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利与我》第37章


那一次我是一时兴起,问办公室里的员工是否知道一部名叫《最后的本垒打》的电影,结果,他的回答让我仿佛被巨型炸弹击中一样。他不仅知道这部电影,而且还有存货。事实上,他不仅有幸拥有该部电影的录像带,而且数量还不止一盘。
之后我便得知了整个悲惨的故事:由于无法吸引国内的发行商,所以射击场公司没有其他的选择,只能将马利的首次演出转变为了电影胶片最不光彩的命运:《最后的本垒打》被直接制成了录像带而没有进入影院播放。可是我对此并不介意。我带着一卷录像带冲回了家,把詹妮和两个孩子叫到了录像机旁。正如办事员告诉我的那样,马利在整个片子当中的出场时间总共还不到两分钟,可是我不得不说,这短短的两分钟却是整部影片里最为生动、最为真实的片段。我们开怀大笑!我们喜极而泣!我们欢呼雀跃!
“那是马利!”克罗尖声叫道。
“我们出名了!”帕特里克大声喊道。
然而马利似乎不为所动,他打着呵欠,在咖啡桌下面爬行着。等到影片结束播放演员表的时候,他居然呼呼大睡了。当所有演员的名字在屏幕上滚动而过的时候,我们摒息静气、聚精会神地盯着电视机。一分钟过去了,我以为我们的狗没有列在名册当中了。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屏幕上出现了所有人都可以看到的大写字母:“名叫马利的狗……扮演自己。”
第五部分…1

在观赏完电影《最后的本垒打》之后的一个月,我们告别了西棕榈海滩以及在此的所有记忆。我们家所在的街区里已经发生了两起以上的谋杀案。然而,最终驱使我们离开我们那栋位于邱吉尔路上的带走廊的平房的,并不是那可怕的谋杀罪行,而是混乱与无序。这栋房子因两个孩子以及他们所有的玩具配备而显得拥挤不堪。为了满足这哥俩无止境的玩耍欲望,我们的家变成了美国玩具工厂的重要出口地。已经重达九十七磅的马利,无法做到在转向的时候不撞到任何东西。我们的住所是一栋只有两间卧室的房子,我们愚蠢地认为男孩们能够在第二间卧室里和平共处。可是,他们一直相互把对方弄醒,使得我们在晚上不得不频繁地起床前往他们的卧室进行干预,为此我们只好将克罗转移到了厨房与车库之间的一处狭窄的空间里。正式一点儿说,这块地方是我的“家庭办公室”,我在这里弹奏吉他以及支付帐单。对于任何看到这块地方的人来说,这里完全没有进行任何的粉饰:我们将我们的小家伙移出了卧室,安顿在了联接房子与车库的侧边敞开的带屋顶的过道上。这听上去挺吓人的。这个带屋顶的过道是由搭建车库的顶棚延伸了一半而来的,所以,几乎与农家的谷仓同义。什么样的父母会在一个谷仓里面养育他们的孩子呢?“带屋顶的过道”听上去当然不具有任何的安全性:一处四面通风毫无遮挡的地方,任何东西都可能偶然来访:污垢,泥土与灰尘,过敏原物质,带刺的昆虫,蝙蝠,犯罪分子,性变态者。一个带屋顶的过道是一处你将预料在那儿会发现垃圾桶以及潮湿的网球鞋的地方。而且,事实上,这是一处我们存放马利的食物和水碗的地方,即使当克罗在那儿定居之后也仍然如此,倒不是因为这是唯一一处适合于一只动物的空间,而仅仅是因为马利已经习惯于在那儿寻找他的食物储备了。
我们这处带屋顶的过道——附带一儿童室的地方,听上去颇有些狄更斯的小说中所描绘的青少年那悲惨处境的色彩,可是这个地方真的并不是那么的糟糕;甚至几都有些迷人。原先,这个地方被修建成房子与车库之间的一个有屋顶的、户外的通道,先前的屋主以前一直是把它关闭的。在将这个通道宣布为一间儿童室之前,我将有漏缝的旧百叶窗换成了现代式的装配严密的窗户。我挂起了新的窗帘,涂上了新的油漆。詹妮将柔软的、上面绘有喜庆图案的地毯铺在了地板上,样子古怪的可动雕塑从天花板上垂挂下来。现在,这个地方看上去如何?当马利在主人卧室里玩得开心的时候,我们的儿子便在这个过道里酣然入睡。
