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金主》第275章


跞帜拧!?br /> “敬琏的意思是……”沈绍棠似有所悟。
“既然都是同乡,身在客地,为何不立个会馆,大家有事时互相帮衬,无事时交流所得。寻觅商机?这事花费不了多少吧。”徐元佐道。
“是了,年前家中也说要在岳阳、长沙、襄阳等地置地盖屋,方便族中子弟落脚。”沈绍棠猛然一击掌:“只要把沈家招牌换成洞庭两字,岂不正好!”
“洞庭不好,叫人以为是洞庭湖边人呢。”徐元佐摇头。
沈绍棠因问道:“敬琏可有高见?”
“金庭。金庭会馆。这个如何?富丽堂皇,口采也好。”徐元佐道。
沈绍棠面露讶色:“咦,我家就在金庭呀!”
“哦?不是西山么?”
“西山是对着东山的岛,岛上也有五六个市镇,我家便在金庭镇。”沈绍棠道:“原来敬琏不知道啊,如此却是冥冥中自有缘法了!”
徐元佐笑道:“果然有缘。”
沈绍棠道:“若是我姑苏商人能够共同进退,一个苏松道兵备副使却也奈何不得我们。多谢敬琏一语道破!”
“客气。”徐元佐淡淡笑着,颇得茶意。
沈绍棠又问道:“那敬琏打算如何应对这位蔡兵宪呢?”
“我?何必应付他?我又从未见过他。”徐元佐笑道。
“闭门不见?”
“出门去玩。”
“哪里?”
“京师。”
……
徐元佐的确要去北京。
工部部议已经出来了,非但决定改漕走海,而且以民运为主。
漕运本来就是半军半民,民间运输可以顶掉税赋。这回要改海运,工部略一排查,立刻就知道不是运军能够承担的。别说风险问题,就是船只都未必能凑够。
不过考虑到国家因此支付的费用,以及民间的承运能力,具体数额却还在讨论之中。
徐元佐很好奇工部的思路,不知道的事情光是讨论就能讨论出名堂了么?最终还不是拍脑袋乱来?好在明朝的官员胆子小,拍脑袋往往比较保守,不至于逼得民间上吊,但这也是资源浪费啊!
所以徐元佐沟通了几家船多的松江大户,准备联袂北上,向工部的老爷们好好汇报一下江南的情况,然后看看大家怎么个分法。
徐阶很支持徐元佐现在离开松江,这在兵法上是避敌锋芒。仁寿堂树大招风,很容易引人觊觎。若是徐元佐在松江,非但挡不住,还容易一起折进去。然而徐元佐到了北京,这对那些心怀叵测之人也是一种威慑。
——惹毛了老子,老子敲登闻鼓告御状!
徐阶相信徐元佐是能做出这种事的。
徐元佐带着徐阶和徐吹暮窈褚坏萏闫鹆诵戮晌迨の馈B拚袢ā⒏食稍罅皆贝蠼沉焖嫘校蘩系醇伊羰亍J谐 ⒖头⒆芪瘛⒄朔扛鞑砍榈魑迤呷瞬坏龋擅烦晒茏拧S钟衅迕詈筒璨璺止艿哪信鸵凼嗳耍土硗岸即蛹依锎ァ?br /> 徐元佐看着纸面上就有八九十人的规模,再想想其他人家所带随从,以及沿途肯定有人会附庸过来,妥妥过百啊!
一百作为整数,也是许多人心理的一道坎。
好像人一过百,就是大数目了。
“真有必要这么多人跟着?”徐元佐不知道该问谁,只能仰天自问。
罗振权就在左近,顺口答道:“你也是要做海主的人,没人跟着怎么行?”
“其实这些人还不万全呢。”甘成泽道:“要是真的在异乡有歹人窥测,五十人未必就能挡得住。”
“别吓我……再多就是攻城拔寨了。”徐元佐一头冷汗。
“佐哥儿,出门在外,只带这么点人,就是打扫个庭院也不够啊。”茶茶在一旁吹风道:“衣裳洗起来也慢得很。”
徐元佐重重拍在纸上,道:“这事就这么定了。”
若是再讨论下去,恐怕又得加人。
即便如此,徐元佐还是被沈玉君嘲笑了。
“你出个门要带这么多人!以前没觉得你有这毛病呀。”沈玉君看着徐元佐身前身后簇拥队伍,惊讶得嘴巴都合不拢。她自己只在船上安排了五六个侍女照顾生活,其他都是能征善战的沙兵,根本没有出门还要带个账房先生的事。
徐元佐也有种被同学抓到父母帮着背书包的羞愧感,脸上绷得紧紧的:“这回去北京,还要点视徐家的产业呢。不带这么多人,难道叫我一页页翻账簿?”
