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_形包围 戴旭》第26章


注入信息化技术的快速、灵敏、精准特性;另一方面又为信息化常规武器系统赋予核武器的
巨大威力。美国一系列的精确打击,曾经刺激它的对手们纷纷将重要设施转入地下,但现在
美国的新型核武器系统,又在理论上让它的对手们陷入困境。
可以说,美国削减战略核武库的举动是一个战略性的“进攻信号”。世界不会被美国的
假象所迷惑,而会因此准备开始新一轮以信息化技术改造现有核武库的潮流。世界面临的核
战争威胁,将比冷战时代更大。由于这种恐惧,一些国家或恐怖组织,将以更大的“热情”
倾心核武器,世界反核扩散的形势也更加严峻了。
C 形包围第二章窥破玄机第六节、海啸赈灾的准军事观察(2)
导读:
本文写于2004 年。作者不愧是站在国家航船的桅杆上瞭望远方的人,从一次海啸的人
道主义救灾中,居然看到了亚洲北约的轮廓,当今世界的老大以及欧盟幼儿蹒跚的身影。
再没有什么比突发事件更能检验一个国家的战争能力了。很多的国家,也正是通过这个
事件,展现他们的政治亲密度、军事反应力。
所以,作者选择这个角度,观察离中国如此之近的这个地方,那些穿梭的军事背影。
难得中国有这么个哨兵,时时为祖国的安危警惕着,怪不得海外称之为“*”,不仅要有
鹰之硬,更要有鹰之锐,鹰之警。
12 月26 日,平安夜的钟声响过,眼看2004 年就将成为人类进入21 世纪以来,一个难
得的政治、军事“平安”年。然而,忽然……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结合部的海底一声巨响,将
风光旖旎的南亚群岛瞬间撕裂,也把自伊拉克战争以来,正在进行“粘合”的世界几大政治
板块,剧烈地震开了。惊天动地的海啸,带来了一幕远远超过“”灾难的人间悲剧,同时还
意外地带来了一场充满政治和军事意味的角逐。渐趋平静的血腥海水,遮掩着看不见的波澜
此起彼伏。
此次救灾行动与以往的最大不同是军队的大量介入。在政治家眼里,发生在世界战略要
地的这场自然灾难,为争夺、扩展势力范围和影响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博弈机会;对于军人们
而言,那波及海域之广、杀伤威力巨大的海啸,则不啻为一场突发的大规模局部战争。各国
不约而同地将海啸救援,当作介于战争与演习之间的准军事行动。作为旁观者,冷眼向洋打
量那些全副武装的身影,不是没有必要的。毕竟,那里距我们的南国门仅一步之遥。
一、美国:自越战以来美军在亚洲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美军是最早发现此次救灾可以开发出军事效益的。地震一发生,特别是美国政府决定大
力介入之后,美军高举人道救援的旗号,以海啸为假想突发局部战争事件,立即展开了各军
兵种的联合作战保障行动。日本军事评论家藤井冶夫说:“美军此举的目的是显示力量,同
时要针对‘不稳定地区’战事的计划,打算在此次救援活动中演习美军主导的联合作战”。
法新社称,这是自越战以来美军在亚洲最大规模的一次行动。这“最大规模的一次行动”,
反映出的是美国应对战略性突发事件的能力。
美国按照一场突发的战争模式,来检验从国家层面到驻亚太战区部队的全面应变能力。
1、迅速做出政治和外交反应。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和小布什总统弟弟到灾区巡视;老布什和
克林顿领导“全国性赈灾运动”的场面。小布什在夫人劳拉和老布什及克林顿陪同下,还到
印尼、斯里兰卡、印度和泰国大使馆进行吊唁。同时,布什总统下令全美国下半旗一周,对
“大悲剧中的受难者”,尤其对数以万计的死者和孤儿表示同情。美国的认捐额,也戏剧性
地一下从1500 万美元飙升到3 亿5 千万美元。2、立即组成区域性国际联盟--实际上即战
争结盟,为组成盟军做准备。这种类似战争动员和舆论准备的行动开始的同时,布什在他的
得克萨斯州牧场宣布,美国已经联同澳洲、日本和印度,组成“国际核心救灾组织”,领导
印度洋海啸灾区救援工作。不仅把中国、欧盟有意撇在一边,连联合国也再次被晾在一边,
一如伊拉克战争时的历史重演。此次美国组织的“四国帮”,被分析家称为“可能是美国主
