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王朝一锅炖(综琼瑶)》第81章


岸边,一队人马一直在悄悄地跟着船队。
“哼,狗鞑子居然敢到江南地盘上耀武扬威,看我不上去将他们全部干掉!”一个少年狠狠地说着。
“王兄弟不要着急。”一个老成的人说道,“萧兄弟已经接近了鞑子皇帝最得宠的儿子,他说如果能混进宫便有机会刺杀狗皇帝。如果我们在这里引发事端,只怕狗皇帝的保卫会加强,到时候萧兄弟就不好行事了。”
“倒是便宜他了。”王姓少年有些不高兴,“杭州城里那些奸商说什么了?”
“他们说如果我们能够给这个狗王爷造成点麻烦,就给我五万银票。”
其实在他们偷窥永璇的时候,永璇身边的人也早就发现了他们。只不过永璇一直秉承外松内紧的政策,对于这些暗中偷窥的人并不惊动,反而想趁机捉住他们背后的人。
“王爷,那群人暂时退走了。”一个侍卫低声道。
“今天走得这么早?”永璇倒有些吃惊,平素他们都要监视好几个时辰的。“可有让人跟着他们?”
“已经有兄弟跟上去了,奴才觉得他们可能是白莲教的逆党。”
“朝廷屡次三番要山东、山西两地严打白莲教,结果却打而不死,真是可恨!”永璇嘴上这般说,其实永璇也知道如果不是山东巡抚跟山西巡抚故意不出力的话,别说白莲教,连红莲教都灭了。不过两地的官员贪图朝廷每年的特别拨款,所以才一直斩草不除根。结果白莲教已经从山东、山西向陕西、直隶等地蔓延,现在居然连江南都有了。
“王爷若是觉得不妥,不如直接端了他们的老窝,横竖他们江南的总堂在我们的控制下。”
“现在还不是时候。”永璇摆摆手,“江南素来富庶,若不是有人暗中推动,白莲教岂能在江南立足?”
“王爷是怀疑江南的那群人?”
“也许吧。”永璇不置可否,“有的时候,有野心是件好事,但是这份野心如果用来对付自己人就不是什么好事了。——让杭州的兄弟们眼睛亮一些。”
这些人是永璇从东征军中选调的特别人才,虽然永璇将大部分的势力都上交了上去,但是暗中却扣着一批人,以招商局统计司的名义存在着。再结合顾问司的情报功能,招商局已经隐约有了小朝廷的趋势。只不过这一切都瞒着所有的人,甚至连金镛都看不懂永璇的手法。
永璇知道江南招商局与浙商在开发江南上有着矛盾,两派都想主导这次的大开发以获得利益最大化。只不过永璇自认为自己获得的利益最后还是回馈给了国家和社会,所以他不能让这些钱落在商人的口袋里。所以招商局与浙商们的矛盾似乎有些不可调和。
正是因为如此,浙商才纷纷地址上海的开发,尽管有徽商,还有湖南、福建等地的商人,但是缺少了浙商,这江南开发就形同虚设。而且最让永璇气愤的是,浙商居然在集资兴建杭州港,要与上海港别苗头。而杭州知府与浙江巡抚为了自己的政绩,居然对这个兴建计划是鼎立支持。
永璇对这样不顾大局的拆台行为感到非常气愤,所以南下杭州的目的之一就是警告浙商不要乱动,如果情况一旦失控,永璇也不排除采用暴力手段解决这群人。
“王爷。”金镛拿着一张票券走了进来,“属下实在不明白为何这中票券会有王爷说的那般可怕。”
金镛手上拿着的正是有苏州兴隆米行发行的米票,永璇也是偶然间才从静贞那看到这张米票。米票的面额固定,凭次米票可以从兴隆米行提取一旦米。但是米票的价格却是在变动中,秋收时,米票会相对便宜,而在青黄不接的时候,米票的价格则会上涨。当静贞跟永璇说起这个趣事的时候,永璇眼中露出不敢相信的眼光。
这不仅仅是一张米票,这完全是一种有价证券了。这是一张最原始的公司债券,又因为涉及到农产品,还可以看作是农产品期货。永璇没有料到在清朝居然有这样的东西。于是永璇派出手下暗中调查,发现苏州城内除了兴隆米行之外,一些布行、茶行都有类似的东西,甚至糕饼店这样的副食品商店都有。
永璇经过几天的调查,发现苏州城内的“票券”有不少共同点,首先发行票券的都是百年老号,毕竟玩债券这种东西还是需要有信用支持。其次所有票券的总额其实都已经超过了各家商行的资本总额,甚至经过招商局的会计们核算,这些票券已经赶上苏州城财政收入的三倍。也就是说,一旦资金链断掉,整个苏州的商业社会要倒退几百年。
“金先生,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信用’的文章,不知道先生可曾读过?”
