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唐》第310章


世民既然不想追究安元寿,那么他肯定得一碗水端平,不会再追究李潜。否则别人肯定不服。至于那些别人是谁,嘿嘿,李世民刚才说的那就话,在场的所有人都能听出来是什么意思。若是听不出来也不配站在这两仪殿上了。
柴绍拱手道:“陛下,李潜遇刺一事现在已水落石出了。只是李潜一案该如何处置?”
李世民道:“李潜勾结江洋大盗,你说该如何处置?”
柴绍想了想,道:“不如交给有司审理?”
李世民望着柴绍,柴绍有些诧异地回望这李世民。两人就这么对望了片刻,李世民忽然放声大笑。他这一笑,倒让所有人倍感诧异。
李世民笑了片刻,房玄龄道:“陛下何故发笑?不如讲出来让臣等也开心一下。”
李世民与房玄龄、李靖等人之间君臣关系极为融洽,虽然经常在商议政务时各执一词争的面红耳赤不欢而散,不过那是在涉及政务意见不一的情况下。平时君臣之间经常开开无伤大雅的玩笑,互相打趣两句。以前也经常会出现李世民忽然放声大笑的情形,这时如果有人询问李世民何故发笑,李世民都会说出原因来。
不过这次李世民没解释,他停住笑容道:“这事朕觉得开心,你们就未必也会觉得如此。嗯,刚才嗣昌说要将李潜交与有司审理,不知诸位对此有何看法?”
魏征道:“臣赞同柴大将军的提议。李潜既然犯了罪就应该交给司法机关来审判,否则要律法何用?”
魏征的不满已经明明白白写道了脸上。其实也怨不得魏征不满。李世民下诏缉拿李潜并未通过政事堂,也没有通过刑部或大理寺来办,存粹是一纸中旨(即皇帝自己的意思)。按大唐律法,这种没经过门下副署的中旨是不被认可的。也就是说,如果李潜愿意可以不必遵从而不算抗旨。
只是魏征不知李潜是不知道这个规定呢还是另有什么缘故,他竟然遵照圣旨乖乖去了大理寺监牢。这让魏征很不满。因为李潜开了一个不好的头,他这样做虽然是对皇命的服从,却是典型的媚上行为,有违臣子的道义。此风一开只怕那些急于求宠的大臣争先恐后谄媚皇帝,令圣上飘飘然昏昏然,进而蒙蔽圣听,然后扭曲圣意,那时正直之臣将备受排挤,朝廷正气荡然无存,国家必然发生动乱。魏征是个一心要致君王为尧舜的忠臣,所以他要想尽千方百计刹住朝堂的歪风邪气,对某些不好的兆头予以严厉打击,这其中就包括媚上!
第二卷大展宏图事可期 二五零章御审(一)
李世民看到一贯爱唱反调的魏征突然表态,心中有些奇怪。起初他以为魏征这样做是因为李潜曾在裴寂的问题上驳斥了他,让他很没面子,所以趁机给李潜上眼药。可李世民转眼一想就否决了这个念头。魏征是什么人?他是那种你只要说得对,就算是你与他魏征有不共戴天之仇,他也会大声赞同你的那种人。在魏征心里,看待事情的观点与君臣、朋友、仇人这些统统无关。因为观点不同,他可以和君王吵的面红耳赤,可以和亲友翻脸,也可以站在仇人那一边(如果有的话)。既然不是因为他与李潜之间的私怨,那魏征为什么会同意将李潜交给有司审理?他难道不知道自己下中旨缉拿李潜与律不合吗?
李世民想了片刻,没想明白魏征的意图。这时房玄龄开口道:“陛下,此事臣一直没想明白。陛下下旨缉拿李潜究竟是何原因?若是因为有御史弹劾他枉法,应让李潜上书自辩,或者召于朝堂让其自辩。为何陛下不让他自辩却直接派禁军将他缉拿下狱呢?”
