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宋》第263章


宋仁宗这话大概是无心之言,但落在张士逊和吕夷简等宰相耳中,却是说不出的刺耳,心中很不是滋味。
“官家,这都是老臣等无能,请官家责罚!”吕夷简一脸愧疚的出列,弯着腰鞠躬。还真难为他,这么一把年纪了,还得弯的那么深,而且还在等宋仁宗的话,没有挺回腰杆。
张士逊心中却暗骂,吕坦夫你这老混蛋,居然抢了我的先手。
“官家,这次老臣请外为陕西转运使,无论说什么也好,也定然为官家稳住这西北!”知枢密院事夏守赟出列,一脸正气凛然的说道。
赵禳看了夏守赟一眼,只见此人年纪虽然不小了,但看上去却有几分武将风范。颌下三缕长须,皮肤微微发黑,嘴唇紧紧抿着。带着一股坚毅的感觉。
对于这个人,赵禳也从曹飞良那里得到资料。毕竟怎么说曹飞良这些年在汴梁城可不是白待的,而夏守赟更是目前枢密院的一把手,赵禳自然是第一时间关注夏守赟的资料了。
说起来,夏守赟出身还很是不凡。
他老爹因为战死。哥哥夏守恩年纪虽然小,但大概是补偿,让他到当时为当王爷的宋真宗那里当殿侍。宋真宗不久又听说夏守赟这个弟弟,四岁就没有了父母。禁不住心中大生怜意,立马就让人把夏守赟带到自己王府中抚养,并且由宋真宗自家的乳母亲自带着。
等到宋真宗即位了。那更是了不得,那叫一个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到了澶渊之战的时候,更是担任殿前走马承受,说白了就是殿前禁军的监军。不是一般人,可是做不了的!
后来一直担任着军职。什么节度使、兵马提辖、兵马总管的做了十多年。直到自家哥哥夏守恩贪赃坏法被坐连,不过仅仅过去一年时间,就在去年,被宋仁宗提拔为知枢密院事。
不过这也正常,赵禳和夏守赟没有多大的感情,但宋仁宗则不然。他小的时候便是经常见夏守赟,更是知道夏守赟乃是宋真宗抚养大的。有着几分难言的父子之情。夏守赟对于赵家有着不一般的忠诚,故而在没有人可用的情况下,宋仁宗自然就第一时间想到自家人,立马就把夏守赟起复了。
夏守赟这老家伙能力怎么样就不好说了,不过这忠心的劲儿可就真的给力。在朝廷没有人敢去陕西抵抗李元昊兵威的情况下,他二话不说就请求到陕西。须知他现在可是枢密院一把手,一个是国防部部长,一个是军区司令。孰轻孰重,不言而喻了!
故而听了这话,宋仁宗也禁不住很是感动。道:“有老大哥在,朕可就放心了!”
爱卿都不叫了,直接老大哥,感动的夏守赟一阵呜咽。
宋仁宗和夏守赟两人当场就上演了一场君臣和,吕夷简自然是附和着擦眼睛。一副备受感动的样子。难为这老家伙现在还弯着腰的呢!
宋仁宗这才注意到吕夷简,连忙起身,亲自扶起吕夷简。“吕爱卿这是怎么了呢?万一累着了脊骨,朕可就是罪人了!方才的话完全不是责怪吕爱卿,吕爱卿于公事上尽心尽力,朕可都是看在眼里头的!”
边上的张士逊却又是不滋味了,不是吕夷简这副相的问题,难道是我这个首相的问题吗?
“官家,老臣年纪大了,实在担当不起重任,请告老还乡!”张士逊这家伙倒是知道以退为进。
宋仁宗无论是对张士逊真的信任也好,还是心怀怨气也罢。现在宋仁宗却好言安抚道:“郢国公怎么能够在这个时候说出如此丧气的话呢?没有郢国公在,朕怕是连觉都睡不了呢?这朝廷啊!还得需要郢国公这样的老臣子在,才可以让朕放心啊!郢国公请收回方才的话吧?”
张士逊自然顺着台阶下,道:“官家的话,让老臣醍醐灌顶。老臣方才的话,真是愧对官家对老臣的信任,无论是怎么样,老臣也定然会为官家努力管治大宋的!”
赵禳心中冷笑,一个二个都不是省油的灯,也亏宋仁宗这么好脾气。
张士逊为什么敢说告老还乡?他真的对权势没有欲望了吗?如果真的是这样,他就不会三进宫了。更不会多次算计赵禳,还不就是怕赵禳威胁到他的地位吗?
他之所以敢这样说,就是对宋仁宗的心理把握。宋仁宗千般好万般好,都掩饰不了一个缺点,优柔寡断!
