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器》第326章


头两天还能听到这样的争论:
“我记得先前提过一次,有一笔十万两的现银应该支付给我们吧?”吴忧找遍了所有的页面也没有发现这笔钱到哪里去了。
“对,没错,将军请看第六、第二十九、第一零一、第一五一、第一七九页相关条款,这项费用分别在兵器、军服、回易、马市、铁矿等项目中。这些都是将军先前认可了的。”宁霜心有成竹,不慌不忙地一一给吴忧解释,同时熟练地翻动那账本一样的“盟约”。“这里是支付了开矿的头期款项若干,这里用从宁氏商号转到云西的食盐配额计价若干,价格只有官价的一半,这是将军所特意要求的新式铠甲若干套,本应以现银支付,此处抵过……”宁霜一款款一项项给吴忧说明,除了大项之外另有许多小项,算得极为精细。
吴忧虽然不全明白,但心算起来速度极快,宁霜边说,他便按着盈亏默算,最后果然丝毫不差。但这笔钱经过了七折八扣,最后真正拿到手的时候,不过剩下了几千两。
后来吴忧发现自己在细节方面是难不倒宁霜的,而且这种小规模的“战斗”正是宁霜所擅长的,只好尝试着从别处下手。
两人现在各怀心机。宁霜和吴忧谈判的时候就没有了心理负担,吴忧虽然精明过人,而且有些问题确实提在点子上,但终究也不过是一个精明的外行人而已,更多的时候,吴忧都会不知不觉踏上她所设下的陷阱。因此谈判终于告一段落的时候,宁霜心情大好,事先想好的一些可以让步的地方吴忧都没有提出来。
吴忧其实看得出宁霜的一些小花样,只是有不少地方自己实在并不了解,没法折辩,只好且由着宁霜得意,心里不禁有点儿后悔还是把张颖留在了新市。否则以张颖的颖悟,必然能看出不少毛病来。不过现在他担心的重点并不在这里。而是他通过这份协议才发现,在他忙着东征西讨的时候,宁家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生产、营销体系,并且已经有效运转起来。其涉及的行业包括纺织、马场、农具、兵甲、采矿,转手经营的产品有盐、茶、木材、水果、谷物粮食,甚至包括了贵重金属、私钱铸造等。现在宁氏被迷齐人压得透不过气来才无力扩张,若是迷齐人退去,那么宁氏将凭借其雄厚的实力,为数众多经验丰富的工匠,很快就可以恢复元气,走上扩张的道路。看起来宁氏走的路子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只是运气一直不怎么太好。反观云西就太可怜了,虽然人口、地盘、军队的数量都强过云东,但至今他们还无法自己制造一件像样的铁制物品,精良的兵甲、急需的农具、还有最要命的食盐全部都要依靠关内或者云东那边转运。而云西可以和关内交换的产品极为单调,除了活的牛羊马就是一点儿药材什么的了。现在云西收入远小于支出,尤其军费一项,就榨干了云西本来就不多的收入,吴忧一直对云西的奢侈品贸易进行限制,以减少云西一些“不必要”的支出。
现在看来,自己显然走上了歧路,单纯的节流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还必须广开财源。陆舒当初似乎也曾经提过类似的计划,只是自己忙于征战,并没有重视。其实所谓拥有基础,并非只是巩固地盘那么简单,而是应该像宁家已经做到的那样,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自我修复战争创伤的能力。这个盟约总体而言应该说对吴忧方面是有利的,吴忧得到了许多东西。不过吴忧也注意到,宁氏拟订的条款中尽量避免金银直接支付,而是以各种各样的物资、贸易条件等作为交换。宁霜就像一个精明的商人,变着花样推销自己的产品。虽说抵给吴忧的东西一般都比市价要低廉得多,但绝对比成本价高很多。原本吴忧还注意不到这样的细节,但在新市停留的那一晚,张颖恰恰就给他演示了同类的东西。