另外,现在詹妮在《棕榈海滩邮报》的特写栏目的工作时间改为了半日,大部分的时间都待在了家里,因为她想在孩子与事业之间保持平衡。因此,对于我们来说,只有把我们的家重新安置到离我的办公室更近一些的地方,才是较为合理的行为。于是我们一致认为,现在是时候搬家了。
生活总是充满了小小的讽刺,以下的事实便是生活中众多的讽刺之一。
在经过了几个月的寻找之后,我们相中了一栋位于南佛罗里达某个城市里的房子,这是一座我曾经通过对其进行公开的嘲讽而寻找到快乐的城市。这个地方便是波卡拉顿,这一名称是从西班牙文翻译过来的,字面上的意思是“老鼠嘴”。
波卡拉顿是一个共和党的大阵营,大部分的人口都是近来从新泽西和纽约迁来的。城里的大部分金钱都是崭新的票子,而大部分拥有这些金钱的人,却是一些不知道如何在不愚弄自己的情况下来享用这些财富的家伙。波卡拉顿是一块路上跑满了奢华的私家轿车的土地,红色的跑车四处可见,整座城市被外墙涂有拉毛粉饰、门口有看守保卫、墙壁一围便形成各自为政的割据态势的住宅楼给填塞满了。男人们喜欢穿着亚麻质地的短裤和意大利路夫鞋(一种矮帮休闲皮鞋品牌),他们将过多的时间花费在了用手机打电话上面。将皮肤晒成了小麦色的女人们则挎着她们钟爱的古姿(gucci)牌皮包,她们那富有光泽的皮肤因脖子和手腕上的白银和铂金饰物而被衬托得熠熠生辉。
这座城市里的整形外科医生简直多如牛毛,他们拥有最大的住宅以及最容光焕发的笑容。对于波卡那些很会保养自己的女人们来说,隆胸是一项必需的手术。年轻一些的女人们都会将胸部修整得十分傲人,而年老一些的女人们则不仅会修整胸部,而且还会进行面部整形手术,以祛除脸部有皱纹的皮肤、下垂的赘肉或者其他能看到的老化痕迹。塑身、隆鼻、肚子抽脂、纹身、染眉毛、接眼睫毛等诸多的装饰使得化妆品的阵容不断得到壮大,让这座城市的女性人口的样子看上去有些奇特,仿佛是一支经过了解剖学上矫正的可充气的洋娃娃们所组成的步兵军队。就像我曾经在一首我为一则讽刺新闻而写的歌曲中所唱到的那样:“吸脂术和硅树脂,是一个女孩在波卡拉顿里的最好朋友。”
在我的专栏里,我曾一直取笑着波卡的生活方式,一开始我便以它的名字作为自己发射火力的目标。波卡拉顿的居民们从来不会将他们的城市称作为波卡拉顿。他们用熟悉的“波卡”来称呼它。而且他们不会按照字典里所教授的方式来发音,而是伴有一声长长的“o”。这相当于他们给了这个名称一种柔软的、带鼻音的、有泽西岛(位于法国西海岸,英吉利海峡南端的一个岛屿)气息的音调的调整。结果就变成了“迸卡”!
当时,影院里正在上演着一部名叫《坡卡伯塔》的迪斯尼影片,于是我便以这位印度公主为主题撰写了一系列的嘲讽文章,我将这些系列文章的标题定为《波卡伯塔》。我笔下的这位穿金戴银的女主角,是一个居住于本地郊区、驾驶着粉红色宝马车的贵妇人。在外科手术的神奇魔力之下,她那高耸的胸部都已经触到方向盘上了,这样一来,她不用双手便可以驾驶宝马车了。她一边驾车飞速驶向可以通过紫外线将皮肤晒成小麦色的美容院时,一边打着手机,并且透过后视镜梳理着自己涂满了发胶的头发。波卡伯塔居住的小屋,估计是由一位蜡笔彩绘设计师所设计的,不然不会那般五颜六色。每天早上,她都会在一家健身所里消耗掉身上多余的卡路里。但是只要她能够在前门外十步远之内的地方找到停车场,她就会手里拿着值得信赖的美国各大银行的信用卡,将自己的整个下午都用来在城里著名的商业中心里寻找毛皮大衣。
“mizner park不知道吃掉了我多少张信用卡。”在我的一篇专栏文章中,波卡伯塔拖长音调严肃地说道。她指的是该城市最昂贵的购物场所。在另一篇文章中,她调整了她那鹿皮质地的魔术胸罩,准备进行可免税的整容外科手术。
我的人物塑造是残酷的、严厉无情的。只是稍微有一点儿夸张。现实中在波卡这座城市里生活着的“波卡伯塔们”,是那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