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唐》第370章


乐都)境内,遣使向隋王朝请降求救。炀帝派观德王杨雄(杨恭仁之父)出浇河(郡治河津,今青海贵德),许公宇文述屯兵西平临羌城(今青海湟源东南),以接应吐谷浑降众。伏允见隋军强盛,怕被隋军吃掉不敢降又率众西逃。宇文述遂引鹰扬郎将梁元礼、张峻、崔师等追之,在曼头城(今青海兴海北)大败吐谷浑,杀其众3000余人,乘胜又攻占了赤水城(兴海东南)。隋军继续追击,至丘尼川,再次大败吐谷浑,俘虏其王公、尚书、将军共200人,部落前来归降者有10余万口,伏允南奔雪山(今青海鄂陵湖南)。吐谷浑东西4000里,南北2000里的疆域,皆为隋朝所有,隋在此设鄯善、且末、西海、河源四郡。后来若非隋朝内乱,伏允趁机复国,吐谷浑已早不复存在。
这段经历是伏允毕生的奇耻大辱。听到天柱王提到此事,伏允顿时脸色铁青,怒斥慕容顺道:“够了,孤绝不降唐”
慕容顺被伏允训斥了一顿,心里生出一肚子气,不服气地道:“眼下唐军近在咫尺,退又无路可退,不降又能如何?”
“谁说无路可退?”伏允怒道:“当年在袁川(今青海湖东北一带)。前隋内史元寿率军在南面屯金山(今托赖山),兵部尚书段文振在北面屯雪山(今祁连山),太仆卿杨义臣在东面屯琵琶峡(在今甘肃张掖西南),将军张寿在西面屯泥岭(在今大通河上游),将孤四面包围,孤照样能安然而退。何况现在唐军只从一面进攻?”
天柱王见伏允站在自己这边,立刻心中大定,附和道:“大汗所言正是,眼下还未到山穷水尽之时,小王相信大汗定能安然无恙。只是,该如何决断还请大汗示下。”
伏允略带讥讽地道:“你手下那个成桓不是号称智比张良吗?以前他不是左一个点子右一个计策吗?怎么今日该用计策时倒没了主意?”
成桓立刻羞愧的满脸通红,拱手道:“以前小人有眼不识泰山在大汗面前多有卖弄,还请大汗宽恕则个。”
天柱王连忙帮腔道:“是啊,是啊。大汗乃天纵之才我等自愧不如。”
听到两人的恭维,伏允心中颇为得意。
慕容顺看到以前一贯趾高气扬的天柱王现在却点头哈腰跟个哈巴狗似的,立刻心生厌恶,冷哼了一声。
天柱王听到他的冷哼,心中不悦,道:“大宁王难道认为小王说的不对吗?”
慕容顺当然不敢说伏允不是,只得点点头道:“天柱说说的不错,父汗智慧如山,我等只能仰望。”
伏允听到儿子也自己的拍马屁,心中更喜,微微一笑道:“你们不必拍孤的马屁。眼下最重要的是赶紧想办法拖住唐军,好争取时间全身而退。你们可想到什么好主意?”
听到伏允说了一大圈又转回原来的问题,天柱王暗忖,说了半天原来你也没主意啊?那我刚才那番马屁岂不是白拍了?而慕容顺听到伏允如此也觉得丧气。
伏允见两人丧气,冷笑一声,道:“孤吃的盐比你们两人吃的乳酪都要多怎会没有主意?孤只是想看看你们两人到底开不开窍”
天柱王闻言大喜,道:“大汗的智慧如同青海湖一般深不可测。小王愚钝,想不出什么主意,还请大汗指点迷津。”
伏允大概觉得他们两人已经服软,再戏弄他们也不过是多听几句他们的恭维话,玩不出什么花样,便道:“今年天暖的晚,到现在草还没返青,只要我们放火烧了野草,唐军如何能追上我们?没了草料,唐军的战马吃什么?”
