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第69章


计是否有此可能?局势将会怎样。军委一日七时 
这些问题全是对林彪部刚刚开始攻打长春又突然弃攻改围的疑问; 
当天晚上;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回电;回答了军委询问的所有问题;并再次强调:“此次如攻长春;我们拟以新老八个纵队直接投入攻城;以两个纵队阻援。我攻城兵力与守城兵力对比;不到三与一之比;但即三与一之比;打援兵力则绝对悬殊。故要攻城则不能同时打援。如敌不增援;我军在攻城战中逐屋争夺;消耗必大。能否维持消耗到底;而获得结束战斗的结局;尚无把握。”至于何时能够拿下长春;电报说:“目前对长春地形条件还不够具体了解;不知地形条件对我是否有利;须待实地侦察后才能看出。因此;我们对此战局无最后的确定见解;拟待侦察地形后;才可通过其他条件得出较有把握的意见。” 
既然战前准备如此不充分;那么;当初建议首攻长春的依据又是从何谈起的呢? 
三日中午;中央军委再次致电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就攻打长春再次开列一系列问题要求他们回答:“(一)以两个或三个纵队及几个独立师攻城;以七个至八个纵队准备打援;是否可能。(二)两种打法是否可能:(甲)能强攻则用强攻办法;(乙)不能强攻;即攻占一半或三分之一之后;改用长围;构筑坚阵;以一部围困该敌;主力休整待机。(三)你们弹药方面是否经得一次大消耗。” 
五日;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复电中央军委;提出东北野战军目前作战的三种方案:一、“正式进攻长春”;但认为“无把握”;万一失利;“将来带着失败情绪去执行围困沈阳、锦州、天津、北平的任务;是不利的”。二、以“少数兵力围困长春”;主力南下热河、冀东作战;但这也是一个“不宜于采取的方案”;因为部队南下后粮食补给困难;而如果此时长春守军“在沈阳敌人接应下退回沈阳”;就可能造成我军“两头失利的结局”。三、“对长春采取较长期的围城打援”;然后攻城;“这一行动除多费几个月的时间以外;没有其他坏处;但能有把握地歼灭敌人和拿下长春”。 
显然;电报中提出的第二方案;已经接近毛泽东关闭东北“大门”的设想。但是;林彪依旧认为“只有在长春敌被歼灭后;由东北到热河的铁路公路尽可能的向前延伸以后”;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热河、冀东才“较为有利”。因此;七日;中央军委回电;基本同意林彪、罗荣桓、刘亚楼提出的第三种方案:既然东北野战军领导坚持首先解决长春;而拿下长春也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就必须坚定这一信心。但是;毛泽东仍旧期待着林彪能够尽快南下作战、关闭东北地区的“大门”。所以;他要求东北野战军“在攻长春的三个月至四个月的时间内”;“必须同时完成下一步在承德、张家口、大同区域作战;或在冀东、锦州区域作战所必需的粮食、弹药、被服、新兵等项补给的道路运输准备工作”。 
围困长春的决策就此开始执行;关闭东北“大门”的设想被暂时搁置。 
一个多月过去了;长春国民党守军没有发生大变化的征兆;据守沈阳的卫立煌更是无论如何也不出动。 
关内的中原战场上战事越演越烈;关外的东北战区却在僵持中寂静无声。 
共产党人的幸运是;蒋介石没有认同美国人提出的国民党军从东北全面撤退的建议。三月八日;蒋介石就东北问题发表讲话:“确保东北为国本所系;政府具有最大决心;业已增调军队;加强军事力量;局势必将逐渐好转。” 
当从东北全面撤退的建议被拒绝之后;美军顾问团团长巴大维曾向蒋介石建议;至少要将国民党军主力从长春撤退到沈阳;这样能够集中兵力固守沈阳和锦州一线。但是;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认为;长春必须坚守;因为长春可以牵制林彪部主力;使其不能集中兵力威胁沈阳。——事实证明;即使林彪已经开始围困长春;长春也能起到大量牵制东北野战军的作用;这一点在未来林彪大军云集锦州时卫立煌才会骤然明白。蒋介石也反对放弃长春;但是他的理由有点古怪:长春是满洲的都城;放弃在国际上影响太大。——所谓“满洲的都城”;是日本侵略中国期间的一场政治闹剧;长春从来都不是“都城”;只不过曾经是一个全世界都不承认的“伪都城”;没人知道蒋介石担心的国际影响从何谈起? 
