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系江山》第839章


日本根本是一个禽兽的国度,没有一点人性,又何谈人道主义,对于日本来说,比他弱,他就是吃人的恶狼,比他强,他就是摇尾乞怜的狗。有奴性,也有野性,就是没有人性。
这一次大规模的报道和声讨,彻底摧毁了民治维新以来,一些中国精英以日本为师的迷梦。如果说张廷兰几次清理,是从**上消除亲日派,这次则是彻底动摇了亲日派的精神支柱,那个发达先进,文明强盛的日本破碎了。
只有一个野蛮和残暴的国家,这时候更多的中国人也越发的认同张廷兰的主张,中国最大的落后就是没有完成工业化,屡战屡败,才会造成对洋人的一切都要仰视的结果,把心态放平,所谓的列强国民的素质不过是那么回事而已。
国内对日本的舆论战一浪高过一浪,邵飘萍也亲自组织了对日本的声讨,这一次不只是批判日本那么简单。而是要把世界弱肉强食的本质告诉所有中国人,凝聚民心民气,统一思想,共同为了发展工业化而努力。
同时也把近百年中国人骨子里头积累的卑微和怯懦消除干净,让民族主义得到释放,国民更加自信,更加昂扬。工业化的时代,就是一个机会遍地,需要敢抢敢拼的时代,自卑的人是无法生存下去的。
当然鼓舞士气不能只靠着宣传,还要有实实在在的东西,就在23年12月,两艘万吨级的战舰乘风破浪,从欧洲回到了中国。
这两艘军舰正是意大利为中国承建的两艘重巡洋舰,从22年墨索里尼执政开始,军舰就已经开始铺设龙骨,加紧制造。历时一年多,到了23年6月份,这两艘战舰已经先后完成。
为了熟悉这两艘大舰的性能,沈鸿烈亲自带着一批海军精英,到了欧洲,向意大利人学习如何操纵军舰,如何进行海战。
经过几个月的学习之后,沈鸿烈他们完全掌握了军舰的使用关键,随即漂洋过海,终于回到了中国。
离着中国越来越近,沈鸿烈还有点担心,上次马肯森号回来的时候,日本人就发动了截击,结果引爆了中日的战争。这次两艘完整的军舰回国,只怕日本人也不会甘心吧。
沈鸿烈他们保持了十足的警惕,过了马六甲海峡之后,他们就格外的谨慎,简直是如履薄冰。直到接近了广州等地,中国前来迎接的军舰和飞机出现之后,沈鸿烈才放松了不少。
众星拱月一般,两艘大舰驶过了台湾海峡,一路北上,前往旅顺母港。这一路上都有大量的兵力护送。在驶过东海的时候,的确有日本军舰出现,只不过都是看热闹的小船而已。
还没有从地震的阴影之中走出来的日本,实在是不想和中国开战了,这两艘军舰终于安安全全的回到了旅顺。
等到庞大的军舰进入了港口之后,无数聚集在这里的海军还有工人全都热泪盈眶。终于在北洋水师消失二三十年之后,中国再度拥有了大型军舰,海军再度重建,中国人在一次惨痛失败之后,终于又开始了拥抱海权的努力。
等到军舰停靠下来之后,沈鸿烈率先下船,对着张廷兰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报告副总统,卑职不辱使命,将吉林号和哈尔滨号重巡洋舰安全带回国内!”
“好,大家都辛苦了,重建海军,重塑海权,是我们的使命,中华的万里海疆,再也不能成为列强自由进出的乐园。威胁来自海上,财富亦来自海上,你们肩负着国家兴旺发展的使命,务必要更加勤勉,更加努力。”
讲话完毕之后,张廷兰就在沈鸿烈的陪同之下,亲自登上了吉林舰,兴致勃勃的进行了参观。
“副总统,在海试的时候,吉林舰跑出了31节的航速,以后伴随航母作战,一点问题都没有,航母编队终于有了带刀护卫啊!”