导的亚洲版北约的一个翻版”。日本和澳大利亚都是太平洋大国,也是美国的传统军事盟国;
印度近年与美国是“战略伙伴”,彼此已经建立起一个良好的联合行动机制。四国在如此短
暂的时间里如此惊人的步调一致,足见其在共同利益促使下的心照不宣。虽然“四国帮”的
寿命不到一周,作为应付未来在亚洲战争危机中联合军事行动的一次实践机会,其意味十分
深远。3、以高机动性的海空力量快速开进,以控制局势,抢占有利态势。这些国家战略层
面上的行动之后,是军事战略层面的紧密衔接。在所有参与救灾的世界各国军队或救援组织
中,美军最早到达灾区,显示了以海空力量为主要编成的美军的高机动性。
C 形包围第二章窥破玄机第六节、海啸赈灾的准军事观察(3)
2004 年12 月31 日--距海啸发生5 天,美国第一支包括航母和4 艘舰艇组成的舰队
已抵达苏门答腊的北部海域。2005 年1 月3 日,以“好人理查德”号为核心,由一艘直升
机航母和7 艘支援舰组成的第二支美军舰队,穿过马六甲海峡抵达印度洋灾区。由6 艘运输
舰组成的第三舰队,满载包括可支持万名海军陆战队员行动30 天所需物资,从韩国和关岛
开往灾区,直观地揭示出这个美国太平洋上战略基地的“战略”性。“林肯”号航母的兵力
装备平均每天出动6 到7 次,把30 多吨食品和净水运往印尼的偏远灾区。其出动强度,几
乎相当于一场局部战争。“仁慈”号大型医疗舰拥有上千张病床并且可供救援直升机起降,
显示了美国海军强大的后勤保障能力。
这样的战略“三大步”与近年来美国或以美国为主进行的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
拉克战争惊人的类似。在此步骤上,体现出了美国海外空军基地和航空母舰的战略重要性。
在美国同时进行着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两场战争的情况下,美国尚能抽出如此强大的兵
力,做出如此快速的反应,这是一切关注美军在亚太如何干涉的人们,应该注意的。
分析家认为,美国正利用救灾的机会,向亚洲展开新一轮的军事部署和战略渗透。诚如
斯言。2004 年7 月,美国进行了“2004 夏季脉动”演习,在全球同时调动7 艘航母,同时
在五大洋演习,最后齐集太平洋。美国在这里展现的不仅是它的太空和信息优势保障下全球
海空遮断能力,同时也展现了它对太平洋地区的格外关注。拉姆斯菲尔德不久前对五角大楼
下达了向“10-30-30”模式军事构想过渡的任务。这一构想的实质是:一旦美国政府决定
动武,美军要在10 天内准备和进发,此后30 天内击败敌人,而后的30 天内,美军应为到
达全球任何一个地区完成新的战斗任务做好准备。就是说一年之内,美国要能够连续打赢五
场战争。“2004 夏季脉动”演习让我们看到美国海军在围绕这个战略转变这次救灾,给海军
提供了一个近似实战的检验机会。
二、日本: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外派兵救灾
日本此次在军事方面的表现也非常抢眼。2004 年12 月28 日,日本防卫厅长官大野功
统下令正在印度洋上的“高波”、“雾岛”和“榛名”等3 艘海上自卫队舰艇,前往泰国南部
的普吉岛。一艘高速双体船从冲绳出发驰夏管灾区。同时,日本还宣布派出1000 人的自卫
队赴海啸灾区。一名防卫厅官员说,参与海外救灾行动的日本海陆空自卫队人员,历史上以
这次的规模最大。表明了去年12 月10 日日本内阁会议上,通过的《新防卫大纲》中所表明
的扩大自卫队海外活动的强烈愿望。《产经新闻》用图表方式标明自卫队以及各大日本战舰、
战机即将活动于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尼的分布图,指出:“这一派遣将对日本的军事防卫发
生巨大影响。因为海陆空三自卫队将借这次救灾首次合而为一,进行统合作战。”
日本没有超越本土防卫的独立军事战略,它的一切都是以日美安保条约为出发点,以协
助美军,扮演支援者角色为己任。故面对这样一场发生在海外周边的“战争”,日本出动的
军舰和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