胡言乱语什么?还教育之……你别叫人家教你做人就好了。”
“咦?修身齐家,我不就是去学做人的么?”徐良佐一愣。
徐元佐咳嗽一声:“哥的意思是,别被人小瞧、鄙视、欺负、最后变成只夹着尾巴的丧家犬。”
“怎么可能!”徐良佐跳了起来:“哥哥也太小瞧我了,也罢,多说无益,且让我去教他们做人,哥哥自然就知道了。”
徐元佐翻了个白眼,轻轻摩挲着弟弟脑袋:“最好是能跟他们结成朋友。人家家教也都不错。小朋友之间就算有个争执,或是你觉得人家瞧你不起,把心放宽些也就是了。谁还能真的结仇不成?”
徐良佐道:“我懂,和气生财嘛。”
“那叫虚心谦和!”徐元佐深吸两口气:“看你这副不懂装懂的样子,真想打你。”
徐良佐连忙逃开,生怕哥哥付诸行动。他边跑边叫道:“娘!我要去郡城的书院啦!哥哥要送我去郡城的大书院啦!”
第256章 自家人
徐贺虽然没有考出什么功名,却是读过书的。这就像是玩一个等级游戏,低等级玩家会对高等级玩家产生信任和仰视。现在他看徐元佐就带着尴尬的仰视。不管怎么说,长子在突然发力之后,一年内成功进学,而且还是双案首。
虽然一家人坐在一起时,徐贺还是坐在首座,不过气场上却是徐元佐更强一些。
徐元佐因为徐文静闹着要回家,心情不是很好,话自然也就少了。徐母为了活跃些气氛,又问起了书院的事,好像能够进升湖书院读书,功名就已经成了囊中之物一般。
徐元佐知道买通郑岳作弊的事可一不可再,尤其是徐良佐的进度的确太慢赶不上,到底能不能进学还得看运气。如果良佐三年后能够下场,那成功率倒是应该挺高——青浦第一年复县,唐行就是县城,周围市镇的户籍未必能那么快移交,所以竞争对手会少一些。
“你父亲年纪也渐渐大了,明年还是不要叫他去行商了吧。”徐母现在手头越来越松,都是徐元佐按月给的银子。三五十两银子对徐元佐而言只是指缝里漏下来的,对徐母而言却是一年的生活费用都够了。
“父亲有什么打算么?”徐元佐问徐贺。
“莫若,我家也开个丝行?”徐贺试探道。
徐元佐微微皱眉,道:“莫若,父亲再把书本捡起来读书?”
他的商业帝国是有自己安排的,让徐贺进来纯粹浪费资源。尤其现在徐元佐三个字在唐行十分敏感,若是叫人知道他涉足丝行,难免又是一场风波。
佐哥儿当然不怕风波,只是现在实在分身乏术。资产管理公司的设想有先天缺陷,如今推广起来举步维艰。纯粹是在当锻炼新人积累经验,已经不指望短时间里能够推广了。
相比之下,徐父如果读书,那就安稳多了。
徐贺想了想,道:“去年蒙大郎多拿了货,一路上又顺利。销路也好,跟陆家分了之后还有六百多两。”
——那是因为我派人监账。
徐元佐心中暗道。
“莫若明年还是再跑一趟吧。”徐贺讪讪道:“许多年不曾好好读书,记账写信还勉强,博取功名实在指望不上了。”
徐元佐并不介意徐贺的选择,但是看到母亲脸上阴沉,还是劝道:“父亲,如今家里不缺银子,您若是不读书,实在有些可惜。若说放得久了……其实捡起来也容易。大舅不也在松江么?他读了那么多年,跟没读差不多。咳咳……”
徐沈氏飞了个白眼给儿子,颇不爱听。
徐元佐用咳嗽掩饰了一下,继续道:“如今我恩师还是知县,父亲若是要考试,县试、府试都该是有利的。最后的道试,只要能够保持中游,也就能进学了。”道试黜落的人数不多。一般在三分之一。在松江这个特殊的环境下,黜落的就更少了。
能保持中间水准。生员是肯定有的,无非就是生员的级别而已。廪生属于优等生,增生是扩招,最次的附学生员类似委培生。不过政治特权都是一样的,廪生无非可以给人作保,再多拿点糊口的廪米罢了。
徐贺想了想。道:“我家已经有你和良佐,为父等你们的封赠吧。”虽然略显得有些没出息,不过也能想见当初挫折给他留下的阴影。
徐元佐觉得这事不能强求,就要作罢。徐母却觉得儿子说得实在太对了,不由发动狮吼功。劈头盖脸地训了上去。徐贺已然是夫纲不振,自己又是理亏——有钱不读书,到哪里都说不过去。
徐家三个孩子很快就撤出了战场,静观父母对决。
徐文静知道徐元佐过手的数目之大,埋怨道:“你也真是做得出来。随便借笔银子给爹爹,开个丝行也是轻而易举的事吧。看大人吵的。”
徐良佐眨巴眼睛看着哥哥姐姐,只觉得离自己好远,却又有些迫不及待想加入其中。
“爹那个人,还是没银子的好。”徐元佐撇了撇嘴:“家里不缺银子,他肯安生读书其实最好不过了。”
徐文静知道弟弟说得有理,叹了口气:“终究是自己爹爹,没他哪来的你?”
——也是,这个时代也没隔壁老王什么事。
徐元佐微微摇头,突然道:“姐姐,你今年都十七了吧?是不是该嫁人了?”
徐文静脸上变得古怪起来,终于绽出一团红晕,羞怒道:“这是弟弟该跟姐姐说的话么!”
徐元佐挥了挥手:“这有什么关系?人人都有这么一遭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