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大宋》第117章


作为文化业先驱的三味书屋,自开办以来,就受到宋朝文人学子的青睐。非但如此,起点书苑的几位作家写出来的玄幻大作和鬼怪之书,更是受到基层百姓的热捧,开创了文化界的繁华盛况。虽然三味书屋跟随林星几经转折,从韶州到了广州,又从广州到了杭州,但书屋的宗旨始终没有变。
这一天,林星一行来到三味书屋,看望慰问书屋的伙计们,并考察文化业的发展情况。
一走进三味书屋,首先看到的是忙碌但有序的场面,伙计们正忙着把一堆堆的书籍打包装箱,然后抬到门口等候着的马车之上,整个过程简单而井然,伙计们进进出出,热闹非常。
看到林星造访,伙计们连忙停下手中的活儿,纷纷过来行礼问好。
林星示意伙计继续干活,不用理会,然后叫了一个伙计过来问话,道:“你们这是在干什么?”
那名伙计答道:“回大人,我们正在将印刷好的书籍,打包之后,交到门外的四通快递车上,然后运往各地的新华书店销售。”
原来是这么回事。林星询问道:“现在外面有多少家新华书店?”
那伙计一边心算一边道:“回大人,目前杭州城内有五家新华书店,整个浙江,又超过三十家新华书店,算上之前的韶州和广州的话,总共有七十多家门店。”
这个数字让林星大出意外,更意外的是韶州和广州的新华书店居然还在运作,自己可是不在那里了呀,遂问道:“怎么,韶州和广州的新华书店还在运作么?我们的人手不是都不在那里了吗?书屋也搬到这边来了,还有人光顾么?”
那名伙计点点头,很是高兴地说道:“有!大人不知,新华书店办得很成功,名头早已经打响了,现在百姓已经养成一个习惯,评书就去三味书屋,看书就看起(和谐)点书苑的,买书就去新华书店。”
林星和众人相视一笑,想不到三味书屋发展得如此成功,以至于即使搬走了,还是在每一个地方留下了新华书店,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买书去处。
那名伙计见林星笑得很开心,又说道:“其实说起来还是要多谢大人,若没有你开办的四通快递,我们也发愁怎么把书运回韶州和广州呢。现在啊,我们每天都有三车的书籍要发往岭南,风雨不断,寒暑不改。”
每天三车?看来宋朝的人真的很喜欢看书,林星也是由衷的高兴。
打发了那名伙计之后,林星穿过忙碌的人群,走到了里面印刷书籍的地方。
郑铁山见林星很有兴致地看着印刷工人单调重复地工作着,笑着介绍道:“贤弟,这是活字印刷。是前朝毕昇发明的,非常有效率。简单的原理就是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这种印刷方法,比过去的雕版印刷快多了,不信你可以问问印刷师傅。”
林星还真是跑去问那几位印刷的伙计,道:“你们一天能印多少书籍?”
伙计们恭敬地回答道:“回大人,我们新华印刷社共有伙计十二名,其中两人刻模,七个人印刷,三人排版,一天下来的话,可以印刷十一车书籍。其中三车发往岭南,八车发往浙江。”
林星粗略估算了一下,得出的结果让他讶然道:“一天十一车,一个月三百多车,一年四千车。天哪!四千车的书籍卖出去,那得多少人受益啊!”
随即问了一个关心的问题,道:“伙计,这么多的书里面,什么类型的卖得最好?”
那名伙计看了看正在印刷的纸张,擦了擦汗道:“回大人,卖得最好的有两类,一类是考试书籍,科举永远是读书人最喜欢的书籍,我们这里有大量的经史子集,印刷质量好,运输速度又快,学子们都喜欢买我们的书。另一类是小说,包括玄幻类的,历史类的,爱情类的,鬼神类的,寻宝类的,都有大批读者。”
林星随手拿起一本印刷好的《论语》,摸着那光滑的书页,悠悠地念道:“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郑铁山笑道:“贤弟到底是读书人出身,念起这论语来,全情投入,有感而发,活像一个塾堂里的老学究一样,有板有眼啊!”
林星自我解嘲地笑道:“大哥就别打趣我了,像我这样行事不拘一格的人,若是去了私塾教学生,那可真是误人子弟呢!哈哈!”