听到房玄龄如此问,柴绍心都冒出了一个念头,“马后炮”早干什么去了,现在才问?不过,随即柴绍便明白了房玄龄的意思立刻心生敬佩。这个房玄龄果然会来事啊。房玄龄这样说虽然有置疑李世民下中旨不妥的嫌疑,却也给李世民一个台阶下。柴绍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现在他对李世民为何缉拿李潜想到了另外一个可能。
关于这另外一个可能说起来可就有些话长了。归根结底其根源还在开办钱庄一事上。李潜与那些个门阀因为开办钱庄的事谈崩了。那些个门阀便设计了一系列圈套妄图杀掉李潜。孰料他们派去的人却李潜生擒。李潜回到长安后,李世民与他谈了一次,希望他不再继续追究。当然,为了安抚李潜,李世民默许他向那些门阀狮子大开口。而那些门阀迫于李世民的压力只能接受李潜的勒索。那些门阀虽然吃了亏,但他们也触摸到了李世民的底线。那就是李世民不愿因为李潜而惹得朝野震动。
了解到一条底线,那些门阀们便开始处心积虑算计李潜。于是接下来便发生了御史弹劾李潜,李潜被缉捕下狱,安家派人在大理寺监牢刺杀李潜等一系列事件。然而那些门阀(包括安家父子)千算万算却没万万没算到李潜如此难对付他们派去的刺客不仅没能杀死李潜,反而被李潜杀了二十余个。由于刺杀失败,现场留下了刺客的尸体,使得他们的阴谋再也瞒不住(除非这些刺客从来都没公开露过面,否则想要追查的话实在很简单。只需将刺客的相貌画出来,在长安公开便能找到线索)。
这些是整个事情的经过。现在回过头来想想,柴绍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当初李世民下旨缉拿李潜分明是故意的他的目的就是要看看谁会急不可耐的跳出来。不过,令李世民没想到的是,那些个门阀这次学乖了,他们没有主动出面,而是把安家拉下水,让安家派人刺杀李潜。从整个事件来看,李潜的角色实际上就是个诱饵(不过是个浑身长满了刺的诱饵),所以事情到了这一步如何处置李潜已经不重要了。
柴绍还在思忖,就听李世民开口道:“我之所以派人缉拿李潜,是因为我接到密报,说李潜是反贼李轨之子。”
李世民此言一出,众人皆愕然。特别是柴绍更是惊诧不已,瞬间将心中的推断彻底推翻。李潜竟然是反贼李轨之子?这是怎么回事?
看着众人沉默,李世民心中忍不住得意。哈哈,这次你们被我耍了吧。
过了片刻,见众人不说话李世民道:“李潜虽然是李轨之子,不过李轨已死了多年,从年龄来看,李轨死时李潜年纪尚幼,况且这么多年来李潜一直忠心耿耿,为我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现在又呕心沥血操办开办钱庄一事。我心里也不信李潜有谋反之心。只是,兹事体大,我也不敢轻易做决断。所以我便想出了下旨缉拿李潜这个办法来试探李潜,看看他是否心怀不轨。如果他心中有鬼,一定不肯束手就擒。如果他遵从旨意,则说明他心中坦荡。众位卿家,现在你们明白前因后果了吧?你们说说,该如何处置李潜?”
众人沉默了片刻,魏征突然道:“陛下问臣等如何处置李潜,想必刚才柴大将军建议将李潜交与有司审讯陛下却放声大笑之时便心里有所决断了吧?”
李世民面色微赫,点头道:“不错。通过这事的考验,足以表明李潜对大唐的忠心。既然李潜是忠臣,那为何还要羁押审讯他?”
“臣反对。”魏征肃容道。
李世民诧异,道:“魏卿,你为何反对?”
魏征道:“且不论李潜是否是李轨之子,御史弹劾其勾结江洋大盗一事就必须要追查到底。”
房玄龄将李世民脸色不悦,立刻道:“依贞观律,官员受到御史弹劾应予以自辩,御史也反驳其自辩,最终只有确认弹劾属实才能定罪。魏参政,现在李潜只需自辩即可,无须交与有司审理。”
房玄龄这样说摆明了是在劝架。不过,所有人都知道房玄龄根本劝不住。因为魏征这人是典型的一根筋。想三言两语劝住魏征根本不可能。三言两语将他骂的哑口无言还差不多。房玄龄自己也知道劝不住魏征,他之所还多费这些口舌不过是表表态度而已。
魏征摇头道:“房相此言差矣。贞观律所规定的,准予被御史弹劾的官员自辩,指的是对其施政存有争议的官员。请问房相,勾结江洋大盗与李潜施政有关吗?”
房玄龄顿时哑口无言。事实上,他当然清楚御史弹劾李潜勾结江洋大盗一案是怎么回事。这件案子明显是在翻旧账。所谓的江洋大盗指的就是当初被李潜押到长安来的赵天德等人。后来因为李世民的表态此事不了了之。没想到过了几个月这件事又被人拿出来说事。只是房玄龄明知如此却不好言明,所以对于魏征的反诘他只能拱手一笑,认输服软。
房玄龄不好开口,不代表李世民也不好开口。他看到魏征将房玄龄驳倒,便道:?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