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大宋》第146章


宗时的王安石变法全部废止。朕对于司马光与高太后的执政与压制感到不满。奈何又年幼力薄,根本无力反抗。”
随后总结似地道:“这件事情的直接后果,就是压抑了朕的性格,朕一生诺诺弱弱,遇事不决,就和这一段经历过关。”
林星自然而然地问道:“那第二件事情呢?”
宋哲宗换了一副语气,脸上露出少许欣慰道:“第二件事情,就是元祐八年,朕揽权亲政。那一年高太后病逝,朕得以真正地一统大权。朕亲政后表明绍述,追贬司马光,并贬谪苏轼、苏辙等旧党党人于岭南,接着重用革新派如章惇、曾布等,恢复王安石变法中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等,减轻农民负担,使国势有所起色。次年改元“绍圣”,并停止与西夏谈判,多次出兵讨伐西夏,迫使西夏向宋朝乞和。”
说起这一段光辉历史,宋哲宗难掩欣喜和骄傲,仿佛那是他一生最得意的时刻。
林星由衷感叹道:“皇上一亲政之后,就大兴改革,万象更新,令朝野和地方的面貌焕然一新,百姓人人称道,足见皇上的多么难得的圣君。”
宋哲宗说了这么多之后,已经渐渐疲累,渐渐喘着粗气,身体越发衰弱。
端王想扶宋哲宗躺下,无奈他话意高涨,依旧要说。
林星只得赶紧问道:“那第三件事情呢?”
其实根本没心思听,只希望哲宗快点说完,好让他休息。
“第三件事情,就是遇上林星你!”
林星闻言一震,不能置信地望着病床上的宋哲宗。
“皇上,微臣何德何能,敢成为皇上生命中的重要事情,微臣诚惶诚恐!”林星谦卑道。
宋哲宗却是不以为然,自顾自说道:“林星,朕说的是实话,朕亲政之后,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始终是治标不治本,加之朝中阻力重重,许多弊政还无法革除。直到遇到林爱卿,你的许多见解,独到专业,发人深省,让朕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慨,这些天,朕与林爱卿一起改革的时光虽然短暂,但却是朕一生中最充实的时光,只觉得每一天都是在进步,每一天都有收获,那种为了理想去奋斗的感觉,实在是太美妙了。只可惜,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朕……。朕或许要……。出……。。出师未捷身先死了。”
他越说越虚弱,不断地咳嗽,脸上益发苍白得吓人。
端王连忙慌慌张张道:“皇兄,快快躺下!来人啊!快传太医!”
宋哲宗紧紧地握住端王和林星的手,然后把端王的手,紧紧交付到林星手上,脸上奇异地泛起满面红光,看似精神奕奕,实则却是回光返照,道:“朕死之后,由王弟你来继承大宝。你虽然不学无术,但宅心仁厚,爱民如子,这一点朕最为欣赏,且你深得太后喜欢,登基之后,不会重蹈朕当年的覆辙。只是治国治家,王弟却需仰仗林爱卿,常言道千金易得,良将难求,林爱卿就是万中无一的复兴之臣。王弟,相信朕吧,不管任何时刻,都要重用林爱卿。”
然后目光死死地盯着林星,好像看着最后的希望一样,一字一句道:“林星,大宋,就拜托你了。”
说罢愕然断气。
公园1100年二月二十三日,北宋最短命的皇帝,二十四岁的宋哲宗,就此驾崩。
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三十章 端王登基
更新时间2011917 9:36:37 字数:2668
书接上文。
古代皇帝驾崩,事关许多繁琐的礼节。其中关于棺椁的选择,墓地的选择,下葬之日的选择,道场和法事的安排,陪葬的物品,祭祀的法则等等,无一不是极尽琐碎之能事。
但最最重要的,当然还是继任者的选择。
前文提到过,由于宋哲宗驾崩之时,年仅二十四岁,他虽有三宫六院,佳丽三千,但终究没能留下一子。皇帝无子,自然就该由兄弟荣登大宝,升任天子。
在宋哲宗的父亲,也就是宋神宗的儿女之中,共有十四子,十女。在这十四子中,除去早殇的八个之外,至今健在的还有六个,加上新近驾崩的宋哲宗,剩下的只有五个。分别是第九子申王,十一子端王,十二子燕王,十三子楚王,十四子越王。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继任者必定在申王和端王之间产生,这两人都有各自的优势,又都有各自的劣势,最后的结果无论谁胜出,都不会令人太意外。
但是双方的幕僚,却对主子登基之事看得比天还重,可以说,双方都是卯足了劲,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当然,决策权,还是在于神宗的遗孀,哲宗的母亲,向太后身上。
这一天,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在皇宫的议事厅,申王和端王的幕僚齐聚一堂,共同讨论新皇的人选,会议由向太后主持。
向太后看着满堂群臣,想起宋哲宗在世之时的场景,不由又感伤道:“几天之前,哲宗亲政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如今转眼就已阴阳相隔,老身白发人送黑发人,真是可怜!”