好水川一战宋军大败,导致陕西大乱,大宋震动。陕西是什么地方啊?足足一百五十万户人啊!而当今天下户口才多少啊?一千万!
陕西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
更别说西夏拿下关中后,北宋真心根基不稳了。因为关中除了潼关天险外,一往东就是一片平坦。最多也就是洛阳有点防御力,但都是修建在平原上,不必延州等地,地形险要。
故而在这个时候,宋朝最需要的反而是稳定。假若这个时候首相张士逊告老还乡,岂不是乱上加乱?
当然了,其中也未必没有好处。毕竟一个首相的告老还乡,也侧面的说明了朝廷对西夏的重视,如果谁还敢不死战,你们还想有好日子过?首相都回家啃谷米了,你们这些家伙比张士逊这个首相还大吗?
赵禳心中暗暗琢磨了一下自己会怎么做,觉得自己绝对会顺水推舟,让张士逊这个没有能力的老家伙下台,别赖在宰相这个位置上。可惜,自己不是宋仁宗,宋仁宗更不是自己!
第282章陕西事【上】
宋仁宗说道:“如今西夏贼势大,必须加强陕西的力量。不知道诸位爱卿对此有什么提议呢?”
这大概就是宋仁宗今天的议题了!
赵禳没有说话,静静的看着这些人怎么发挥。赵禳初来乍到,对于三川口之战都是通过纸面的,更别说陕西现在的情况。在不清楚详细信息下,赵禳在此时无论作出任何提议,都显得不合适。
夏守赟第一个说道:“官家,三川口之战当中,我朝廷折损兵力举报高达十数万人!金明砦号称十万蕃兵,沿途被扫荡的小城、小镇更是不计其数。后来的三川口之战当中,石元孙、刘平率领鄜州、环州、庆州、延州南部兵力,都在此战中战死或者被俘,只有那黄德和贪生怕死,带兵逃跑,即使如此也不过是为我大宋保存了五百余逃兵罢了!此刻大宋急需补充兵马!”
十多万人?
赵禳心中冷笑,这话儿也就是吓唬宋仁宗这样的人罢了!赵禳带过兵,那里不知道十多万人的厉害程度呢?真的出动十多万人,那可就真的打举国之战。就算是赵禳准备攻打越南,也不过是训练两支新军,配合上缘由兵马,准备出动万余人罢了!
西夏就算再牛叉,也不可能如此厉害。再说了,如果那金明砦真的有十万兵马,他还会是大宋的屏障吗?早就取代西夏,成为大宋的大敌了。
不过他也知道夏守赟之所以如此夸大,倒不是为了吓唬宋仁宗。实在是朝廷上的大臣对于军队有着一种极端的敌视,你真的张口要实际兵力,假设在一万兵马。真正到手的,大概也就是两个军,而禁军素来不满编,一军二千五百人的编制,能够有二千人已经是谢天谢地。如果是骑军。能够有个一千五百人,那真的是祖坟冒青烟。
故而一般宋朝的武人为了要兵,不得不经常夸大敌人的数量。如此才好要兵,偏生这事情还是个死胡同,你越夸越大,士大夫就越往数量少的给。
就好比这次李元昊入寇延州。赵禳估计也就是那么个二万余人马罢了!要是真的时候十万人,石元孙和刘平是傻瓜吗?敢带着万把人就愣愣的往延州而去。
不过那头的宋仁宗却是被吓傻了,心慌慌的问道:“如此岂不是要派上十万禁军到陕西?朝廷那里来那么多钱粮啊?”
同样差遣为知枢密院事的晏殊咳嗽一声,假惺惺的说道:“官家不必如此惊慌,那蛮夷岂是我中国强兵的对手呢?正所谓一汉敌五胡,而那西夏更是蛮夷中的蛮夷。派上七八军的兵力就可以了!”
看了眼前这位大诗人,赵禳很是奇怪,宋仁宗怎么会想到用晏殊当国防部长的呢?
顺便在这里说一下,为什么会有两个知枢密院事,也就是国防部长。自从将吕夷简和王曾各打五十大板后,宋仁宗感觉手下这些家伙都不怎么可以信任的。这枢密院乃在掌握全国大军的重中之重啊!
如果交给一个人手里头,那岂不是很危险?
于是宋仁宗想了个折中的办法。枢密院最高官员是枢密使,只有一个,那好!我不设立,连枢密副使也不设立了。就设立知枢密院事,这个知枢密院事原来的设立是为了让资历不够,但得到皇帝信任的官员提拔上来。拿着正二品的官阶,干着从一品枢密使的事情。
因为不常设,所以并没有职位限制,不像枢密使那般,只有一个位置。宋仁宗也不好在这方面动手术。
言归正?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