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的死弯儿》第7章


就拔凉拔凉的。这主子怎么有多疑症呢?要这么怀疑一切,那没说的,名单最后肯定得添上他韩扩等人的名字。韩爌觉得这活哪是人干的,或者被同僚们恨死,或者被皇上怀疑死,得赶快脱身而去。
这边想着脱身而去,那边崇祯步步紧逼。崇祯拿出一个黄包袱,让他们猜里面装的是什么。我猜我猜我猜猜猜。韩爌们不是吴忠宪,哪有这等幽默心情。他们一个个看着黄包袱欲哭无泪。崇祯笑了:是宝贝。
果然是宝贝。原来黄包袱里装的都是曾经替魏忠贤歌功颂德的红本本——众官员们上的奏疏。崇祯狞笑道:不是怕没证据吗?这都是铁证。照这上面,一抓一个准。
崇祯话音未落,刚才还正襟危坐的吏部尚书王永光马上趴在地上:臣罪该万死!
崇祯装糊涂,什么罪啊?还万死来着……
王永光偷眼看黄包袱,嘴巴动了半天说不出话来。
崇祯解开黄包袱,从里面拿出一个红本本,伸到王永光鼻子跟前:你是说这个是你写的吧?
王永光羞愧地点点头,一时间汗如雨下。
崇祯盯着他的眼睛;这么说你就是魏党啰?
王永光:臣糊涂……
崇祯悲愤地:什么糊涂?我看你清醒得很!他用手指一下韩爌等人:你们都清醒得很!机关算尽,明哲保身,拿我大明社稷的安危来做交易。这紫禁城不哗啦啦倒下来之前你们是不是以为这天永远不会塌?!
皇上!韩爌等人全都跪下了。
崇祯的眼泪都出来了:想我大明王朝,蛀虫遍地……以为你们几个总还算清白,没想到——
韩爌等人急了:臣确实清白。
崇祯:那为什么对我交办的事这么推诿?
韩爌等几个阁臣没办法,看着跪在地上浑身发抖的王永光,只好纷纷表态清除魏党要公而忘私,以身殉国,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不,魏党拉下马。
大名单终于出来了。
崇祯偏头痛的老毛病也发作了。一连三天,他没有上朝。他觉得没有上朝的必要了。
满朝的文武大臣,非魏党成员的竟寥寥无几!
史载,这次由阁臣和刑部尚书乔允升共同参与的揪查魏党活动,一共清查出首逆同谋六人,交结近侍十九人,交结近侍次等十一人,逆孽军犯三十五人,谄附拥戴军犯十五人,交结近侍又次等一百二十八人,祠颂四十四人,共计二百五十八人。
被查出的都是些什么人啊?宁国公魏良卿;锦衣卫都指挥使侯国兴;五任工部尚书吴淳夫、徐大化、薛凤翔、孙杰、杨梦衮;三任兵部尚书田吉、崔呈秀、霍维华;两任户部尚书郭允厚、张我续;两任吏部尚书周应秋、王绍徽以及刑部尚书薛贞……
这都他妈谁的朝廷、谁的天下啊?崇祯觉得自己的命太不好了,大明的命也太不好了。
第八节 两个人的豪赌
历史总是以喜剧开场,以悲剧收场。曾经,那个血气方刚的大明是全世界最先进、最富强的大国。中国可以说“不”?不,中国不允许世界说“不”!这个国家以其富足和强悍成为刚刚开化的欧洲人心目中的“梦幻国度”。
那是万历年间,遥远的万历——崇祯觉得神宗的命太好了,一共做了四十八年皇帝,最初十年里里外外全由张居正给他打理着,一不留神将大明朝打理成世界第一大国。而神宗老祖宗因为百无聊赖竟然抽起了鸦片,一生中做的唯一一件名垂千古的事是对张居正秋后算账。
崇祯恨不生于万历时。万历元年是公元1572年。要在十六年之后,英国才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再过四十八年,英国的清教徒才乘“五月花号”到达美洲;再过七十一年,五岁的路易十四才登上法国的王座。那时莎士比亚只有六岁,还在英国的树林里尝试着爬树玩。在万历初年,北京、南京、扬州、杭州这些就像万历彩瓷那样华美的大城市,在外国人心目中真像是天堂一样。
可是他崇祯元年呢,什么都没有,只有二百五十八个魏党分子!
