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教授古代青云路》第260章


“我先应下来!但具体去讲些什么我还得再斟酌。”郑青鸾道。
回到家;郑青鸾就把自己关在了书房里。写写画画;连吃饭都顾不上。
萧云峰第二天就给国子监递了消息;之后就撒手不管;忙着赈灾去了。
所以郑青鸾听到萧二禀报说国子监祭酒前来拜见的时候;脑子还懵了懵;第一个念头就是难道三郎五郎在国子监惹祸了。可是这样的话不是该拜见家长大人吗。
直到见到这位方正的;板着脸的李大人;用不急不缓的语调平铺直叙的询问讲学的具体时间和安排;她才反应过来。
看着李大人连胡子都带着刚性;就知道人家这是不欢迎的意思。
但是遇到这样的人;郑青鸾也抓瞎。整个一油盐不进啊!她也干巴巴的道;“具体的情况;安排好之后;会着人上门告知。”
人家李大人听完;当即告辞。连个客套都没有。
好久没人给她这么撩脸子了!这种感觉还挺新奇。
可是该讲什么;她还真是犯了难。
不管这些国子监的博士们是怎样的态度;至少学子们是兴奋的;热烈的。原因嘛;不外乎那么几种。首先;她是女子!还是个长得不错的年轻女子。第二;她的传奇事迹不少;很多人都抱着好奇的心态。第三;她的身上贴着皇上的标签;能得到她的认可;不啻为一条进身的捷径。
所以;不少人都忙着整理自己的文稿诗稿;或是抓紧时间做出两篇好文章来。期望得到郑青鸾的另眼相看。
三郎和五郎在学里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吓了一跳;面对上前询问的同窗;只能呵呵应付。因为他们也不知情啊。
两人也是国子监的新贵;不过他们低调惯了;又从不仗势欺人;名声还不错。对于想通过他们把文章呈递给郑青鸾的人;也是耐心周旋;从不主动得罪人。这会子说自己事先不知情;倒真没什么人怀疑。
这李大人回家却气的吃不下饭;“简直胡闹!”
国子监是什么地方!怎能让你女子讲学!别说讲学;就是走走逛逛也是不成的!
再说了;能被称为‘国子’的都是些什么人呢
《周礼·地官·师氏》中说:“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
东汉经学家郑玄注是如此解释的;“国子,公卿大夫之子弟。”《汉书·礼乐志》中也记载;“国子者,卿大夫之子弟也。”
即便后来改制;招收寒门子弟。那也都是出类拔萃之人。
这些人无一不是将来朝廷的栋梁;怎能沦为女子的学生!
荒天下之大谬也!
☆、第237章 别看生面
第二百三十六章别开生面
国子监街两侧槐荫夹道,大街东西两端和国子监大门两侧牌楼彩绘,蔚为壮光。历经数个王朝翻新扩建;如今规模宏大,延袤十里,灯火相辉,盛况空前,占地面积为2万7千多平米。
国子监大门名集贤门。门内东西两侧有井亭。二门名太掌门,门内左为钟亭,右为鼓亭。门北甬道中有一座琉璃牌坊,高大华美,三门四柱七座。
牌坊正背两面刻有”圜桥教泽”、”学海节观”,上覆黄色琉璃瓦,以示皇家向学重教的传统。坊内左右为黄琉璃瓦重檐碑亭。北为主体建筑。
郑青鸾在国子监街就下了马车;坚持步行。不仅是为了近距离的看看这个代表着最高学府的国子监;更是为了表达向学重教的态度。
门口;只有国子监祭酒李大人带着几位先生等着;如果忽略掉他们脸上的不以为然;或许可以理解为这是对她的欢迎仪式。
萧二皱了眉头;百一的脸瞬间就拉了下来;百二想要窜过去理论。
郑青鸾瞥了三人一眼;三人这才收敛了起来。看来这些在身边的人也该敲打敲打了。容不得别人有半分违逆;可是十分危险的。
双方相互见了礼。
李大人的眉头微微一皱;“我等等候多时;女公子请!”
这是埋怨自己到的晚了。这么不问缘由的批评;让郑青鸾心里一晒;对这个人有了初步的评价。或许一板一眼的性格;放在礼部;比放在国子监合适。年轻人的锐气在这位大人的压制下;只怕迟早会被磨平的。他最不能接受的就是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而郑青鸾却认为这是锐意进取;是具有创造力的表现。这种思想认识上的不一致;很难共融。想要达成一致;需要不停的磨合;但郑青鸾已经没有这个时间了。
瞬间在心里有了这样一个念头;郑青鸾就不愿意与他多费口舌。“前面带路!”
