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宋》第167章


“官家,是奴婢阎士良!”阎士良压低声音,禀报道。
过了半响,房间里面才再次传出声音。“进来吧!”
“诺!”阎士良应诺一声,推开木门,没有推得太开。只是露出一个可以容纳人侧身进入的位置。在阎士良侧着身子进去后,便把门掩上。叫好奇的阎文应有些遗憾的看着门关上。
阎士良进去后,里面却没有传出什么声音,更加叫阎文应惊疑不定的是。阎士良过了良久,却没有出来。官家这是怎么了?
……赵氏正店……
“王爷!”赵氏正店表面上的东家,赵员外站在屋檐下,毕恭毕敬的朝赵禳深深一躬。
赵禳笑了笑,看向赵员外身边的人。年纪不大,也不少,储着三缕长须,看样貌约莫三十五六。习惯性的眯着眼睛,给人一种和善的感觉。身上穿着绿锦袍,腰缠玄色硬布腰带,脚吓穿着一双白底千层布靴,透着一股文质彬彬的气息。
“荆王府翊善王涣,见过长沙王!”王涣施然一礼,动作透着一股温文儒雅的气息。肚子里面的才学就不知道了,不过光是这初生接触,便已经叫人禁不住心生几分好感。光是这接人待物的本事,就可以看得出这人不简单。
赵禳跳下阙月乌骓马,满脸笑容的走上前,扶起行礼的王涣,激动道:“原来是子离兄,本王久仰大名,今日才得以见到,实为大幸!实为大幸!”
虽然是第一次见面,赵禳便开口叫出自己的字,王涣却并不惊讶。贵为长沙王,怎么可能一点消息渠道都没有呢?如果连自己都不认识,那王涣就得怀疑,眼前这个赵禳,该不会是长沙王的替身吧?
王涣微笑答道:“学生不过是微贱之人,久仰王爷大名,一部《三国演义》叫学生辗转反侧,一首念奴娇,他日书赤壁,要难下笔了!得认尊荣,是学生实为大幸才对!”
赵禳哈哈一笑,道:“同幸!同幸!”
公孙玄虚下了马车,上去和王涣互通姓名后,插口道:“王爷,虽然说和子离兄一见如故,不过在门口说话,却是不合服礼仪了。也阻了赵东家的财路了!”
赵员外在一边笑呵呵的说道:“不阻!不阻!今日王爷到来,小店蓬荜生辉呢!区区钱财,那里比得上王爷愉悦呢?”
听着公孙玄虚和赵员外二人虚伪的对话,王涣心中冷笑,谁不知道赵氏正店背后的东家,不就是你赵禳呢?不过这牛鼻子睁眼说瞎话,是什么用意呢?
赵禳也寻思公孙玄虚这话的用意,表面上却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道:“见了子离兄,本王可就真的什么都记不起了,多亏先生提醒,来!子离兄,我们进去详谈!”
“呵呵!今天的主人翁是两位王爷,学生那里敢胡乱插口呢!”王涣有些警惕,怕被八大王赵元俨误会,开始刻意和赵禳拉开距离。
赵禳缺是一副尚未发觉的样子,笑呵呵的一路上和王涣拉关系。
王涣好不生厌,却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应付,终于到了君子阁外,王涣心中禁不住松了一口气。露出微笑,道:“八王爷在里面侯着,王爷请进!”
赵禳笑着推开门,只见赵元俨刚好站起来。赵禳迅速扫了房间一眼,发现房间内除了两名美貌侍女外,却没有其他人在。
抬步进去,赵禳一副孝顺的样子,道:“八王叔,一别三载,实在是想死侄儿了!”
赵元俨笑呵呵的说道:“真的想死了?叔父可是记得派人请了阿攘你好几次的呢!”
赵禳脸色微微一僵,不过赵禳是什么人啊?很快就调整好脸色,打着哈哈道:“这不是怕打扰了王叔你嘛?”
第215章君子阁【下】
虽然明明知道赵禳这话虚伪得很,赵元俨却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了这个假得不能够更假的答案。
为什么?还不是利益决定一切,八王爷赵元俨是来和赵禳谈结盟的事情,不是来和赵禳针锋相对的,一些对方理亏的事情,拿出来刺一下对方没有问题。只是你真的要把问题捅破了,这不是要逼对方翻脸吗?
“要不要边吃边谈呢?”赵禳看了看,只是放了两碟冷盘的饭桌,问道。
赵元俨来这里是谈事情的,可不是吃东西,一摆手道:“阿攘如果肚子有些饿了,便叫菜吧,本王暂时还没有感觉饥饿!”