众人纷纷安慰一番,其实心思早已在下一个话题。这老妇人,上了年纪,多一些感慨也是正常的,人谁无死,现在哲宗死都死了,再缅怀他的风采,又有何用。
向太后看到众人的表情,知道众人心思不在此,道:“哲宗尸骨未寒,我们就在这里议论下一任皇帝,想想太不够情义。但我知道,今天不给你们一个答案,你们是不会罢休的,也罢,就开始吧。你们都说说,谁可为帝?”
谁可为帝?
这个问题一抛出,双方再不能沉默了。
趁着这一会儿,林星打量对方阵营,只见端王的拥护者,主要是宰相章惇,枢密使曹福,吏部尚书杨东,和刑部尚书段民。
端王的拥护者,则有林星,户部尚书蔡京,前宰相曾布,其侄曾亮,驸马王诜。
可以说,双方势均力敌,一切全取决于向太后的抉择。
章惇作为宰相,首先说道:“太后,历来天子即位,最讲究长幼有序。否则人伦败坏,名不正言不顺。今哲宗驾崩之后,先皇神宗的子嗣中,以九子申王为长,理应继任大位。”
枢密使曹福附和着道:“宰相所言极是。申王年长,又学富五车,且深得哲宗喜欢,为人处事颇有几分哲宗的风范,我觉得让申王当皇帝,是再合适不过了。”
一时间,附和者云云。
开局不妙,端王下意识地看了看身后的幕僚,却见众幕僚都习惯性地看着林星,等待着他如何反击章惇的言论。
林星暗暗叹了口气,心道自己现在是木秀于林啊,大家都等着自己发挥,躲也躲不掉了,于是挺身而出,道:“微臣以为,宰相所言,虽然合理,但不合情。哲宗驾崩,继任者从兄弟之中产生,换句话说,余下的五位兄弟,人人都有机会登基称帝,若宰相大人单凭一句“长幼有序”,就立申王为帝,剥夺了其他王爷登基的机会,这未免太说不过去了!”
章惇一怔道:“这……。”
端王见状暗暗窃喜,表面仍无动于衷。
曾布则是暗暗感叹,林星此子,果然不是等闲之辈,这一招“拉帮结派”用得太绝了。林星巧妙地利用了章惇的漏洞,抓住最核心的问题,予以还击。长幼有序,看似最合理,实则最荒谬,因为年纪最大的永远只有一个,而相对较小的却有四个。让最大的即位,其他四人当然不会乐意,若四王联合起来,对付一个申王,任凭申王有通天的本领,亦没有取胜的可能。
一时间,章惇明白了林星的手段,偏又无法反驳。
蔡京则火上浇油道:“林大人说得对,宰相大人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天子岂能草率决定?”
章惇见招拆招,以不变应万变,好整以暇道:“好!若说申王为长,都无法即位的话,那本相请问,谁可称帝?”
林星不慌不忙道:“自然是端王!”
章惇嗤之以鼻道:“不知林大人的依据又是什么?端王既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小的,凭何要让端王即位?敢问端王比之申王,优势何在?”
林星正色道:“宰相大人说笑了,天子岂能按照大小来决定!这岂不是荒谬么?在场众位想必都知道,为天子者,身在社稷,心系天下,自然当以能力论之,能者居之,才是唯一正途。”
章惇仿佛听到最荒谬的笑话一般,哑然失笑道:“论能力?端王有能力?太后,恕我狂妄,端王风流不羁,世所共知。依我愚见,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
端王闻言心中一怒,却又无法作色。轻佻,正是他为世人诟病的最大缺点。
想到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优势,又被章惇一句“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毁灭,端王心中甚是不甘,却又无法,只得求助林星。
林星却是早已有对策,道:“宰相大人,你这番话又错了。为君者,有敬天之德,有爱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