正文 第二九七章千里追击(二)
有道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听到伏允这番话,天柱王与慕容顺立刻恍然大悟茅塞顿开。天柱王瘦长的刀条脸立刻短了两寸宽了一寸,脸上的皱纹挤成了一朵老菊花,“大汉的智慧比我们头顶上的天空还要宽广,小王对大汉佩服地五体投地。”说着天柱王象征性地躬身抚胸冲伏允行了一礼。伏允乐得咧开缺了大半牙齿的嘴大笑。
慕容顺见伏允开心,立刻趁机给天柱王上眼药,道:“父汗英明,此计大秒,那韩信、张良、诸葛亮听了也会自愧弗如。”伏允对汉文化并不陌生,慕容顺在长安生活了多年,耳濡目染之下对汉文化更是耳熟能详,说起名人典故来头头是道。听到慕容顺把自己捧的比韩信、张良、诸葛亮还要高,伏允更是可不开支。
慕容顺紧接着道:“父汗,既然你已为天柱王定下了计策,何不让天柱王抓紧时间安排?也省得夜长梦多被唐军发现了咱们的踪影。”
伏允点点头,道:“天柱王,你抓紧去办吧。孤与大宁王先去伏俟城,你要时刻关注唐军的动向,若发现唐军有任何异常速来报孤。”
天柱王赶忙连声应下,而后恭送伏允和慕容顺离开。等他们走了,天柱王才如释重负,赶紧用袖子擦了擦头上的汗。这些年来他已渐渐掌控了吐谷浑的大权,甚至连太子和大宁王慕容顺都被他排挤到一边去。几乎所有人都以为天柱王已经架空了伏允,他想取代伏允乃是易如反掌。有时候甚至连天柱王自己都有这种感觉。之所以他现在还没有取代伏允,主要是伏允在吐谷浑的声望颇高,天柱王担心自己若动手杀了伏允会被吐谷浑人群起反对,成了千夫所指的逆贼。
草原上虽然奉行的是强者为尊,谁的拳头大谁就是老大。但吐谷浑人的社会组织方式和草原上的其他部族,比如突厥还有所不同。吐谷浑人是鲜卑人的一支,祖先是东胡人,据说与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有很近的血缘关系。与五胡乱华时与建立北魏的鲜卑人也是亲戚,所以在对汉文化的接受方面,吐谷浑人与突厥人有天壤之别。吐谷浑人的服饰、器具等等更倾向于汉人。汉人的那套君臣忠贞的理念在吐谷浑人中也很有市场。从吐谷浑立国以来,大汗都是吐谷浑(呃,建立吐谷浑的那人就叫吐谷浑,吐谷浑是创建者的名字为国号)的子孙。天柱王不是吐谷浑的子孙,如果他贸然篡位,吐谷浑的百姓会不会认可他的合法性?所以,天柱王一支隐忍着。然而今天他忽然发现,自己与伏允相比还是太嫩。这让天柱王忍不住后怕,若是自己以前不小心流露出反意,只怕早已被伏允干掉了吧?想到这,天柱王忍不住直冒冷汗。
吐谷浑人已四下逃散,李潜带着一千选锋营的战士追杀了二十多里,斩敌千余才停住了追加的脚步转回大营。回营后一清点,李潜率领的这些选锋营战士此战共斩敌一千三百余人,缴获战马七百余匹,自身战死不过十多人,伤不过百人,而且还都是轻伤。战损比小于十比一,已是罕见的大胜。李潜心中高兴不已,拿着战果匆匆出了营帐便要向中军帐向李道宗回禀。
牛弼正巧赶回来,看到李潜立刻扬手道:“潜哥留步。”
李潜看到牛弼停下来向他摆了摆手。牛弼来到李潜身边勒住战马,跳下来道:“潜哥。这次打赌你赢了。说吧,想让我做什么事?”
李潜微微一笑,道:“我现在还没想好,等日后想好的再说吧。你只要别忘记了就成。”
牛弼一听苦着脸道:“你还是现在就说吧,要不我这心里老是觉得欠了你的似的,吃饭睡觉都觉得不如意。”
李潜哈哈一笑,道:“这么大人了怎么心里还盛不住事?若都象你这般,那些日理万机的宰辅们还不得整夜整夜的睡不着觉啊?放心,为兄不会难为你的。对了,不知这次斩获如何?”
牛弼得意地道:“斩敌过两千,获战马千余匹。自身战死不足二十,负伤不过两百。”
李潜摸了摸唇上的胡须,若有所思地道:“选锋营所花费的投入比那些伏兵多了十倍,这一战的战损比是敌人的一成左右。从整体上来看还是划算的。不过,选锋营足足培养三年,从效率上来说比府兵要费时的多。”
牛弼不解地道:“潜哥,你今天为何要说这些?我只知道选锋营能一个打十个。有三千选锋营我就敢跟三万吐谷浑人干一仗。”
李潜瞪了他一眼,道:“你身为中郎将,职责就是如何带领麾下儿郎冲锋陷阵英勇杀敌,其他的你无须多操心。不过,你不可能当一辈子中郎将吧?如果有朝一日,朝廷派你为一路总管,甚至是多路大军的主帅,那你是否要考虑粮草供应,战士的抚恤?”
牛弼听了嘿嘿一笑,道:“潜哥,我现在想这些是不是太早了些?”
李潜摇摇头,正色道:“一点都不早。你早些想到这些,日后就早有准备,你成为一路总管的时间就越近。你若不想,那就永远别想成为一路总管,更别是主帅了。”
牛弼见李潜面色严肃,立刻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