沈玉君被徐元佐提醒,道:“对了,咱们的账簿我都让人抄了一份放在船上,你随时可以查查。”她原本以为徐元佐要推托两句,互表信任。
哪知道徐元佐早就憋着想查账了。商人把银子交给别人,就像是将军把兵权借给别人一样,不会有人真正放心的。
“上去就看。”徐元佐利索答应道:“华亭上海那些客人上船了么?”
“都在另条船上。”沈玉君顺便给了白眼。
第321章 肺腑之言
“对了,苏州有些人找过来,想一起去。”沈玉君装作无所谓道:“我没答应下来,你看呢?”
“是你家以前的商场伙伴?”
“算是吧。”
“呵呵,我当然不乐意多一伙人分润。”徐元佐干笑一声:“不过看在你的面子上,便带上他们吧。”
北京是谁都能去的,部堂的门却未必谁都能进。即便你官再大,管不着人家,人家就可以不看你脸色。而这回主攻的工部是个清水衙门,就像久旷的寡妇,谁都不知道他们会开多大的口。这等情形之下,徐元佐手里的帖子恐怕是最过硬的,尤其徐У蹦甓叫薮蠊ぃ诠げ炕故瞧挠腥寺觥?br /> 沈玉君故意将这些合作伙伴说得好像不太往来的生人,正是不想欠徐元佐的人情。见徐元佐说破,自己也知道解释是无力地——谁会让不可靠的人参与进来呢?这可是上万两银子的生意,大明天下能有几家人家不动容。
且不说别人,沈家积累几代人才存下了十万两身家,年入数千金就已经算是大丰收了。若是真能在海运上分到一杯羹,哪怕净利在两千两也值得用心去做了。
徐元佐上了船,自有人安排洗漱,收拾舱室。罗振权和甘成泽也掏出了佩刀、武器,叫手下子弟换上,好像只要到了船上,就不受大明王法管制了一般。
徐元佐稍稍吃了些东西,船便开了。
“账簿给你。”沈玉君没好气叫道,将厚厚一本账簿扔在徐元佐面前。
徐元佐也不恼她,拿起翻了翻,原来还是三角账。他随手递给身边的梅成功:“叫小朋友翻录成我们的账法,写成报表给我。”梅成功接过账簿。小步快走出去了。
沈玉君看着梅成功的模样,道:“小朋友?”
徐元佐以前在公司对于新入职的应届毕业生都叫“小朋友”,已经成了习惯。不过在当下,小朋友却又有另一层身份指代:士大夫称呼进学的生员为朋友,哪怕徐元佐这样十几岁的少年,只要进学就是“老友”。没有进学的童生。哪怕八十岁也叫“小友”。
“年纪小的朋友,不过也算童生吧。”徐元佐道:“我这边带出来的,论学问恐怕不如那些儒生,但是做事办差,珠心口算,绝非那些做时文的儒生可比。”
沈玉君面露羡慕:“你哪里找来这么多人才?刚才那个看起来也颇为儒雅,许是书香门第,怎会甘作你的僚属?”
“这就是人格魅力了。”徐元佐认真道。
沈玉君虽然头次听说这个“魅力”,不过大意是能领会的。不由嗤笑道:“你也真有脸自夸!”
“事实如此。”徐元佐当然不会说自己对梅成功又骗又哄的事,旋即又道:“对了,他姓梅,讳成功,字振之,的确是书香门第,祖父还做过布政使。”
沈玉君心中一动:这人书香门第,只是没有进学。现在落魄得给人做工,不知能否引了入赘呢?
“他已经成亲了。”徐元佐嘿嘿一笑。
沈玉君干咳一声:“与我何干。说这些没着落的话。”
徐元佐自顾自端茶喝一口:“本就是打发光阴,随口闲聊,要说什么有着落的话?”
沈玉君道:“你若是一时不查账,索性就去那边船上,该见的人见一见,打个招呼。人家对你可是神交已久了。”
徐元佐微微摇头:“这个不急。我还有个问题。我在商行里派了账房的,为何拿过来的是这种账?这分明是不把我的交代当回事嘛。”说话间,徐元佐自然流露出了威慑之意,沈玉君坐在一旁,竟然像是手下听训一般。
沈玉君干咳道:“你家账房做的那账我们看不懂。自然要重做一份。这?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