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大宋》第103章


九百二十五两,铜——七千三百零二万九千八百四十五斤,铁——两千七百零五万五千四百八十五斤,铅——四千五百九十八万六千六百九十五斤,锡——一千一百六十万六千九百九十斤,水银——一万六千七百八十斤,朱砂——一万八千三百二十斤。”
这个数据可真是够详尽的,都精确到个位数了,看来宋朝的统计机构,还真是办事细致。
阿三又翻到一页文献处,念道:“公子,这里有一份军费的统计表,我……”
林星打断他的话,道:“阿三,军队的事情,我迟点会专门研究。关于统计数据,我们暂时查看到这里,下一步,让我们来讨论,应该如何规划浙江!”
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三十七章 规划浙江
更新时间201171 9:49:04 字数:2862
书接上文。
林星根据汇总的经济数据,向三人发问道:“大哥,薛鹏,阿三,看了这么多权威的统计资料,不知你们对于浙江将来的发展,有什么好的建议?”
薛鹏由于不太了解林星认真起来的处事风格,所以有些不知怎么说。郑铁山和阿三倒是跟随林星日久,习惯了他那种天马行空的想法和出人意料的做事方式,但经过昨日的反思,林星似乎变得和以前不太一样,所以一时之间也不知该如何说。
三人互相观望了一阵,最后还是阿三率先说道:“公子,我觉得我们发展浙江,必须要有一个总的指导方针,然后在这个方针的支配下,再去制定具体的规划细则。”
林星觉得很有道理,做事情就应该这样,有分有总,有先有后,这样才不会盲目,于是问道:“阿三,你说得对!不过这个总的指导方针,要去哪里找呢?”
阿三哑然失笑,道:“公子,你真是贵人事忙。这个总的指导方针,就是你整天挂在嘴边的科学发展观呀,哪还用得着去找?”
林星闻言一愣,心中升起一种奇异的感觉。一直以来,自己身为穿越者,终日将科学发展观挂在嘴边,可是却从未真正将它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说到底自己只是把科学发展观当成一句空口号,从未落到实处。
这么先进的治国理论,自己却把它当成空口号,与之形成鲜明讽刺的,却是自己在治州方面的迷茫,林星想想都觉得很荒谬。拥有如此丰富内涵的宝藏,自己却还在苦寻治州利器,自己岂不是很傻很天真吗?
林星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心情,对点醒自己的阿三表以感激,道:“没错!科学发展观,就是科学发展观!我相信有科学发展观做指导,一定可以走出政治迷途!”
阿三对此深信不疑,继续分析道:“公子曾经说过,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那么我们就要牢牢把握发展这条主线,大力发展浙江的工业,农业,矿业,纺织业和养生业,不断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从而真正地惠及全境百姓,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
林星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当初随口一说的科学发展观,阿三却能记得如此详细,一字不差,而且听他刚才这番话,思维缜密,观点明确,策略公允,尤其是说话的语气,更是像足了现代的中(和谐)央办公厅主任,不由对阿三更加欣赏。此子聪敏好学,举一反三,确是个可堪大任之人。
无暇表扬阿三,林星紧凑地说着道:“阿三的话提醒了我。之前我们所做的事情,都比较零散,比较琐碎,随性而为,且没有前瞻性,这样盲目的措施,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浪费资源,收效甚微。现在我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就绝不会再继续错下去。”
三人从他决绝的语气中看出了他的果断和振作,知道他接下来必有全新的发展大计,而浙江也必将迎来崭新的面貌,故而都留神倾听。
林星结合当前实际,道:“大旱之后,浙江百废待兴,正是我们大有可为的时机。下面,我将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原则,来规划浙江,你们三位看看是否可行。”
润了润嗓子,林星说道:“全面是要浙江看成一个整体,下一盘大棋。就好像这次旱灾一样,我们分兵推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显得非常混乱。下一步我要将浙江全面统筹,重点发展农业,辅助以工业,并尽力繁荣商业。我们浙江的农业水平很高,尤其是湖州,更是天下典范,但全辖区的农业发展不均衡,不少地方的田地荒芜,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是水利不兴,耕作技术不行。我认为,光是有一个湖州是不够的,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只有全辖区农业发达,浙江才称得上真正的鱼米之乡。所以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湖州的龙头优势,组织耕作高手到各地去讲课,深入田间地头,实际指导农民耕田致富。”
阿三频频点头赞许道:“公子的想法完全正确。历任州官都把精力放在湖州,大兴土木,这样的后果就是导致湖州越来越富,其它地方越来越穷。只有全面统筹,互帮互助,才能提高全辖区的农业水平,使之领先于天下。”
薛鹏还在咀嚼林星的话语,脱口道:“大人这一句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说到点子上了!”