郑铁山摆摆手道:“哎!贤弟哪里话,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田间农夫尚且可以为人师,何况是学富五车的贤弟呢?其实不知多少学子想拜你为师呢,只是没那个机会罢了!”
林星被吹赞一番,笑道:“照大哥这么一说,日后我要是告老还乡,在乡下开几间私塾,教几个蓬头稚子,倒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郑铁山可不听他这番胡言,摇头道:“得了吧!贤弟,你要是去乡下教书,太阳都从西边升起了!”
众人一阵大笑。
玩笑过后,林星又在三味书屋转了一圈,看望慰问忙碌在文化第一线的伙计们,并给他们送上了银两礼物等慰问品。
参观完之后,林星站在三味书屋的院中,仰望洁白的蓝天,总结道:“春天播下一颗种子,秋天收获一棵大树,这句话是正确的。当年我们在韶州,只是简单地想要解决书生们的出路问题,创办了这间三味书屋,如今它已经像种子般茁壮成长,成了参天大树,不但惠及岭南和浙江的几十万书生,还增添了百姓茶余饭后的消遣。今天来到三味书屋,看到我们的三味书屋从创作,定稿,印刷,排版,装箱,运输,到销售,一条龙服务,我的心情是十分高兴的,这说明我们当初的决策是争取的。同时也表明了,盛大集团进军文化业,是大有可为的!兄弟们,让我们共同努力,打造盛大文学的辉煌巅峰!”
众人热情地鼓掌。
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五十四章 生辰之纲
更新时间2011715 22:15:22 字数:2137
书接上文。
在经过了一段平静的生活之后,林星的仕途再起波澜。
正当浙江的发展渐渐沿着林星预想的轨道前进的时候,一道突如其来的圣旨,打乱了整个浙江的宁静,也扰乱了林星的官场生涯。
事情发生在一个秋风瑟瑟的日子,枯黄的落叶片片泛起,予人一种有大事发生的感觉。
下午之时,从京城来了一位钦差大臣,奉命前来宣读皇帝圣旨。
林星不敢怠慢,连忙率领合署衙僚跪在地上,恭迎圣旨。
圣旨的内容很拗口,钦差大臣的腔调又很古怪,林星听得一知半解,大概的意思还是听懂了,隐约是说:太后向氏即将过大寿,皇帝要大肆操办,着各地的州官采办生辰纲,务必在寿辰日之前,将生辰纲送到京师。
在听圣旨的时候,林星心中五味翻腾,思绪复杂,但并未表露出来。待到圣旨宣读完毕,林星连忙让官员招呼钦差大臣到下榻官邸休息,又命人打点一番,然后召集智囊团关门商议。
林星开门见山道:“对于这件事,大家怎么看?”
阿三摊摊手,道:“还能怎么看?照做呗。圣旨都下来了,我们也没有什么好考虑的。不但不能考虑,而且还要快,向太后的寿辰可是不远了。”
薛鹏点了点头,同意阿三的看法,只是心情有些复杂道:“话虽如此,可是要去搜刮民脂民膏的话,势必会引起百姓不满。”
郑铁山不是官场中人,却也深谙官场之道,不以为然道:“百姓满不满是他们的事情,为官者最重要是遵循朝廷的旨意,切不能行差踏错。”
林星对于这个想法,倒是不敢苟同,道:“大哥,你只说对了一半。为官者,上无愧于君王,下无愧于黎民,这才是好官的标准。”
郑铁山笑着道:“能两全其美当然最好!如果不能,只能择其一而舍其二了。”
薛鹏跟了林星之后,也学到了“科学发展观”的几分内涵,此时抓住问题的核心,道:“大人,我们还是不要争论做官的准则了。还是商量一下如何搜集生辰纲吧!”
阿三也觉得这才是当务之急,道:“不错!公子,据我所知,对于皇室过生日搜集生辰纲之事,在本朝并不罕见,可以说百姓也是习以为常,并不会想当然就有什么不满或者反抗。只要我们处理妥当,不要激起民愤,应该出不了什么大事。”
薛鹏则直接提到关键的因素,了然道:“处理不是关键,关键是数量。搜刮得少,民众是不会有意见的,搜刮得多了,才有可能激起民愤。”
林星自然而然地问道:“那此次向太后寿辰,打算搜集多少生辰纲?”
薛鹏估算了一下,沉吟道:“?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