第七百四十九章南下战略
吉林号满载排水11903吨,装备三座三联装203毫米主炮,8门120毫米副炮,六座四联装40毫米高射炮。比起同时代各国依据华盛顿条约建造的重型巡洋舰,吨位稍微大一点,武备也只能算是一般。
不过根据中方的要求,吉林号和哈尔滨号都增加厚了重要位置的装甲,同时建造了更多的水密舱,保证军舰的生存能力。这也是为了航母编队考虑的,毕竟中国此时还没有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一旦航母编队和敌**舰撞到了一起,重巡洋舰就要充当盾牌。
当然这种情况只是在特殊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吉林号的最重要使命还是防空,打掉对航母威胁最大的飞机。为此回国之后,吉林号和哈尔滨号都要进行下一步的改装,增加防空火力。
“副总统,下一步我计划每一艘重巡洋舰加装20门20毫米机炮,增强防空能力!”
张廷兰也点点头:“嗯,我们想要发展航母,就要防备别人用对付我们,加强防空非常重要。另外反潜的问题也必须加紧,现在葫芦岛和旅大都在加强造舰能力,已经陆续有一批护卫舰和驱逐舰下水。另外轻巡洋舰的建造也开始了,只要等到马肯森号改装完毕,我们的航母编队就差不多配齐了。”
沈鸿烈顿时眼前一亮:“副总统,动作开始够快了,我刚离开国内的时候,还在研究雅茅斯号呢。现在就要自行建造了?”
“嗯,时不我待啊。日本这场地震之后,只怕会更加歇斯底里了,一条受伤的野狼,可是随时都会咬人的,我们必须加快准备步伐了。”
张廷兰说的一点都没错,如今中国既要苦练内功,又要磨砺爪牙,只有自己强大了。才能更好的应付未来的挑战。
其实相比于海军的发展,张廷兰更关注河南的土改问题,那可是关系到了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大事情,张廷兰半点都不敢马虎,他离开旅大之后,就立刻南下,要到河南去考察一下情况。
而阎锡山和楚明远此时正在主持着分地的行动。刘家湾120多户农民排成了整齐的队伍,一个个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有几个老农民看着前面的人不断的在合同上面按上了手印,他们全都急得直搓手,恨不得马上就轮到自己。
按照土改的办法,政府将土地买下来之后。以村镇为单位,不论男女,按照成年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当然这个土地也不是无偿交给老百姓的,而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原则上以五年为期,每年要偿还部分赎金。并且在十年之内,政府要有优先收购粮食的权力。
订立这种合同,主要还是为了增加粮食的收购数量,要不然都是分散的小农经济,很难保证粮食供应。其实说白了,这也是对农业的一种压榨。
想要发展工业,就要有资金来源,先发展的列强去抢殖民地,后发展的国家只能在自己身上打主意,从农业多拿一点,去补偿工业这头巨兽。
当然张廷兰也不会单纯的压榨农民,毕竟农民也有相当大的创造能力和劳动热情,最好还是要激发出来,这样才能有更好的成果。
因此也制定了相应的奖励办法,比如农民愿意接受大农场的制度,就可以减少一些偿还的金额,同时还能得到贷款扶持。
另外农民之中有进城务工意愿的,政府提供培训,愿意创业的,可以提供小额贷款,林林总总,细则一共有十多项。
一些诸如铁匠,木匠,泥瓦匠,全都可以到城市务工,参与到城市建设之中。对于刘家湾来说,就有五户放弃了土地,拿到了一笔就业扶助款,选择了进城务工。
不过对于绝大多数农民来说,土地还是命根子,刘老汉颤抖着双手,在合同上,郑重的按上了自己的手印,一瞬间老头子眼泪纵横。
“楚长官,这块地就是我家的了?”
“没错,您老就收好了,只不过有一点,这块土地暂时还不准买卖,以后国家会根据情况开发土地市场。”
“不卖,不卖,死也不卖!”
刘老汉把脑袋晃得像拨浪鼓一样,将合同塞到了衣襟当中。这时候旁边还有几张桌子,也站着几个人员,有银行的,也有公司的代表。
“老伯,有了地,还缺种子,农具不?我们这还有耕牛,化肥。”
刘老汉看了看,拿起了一把铁质锄头,这把锄头全都是上好的生铁打造,十分坚固锋利,握在手里也舒服,比起自己家里头几乎磨没了的锄头,要好太多了。
不过看了几眼,刘老汉还是摇了摇头:“东西真好,可是我没有钱,也买不起啊。”
“呵呵,老伯,不用花钱,你不是签订了土地合同呢,只要拿着合同,这边银行马上给你提供担保,农具你能先拿回家用,普通农具一年之内还钱,耕牛三年。只要在这个时间之内,把钱还上就可以了!”
“还要借钱了啊?”刘老汉顿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