蒋介石与卫立煌都认为;东北不但必须坚守;而且能够守住。卫立煌说:“目前东北确已面临极艰苦之阶段;但我军兵力今后若集中;战略方面采主动;战术方面采机动;则东北战局之扭转并非难事”。但是;在如何死守东北的问题上;蒋介石与卫立煌矛盾尖锐。矛盾的核心正是毛泽东所担心的:是否加强锦州方向的兵力。 
蒋介石多次要求卫立煌打通沈锦线;将主力从沈阳撤退到锦州。卫立煌一再拒绝执这一命令的动机令人费解。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卫立煌认为;从沈阳向锦州的撤退行动;必然会给林彪带来战机;致使撤退中的国民党军遭到围歼。卫立煌坚信;只要他不出击、不移动;林彪就拿他没办法。蒋介石对于卫立煌的坚守不出、毫无作为忧心如焚。他在日记中写道:“国军若不积极出击;作破釜沉舟之决心;则沈阳二十万之官兵皆成瓮中之鳖。” 
客观地说;蒋介石虽然不同意从东北全面撤军;但他作出的将国民党军主力从沈阳撤至锦州的决定;在战略上是有其合理成分的。蒋介石和毛泽东一样把注意力集中在了锦州。一旦东北的“大门”锦州在手;就等于掌握了自由进出东北的权利。从国民党军的角度讲;只要锦州不丢;不但可以把林彪的大军关闭在东北地区;使之不能进入华北战场;而且北可照应东北战场、南可支援华北作战;在全国战场兵力已经匮乏的情况下;这似乎是唯一可行的战略设想。 
解放战争(Ⅱ)字数:3501字号:大 中 小 但是;卫立煌就是不执行。 
时间在来回争执中流失;最后;蒋介石无奈地作出妥协;他放弃了将沈阳国民党军主力撤至锦州的设想。六月;当东北野战军开始围困长春的时候;蒋介石电告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东北之战略要求在于固守目前态势;使不再失一城一兵;即有利于关内作战。”这是争执之后一个不了了之的结局。 
对于不久之后爆发的辽沈战役而言;蒋介石最终的妥协对于东北地区的国民党军来讲是致命的。 
七月;东北战区依旧沉寂。 
东北野战军仍在围困长春;攻击长春的时机仍然没有显现。东北军区和东北野战军领导再次开会研究战局;七月二十日;他们致电中央军委:“最近东北局常委重新讨论了行动问题;大家均认为我却以南下作战为好;不宜勉强和被动的攻长春。”南下作战的具体目标是:义县、锦西、兴城、绥中和山海关。如果进展顺利;“即进行夺取承德和打增援的战斗”;直至继续南下配合晋察冀野战军“夺取张家口”。 
二十二日;中央军委回电林彪、罗荣桓、刘亚楼;行文中暗含着批评:“攻击长春;既然没有把握;当然可以和应当停止这个计划;改为提早向南作战的计划。在你们准备攻击长春期间;我们即告诉你们;不要将南进作战的困难条件说得太多太死;以致精神上将自己限制起来;失去主动性。现在你们已经将注意力移到向南作战方面;研究南面的敌情、地形、粮食等项情况;看出其种种有利的条件;这是很好的和很必要的……”——时间已经耽误了一个多月;在无法对长春实施攻击的情况下;终于醒悟到必须南下作战;但在作战意图上依旧与毛泽东的战略设想差距甚大。林彪南下作战的目标;是北宁线上的几个小城市;对于如何关闭东北的“大门”;依旧没有作战方案。 
毛泽东从不认为林彪在有意避战;林彪打仗精于计算;毛泽东对他总是试图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战果的作战风格了如指掌。但是;毛泽东认为;目前东北的战局已经不是着力于这种计算的时候了;拥有几十万大军的东北野战军到了进行大规模决战的时刻了。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的这封电报;不但没有涉及关闭东北“大门”的作战设想;而且在东北之敌尚未歼灭之前;提出出关去华北地区作战;那么东北战场上的数十万国民党军由谁来打?为了使东北野战军南下作战的目标和目的更加明确;毛泽东与林彪之间开始了充满解释、争辩、询问和劝说的电报来往。 
三十日;毛泽东致电林彪:“关于你们新的作战计划;我们觉得你们应当首先考虑对锦州、唐山作战;只要有可能;就应攻取锦州、唐山;全部或大部歼?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