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当空》第2章


拇指大小,阳光下表皮透出一点水泽沁润,也不知是天然的,还是摩挲得久了。
章盖上去一个鲜亮的“明”字,薛右丞本想给苏蕴明取个字,她嫌麻烦,给拒了,英文名字都懒得取的人,字啊号啊的还是省省吧。
这幅字写完兼且感怀了一会儿故人,苏蕴明总算是把下午开课前的空闲时间打发完了,伸脑袋从窗户里往外看,日头移向西面,午时已过,宗阳书院并没有敲钟上课的习惯,师生都得自己掐准时间。
她将纸笔理好,拿过一块镇石压住写好的纸,掸了掸身上的男装青袍,又到床头梳妆台的铜镜去照了眼,确定没有再出什么脸上墨迹未干的乌龙。
苏蕴明拉开房门,脚步尚未迈出去,人却怔住了。
那老太监端端正正地跪在门前。
苏蕴明站着,那老太监跪着,从她的角度看去,只看得到他一个半秃的后脑勺,稀稀疏疏的头发白多黑少,像老太太似的挽了一个结,头发缝隙里露出白生生的头皮。
不过头发虽少,别的多,他脑袋挺大,耳朵也大,两个耳垂简直是正圆形,褐色袍子领口领出一截粗脖子来,层层叠叠全是肉。
苏蕴明心里奇怪,刚看他脖子以下的部位没觉得他胖啊,这胖子以上凑起来,又圆又肿,整个一胖头鱼。
她有点歉疚,更生陈旸的气,皇帝永远都不懂得尊重他人的生命健康,不懂得没有人比另一个人金贵。她轻声道:“你起来吧,再跪我也不会见你家主人,你回去告诉他,我说话从来是算数。”
那老太监却没有起身,他俯得更低,重重地磕了一个头,到底是年纪大了,颤巍巍地道:“小姐错了,老奴并非为我家主人而来。”
“哦?”苏蕴明有点意外,她这时候也听出来,这老太监倒不是有意针对她,而是天生说话像骨刀似的,总忍不住要带点棱角。
老太监又磕了个头,尖声尖气地道:“老奴奉厂主之命而来。”
厂主?东厂厂主?韩松之?苏蕴明有段日子没有听过这个名字,一时间恍了下神,抬眼看到碧空如洗,一双燕子撩着尾巴掠过——才慢慢地吐出一口气来。
天下的太监都是天子的家奴,其他任何人役使阉人都是杀头的罪名,而太监也分三六九等,大圣朝优容读书人,由上至下的尚文,连从小入宫的太监也是要读书的。
而读书读得好的太监也可以帮官,内廷官虽然比外朝的官品级低,听起来没有那么光宗耀祖,却比同级的外朝官有实权得多。而这世上的事都是这样,管你名头响不响亮脏污不脏污,只要有权,就有钱,就有无数人高看你无数眼。换句好听点的话,你就能得到尊敬。
而内廷官里最受尊敬,最有实权的官,便是东厂厂主。
在苏蕴明和薛敦颐这对不靠谱兄妹若干次不靠谱长谈中的一次,她曾经问及薛敦颐关于东厂的机构设置与职权。薛家貌似出世,每代不过屈指可数的几人为官,但苏蕴明毕竟是来自后世,没有像当代读书人一般被学问世家的光环眯了眼,就她看来,薛家所谓的隐逸于野,不过历代士大夫出仕前早就用滥的“养望”而已。所以薛家子弟其实颇通政治和经世治国之道,并不是世人想象中两耳不通窗外事的呆书生。
不出她所料,薛敦颐立时便回答了她关于东厂的问题,而且解释得颇为详尽。
原来大圣朝的东厂与她所知的明东厂差别挺大,并不仅仅是一个特务机构,如果说金吾卫完全是皇帝的私人卫队,与端桓市政府不产生任何管辖关系,东厂与端桓市政府则有些藕断丝连——它还有一部分城管的职责与顺天府的职权重合。
是的,没错,苏蕴明刚消化完薛敦颐的话也很哭笑不得,令市井小民闻风丧胆的东厂番子,不仅因为他们无孔不入的探听消息能力,更因为他们兼职整顿市容,肃清无照无证经营,驱赶捉拿小商小贩……也就是说,大圣朝的东厂兼了明代内外厂的职,将锦衣卫的城管部分也笑纳了。
笑过以后再想,后世城管之所以倍受垢病,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因为权责模糊,作为执法机构,却又非属公检法系统,不伦不类地放在行政类别。于是公检法够不到它,行政部门管不到它,谁来时时监督它,限制它的权力?而权力这种东西,就像蓄势待发的毒蛇,一不被狠狠盯着,便有可能伤人。
无论是有明一代的东厂,还是大圣朝的东厂,都存在这种权力不受限的状态,文官系统因此如临大敌,时时想方设法废掉它。皇帝是东厂背后权力的来源,也是掌握着东厂的那只手,哪一个皇帝都不会扔掉已经握在手里的力量,所以这畸形的机构得以在内宫与外朝的一次次对垒与妥协延续下去。
说起来很罗嗦,其实关于东厂的释义不过是苏蕴明脑中的一闪念,她对韩松之这个爱穿女装的少年颇有好感,不管他是特务头子,还是城管大王。
“原来是松之。”她伸手去扶那老太监,道:“您先起来吧。”
“使不得!”那老太监倒被她吓一跳,赶紧蹦了起来,难为他跪了这许久动作还这么灵活,看来年轻的时候练过,苏蕴明晃眼看他脖子上的肉都荡漾了一波。
“老奴自己能起,自己起,薛小姐折煞老奴!”