想到了这一层,吴忧不禁对自己的领导方式反思检讨,这种情况的出现证明自己身上还有问题,云西不乏优秀的人才,不可能谁都忽略了这个问题,但居然一直没人能据理诤谏,抑或是有人说起自己根本就没有在意吧。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耳朵里只能听进自己想听的声音了?一个人的智慧再高明,也不可能精通所有的事情,这次云州之行也许就是个很好的教训。自己被迫在不熟悉的领域和对手展开较量,以兵法的眼光来看,从一开始就处在了必输的立场上。在这方面,不着重点的虚张声势根本没用,反而会惹来别人的鄙视和嘲笑。策略有时候是重要的,但也应该建立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现在吴忧在这方面还没法和宁霜争执。这让吴忧想起了苏中这个人。以前曾经听说苏中和淄州豪族合作的时候,也是头痛无比,想必面临的境况比自己还糟糕,因为那时候苏中要用他军人的脑袋和很多精明的商人谈生意,其中痛苦可想而知。
谈判中跟着对手的思路走是危险的,吴忧很清楚这一点,但是现在的情况他还无法改变,吴忧现在有了不少新的想法急于同下属们商讨,趁着这段难得的平静,吴忧准备好好整顿一下云西紊乱的内政。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最后代表云西签字的是胡沛,吴忧说有急事先赶回沃城了。这种肤浅的借口让宁霜很不屑。虽然最后用的是吴忧的官印,但吴忧不在,好像整个盟约都打了折扣。其实宁霜最想看的还是吴忧那种疑惑和不确定的表情,那是一种明知被人捉弄还无法说出口的感觉。可惜可恶的吴忧在这出戏最高潮的部分到来之前就逃走了,显得很没有职业道德,让宁霜这写剧本的人非常遗憾。
张、宁、吴三家签订的这份盟约官方的名字是《小月氏城之盟》,因为这份盟约的签订,起因就是决定小月氏城的归属。这份盟约包涵的内容当然远不止这些,这是一份三家军事、经济方面全面合作的盟约。在这份诨称“三头蛇之约”的协议中,张静斋再次获得吴、宁两家的承诺,在接下来对徽州的战争中,将有一个稳定的北方边境。吴忧得到了他急需的各种物资。宁家得到了吴忧军事援助的许诺。两家原来的一些口头协议也重新修订和确认。作为一个附属产物,三家原来处处设防的贸易壁垒有了松动的迹象,并在未来一年中随着协议的补充和扩展被彻底打破。
关于兀哈豹,吴忧和张静斋私下达成一个密约,一年之内,张静斋的云州军将为吴忧攻打哈克兰、宁远等城提供便利,至于具体时间并没有做严格的限制。两人商定,张静斋若有余力也可出兵,谁打下来归谁所有。
第三十八节 陆船
“一、二、三!嘿哟!”东丽河畔,无数的士兵拉着密密麻麻的绳索,绳索的尽头是一艘艘大大小小的帆船,寒风呼啸,不少人却是光着膀子,身上晶亮的肌肉绷得紧紧的,闪亮的汗珠滚滚而下。木船下都垫着圆木,有更多的士兵抱着长长的木杆,随着号子声用力起撬。一支奇特的陆行船队朝着数里外的小波河缓缓“驶”去。
“这真是疯狂!”鲍雅大笑着对狄稷道。
“也只有大莫将军敢行这非常之事。”狄稷满面兴奋之色。
“以前觉得莫湘将军是个谨慎之人,怎么能如此?唉,万一迷齐人杀过来……”刘衮和苏平站在一起,摇着头道。
“我喜欢这种富有想象力的冒险!”苏平不以为然地微笑道,“有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的冒险!这样的创举!刘将军,你我应该为伟大的想象力击节赞叹!就算最后失败了,至少我们想象过,亲自去做过。能参与这样史无前例的创举,我们还有什么遗憾呢?”说这话的时候,苏平临风而立,长衫随风飘飘,翩然若仙。
忽然河上传来“轰隆”“轰隆”几声巨响,间杂着几十个士兵的惊叫惨呼声,原来是一艘帆船的绳索崩断,刚刚拉上岸的帆船沿着斜坡滑下河去,一路压倒了来不及躲避的十几名士兵。士兵们有逃跑躲避的,也有试图冲上去将船拉住的,现场一片混乱,猛然听一声暴喝道:“大伙儿闪开了!让俺老鲍来。”“还有俺老狄。”随着喊声,鲍雅和狄稷像两只灰雕一左一右扑向那只沉重的帆船两侧。两人分别伸手拽住士兵们抛下的十几根绳子,双足发力踏入地里,臂膊筋肉暴突,被船拖后七八步之后,竟是生生将船拽停住,地上留下两人深深的足痕。
众兵将目睹如此神力,不禁都呆住了,随即就爆发出一阵震天价的喝彩声。两人挽住帆船,士兵们七手八脚重新勾搭绳索。将军席雱见状喝道:“儿郎们闪开了,看我的。”说罢飞身到那帆船之后,双掌贴上船尾帮,提气开声道:“去!”帆船?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