林星宣讲完“全面”的观点之后,继续就“协调”发表言论道:“所谓协调,就是要意识到各行各业,各州各县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由州府高瞻远瞩,居中协调各种矛盾,这样既可以避免浪费资源,又可以减少各州县的摩擦。比如架一座浮桥,连接相邻的州县,就应该协调地分配出资问题和管理权力。再比如一个州县过剩的农作物,很可能是邻县亟需的生活物资,这时候就要协调运力,疏导供需。又比如一个州县要开闸泄洪,就必须考虑到下游州县的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类似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我们一定要有协调发展的观念。”
这一点,郑铁山深有感触,道:“贤弟说得一点没错。想当初我们在韶州之时,就没有考虑这一点,矿场冶炼之后产生的废水,直接倾入河中,污染了河水,没有考虑到下游的广州居民的饮水问题。现在想想,确实很不应该。”
林星奋然道:“至于可持续,则是要求我们在大兴土木的同时,要考虑到子孙后代的千秋幸福,不能为了图一时之快,而过度占用后代的资源。要不然我们将树木,矿产,田地都消耗光了,即使现在繁荣昌盛了,也是不能长久的。”
薛鹏三人笑道:“呵呵!大人的目光真是长远,都已经开始着眼子孙后代的幸福了。我等鼠目寸光,就没有想得那么深刻了。”
林星也笑道:“我也是就着这三点逐一分析罢了。”
听完林星的三点释义之后,薛鹏作为在浙江待了最久的老官员,提出了几点主张,道:“大人,当务之急,我们的主要方向还是发展农业。考虑到刚刚大旱,所以我希望能将早几年废止的青苗法重新开启,借给农民官贷,让他们有能力重新组织生产。”
林星表示同意,道:“这一点可行。而且我决定将官贷的息钱降低为零,从而减轻农民负担,只要他们到时候还回本金就可以了,不知你们意下如何?”
薛鹏想了想道:“可以!反正官府也不是靠息钱来维持。不过此事要瞒着朝廷,切不可让人抓住把柄,弹劾我们重启青苗法。毕竟朝中仍有旧党对王安石变法的残余势力耿耿于怀。”
林星道:“就依你所言。”
薛鹏又继续说道:“此外我会命人去湖州考察,抽调部分农业骨干,到各地去指导农民耕田种粮,一帮十,十帮百,充分带动全辖区的农业发展。”
林星一百个满意,暗赞薛鹏领悟指示的能力很强。
薛鹏说出下一个主张道:“除了农业之外,浙江的手工业非常发达,大有可为,其中主要是造纸和纺织,这是浙江的传统优势手工业,希望大人也尽力扶持。”
林星念了念造纸和纺织,沉声道:“好!我会想办法的。”
随后他又想了想,联系到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喃喃道:“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以惠民为目标。要这么说的话,我觉得,与其制定什么政策,倒不如为百姓多办点实事。因为政策是朝令夕改的,我终有一天会离开浙江,一旦我离任,继任者会否继续坚持这些政策,目前还不得而知。与其这样,干脆多将重点放在建设基础设施上,多打几条路,多架几条桥,多办几所私塾,这样不管谁来继任,这些措施都留在了浙江,岂不更好?”
三人闻言一震,不能置信道:“大人的想法别出心裁,但却是千古至理。常言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人是会离开的,只有建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