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唐》第203章


李潜见李世民的脸色早已平复,而且对自己的态度也不再是横眉冷对,便知道他已经消了火气,心中暗暗放松。
一名内侍听到李世民给李潜赐坐立刻取了坐垫放在李潜身侧,李潜谢过坐下。李世民将书页折了角做个记号,然后放下书望着李潜道:“可听过敲山震虎这句俗语?”
李潜闻言纳闷,点点头道:“听过。”
李世民点点头,“你对西域了解多少?”
李潜想了想道:“自汉代张骞通西域以来,西域便纳入我华夏的版图。只是数百年来几经反复,时为我华夏掌控,时为异族所占据。目前西域虽在我大唐掌控但居民多为胡人,是以我大唐对西域的控制并不彻底。”
李世民点点头,道:“那你可知安修仁是什么来历?”
李潜听了差点吓出一身冷汗,他以为李世民已经知道了他与安修仁之间的过节。随即,他又想到,这不可能。此事除了他和师父梅宗际,其他人根本不知道。就连安修仁、安兴贵也未必知道李轨还有自己这么一个儿子。于是李潜定了定神道:“安将军乃是西域粟特部胡人,在西域极有影响力。”
李世民点点头道:“自从武德初年安氏兄弟归顺我大唐,大唐对他们一直予以厚待。安氏兄弟更是双双封为国公。这等殊荣前所未有。”
李潜听到这心里恨意滔天。安氏兄弟的的权势地位如何来的?还不是猜着李轨的尸骨得来的?
李世民没注意到李潜的情绪变化,继续道:“朝廷之所以厚待他们,目的还是为了稳住西域局势。如今,朕以平定突厥,周边各族无不惶惶不安,生怕朕出兵讨伐。今日之事,朕之所以会迁怒于你,便是因为这个原因。”
听到这李潜立刻恍然大悟。原来李世民并不是因为自己举报安修仁而生自己的气,而是担心西域诸胡试想,现在大唐灭了突厥,正是国力强盛意气风发之时,西域诸胡原本就因突厥的灭亡而心惊胆战,现在安修仁又出了这事,难免会认为大唐要借题发挥对他们进行讨伐。
站在李世民的角度来说,现在大唐还不想再发动一场针对西域的战事(只是不想而已,非不能),所以即便要治安修仁的罪也要表明他不想发动战争的态度。因此,李世民就故意发火,好让西域诸胡觉得此事并非他蓄意操纵故意找茬而是安修仁本身有罪。
第二卷大展宏图事可期 第一六九章新的问题
想明白了这一点李潜俯身拜道:“陛下高瞻远瞩,非臣所能想象。臣自愧不如。”
李世民道:“你知道就好。只是委屈了你。”
“为陛下分忧乃臣之本分,臣不觉得委屈。”
“呵呵,”李世民笑道:“我知道你是个能臣。你做的那些事对大唐都极为有利。我听说民邮、客舍现在生意都很好,虽然没赚多少钱但百姓得到了实惠,对此非常拥戴。你当初答应我的已经兑现了一半,我也要兑现对你的承诺。武威伯,你觉得怎样?”
听到李世民如此称呼自己李潜知道李世民准备升自己的爵位了。他俯身拜谢道:“臣谢陛下。”
李世民摆摆手道:“不要忘记你对朕的承诺。”
李潜点点头,“臣会时刻记在心中。”他顿了顿又道:“陛下,有件事臣想说与陛下知晓。只是这事臣还没想透彻,说出来怕惹陛下不高兴。”
李世民笑道:“有话直说就是。”
李潜思忖了片刻道:“陛下对归顺的异族予以厚待,臣觉得不妥。”
李世民一愣,望着李潜道:“为何?你难道不知道他们主动归顺能让大唐少多少干戈,又可以避免多少大唐子民流血牺牲?”
“臣清楚陛下对那些异族予以厚待目的。不过,陛下还记得登基之初削减封爵引起的风波吗?”