这样的语气让李大人又皱了皱眉。还是旁边的人小声解释;“女公子在国子监街就下马;一路步行而来。”他的面色这才好点。这条街好几里路;来晚点也情有可原。
他这个样子;连萧二都忍不住想掀桌!
认真说起来;郑青鸾并没有晚到。而是他们迎接的早了。当然了;官场有这样的规矩;为了表示对上级的重视和欢迎;要尽量早一点去迎接。有些甚至在半路上迎接;甚至在对方的家门口迎接;以表示重视之意。对于这样的规矩;郑青鸾也无法褒贬他的对错;但从现代的时间观念上来说;这就造成了相当大的浪费。
一路无话;直到看到礼堂里上下三层;坐的满满当当的学生时;郑青鸾突然决定;今儿就还真不能按部就班来。
她宽袍广袖;衣衫一水的黑底红纹;头发束在头顶;显得气质翩然;雌雄莫辨。
上辈子站惯了讲台;如今又站在这里;哪有会有什么不适应之感;只觉得时光彷佛回朔一般。
这样的气场让下面静了一静;李大人也诧异的挑挑眉;看起来还挺像那么回事。
“各位好!想必大家都知道我是谁;在这里;我就不废话了。“郑青鸾甩了甩袖子;并没有坐下;而是保持站立的姿势。不是她不想坐;而是上辈子的习惯问题;你见过哪个老师是坐着讲课的;当然了;特殊情况除外。
“说是讲学;其实这种说法是不恰当的;也是不合适的。在座的各位中有不少是我的同年;甚至我的兄长也在其中。所以自问;还真没有给各位讲学的资格。那么;我今天来这里是干什么呢。现在我告诉大家;我今天来;是要跟大家聚在一起;开一个‘问答会’。”
“有人就要问了;何为‘问答会’。”
“顾名思义;就是你们问;我答。或者是我问;你们答。”
郑青鸾微微一笑;“优异者;将有机会将自己在某一问题上的看法意见;整理成条陈;呈给皇上御览。如果被采纳;可以直接授予官职。若是功名只是秀才举人;并不会剥夺各位继续参加科举的资格。就是说;你们可以一边做官;一边考取功名。”功名越高;晋升之路越宽广啊。下面的学生‘哄’一下就议论开了。对于这些学子来说;这当然是再好没有的事;有些人一辈子止步在举人;徒呼奈何。如今有这样的机会;怎能不让人兴奋。
虽然这种现象在现代很常见;边工作边考研的年轻人很多。但放在现在;还是很大胆的创新。
李大人气的面色铁青;这不是胡闹吗!
郑青鸾才不管这么多;她等着众人安静下来;才道;“那么;我们进行第一轮问答。你们问;我答。”
本来还担心没人响应;不想一个站在前排的学生站起身来;“敢问女公子;是不是什么样的问题都可以问。”
“自然!畅所欲言;言不问罪。”郑青鸾回答的斩钉截铁。
“敢问女公子;没有相应的功名;而授予官职;是否过于草率。”后面站起一个青衣男子;朗声问道。
郑青鸾心里一笑;只要有人回应就好。再一看这人;心里更乐了;这还真是个熟人——徐茂才。于是她洒然一笑;拱拱手道;“徐茂才;徐兄。说起来;咱们还是同年。兄台有礼了。”
徐茂才一愣;没想到这位也知道他;一时间脸有些发烧;忙回道;“不敢!不敢!”
“对于徐兄的问题;我举个例子来说明。如今的京兆府尹;郭智深郭大人。对于他;你们多少应该是知道一些的。他是武将出身;在你们的印象里;他是戍边的武将;是萧家旧臣。可你们不知道的是;郭大人两年多前;就已经主管边城的民政了。在两年的时间里;边城涌入了十二万流民;再加上原本就生活在边城的普通百姓;拥有百姓二十万。在这之前;边城一切物资都是靠外运的。而两年的时间;边城却已经能够自给自足;不仅保证了二十万百姓的生活所需;没有饿死的人;没有冻死的人。还能保证十数万萧家军的军需供应。”
“我想问一问在座的各位;这样的人;算不算得上是有能力的人。这样的官吏;算不算得上是能吏。”
“他不仅没有功名;他甚至?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