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国千娇》第131章


魏仁溥微笑道:“哦?”
郭绍道:“魏公身强力壮,如山之躯;却又满腹文章才华,儒雅淡泊。一文一武浑然一体,投足之间颇有古之君子风……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到扬州面圣时,在扬州行宫大殿里,魏公指着图谈论国家大略,气度风仪叫人心神往之。当时我就想,要向魏公学、把你当恩师一样看待,将来也要历练出魏公一般的气质……”
“哈哈!”魏仁溥摇头笑道,“郭大帅言重了。不过年轻时有多历练的想法,倒是不错的。”
魏仁溥还有别的事,先拜别了。郭绍也寿州军营四处游荡了一圈,便闻皇帝大驾临幸寿州,便跟着一众武将去驿道上迎接。
皇帝前呼后拥,队伍中旌旗如云,不过他倒是没有坐什么大驾,骑着马就来了,果然是武夫作风。
一大群文武、仪仗簇拥着柴荣进了寿州东门,但柴荣一时有兴致,先上了城楼。众大臣只好沿着城门内的石阶跟着上墙。
柴荣一手重重地拍在墙垛上,眼神里充满了感情,久久眺望着淮南大地,辽阔而富庶的原野让他一连赞叹:“好!好!”
他又转过身来,环视周围道:“这次淮南之战打得很好,非常顺利。”
就在这时,魏仁溥淡然道:“陛下,寿州是此役中的第一要地,幸好顺利攻下来了。若寿州不能攻破,现在淮南之役会是怎样的境况?”
众人顿时小声议论。寿州没攻下来,周军必须分出重兵长期围困,否则无论沿颍水、还是淮水上游进出淮南都要被南唐威胁。
柴荣沉吟道:“从古到今,寿州着实是扼守淮南最要紧之重镇。寿州一破,南唐军被夺气也。”他说罢在人群里看到了郭绍。
魏仁溥微笑道:“故臣以为,此役之头功,应属郭将军。”
郭绍忙道:“不敢当不敢当,全赖陛下亲征,将士才戮力用命。”
郭绍寻思:赵匡胤也是屡立奇功,论杀敌和破敌数当属第一,他会不会觉得他才是头功?自己当着满朝重臣的面出个风头就罢了,如果非要争功,赵匡胤心里会满意吗?寿州是怎么攻破的、其重要性如何,只要是有见识的大臣,心里自有分寸,没必要就哈哈大笑得意忘形、自个出面强调。
只有李重进才没事到处树敌,把自己罩了进去。郭绍干嘛跟他学?
郭绍当下便道:“陛下麾下猛将如云、控弦百万,寿州必然能攻克!不是末将上去,也会有别的大将……末将起于行伍、出身微末,今能名扬天下,全赖陛下英明神武、唯才是举,不拘一格降人才,末将等只有在陛下的麾下才能建功立业。”
柴荣听罢大笑道:“不拘一格降人才,说得好!”
众将听罢也一番附和,气氛渐渐热闹缓和下来。
柴荣移步,城墙上的文臣武将急忙让开一条道,躬身立于两旁。柴荣缓缓地从大家面前走过,打量着每一个人。大将们的表情激动起来,皇帝站在自己面前那么亲近,这简直是一种殊荣。
柴荣走到了将领董遵诲跟前,忽然问道:“董遵诲,你似乎不高兴?”
“微臣不敢!”那武将忙跪伏在地。柴荣伸手扶起,武将这才说道:“如此风光之时,臣忽然想起家母,她不能看着儿子高兴,故忽生忧伤之情。”
“真是个孝子。母安在?”柴荣并不责罚。
董遵诲道:“家母在幽州,战乱后相隔一方,不知所在。”
柴荣神情微微变化……幽州,或许一提起幽州他就能想到更多。但柴荣却道:“尽快班师回朝,天下因战事久苦,需要休养生息。”
刚才的一幕小事,郭绍也注意到了,他也觉得董遵诲真是个孝子。不过他对董遵诲并不熟悉,没来往过,也不知道什么来头。
……
等柴荣去了寿州行宫,郭绍等散去,在城里碰到了李谷。
时值中午,郭绍发现寿州城的一些店铺酒肆已经恢复营业了,这得多亏攻陷寿州后没有屠城,刘仁瞻也投降得比较痛快,让寿州城遭受的破坏比较小。
郭绍便两番提及李谷对自己的恩情。这倒是发自内心的感激:李谷及时调运火药原料,否则在寿州立了军令状,自己就玩完了。
他便请李谷到酒肆里吃饭,要请一顿酒席。李谷笑纳道:“恭敬不如从命。”
俩人天南地北玄吹了一番,郭绍便随口问道:“董遵诲是谁?”