所以拜托后世的史家们别跟我说性格决定命运。命运不是什么东西可以决定的。命运就是上帝的一次梦遗,你刻骨铭心念念不忘,可上帝他老人家早就春梦了无痕了。
让上帝的归上帝,让恺撒的归恺撒,让我崇祯的归崇祯。命再不好,大不了我把这命还给你就是了。崇祯恨恨地念道,没想到十六年后崇祯这最后的一句话竟一语成谶。
悲情崇祯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抓狂心态一一惩治了二百五十八个魏党分子,同时将拨乱反正工作搞得风生水起。替黄宗羲冤死的父亲、原山东道御史黄尊素平反,为他赢得了民间特别是知识分子阶层的广泛声誉,而为反魏斗士杨涟追赠哀荣则凝聚了朝廷的人心。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杨涟生前做的最牛逼的事情是上疏弹劾魏忠贤,结果被列入魏党绝密文件《东林点将录》中,名目是“天勇星大刀手都御史杨涟”,并遭到杀身之祸,死状惨不忍睹。崇祯将这些人称之为朝廷的英雄,大明的英雄,表示要千秋万代地祭奠他们;同时重用那些曾经被魏忠贤弹压或年轻有为的官员充实大明的国家机器。一时间,大明朝竟有了春暖花开、柳暗花明的政治新气象。
崇祯的人气指数直线上升,他也兴致勃勃地制定了崇祯朝发展纲要,力争用8到10年时间将崇祯朝的GDP赶上或超过万历朝;争取到17世纪末,使崇祯朝成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为富强、最受世界各国尊敬的盛世王朝,重现大唐盛世的光辉景象。崇祯每天夜里都激动得睡不着觉,盛世理想在他体内熊熊燃烧,让他性欲全无。他召集工部、户部、礼部、兵部、吏部等各部官员夜夜加班,对宏伟蓝图反复修改。这些官员大多履新不久,又多处于激情燃烧的年龄,一看皇上两眼发光,火正烧得旺呢,便也将自己投了进去,陪着崇祯一起燃烧,对各GDP数值进行沙盘推演,周而复始,乐此不疲。只是在旁服侍的太监们大多哈欠连天,一个个昏昏欲睡。也难怪,太监嘛,激情早就被阉割了。
然而,一场兵变突然间将崇祯从遥远的蓝图拉回了眼前的现实。
冰冷而残酷的现实。
兵变发生时,崇祯正在朝廷和袁崇焕讨论平辽的事。
在崇祯眼里,侃侃而谈的袁崇焕已经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神了。
这个个子矮小的广东人曾经在1626年(天启六年)让大明朝突然雄起了一把。
站在天启六年的宁远城内,进士出身的袁崇焕看到了城外努尔哈赤的千军万马。
身后是大明的万千江山,而安危只系于他一人。
大明无人了。
被打怕了,也被阴谋算计怕了。从杨镐、熊廷弼到袁应泰、孙承宗,宁远成了他们——这些东北最螅鲁す偕械幕?br />
再也没人敢来了,也再派不出人来了。聪明人都在紧赶慢赶地替魏忠贤建生祠,只有文臣袁崇焕,带着满腹的八股学问,从京城赶到了荒凉的宁远,准备保家卫国。
这是1626年的宁远,这是袁崇焕的宁远。
结局是让人大跌眼镜的。
努尔哈赤是眼泪一把鼻涕一把地回去的,身后是他用皮革裹的几千将士的尸首。
袁崇焕打败了努尔哈赤。这是努尔哈赤人生的第一次滑铁卢,也是他最后的滑铁卢。此后不久,他悲愤交加,病死在沈阳。所以,也可以这么说,袁崇焕打死了努尔哈赤。
袁崇焕由此成为大明军界的一匹黑马。接着,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卷土重来,为父复仇,却先后在锦州和宁远连遭败绩。袁崇焕成了大明王朝不倒的伟哥。
这让熹宗找到了一个帝王的自信。他在嘉奖谕旨中说:十年积弱,今日一旦挫其狂锋。
但很可惜,袁崇焕在他事业最辉煌的时候宣布退出大明军界和政界。原因是有魏党中人上疏弹劾他。弹劾理由是袁崇焕暮气沉沉,不堪重用。其时,熹宗已病入膏肓,魏忠贤替他朱批了这份奏疏。袁崇焕引咎辞职。
当然了,崇祯是不会让袁崇焕闲置的。
任何时代都需要伟哥,崇祯朝尤甚。崇祯任命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右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把辽东军事全交给他了。袁崇焕重新站在了宁远城上,这让崇祯徐徐打开他的盛世蓝图有了足够的底气。
这一回,崇祯之所以急着召见袁崇焕和他讨论平辽的事,是想让军神袁崇焕给他一个准信:边患何时可除?大明中兴急需一个长期的和平环境。
崇祯看向袁崇焕的眼神是那样的急切,就仿佛把整个大明王朝的繁荣昌盛、生死存亡都交付给他了。
袁崇焕被一个帝王如此深情地注视,一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