说话还是不好听,苏蕴明笑着摇摇头,问道:“松之让你来做什么?”
那老太监抬头瞄了她一眼,又飞快低头,苏蕴明也是眼快,看清他长了一张笑团团的富态脸,倒是有几分像庙里的弥勒像。
“厂主命老奴送信给小姐。”老太监埋着头,退了一步,恭恭敬敬地递出一个叠好的方胜。
信?又要回信?苏蕴胆蹙了眉,伸手把方胜接过来。
还没等她拆开,那老太监又道:“厂主还捎了一句话给小姐:‘三月初三,宗阳书院将有故人来访。’”
又是故人?苏蕴明笑笑,随手将拆开一半的方胜抖了抖,倒像半只展了翅却飞不起来的鹤。
百年大计(本章完)
方胜打开,里头只有一句话,:昨夜风兼雨。是李煜那阙《锦堂春》的首句
字迹是陌生的,苏蕴没见过韩松之的字,也看不出是不是他的真迹,但总不是惯用右手的人换左手能写出来的程度。她沉吟了一会儿,慢慢地顺着折痕将纸又叠了起来。
这阙《锦堂春》是那一夜她离开泰安宫前最后写的东西,她大概能猜到有人费尽了功夫曲曲折折想传达给她的心意。
她将方胜揣进怀里,向那老太监道:“你回去告诉松之,我知道了。”
那老太监一直在偷眼看她,见她终于没将方胜撕碎或者掷回来,也是大大松了口气,躬身道:“小姐的话老奴会转告厂主,但老奴不能回去,厂主有命,老奴要在书院待到三月初三。”
又是硬邦邦地当面顶回来,当仆人当成这样,苏蕴明服了这老太监,韩松之搞不好也是受不了这样的下属才随便找个借口把他赶出来。
“随你吧,”她看了看日头,慌忙抬脚就走,耽误了这么久,怕是要迟到,“怎么称呼?”
那老太监在她身后又是深深弯下腰去,道:“老奴韩竹乎,恭送小姐。”
煮夫?这什么怪名字?苏蕴明头也不回,向后摆了摆手算是知道了,越走越快,最后干脆跑起来。
那老太监瞠目结舌地看着她撩起男装长衫的下摆,露出一双大两号的黑布男鞋,裤脚扎得紧紧的,摆了个上半身前倾的古怪姿势,两条腿风车样蹬啊蹬,一眨眼便冲到远处看不见了。
在春日暖暖春风徐徐的时候跑步其实是很舒服的,当然,前提是你的心情舒缓,而不是赶时间赶得恨不能缩地成寸。
苏蕴明每天的锻炼也不过就是在床上拉拉筋骨,做做仰卧起坐,很久没有大的运动量了,这一溜全速跑过来,只觉得胸膛里的心脏贴着肋骨砰砰直跳,一不留意就要蹦出来似的。
她停在西翼教学区的入口,扶住一根柱子调匀呼吸,另一只手轻轻地拍着胸口,要把心跳的节奏缓下来。
四周都是青瓦白墙的建筑,与薛氏聚居地的风格很像,宗阳书院最早便是薛家的族学,后来薛家的名头太大,慕名而来求教的学子太多,某任薛家家主便将族学捐了出来,改建成别家别姓也可以来就读的书院。
书院现在名义上属于宗阳山所在地的越州县所有,但运营所需资金的大部分依然靠薛家提供,剩下的小部分由当地仕绅和从书院毕业出去的学生捐赠,苏蕴明默默地翻译了一下,也就是说,薛家仍是书院的最大控股人,隐于幕后的董事局主席。至于日常运营的总经理,便是现任宗阳书院的院长朱三宝。
正想着呢,苏蕴明一眼看见朱院长转过拐角向这边走来,赶紧扯衣裳理头发收拾仪容。
据说猪真正好吃的地方有三处,俗话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