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唐》第283章


崔敦礼看到那小厮怔怔停在那里片刻才回来,不由得心生怒火,喝道:“你是傻了还是聋了?”
那小厮畏畏缩缩地躬身不语。崔敦礼见状心中更是愤怒,站起来几步来到门口,一脚踹在那小厮肚子上,将他踹的踉踉跄跄地退了三步一屁股坐在地上。
崔敦礼指着小厮大骂道:“没出息的东西”
那小厮赶紧爬起来磕头求饶,“阿郎饶命。小人知错了。”
崔敦礼见他磕头跟捣蒜似的,暗忖,今天这是怎么了?为什么发那么大的活?嗯,都是被李潜那厮给闹的。崔敦礼按下怒火,厌烦地道:“行了,别磕了。起来回话。”
那小厮听到崔敦礼发话,才敢战战兢兢地站起来。
崔敦礼道:“来的客人是谁?”
那小厮道:“是您的本家,小人这有他的名刺。”说着赶紧从袖子里掏出一张名刺来递上去。
崔敦礼结果装裱考究的拜帖,打开一看,脸色立刻露出了惊讶之色,连忙吩咐道:“快请。”
那小厮以为自己听错了,不由得一愣。崔敦礼不耐烦地骂道:“你耳朵聋了?让你快请,听到没有?”
那小厮赶紧应了一声,快步跑去门口。
崔敦礼又叫来奴婢,将摔碎的白玉镇纸打扫干净。他这边刚收拾妥当,那边客人便到了。
来人冲崔敦礼长揖为礼,道:“小侄拜见三叔。”
崔敦礼连忙起身迎上前,拉着来人的手,满脸堆笑道:“仁师贤侄快快请起。来,到这边坐。”
“多谢三叔。”崔仁师彬彬有礼地答谢道。
两人分尊卑入座,奴婢上来酒水、糕点而后躬身退下。崔敦礼先与崔仁愿客套了一番,才道:“仁师贤侄今日怎么有空来三叔这?”
崔仁师答道:“小侄前日才从老家赶回长安,奉家严之命前来探望三叔。”
崔敦礼与崔仁师之间的血缘关系其实可谓八竿子打不着,之所以两人一口一个三叔、贤侄的叫的这么亲热,乃是因为他们皆是出身博陵崔氏。博陵崔氏随着几百年的开枝散叶,族人几乎遍布整个中原。在那个交通极为不便的情况下,这些族人之间来往极不方便。虽然如此,博陵崔氏却有极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这是为什么呢?
一个是因为这些族人自小受到宗法的熏陶和老辈宗族理念的灌输(其实在古代族规宗法比法律更有影响力),自然与同族人很容易变得亲近融洽。另外一个原因是博陵崔氏本身也有团结族人的手段。崔氏早在东汉末年便名士、将相辈出,这些人留给后人的除了财富、地位之外,还有数不尽的书籍。没错,就是书籍。在古代,书籍才是最难得的财富。崔氏便有目的的利用藏书来培养后辈,并精选一些后辈进行重点培养,比如为他们提供学习的条件,为他们造势让他们博取名望,为他们进入仕途甚至日后升迁提供方便。当然,这些投入并非是白给的,那些受到帮助族人要紧密团结在本宗周围,为整个宗族效力。对于那些分支中的人才,他们也会尽量拉拢过来。
就拿崔仁师来说吧。其实他与博陵本宗之间的联系并不十分密切。毕竟他的家与博陵有很长一段距离。平常想去拜访博陵的本宗都很困难。不过,在他走上朝堂之后,博陵本宗的人便找上了他们,与他拉关系。等他在官场上折腾了两年,深刻地体会到了他自己力量的渺小时,博陵本宗的人便会出面为他出谋划策,为他铺平道路,让他在仕途上能不断升迁。同时也让他明白,想在仕途上一帆风顺平步青云,除了自己要有能力外,必须要紧跟着本宗。当然,对于那些不听招呼的族人,他们打击起来也是不遗余力。
不单是博陵崔氏这样做,事实上所有门阀都在这样做。这就形成了门阀不断通过自己的优势来培养人才进入仕途,再通过这些人在朝堂发出有利于自己声音,进而为自己的宗族谋取更大好处的一个怪圈。门阀们通过这种不断扩张的方式很快便控制了整个朝堂,连皇帝都不得不受他们的摆布。这种情况在东晋时尤为明显。
由于门阀们只顾自己宗族的利益,无视国家和民众的利益,很快便使得晋朝覆灭(呃,只说说门阀的危害吧,东晋时的那摊子烂事还是不要说了,不然几十万字也说不清楚)。在经历了几个短暂的王朝之后,隋文帝杨坚终于统一了天下。鉴于门阀的危害,杨坚便一改九品中正制,以科举取士。同样,继承了隋朝体制的大唐,也看门阀百般不顺眼。只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想要彻底根除门阀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行,所以,即便英明神武如李世民也不得不与门阀妥协。
当然,以上这些只是想说明为什么崔敦礼和崔仁师两个在血缘上已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人会如此热络。因为他们之间有共同的靠山博陵崔氏。
崔敦礼听了崔仁师的回答,客套了两句,而后笑道:“这次可要恭喜贤侄了。侍御史虽然品级不高,不过权却很重,这次贤侄能担任此职,假以时日必能拜相。”
崔仁师微微一笑道:“小侄能当此职多亏了三叔和诸位叔伯鼎力相助。”
崔敦礼摆摆手,笑道:“哪里,哪里,愚叔其实也没出什么力。贤侄,还没用饭吧?正巧愚叔也没用饭,不如咱们叔侄喝两杯好好聊聊?”
