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太医》第155章


福建、台湾海峡一带均属ya热带海洋气候,全年降雨多集中于四至八月,台风多生于七、八月,眼下正值八月,用兵是否有利,如何实施战术等等问题,作为旱鸭子的康熙和硕海等人都不是十分了解,好在有施琅和姚启圣二人对此颇通。
大堂上,康熙正襟危坐,硕海与于成龙二人坐在下首,一边饮茶,一边等着施琅和姚启圣前来议事。
片刻后,施琅与姚启圣先后而入。
按说,姚启圣是福建总督。应走在施琅这个水师提督之前的,提督一职是正二品,比总督低一级,可施琅这个水师提督是以钦差身份驻防于此,而且康熙先前已下旨,命姚启圣的人马,统归施琅调遣,姚启圣主要负责后勤储备,所以姚启圣也不敢托大,跟在施琅身后走了进来。
二人行了跪拜礼后,施琅便急忙展开海舆图,要向康熙做战术汇报,康熙一抬头,阻止了施琅,注视着二人,真诚的道:“二位爱卿,辛苦了。”
施琅和姚启圣先是一怔,随后,连忙跪地道:“皇上……。”
话还未讲出,康熙语重心长的道:“快起来,快起来。姚启圣,朕听闻先前你病了,不知现在好些了没?能否参加此次战役?不成的话,就歇歇吧,年纪大了,要格外注意身子才是。”
姚启圣顿时热泪盈眶,自任福建总督这些年来,付出的艰辛自是不少,可所有的付出,能够得到皇上当面如此贴己的关心,足够了。
“皇上,谢皇上体恤,让皇上为臣分心,臣真是万死,臣已无大碍,为大清统一和安定而战,臣万死不辞。”
康熙再次礼让二位大人平身,凝重的道:“朕在京师,几次听闻边疆告急,心急万分,我大清南部边陲防守,有赖二位大人不辞劳苦,尤其是圣公,竟拿家产救国、救民,如今自己却落个一贫如洗,朕真不知该给你个什么赏赐,才能弥补你为我大清所作出的贡献。”
姚启圣以衣袖抹了把眼睛,又要跪拜,康熙连忙阻止。高声道:“姚启圣,从今日起,圣驾前免你跪拜之礼,再跪来跪去的,朕可就生气了。”
姚启圣感激的杵在那儿,一个劲儿的抹眼泪,半晌才哽咽的道:“臣不要任何赏赐,只要我大清能够早日实现一统,就是臣完成了最大的心愿之时,就是给臣最好的赏赐了。”
硕海坐在下首,静静的看着眼前的一切,不觉中,心里感概万千,这时代的人们,内心是多么的朴实,虽贪官污吏欺压百姓之事时有发生,可忠心为国者也是不少,他们那份忠君、爱国、惜民之情,真是令人感动,他们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啊。
硕海不由得起身施礼道:“皇上,臣以为,姚总督和施提督都是赤胆忠心之臣。如此忠臣良将如若不好生佳赏,真是愧对天下臣民,臣建议待攻下台湾之后,将台湾也交与他二人治理,有他二人治理失地,不久的将来,定会是一番新景象,皇上在京师也可高枕无忧。”
于成龙一旁赞赏道:“硕大夫此言极妙,台湾虽是弹丸之地,可却是我大清国土不可割据的一部分,战后在台湾设府是明智之举。而由圣公和施公二位一个驻守福建,一个驻守台湾,再合适不过了。”
“好。”康熙笑着接受,欣慰的道:“这样一来,朕也安心了,那咱们就快快共谋攻取台湾的方略吧。”
施琅、姚启圣二人再次谢恩,便开始向康熙进行汇报,康熙虽为皇上,可却远在京师,对南方水战,远没有施琅和姚启圣熟知,也只好全权任施琅和姚启圣二人着手。
施琅大致介绍了敌我双方的军事情形,又接着汇报了他与姚启圣商讨过的作战方案,与康熙原本定下的方案相同,施琅建议趁郑经死后,他的儿子们相互残杀,争夺政权,全岛兵权已落入他人之手的混乱时期,直取台湾。
硕海仔细的听着施琅的汇报,他虽并未见得将会亲赴战场,可对于收复台湾之战,他是满怀热血的,尤其到了此地之后,眼见姚启圣与施琅的艰苦处境,他为他们而感到光荣。
此次出兵成败,不仅仅是康熙,以及大清国的事儿,他硕海,作为中华男儿,自然要尽保护祖国领土的责任。
康熙、于成龙、硕海等人都在一边听着施琅的计划,一边认真的思索着,如有不周密,或是不正确之处,好再共同斟酌。
施琅言毕,硕海凝眉道:“皇上,台湾正是内乱时期,此时攻台的确是出兵最佳时机。可台湾海域五至八月正值季风时期,东南风及南风正烈,数百里风滔之险,不是件容易的事,万一台湾本土之战稍有不利,中间横着的澎湖便是我全军葬身之地!”