李谷放下筷子,说道:“他舅舅是高怀德,郭兄弟不知道?高怀德现在不是做步军司都指挥使了么……”
李谷言下之意,感到有些诧异。郭绍是虎捷军起家的,现在是侍卫司马步都虞候;下面的侍卫司步军都校对他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人,何况步军司是直接管理虎捷军的武将。所以李谷才有此诧异,也许他认为郭绍早就该把高怀德祖宗三代查个清楚了。
但郭绍确实不知道,高怀德刚刚调入步军司不久,来往也几乎没有,他哪有工夫和门路去查人家?
“原来如此……”郭绍频频点头。
上次郭绍在高怀德派遣的武将面前嘘寒问暖的,但高怀德似乎并不太领情。这人出身两代封王的武将世家,虽然比郭绍职位略低,但那底蕴和资历可不是虚的;高怀德心里有点不那么尊敬郭绍这个上司,拿点架子也情有可原。
高怀德要是很圆滑,他也不会和赵匡胤那种人结怨了。
郭绍并不与之计较,反而又回想起高怀德的外甥董遵诲:他|娘在幽州,失散了,很想念他的|娘……董遵诲的娘应该就是高怀德的亲姐姐或妹妹。
本书纵横中文网首发,欢迎读者登录。zongheng查看更多优秀作品。
第一百三十三章 雪花
酒至半酣,李谷忽然叹了一气:“在此地不远有个渡口叫正阳,郭兄弟应知?”
郭绍点头道:“当然知道,李公先锋入淮南,就是走正阳。”
李谷端起面前的一盏酒,仰头一饮而尽,神情之间颇有些伤感:“想起了我的好友韩熙载,当年就是我亲眼送他渡过淮河的……就是在正阳。渡口依旧,人却已不在。”
阳光从简陋的竹帘缝隙里洒在李谷的脸上,郭绍忽然觉得:此人好像一个充满着真挚感情的诗人。郭绍沉下心来,心里放下了高怀德、放下了赵匡胤,以一副倾听的姿态问道:“韩公现在在南唐国?”
李谷点点头,声音竟然有点哽咽:“人生难得一知己!真是舍不得他啊,可是我也只能眼睁睁看他离开……世事无常,他的父亲当年牵涉了一场政变,被杀;韩家全家也因此被牵连。韩兄只能化作商贾奔江南。”
他又倒了一杯酒,喝罢,少倾,又苦笑道:“郭兄弟,你猜我们分别的时候说了什么?”
“猜不到。”郭绍注视着他的表情。
不论怎样,李谷现在是真把自己当好友的,否则他不会在自己面前说这些私事,更何况是协助逃犯向南唐国逃奔的往事;更不会失态到情绪流露的地步。
李谷看向窗外,怔了片刻,回头道:“韩兄言,吴国若用他为相,必长驱以定中原!”
郭绍声音沉静,看着他说道:“李公如何回答的?”
李谷面露笑意,“我当然也不让步,说道中原若用我为相,取吴国如探囊取物。”
郭绍沉吟片刻,端起酒杯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李谷斟酒与之同饮。郭绍又端起酒盏道:“为了知己,再干!”
两人在这随意找到的酒肆里不知喝了多少,李谷大醉。郭绍叫来他的随从,带人把他送回下榻处,这才离开。
……郭绍下午先骑马赶回下蔡,见到了杨氏,又把京娘等叫了过来,安排道:“淮南禁军可能要班师回朝了,你们和大军一同并不太方便,而且军队走得慢。”他看向杨氏,“你的仇也报了,让京娘和罗猛子带一队马兵和你们一道先走。”
她们都点头称是。
郭绍见那个找丈夫的妇人还在这里,便道:“你也和她们一起回开封府,然后就回家罢。”
年轻妇人忽然小声道:“郭将军能不能收留我……我只要到府上做一个奴婢。”
郭绍听罢,暗自回忆了一下当初碰到她的状况,感觉不像是被刻意安排:首先她是被斥候逮到中军来的,不然她无法正好碰到出营的郭绍;其次她那天的伤心如果是演戏,那也演得太逼真了点;身份是一个名叫郭二的士卒,军队部属番号也对得上……应该是自己多虑了,郭绍在这个时代几年,不认为五代十国有什么像样的间谍组织:像明朝厂卫那样的东西。
但让阵亡禁军将士的遗孀做自己的丫鬟,似乎也不太好。
他便不动声色问道:“为什么不回家?”
妇人低下头,道:“我家很穷,之前就嫁过一次了……丈夫是个病痨,婆家给我父母一笔钱财要娶过门冲喜,不料洞房当晚他就去了,喜事办成丧事,村子里很多人都说闲话。后来的夫君郭二和亲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