“三叔有命小侄安敢不从。”
“什么?你说陛下已任命崔仁师为侍御史?”李潜惊讶地望着张希元道。
李潜等人到了翠微居宴饮。兴尽之后李潜才与众人分别。正巧张希元与他顺路,两人便并辔而行。两人一边赶路一边闲聊,说着说着张希元忽然告诉李潜八月十三那天陛下下旨任命崔仁师为侍御史。得知这个消息李潜不由得愣了。
前世的历史中崔仁师的确当过侍御史,后来还当过宰相。这些李潜都知道。不过,让李潜纳闷的是,李世民为何会选在这个节骨眼上任命崔仁师为侍御史?
第二卷大展宏图事可期 第二三一章崔侍御史(二)
早在七月李潜未从长安去洛阳之前便听到崔仁师要入御史台的风声,他原以为出了自己这档子事,李世民会对崔仁师的任命有所改变。然而他却没想到李世民不仅下诏让崔仁师担任侍御史,且消息还是在八月十三那天宣布的。恰在那天清河崔氏刚刚赎走了崔成安、崔成利两人,太原王氏也通过柴哲威说情赎走了王玄应。他遇刺一事刚刚告一段落。
这不能不让李潜心里犯嘀咕。李世民此举究竟有什么意图,或者说他想通过这件事向某些人传达什么样的讯号?是在安抚那些个被自己敲诈的门阀?这倒是符合李世民一贯打一棒子给个甜枣的作风。他对突厥人也是这样干的。在派出了两大军神率军灭了突厥,生擒了颉利之后,李世民并没对突厥人赶尽杀绝,反而饶了颉利的性命,并且任命突厥贵族来管理他们的族人。此前李潜遇刺,错在那些个门阀,不过李潜狠狠敲诈了他们一大笔钱财,也算给了他们一个深刻的教训,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任命崔仁师为侍御史,以示提拔重用,从某种程度上也让那些门阀挽回了些颜面。此举说是安抚他们也说得过去。
只是李世民此举不尽安抚了那些个门阀,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却也孤立了李潜。给了那些门阀一个“朕不是完全站在李潜那边”的讯号。这样一来,那些对李潜心怀怨恨地门阀难免会再动李潜的心思。若是让他们抓住机会给李潜一下子,那些准备要站在李潜这边的人就有可能停下脚步重新估量形势。这对李潜很不利。
不过,这未曾不是一个引蛇出洞的机会。如果那些个门阀再次动手算计李潜,又被李潜抓了把柄,那可就给了李世民一个动手的机会。以李世民的性格,这种安排他绝对干的出来。
想到这些,李潜暗心中暗叹帝心难测,紧跟着便思忖起那些个门阀会从哪方面算计自己。钱庄固然是个好突破口,不过在开办钱庄事务上李潜精心筹划了多年,想要找到能狠狠打击他的破绽不容易,况且李世民深知钱庄的重要性定然不会容忍那些个门阀来破坏。另外一个突破口便是崔仁师了。别忘了侍御史是干什么的。监察文武百官的,而且还掌握了一个秘密情报网,说白了侍御史就是个特务头子。如果崔仁师有心找李潜的麻烦,李潜还真有些防不胜防。想到这李潜暗暗决定,得抓紧时间让段迁他们把情报网运转起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看看到底谁更技高一筹
张希元见李潜忘记了赶路,怔怔地望着眼前发呆,心中倍感诧异,连忙道:“郎中,你怎么了?是不是喝的太多了不舒服?要不要下马歇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