硕海一言,康熙等人都不禁怔住,堂内数双眼睛齐齐的注视着硕海,攻取台湾是康熙已定的国策,且计划已久,如今都已备战在即,忽然面临一个险峻的问题,大家伙都感觉有些措手不及。
【……【下册 宫闱沉浮】 第七十四章 共商大计……】@!!
第120180章 【下册 宫闱沉浮】 第七十五章 调整战略
第七十五章调整战略
硕海所言没错。水战之凶险远胜陆战,战略部署必须是经过周密计划,想要百战百胜,必须有个万全之策,不容一丁点儿的疏忽,否则,兵出之后再想挽回,可就难上加难了。
康熙此时反倒镇静极了,遇到问题就得解决问题,好在眼下还没出兵,来得及重新调整战略。
施琅和姚启圣却吓的不轻,平心而论,这位公子之言虽可辩驳,但不为是一语指出战略方案中存在的漏洞,臊的两位身经百战的老者,脸上都有些挂不住,二人后背冷汗唰唰直冒。
康熙并未有怪罪施琅和姚启圣二人之意,他们是主战派,虽作战方案欠缺周密,却也不是诚心,或许是他们攻台心切。急攻进取造成的吧。
康熙饮了口茶,平静的道:“硕爱卿所言极是,海上波涛汹涌,又逢季风时期,攻打台湾,咱们是打上门来的,即便对方兵力再是不足,内政再多混乱,可敌军毕竟是在自己家门口应战,更不会因内乱而无动于衷,反击是肯定的;
倘若敌军防范布置周密,且战略、兵力在我军之上,那我军可就不一定有把握必胜,到时假如兵败,隔着澎湖,回来都是个问题,几位爱卿,你们都有何高见,不妨都说说,硕爱卿,你既然能一语道破玄机,想必心中已经有了好主意了吧?说说看。”
战争,不仅仅关系着国家的兴亡,更关系着无数人的生命,这会儿,没人再谦虚,也不是谦虚的时候。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国家沦为弱者,更不希望自己的同袍沦为败寇、草芥,任人宰割,硕海、于成龙、施琅、姚启圣纷纷苦思冥想起来。
虽说不谦虚,但不能不谨慎,不能信口开河瞎支招,那局面将会更混乱。
硕海思索着回道:“回皇上,臣以为,我们暂且可以不必管台湾本土形势如何,我军先攻下澎湖,台湾必会不战而乱,到时是攻打,还是招抚,都好说,或许,台湾会迫于我军压力,不战而归降也有可能,且眼下夏季正是南风,攻打澎湖天时、地利、人和均为上,这才是万全之策。”
于成龙不禁担忧的道:“澎湖有刘国轩重兵驻守,他虽有点避祸的味道。可也不容小觑,夏季海战风险很大,如澎湖一战不利,台湾内乱消除,再想攻打台湾,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了,若打澎湖,必有实足把握,否则,其风险比直取台湾还大。”
各抒己见之中,无疑暴lou多种纰漏,产生多重担忧,但缺陷的暴lou,便于提前想好补救办法,总比藏于暗中,措手不及的强,大堂内顿时又是一片寂静。
康熙起身,背着双手踱着步,蹙眉思索着,稍许后,他似乎有了决定,缓缓的转过身来,严肃的面对着众人。
“直取台湾本土,一鼓破之,驻扎在澎湖的刘国轩进退维谷,必会不战而降,可渡海作战,胜负难决,风险太大;攻澎湖。扼敌军咽喉,台湾定会更加乱至无心应战,但需只胜不败,施琅、姚启圣,你二人对风向和兵力等可有把握?”
施琅性格直爽,自己战略筹谋不周在先,本已深感愧疚,眼下却有个初次谋面的通议大夫,提出个应时的策略,他颇为意外,也分外高兴,如果自己中军大帐之内,能有这样个心思缜密之人,这对他来说,简直就是如虎添翼,皇上让打哪儿他都不怕了!
“皇上请放心,为将之人,不识天文,不明地理,不辨风候,那是庸才,更别说敢在海上打仗,硕大夫说的对。夏季季风以南风最多,臣操练水军这么久,郑家的兵,臣也曾当过,他们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