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项羽遇到刘邦》第48章


可惜乌江亭长经验不足,不知道项羽的心思,寒暄温暖的不是地方。他不说话还好,结果一番嘘寒问暖,伤了项羽的自尊心。本来一番快马加鞭,躲避敌人的追击,脑袋里顾不上想什么,这下可好,心底的憋屈全给勾上来了,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也给激发出来了。
至此,项羽完全找到了自己和命运的结合点。他知道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做了,自垓下突围以后一直纠结在心的结终于解开了。他突然变得豁然开朗:既然命运如此对我,我何不成全它呢!正是基于此,项羽才抱了必死的决心,重新原路返回,杀回汉军阵中。临走前,项羽交代了最后一件事,就是他的乌骓马。他对乌江亭长说:“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让亭长用船载着乌骓马过河,自己则步行杀入汉军之中。
最后这场仗打得异常惨烈,伴随着乌江水的号啕呜咽,伴随着乌骓马思恋主人的长鸣,项羽将他的威风发挥到了极致。也许他知道这将是他最后的疯狂,所以他无所顾忌,所以他玩命厮杀。数百汉军在他戟下丧命。他自己也身受十几处创伤。最后项羽也杀累了,他知道他一世的英明将在这里终结。这时他看到了一个老朋友,汉骑司马吕马童,于是停下来打招呼:“若非吾故人乎?”吕马童见项羽和他说话,也呆住了,对王翳说:“此项王也。”
正当众人不明所以时,项羽却做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他对吕马童说:“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我听说刘邦以悬赏千金、封邑万户的代价要我的项上人头,给谁都是给,就把这机会给了老朋友你吧。于是项羽拔剑自刎而死。接下来场面有点混乱,也很悲惨。人们见项羽自刎,争着上前要割项羽的脑袋,好去请赏。结果互相攻击,“相杀者数十人”,场面一度混乱不堪。最后,王翳得到项羽的人头;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四人分别得到项羽的四肢。可怜英雄一世的项羽,最后弄得身首异处不算,尸体还被糟蹋得七零八落、惨不忍睹。
应该说,项羽多数情况是不信命运的,他的主观意识非常强,他觉得靠自己的力量能够改变一切东西,只要他愿意。只是在垓下被困时,项羽才感受到命运的捉弄,他才感受到了自己力量的渺小。但项羽骨子里是不服输的,最后他用死,最后一次自己主宰了自己的命运。只是这次主宰是很悲哀的,是在命运困扰下的主宰,也终究是对命运的屈服。
刘邦的一生总是逢凶化吉,这让他感觉自己天生不是凡人。即便那些演绎和传说出于杜撰,但到最后,连刘邦自己也相信那是真的了。刘邦亲征黥布时,被流矢射中,伤口发炎,因而生病,吕雉急忙找来技艺精湛的御医,准备给他医治。望闻问切之后,御医说,这病能治。没想到刘邦像是高烧烧糊涂了,破口大骂:“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我原本是一个小老百姓,最后能打下天下,这难道不是天命吗?死生自有天命,就是扁鹊来了也扭转不了,“遂不使治病”,不让给治病。几个月后,这个天之骄子便如愿以偿地到天堂去了。
有首很著名的诗这样写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裴多菲道出了他心中三个事物的价值排列:自由最高,其次是爱情,最不值钱的是生命。这是在追求人类的理想,具有超然的浪漫气息,是感情强烈的一种表达方式。在特定的环境下,它也是一种口号,是号召人们摆脱命运的一种方式。但无疑命运是极不好摆脱的,否则便不用拿命去换了。
项羽靠一己之力与命运抗争,最后屈从于命运,用生命的结束完成了生命的永恒,算是对命运有了个交代;刘邦始终相信命运,他的一生都活在命运的光环里,他把自己完全交给了命运,靠命运支撑着精神,最后却因过分相信命运而失去了生命,让命运对自己有了个交代,这也很值得思考。
我没想赞扬刘邦,也不想抨击项羽。我只是想说,世间没有两全其美的事,为了生命而舍弃自尊和自我,就是苟且。而苟且之后又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情,那之前的苟且,就是一种信念的坚持。这其中的差别就在于:你是否做出了超出生命之外的事情,是否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