赵禳呵呵一笑,对两名侍女吩咐道:“你们下去吧!”
两名美貌侍女褔了福,姿态优雅的离去。赵禳由让赵嬴武及赵元俨的侍卫长二人守在楼梯口,这才微笑着和赵元俨开展会谈。
赵禳名下的青州邸报如此报道这事情,当天外面虽然春雨纷纷,却挡不住君子阁内的热切。就在这一天晚上,长沙王、官拜京东东路安抚使赵禳应邀赴当今圣上八王叔、荆王赵元俨王爷之宴,陪坐的有其二人属官,分别是安抚使司长史公孙玄虚、荆王府翊善王涣。
小王爷首先对八王爷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的祝福,充分表达了对长辈的敬爱之情。八王爷亲自扶起了行礼的小王爷,且表达了对小王爷的关切之情。
“随后双方本着诚挚友好的态度,进行了友好且富有建设性的会谈。为大宋的未来,为大宋宗室子弟的发展,进行深入交流。
八王爷先是充分肯定了小王爷对京东东路的工作,对大宋的贡献。他说没有小王爷,京东东路赈灾、发展上的工作都不会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成绩。今天京东东路能有这样的大好局面,与小王爷卓有成效的工作是分不开的。
小王爷则高度赞颂了八王爷这些年来在朝廷、宗室中的作用,称赞八王爷是宗室的定海神针。年轻族人的榜样。
八王爷对此谦虚的表示,自己尽管热心为朝廷、宗室着想,但因为缺乏学习、观念陈旧,产生了不应有的本位主义思想,没有为朝廷、宗室团结发展的大局,做出应有的贡献,当不起这个称赞。
八王爷又表示。自己应当进一步提高认识、解放思想、戒骄戒躁、谦虚谨慎,不搞特殊化,不搞小团体,不群不党,紧密团结在当今圣上周围,年数虽然大。仍然要为我大宋建设发挥余热。
小王爷高兴的表示,八王爷年高德劭、见识高远,对朝廷、宗室各方面工作,有着十分清醒和长远的认识。他高度重视八王爷在地方上的建设意见,对于发挥宗室才能的想法。相信双方在宗室、地方政务等重大事务上,一定会取得高度一致,坦诚相待、齐心协力。为大宋各项事业进一步发展而共同努力。
八王爷激动的表示,他为宗室子弟当中,能有这样一位识大体、顾大局的新秀而激动。
之后,双方就宗室子弟发展、帮助朝廷有才能、有文化、有道德、有忠心的四有官员培养一事,充分交换了意见和看法。
八王爷表示,这件事功在千秋、利在当代,一定全力支持这项工作尽善尽美、不留遗憾的完成,为这项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
小王爷对八王爷积极支持宗室子弟发展、培养四有官员事业。表达了高度赞扬。他说,这是一项很敏感的工作,做得好,则功在千秋,做不好,则祸在当代,是以要慎之又慎。还要充分听取八王爷的意见。
最后经过双方热烈而友好的讨论,并相互理解,最后一致认为,应当把宗室子弟发展和培养四有官员合并于一处发展。联名上书朝廷,请颁布《宗室子弟举才特令》,又简称《宗举令》!”
“荒谬之极!”参知政事宋绶气得下巴的胡子都竖直起来,作为传统的老牌士大夫,宋绶最是痛恨宗室子弟。一方面他们无所作为,朝廷每年却要支出一大笔钱供养他们。另外一方面,朝廷还得为他们的胡作非为擦屁股,仿佛供祖宗那样供奉着。
这样苦逼的做,为了什么啊?还不是让这帮家伙别出来当官,免得想造反!
结果你妹的,你这个赵禳也就罢了,一向都不安分,八王爷赵元俨居然都跳了出来。
其他的那些王爷、宗室子弟都禁不住为之热切。虽然宋朝宗室增长速度恐怖,开国的时候只有二十三人,到了现在已经有一千二三百名人(成年的男子)了。不过也不奇怪,澶渊之盟后,天下承平,而宗室子弟有不能够当官,当猪一样养着,晚上除了造人外,还能够干什么?
如此庞大的基数,哪怕十取一,也足够叫大半的天下士子断个仕途。本来科举就困难了,可谓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现在又来一伙分蛋糕的,这叫什么啊?
同样官拜参知政事的王随苦笑一声,道:“公垂兄,这事情就算反对,也不好办啊!虽然大宋立国已经七十五载,但宗室子弟,仔细的算起来,其实关系并不算太过疏远。这么多宗室子弟支持,官家好意思反对吗?反对了,岂不是叫天下人不耻?”
宋绶气呼呼的说道:“都怪那长沙王,本官拼着丢官弃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