“属下已经拜读过,但属下却不敢苟同上面的观点。岂会有人花钱买一堆白纸?”
“先生还记得纸币么?”永璇反问道,如今伴随银行的发展,纸币已经越来越被老百姓接受。一银票折合一两银子的信誉得到了保证,甚至连周边国家也开始使用纸币。由于永璇一直致力于制造假卢布,俄国内部也开始使用起银票了。“如果失去信用,那纸币也就是废纸一张。这些米票、布票因为有等价的物品支撑,所以他们便等同了纸币。但是朝廷每年发行纸币都要计算上一年的财政收入并预测下一年的经济情况才发行纸币,但苏州城这些商人却不知所谓,滥发自己的‘纸币’。我已经让人核查过了,这些商票的流行面额已经等于苏州府全年收入的三倍,金先生认为有哪家商行能吃下这笔钱?”
金镛此时一想方明白,但随即又道:“既然已经是‘饮鸩止渴’,那为何这些商人还执迷不悟?”
“利益。”永璇叹了口气,“起初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某家商行多发了商票,虽然在某个固定的时刻,商品的总量是一定的,但是由于他的信誉,老百姓觉得多发了的商票日后应该可以补回来的,于是老百姓接受了这个截个。商行发现这也是个赚钱的方法,于是就不计后果的增发商票。今天有一家增发,明天就有十家增发。等大家发现市场的商票已经远远超过他们能力的时候,他们已经无能为力。”
“按照王爷的说法,到了这个时候,除了‘破产’之外就别无其他方法。但是为何目前还没有一家商行的破产呢?”
“因为有人不想他们破产而已。”永璇冷笑了一声。因为债券市场(姑且算是吧)的浮躁,永璇开始着手调查。因为当时人对经济信息并没有保密意识,永璇很快查到商票最大的所有人是浙江商业银行,浙商们创办的一家规模较小的银行。永璇无法猜测浙商们下一步是如何,但是无非就是打压苏州商人并控制苏州市场。
而且苏州本地不产粮食,如果因为米票导致苏州农产品期货市场崩盘就势必会造成苏州城的粮食供应危机。而江南地区最大的米商也是一个浙商,如果他要搞点‘禁运’什么的话,那激起苏州民变也不是不可能的。
“金先生,你嘱咐京畿招商局从朝鲜调运一批粮食到江苏沿海,但暂时不要登陆。”
金镛仿佛明白了什么,“王爷,你担心有人在粮食上捅我们刀子?”
“希望是我多虑了。”
而此刻,杭州就在眼前……
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风景旧曾谙(三)
“这八王爷倒是来得极快。”胡荣笑道,但是内心却在思索这位八王爷托人送来的一封信函。永璇很明确地跟胡荣说了,江南的市场不是浙商一家的市场,无论是近在咫尺的徽商,还是远在天边的晋商,乃至京城里的皇商、盛京的宗室、蒙古的王爷们都是要来掺和的。胡荣很清楚地知道这个王爷手里握有多少的资本,何况他的身后还站着整个朝廷。就算胡荣号称“富可敌国”又如何?别忘了前朝还有一位沈万三呢。
“胡爷,您考虑得如何了?”前来充当说客的正是李万林。
这李万林是丝绸商人出身,自然跟内务府隶属的杭州织造府脱不开关系。逢年过节还是要上京去打点一下内务府上上下下的大小爷们,那位身在高位的八王爷自然也是避不过的。不知道为何,自己居然入了那位王爷的法眼,拨冗与自己见了一面。于是自己很快拿到了丝绸出口的牌照,而且还获得指点,在丝绸业之外加入了棉纺织行业,一时间自己从普通的浙商一跃成为全国数一数二的大商人,就算在浙商这块也隐约有跟胡荣分庭抗礼的趋势。
“哼,你倒是着急!”胡荣其实有点看不起李万林。浙商跟朝廷的“仇”可不是一天两天了,从明朝灭亡开始,江南就一直跟朝廷不对盘。即便是现在,江南一地也不见得对满清朝廷有多拥戴,自然浙商们也纷纷对朝廷不满。
浙商不满朝廷的另外一个原因在于朝廷对浙商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