第十章 绝唱·天下的男人和女人的男人
【引子】
项羽自刎乌江,以死相谢江东父老,为他传奇的一生画上了句号,也为将近四年的楚汉战争画上了句号。而刘邦,在战胜了他最强悍的对手后,也终于屹立于政治舞台的制高点。他们都努力了,也都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他们用桩桩件件百转千回、惊心动魄的传奇往事,演绎着各自的人生,演奏出生命的绝响。回顾人生的精彩,我们发现他们有着太多的不同。这种不同包括外在和内心。
【1。手狠与心狠】
世上有两种狠角色:一种手狠,一种心狠。手狠的人,往往张扬其外,凶悍毕露;心狠的人,则会深藏其内,锋芒聚敛;手狠的人,手段直接,司空见惯;心狠的人,手法隐晦,不易察觉;手狠的人,其实并不可怕,因为你可以通过外在识别,而在心里有所防备;心狠的人,才真正的可怕,因为你会被其表象迷惑,从而放松了警惕,最后死了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手狠的人,其实内心不一定狠。项羽的手就狠,他铁血屠城,烹杀韩生、周苛,火烧咸阳,坑杀秦卒,打田荣时,“皆坑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徇齐至北海,多所残灭”。这些都无不表现出其凶狠残忍的一面。诚如韩信对他的评价,“喑恶叱咤”,发起怒来都能吓死人,说的也是项羽之“狠”。但项羽也有柔情的一面。比如韩信还说,项羽“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则又体现出和蔼可亲的一面。再比如“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情感丰富而细腻,也就是韩信所谓的“妇人之仁”了。
心狠的人,最后的出手却一定也狠。狠到让那些平时手狠的人都会不寒而栗,刘邦即是如此。他不是简单地让你死,而是把你逼上绝路,让你慨叹天地之大却无你容身之所,但他脸上不会表现出来。他看到项羽被大卸八块时,他会掩饰住内心的喜悦,猫哭耗子般地抽泣几声,好像杀死项羽就可封侯的命令不是他下的。需要你时,他会满足你的任何条件,不需要你时,就会弃如敝履,对韩信即是如此。
手狠的人会激于一时之愤,却也会心生怜悯。所以,在荥阳拉锯战时,楚汉大军在广武对峙,相持太久,将士都很疲惫,项羽便对刘邦说:“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要和刘邦一对一单挑。谁赢了就听谁的,别让老百姓也跟着受苦!他怒了,但也会考虑到百姓疾苦、劳民伤财;心狠的人则不易冲动,不受外界影响,不为良心所动。所以刘邦会回复说:“吾宁斗智,不能斗力。”不接项羽的招,也不拿老百姓当回事。因为那些对他来说本就不算什么。
手狠的人外露,广武对峙时,刘邦数落项羽,项羽一怒之下,一箭射中刘邦胸口;心狠的人内敛,所以刘邦会捂住脚面,说伤到了脚趾。
项羽欲杀刘邦的父亲,是暴怒后表现出来的手狠;而刘邦无动于衷,谈笑自若,则是冷酷无情的心狠。项羽杀义帝,是手狠;刘邦利用义帝之死大造舆论,欲致项羽于死地,是心狠。
手狠的人,会显示一种霸气。项羽对别人手狠,对自己下手也狠,乌江自刎,彰显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次霸气;心狠的人,会显示一种韧性。刘邦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锐气,也同样表现得锋芒毕露。
手狠的人在表现上多属于感性;心狠的人在表现上则多偏于理性。在项羽与刘邦手狠与心狠的对峙中,理性与感性的特性,也在二人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2。感性与理性】
楚汉战争,与其说刘邦在军事上战胜了项羽,毋宁说是刘邦性格上的胜利,是刘邦的理性对项羽感性的胜利。
项羽与刘邦的矛盾,始于刘邦入关,而在鸿门宴之前,项羽轻易就相信了刘邦的解释,接着又在鸿门宴中故意放走了刘邦,这都是情感占据了上风。项羽负约,本是出于义愤,但他杀掉义帝,就有点操之过急了,只为自己一时的痛快,却没想到后果的严重,没想到会有人在这上面大做文章,说到底,还是太过感情用事了。
而刘邦呢,本来觉得关?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