李世民顿时愣住。这件事他太清楚了,因为削减封爵一事,很多王公心生不满,而且两个郡王李孝常、罗艺相继造反。虽然此时很快平息,但终究不是一帆风顺(虽然罗艺造反并非完全因为削减封爵一事,却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因为他觉得很多王公会因削减封爵而对李世民不满,相应的他的支持者就多,只是他没想到李世民对军队的控制力)。
李潜继续道:“陛下仁德,百姓拥戴,是以削减封爵一事虽然有些波折却也得以顺利推行。臣想说的是那两位郡王,已是位极人臣,却因为朝廷削减了他们的一些俸禄而心生不满于是铤而走险。究其原因虽然有贪心不足的方面,更重要的是他们认为陛下动了他们的东西。而事实上这些东西都是陛下赐予的。他们已经习惯了陛下的赐予,您不赐予他们就觉得心里不平衡。”
李世民点点头。实际上朝廷削减的李孝常、罗艺两人俸禄并不多,远远没有达到让他们活不下去的地步。两人之所以造反,就是因为对他的心生不满。而心生不满的原因就是李潜所分析的那样。
李潜继续道:“这就是俗话话的‘一升米养个恩人,十斗米养个仇人’。您给一个饿的快要死的人一顿饭吃,他会对您终身感恩戴德。您每个月给一个人一斗米,刚开始他会感恩,可等您不给他时,他就会对您怀恨在心。认为您扣了他应得的米。可实际上那些米原本都是您的,您完全可以不给他。现在陛下对归顺的异族给予厚待,这种厚待是否能一直持续下去?臣斗胆说句不恰当的话,陛下百年之后,若即位的新君有心想削减他们的待遇,那些异族会怎么想?即位的新君可有您这份魄力和仁德对付他们的叛乱?”
李世民听了陷入沉思。其实他早在登基之初,为削减封爵的事与李渊曾详谈过一次。李渊告诉他,当初给那些投归的人予以高官厚禄目的便是为了拉拢他们,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不给好处没人来投奔,给的好处多了,虽然投奔的人也多了,可朝廷的负担就重了。现在他所面临的情况与当初的李渊面临的一模一样。正如李潜所说的那样,他有能力削减封爵,可日后他的子孙也有这样的能力和魄力吗?难道真要象他父亲李渊一样把这个难题留给后世子孙?
李潜见李世民沉思不语,又道:“陛下,臣还以为您让这些归顺的异族继续统辖旧部,虽然能够安他们的心,但大唐除了名义上拥有了那些土地和人口,没有多少实际好处。另外,您将许多突厥人迁到黄河以南居住,那么他们原来的土地怎么办?汉人不适应草原的生活,突厥人离开草原之后,那些地方很快会被新的游牧民族占据,等那些新的游牧民族强大了,依然是我大唐的心腹之患。”
李世民沉思许久,道:“你可有何良策?”
李潜道:“臣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不过,臣以为这事虽然并不急迫,但处理不当会埋下祸患,弄不好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之后会动摇我大唐的基业。”李潜说着心中暗忖,这是肯定的。事实上,在他前世的记忆中,武则天当政时突厥因为武则天对他的待遇降低而不满,结果反叛回到草原再度立国,而且对大唐不断侵扰。直到唐玄宗时才再次平定突厥将他们驱赶到中亚甚至欧洲。不过,那时回鹘、吐蕃、南诏已相继崛起,成为大唐新的外患。毁掉大唐基业的安史之乱就是胡人安禄山搞的。李潜担忧,若不能处理好这些异族问题,大唐依然可能重蹈前世的覆辙。后世子孙依然会受到异族铁蹄的蹂躏。所以,他才冒险向李世民所这些话。
李世民毕竟是雄才大略的一代圣主,虽然李潜说的有些耸人听闻,但他耐心仔细想想,却觉得非常有道理。于是他对李潜道:“此事你好好想想,看看能不能拿出个方略来。等有了眉目,我再拿到政事堂讨论。记住,此事不可外传。”
李潜点点头,“臣遵旨。”
李潜回到家里,意外看到了柴令武。柴令武今年虚岁十四了,身体发育的很快,个子已到李潜的肩膀那么高了。加上这些年一直勤练武功,身体颇为健壮。柴令武看到李潜高兴的跑到李潜面前跪倒在地,拜道:“师父,令武想死你了。”
李潜笑呵呵的扶起柴令武道:“师父也想你。几个月不见你又长高了不少。最近练武有没有偷懒?”
“没有。师父,我练武可勤奋了。”
李潜听了有些不信,“真的吗?走到后院我考校一下你最近有没有进步。”
柴令武点点头。
麦紫澜正在指导小麦粒和阿约写字,听到两人要去后院去,抬起头来对李潜道:“你们两个别闹的动静太大了,菡儿刚刚睡下。还有,一会就吃饭,晚了没的吃。”
“知道了师母。”柴令武恭恭敬敬地回道。对于这个漂亮而且鬼点子百出的师母柴令武不敢?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